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 > 第411章 中状元(下)

与乡试、会试不同,殿试不另用朱笔誊录,故糊名后直接由掌卷官送东阁读卷官处,以定高下。读卷官的工作是将试卷分成三等,即一、二、三甲,关键是定出送皇帝“钦定”的前十几名,尤其是前三名。

殿试的第三日举行‘读卷’,早朝后,弘治帝来到文华殿,读卷官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革盖殿大学士刘健、太子太保兼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谢迁、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马文升、户部尚书韩文、兵部尚书刘大夏、太子太保兼刑部尚书闵圭、工部尚书曾鉴、都察院左都御史戴珊、右都御史史琳、通政使司通政使田景贤、大理寺卿杨守随、翰林院学士刘机、侍讲学士杨时畅等十四人各持一份试卷,东西序立,然后按官职的高低依次跪在御前读卷。每读完一份,即由李荣将试卷呈于御案。

“再读。”弘治帝听三位阁臣读完手中试卷后,不动声色道。一般‘读卷’只读前三份,如有旨再读,则继续读卷,直到下旨免读。读卷结束后,读卷官们退门外候旨。

“臣对,臣闻帝王之临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吏部尚书马文升领旨之后,不动声色的拿起手中试卷读了起来。

弘治帝面无表情的听着,待马文升读完之后,依旧道“再读。”

户部尚书韩文同样领旨后拿起手中试卷读了起来“臣对,臣闻天之道,恒久不已;圣人之道,悠久无疆。是非任人立政之徒以其具文尔也。盖必有精勤纯笃之心,以周于鼓舞变通之地,而后持中正以肃官方,则失公失慎,必期实效……”

刘健抬眼瞅了瞅弘治帝,见对方的手缓缓舒展开,有些无奈。群臣已经尽力了,郑直毕竟是五经魁,况且对方文章确实可圈可点,将他排在第五已经是内阁最后的努力。如同主上拿天下以奉张氏般,这个状元主上非要塞给一个娃娃,他们也没办法。好在如此一来,大明不但有了文武六元,还有了叔侄状元,也算是一段佳话。

实话实说,他对郑直虽无恶意,却也没有好感,毕竟嫡孙生前与之颇有龃龉。可他并不会因此就小肚鸡肠,而是因缘际会。这里有表忠心的,有纳投名状的,有不明就里的,有浑水摸鱼的。只是郑直命硬,让他先武后文,不但全部躲了过去,还成为了国朝举业百余年的奇葩。

自前唐以来,天下间终于又有了一位文武双全的状元。这也算内阁诸公的殊荣,因此内阁诸公在会试结果出来后,心态就不一样。毕竟这是出现在他们任内的,阁臣荣耀或许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消散,可两榜状元这段佳话,只要还有科举,就永远不会消失。

主上既然想发泄对内阁的不满,那就发泄吧,只要莫耽误了国事就好。不过郑直这厮出尔反尔,左右横跳也确实让人厌恶。若非对方负有钦命,刘健怕彻底触怒弘治帝,真的要再亲自教训一二。

“免了。”待韩文读完,弘治帝回了一句。

十四位读卷官随着李荣的提示,行礼之后退到门外候旨。

李荣则将收回的试卷呈送到弘治帝面前。

此时,该弘治帝“御笔”钦定一甲了。

按规矩,若内阁与主上及司礼监关系融洽,那么最先由三位大学士读的卷子就为一、二、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故尔许多人认为是“读卷官取状元”。若主上“乾纲独断”,则往往打破次序,但这种情况“十不一二”,弘治朝之前五科从未发生过。

弘治帝看了眼试卷,李荣立刻将前四份试卷挪开,露出第五份,果然卷头写明‘殿试举人臣郑直,年拾柒岁,系锦衣卫人。应弘治十四年乡试中试,由举人应弘治拾捌年会试中试,今应殿试,谨将三代脚色并所习经书开具于后。三代曾祖骥,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故。祖福,真定卫指挥佥事,故。父实,真定卫指挥佥事,故。习《春秋》。礼字第伍号。’

弘治帝拿起御笔,毫不犹豫的在上边写下“第一甲第一名。”

“钦定”前三名后,其余试卷被退回东阁。弘治帝由光禄寺造办赐读卷官宴于文华殿,以慰劳诸官辛苦,同时彰显圣恩。

宴毕,将钞赐予读卷官。刘健等十四人回到东阁,开始将第二甲第一名以下进行排列,然后拆卷填写黄榜,拆开的试卷随即封送内阁,等待明日“放榜”。

院子里传来鸡鸣之音,还想再睡一会的老光棍就被人拧着耳朵拽了起来“快点起来,六叔已经在前院等着了。”

老光棍无可奈何,懵懵惺惺的坐了起来。今个儿是个重要的日子,因此,昨夜二嫚儿,少有的没有赶人。

“看什么?”二嫚儿瞪了眼猥琐的望着她的老光棍“今日若做不了状元也没事,咱一样是文武全才,奴知道。”

老光棍也不搭话,晓得对方怕什么,笑着凑过去找食吃了起来。如同昨夜一般,二嫚儿嘴上依旧喋喋不休,却顺从的搂住了对方脖颈“达达,跨马游街时一定要穿上奴做的足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请大家收藏:()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老光棍含混的应了一声。受汤二娘会试送足衣的影响,这几日二嫚儿,锦奴,小迷糊甚至言奴都送来了各种足衣。偏偏汤二娘再次独辟蹊径,送来了一条丝线编的手串。这都是老光棍的女人们一片心意,舍弃哪个,日后他都不要想好过。因此,老光棍决定,今日全穿戴上。至于有可能丢人现眼,谁在乎。有本事你们中状元游街去。

此刻外间传来动静,不多时唐姨妈拉着唐小姨妈走了进来“哎呀呀,这都是咱家的,又跑不了。快点,都在前院等着了。我们一会也要去望凤楼看达达跨马游街呢。”

老光棍只好舍了美味,起身下床,摊开手,任凭唐姨妈姐妹为他穿戴。腊梅则凑到二嫚儿身旁服侍。

“望凤楼今个儿被咱家包了,记得汤家二姐也在三楼。”躺在炕上的二嫚儿提醒一句“是个万里挑一的美人。”

老光棍瞬间精神,小心翼翼答道“小生何德何能,得诸位美娇娘垂青……”话没讲完,就被唐姨妈拽了出去,身后传来了二嫚儿的冷笑声。

唐小姨妈瞅了瞅,没有跟过去,而是留了下来,凑到炕边,帮着腊梅伺候二嫚儿。

“有话就说啊。”二嫚儿慵懒的问。

“奴怕,怕遇到奴的男人。”唐小姨妈低声道。

“你男人刚走。”二嫚儿语气一下子变得不高兴“记不住这一点,那就回去做你的官太太吧。”

唐小姨妈脸色一下子白了“奴记得,记得住。”

金钱的魔力很大,大到只是几日的工夫,就可以将天不怕地不怕的段骓儿变成了受气小媳妇,说话声音都如同蚊子一般的唐小姨妈。至于过门前学的那些防身本事?如今的唐小姨妈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比柔弱无骨的江南女子还要软弱可欺。

“你若是不想去,那就留下陪着十三姐。”二嫚儿敲打一下,适可而止“你们就差六岁,谈得来。”

“不不不。”唐小姨妈不晓得对方何意,哪敢应承“老爷大喜的日子,奴怎么会不想去呢。奴只是怕给达达惹事。”

“这样啊。”二嫚儿笑着伸出手,握住了对方的手“记住,咱们男人不惹事,却也不怕事。”

唐小姨妈赶紧附和,心里也没有丝毫质疑。没法子,得知那个强盗是清朝唯一的武状元,又要成为文状元,她就真的听姐姐的话,安稳下来了,这日子指定错不了。至于如今几人的关系,嗐,这种事哪没有,光她晓得的卫里这种事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哎呀呀。”眼瞅着到了屏门。唐姨妈拉住了老光棍“忘了达达可不能直接出去。”

老光棍哭笑不得,抓了一把,接过了槐花手里的包袱“晓得你用心了,这双官靴可比上次的那双好多了。”

讲出来尴尬,他之所以能够在会试想出用足衣熏试卷,实在是当时穿的那双官靴不合脚。

“呵呵,小心奴告诉六太太。”唐姨妈威胁一句,却喂了老光棍一口胭脂,然后如同蝴蝶般飞出了他的怀抱。

老光棍无奈,一伸手将看戏的槐花拽进怀里摸了两把,吃了两口胭脂,这才跑向暗门。

槐花偷眼瞅了瞅盯着老光棍背影的唐姨妈,一边轻柔身后,一边赶紧擦擦嘴。

不得不讲,有了举业的各种荣誉加身,郑直不但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就连周围的人也会认为理所应当。原本很多不过是把这里当做临时容身之地的人,一下子安分下来。

当然,对此郑宽等诸位前科状元是不认同的,毕竟他们一向严于律己,哪像郑直这么荒唐。

“是不是快了点?”郑直本来以为郑宽这么早赶过来是要提醒今日需要注意的地方,却不想郑宽绝口不提,反而讲了另外一件事,有人向十三姐提亲。

不怪郑直有此一问,毕竟叶凤仪是前个儿才没得。他昨个才把叶大娘子弄到手,只等叶凤仪出殡后,抬进门。

“此人姑母是卫圣恭僖夫人,主上的保姆。原本是锦衣卫都指挥佥事,去年因为一点小事获罪,被贬出京师,目下在宣府前卫。”郑宽耐着性子解释。

很多事他只是不愿意深想而已,三太太一直和十嫂住在一起,两个人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来京师生孩子?赵耀庆好端端的突然进京成亲,成亲之后,又要立刻离京,图什么?果然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曾经被郑虤,赵耀庆欺负的郑直做起坏事来,更可恨。

好在所有人都可以证明郑安还活着,再加上他这位兄长素来放荡,郑宽才没有往更深的地方想,可这已经让他警钟长鸣。不过郑宽本身就立身不正,家宅不宁,也没有办法当面斥责郑直的不堪。估摸着能救一个算一个,这几日赶紧为十三姐寻了一门亲事。

“这倒不错。”郑直没有多想,内宅长久的安逸让他已经失去了对一些事情的警惕“俺去问问十三姐……”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她多嘴的。”郑宽真的恼了“也不用说给旁人,五虎晓得就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请大家收藏:()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郑直若是此刻再听不出郑宽话里有话,就白活了,立刻心虚的问“三太太那里……”

“五虎说呢?”郑宽看向郑直。

殿试放榜叫“传胪”,照例要举行仪式。比起三月十五日的殿试,传胪仪式的气氛要轻松得多。

辰时初刻,弘治帝来到华盖殿,正式填写殿试一甲。李荣将前三名的试卷放在十四名读卷官面前,退后。此刻桌案上试卷罗列的顺序就是本科殿试一甲前三名的顺序。

“第一甲第一名锦衣卫人,郑直。”刘健等人按钦定的一、二、三名依次唱名。

写榜官随即在早已写好二甲、三甲全部进士姓名的黄榜上填上一甲三人姓名,籍贯,并撰写传胪帖子。待一切妥帖后,由尚宝司官员在黄榜上用印。

随着鼓乐声,执事官将黄榜束后,交由翰林院官捧出殿外等候。然后,由鸿胪寺官引导执事官行五拜三叩之礼。礼毕,鸿胪寺官奏请弘治帝升殿。

辰时初刻,弘治帝在导驾官引导下,由华盖殿来到奉天殿升座,文武百官按常朝侍立,作堂下乐,鸣放鞭炮。礼部官由翰林官手中接过黄榜,置于案上,之后,敕房官将传胪帖子授鸿胪寺官,传胪正式开始。

此时,郑直等一干贡士早已在殿外丹墀两边拜位上排列,传制官请旨后出奉天殿左门,在丹陛东朝西站立,执事官高举放有黄榜的榜案来到丹墀御道上放定,传制官高唱“有制!”

郑直立刻按之前郑宽的提点,规规矩矩行礼。待众贡士跪下后,传制官高声宣读:“弘治十八年三月十五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然后开始念第一甲三人、第二甲和第三甲的第一名共五人姓名“郑直,顾鼎臣,谢丕,董玘,叚炅。”念罢,众进士随着口令俯、兴、四拜。

郑直听到他的名字时,突然有种解脱感,又有一种空虚感,还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这就中状元了?这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啊?果然如同史臻享讲的,一切的规矩都是给别人定的。只要你上边有人,啥规矩都不是事。

孙汉站在队伍后排,心中不失望是假的。毕竟他会试第九十九名,殿试自问答得也言之有物,可是竟然连三甲传胪都不是。果然如同伯父所讲,他能够考中已然是侥幸,那么还有必要再次冒险四天后回到过去吗?五虎中了状元,三弟下月就会获释,他就算背的再好,也只能是在三甲打转。再想想。

随着武百官依次入班,有致词官于丹陛中跪定致词:“天开文运,贤俊登庸,礼当庆贺!”

接着鸣放鞭炮,皇帝起驾回銮。礼部尚书谢迁捧榜,用云盘承榜,黄伞前导,率众出奉天门、午门。诸进士、王公百官皆随榜而出,至东长安门外张挂。

郑直因为是状元,当仁不让率领诸位新科进士一同观榜。带着探花顾什么(没有留意听)和榜眼谢丕向大明门走去。

郑宽一边跟着百官同行,一边接受时不时冒出来的相熟官员祝贺。这些人里,真正高兴的恐怕百不存一,甚至还有人应该心中鄙夷。毕竟一早他来了,就听到了很多人在绘声绘色传昨日读卷的事。

对此郑宽就当听个乐呵,毕竟人家之所以让他听到就是为了看他笑话,让他痛苦。不过让这些人失望了,成王败寇,实录里只会记载他郑宽是弘治十五年的状元,他的侄子郑直是弘治十八年的状元。讲郑家诗书传家,谁敢质疑?郑家在真定,谁敢怠慢?

再回过神,郑宽才发觉旁边之人是张元桢,赶忙行礼。对方笑着拉住他“五凤楼全开了。”

郑宽远远望去,果然,五凤楼五扇大门都已经大开。今日郑直等一甲三人可以唯一一次从正中大门走过。这是朝廷的规矩,而郑宽三年前就从那里走过去看榜的。

穿过正中城门,郑直三人率领新科进士一同步行到长安左门观榜。

他瞅着已经悬挂好的皇榜,仔细看了起来。边璋等人名次变化不大,可是孙汉的名次却变成了第一百八位。他毫不怀疑,若不是规矩,殿试名次与会试名次不可相差悬殊,对方做担榜进士都有可能。

观榜结束后,顺天府尹为郑直在乌纱帽上插金花,披红绸,并陪同出宫。

随着顺天府伞盖仪从,吹吹打打,浩浩荡荡的走上长安街,三年一次的新科进士跨马游街正式开始。

喜欢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请大家收藏:()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