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黄鹤楼情缘 > 第22章 诗心试炼

黄鹤楼情缘 第22章 诗心试炼

作者:贾文俊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2 18:41:51 来源:全本小说网

江风裹挟着水汽,穿过雕花木窗,轻轻拂动着临江酒肆二楼的纱帘。李白与凌云相对而坐,几碟时令小菜,一壶新熟的绿醅酒,气氛看似闲适,却暗流涌动。

自那日黄鹤楼下,凌云一番关于崔颢诗作“气韵贯通,如长江奔流,一气呵成”的超越时代点评,已在李白心中投下巨石。诗仙那双看透世情的眼眸,此刻正锐利地审视着眼前这举止言谈皆异于常人的年轻人。他捻着酒杯,并不急于饮下,目光似醉非醉,却带着千钧重量压在凌云肩头。

“凌云小友,”李白终于开口,声音平缓,却字字清晰,“你论诗见解非凡,每每出人意表,直指核心。然,诗道一途,知易行难。光有眼界,若无诗心与才情支撑,终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他顿了顿,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随即提起酒壶,为凌云面前的空杯缓缓注满,琥珀色的酒液在杯中微漾,“今日江风甚好,你我且以此酒为媒,论一论,何为‘诗心’?”

钩子就此抛下。这不是寻常的谈诗论道,而是拜师路上,来自诗仙李白的第一次正式考校。是骡子是马,即将拉出来遛遛。凌云的心脏猛地一跳,知道决定性的时刻已然来临。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脑海中飞速掠过无数关于诗歌理论的记忆碎片,试图从中找到最适合这个时代,又能打动李白的切入点。

“诗心……”凌云沉吟着,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微凉的酒杯壁。他抬眼,望向窗外奔流不息的江水,以及江上点点白帆,努力将现代的理解与古人的意境融合。“晚辈以为,诗心并非虚无缥缈之物。它首先是‘感’,感于物,动于情。见花开花落而生悲喜,观潮起潮平而悟盈虚,闻羌笛折柳而思故园。此乃诗之根源。”

李白不置可否,只是示意他继续。

凌云受到鼓励,思路逐渐清晰:“其次,诗心在于‘真’。情真则语真,意切则词切。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纵使辞藻华丽,也不过是蜡做的花果,毫无生气。唯有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方能引起他人共鸣,跨越时空,叩击心弦。”他顿了顿,想起李白那些豪放不羁、直抒胸臆的诗篇,补充道,“就如前辈之《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此等狂放与自信,若非源自骨血,绝难有此撼动人心之力。”

听到此处,李白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欣赏,但很快又被更深沉的探究所取代。“感与真,说得不错。然,天下有感而发、情真意切者众,能成传世诗篇者几何?诗心之三昧,又在何处?”

考验升级了。凌云知道,仅仅复述基础理论远远不够,必须展现出更深层的、属于他“凌云”自己的思考。他感到一丝压力,额角微微见汗。他再次将目光投向窗外,试图从眼前的实景中寻找灵感。

恰此时,一阵略带凄清的笛声随风飘来,如泣如诉。江面之上,一轮夕阳正缓缓西沉,将漫天云霞与浩渺江水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色。几只归雁鸣叫着掠过天际,飞向烟波深处。

此情此景,触动了他内心深处关于古典诗词意境的全部积累。他转过头,看向李白,眼神变得清亮而坚定:“诗心之三昧,或许在于‘融’。将个人之感、之真,与天地自然、历史沧桑相融合。让一己之悲欢,承载更广阔时空的回响。便如眼前之景,”他抬手指向窗外,“落日、归雁、江水、笛声,若只写其形,是为下乘。若能由落日感喟时光流逝,由归雁引发乡关之思,由江水慨叹历史永恒,由笛声触及人生孤寂……将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亘古之思融为一体,景语皆成情语,有限之象方能生出无限之意。此,或可称之为‘意境’。诗心,便是营造这意境之火种。”

“意境……”李白轻声重复着这个词,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亮。这个词并非凌云首创,但在此情此景下,由凌云以如此清晰透彻的方式阐述出来,仿佛为他某些朦胧的创作感悟找到了精准的注脚。他猛地一拍桌案,震得杯盘轻响:“好一个‘景语皆成情语’!好一个‘意境’!妙极!”

然而,李白的赞许并未持续太久。他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犀利如刀:“凌云,你论道高妙,言之有物。但,道为骨,技为肉。你既有此见识,可能即景赋诗,让吾一观你这‘诗心’与‘意境’,是否真能落于纸上,化为珠玉之篇?”

图穷匕见!理论的阐述终究只是纸上谈兵,真正的考验,在于创作本身。李白要看的,是凌云能否将那些动听的理论,付诸于实践的检验。

凌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即兴赋诗!这是他作为穿越者最大的短板。他腹中虽有千年诗华,但在此刻,在诗仙李白灼灼目光的注视下,直接“借用”后人名篇,不仅风险巨大,更是一种对诗歌、对李白的亵渎。他必须作出一首属于自己的诗,哪怕稚嫩,哪怕青涩,也必须是“凌云”的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黄鹤楼情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压力如山。他闭上眼,努力屏蔽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感受着周遭的一切:耳畔是呜咽的江风与缥缈的笛声,鼻尖是江水微腥的气息与酒菜混合的香味,眼前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的壮阔与苍凉。各种意象在他脑中碰撞、交织。

时间一点点流逝,李白的目光始终停留在他脸上,不急不躁,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期待。

终于,凌云睁开眼,深吸一口气,取过笔架上的一支狼毫,在铺开的宣纸上,略显滞涩却又坚定地写下诗题——《江夏暮色赠李公》。他蘸墨,挥毫,诗句一字一句流淌而出:

“孤帆远影曳残阳,楚水燕山俱苍茫。”

(起笔勾勒远景,孤帆、残阳、苍茫山水,奠定苍凉基调。)

“笛里关山千里月,云边断雁一行霜。”

(由笛声联想关山明月,由归雁触及风霜寒意,空间与时间感得以延伸。)

“青衫未解江湖老,浊酒难消客路长。”

(转入自身,青衫游子,江湖未老心先倦,浊酒难销羁旅愁,情感深化。)

“莫道浮云能蔽日,长风破浪正启航。”

(尾联陡然振起,化用李白未来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之意,表达虽前路多艰但信念不灭的豪情,与眼前壮阔景色呼应,完成意境的升华。)

最后一笔落下,凌云额际已满是细汗。他放下笔,将诗稿双手奉于李白面前:“晚辈拙作,请前辈斧正。”心中忐忑,如同等待最终审判。

李白接过诗稿,目光如电,逐字逐句扫过。起初,他神色平静,看到“笛里关山千里月,云边断雁一行霜”时,微微颔首。及至“青衫未解江湖老,浊酒难消客路长”,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同情,这确是游子心声。当看到最后两句“莫道浮云能蔽日,长风破浪正启航”时,他先是微微一怔,随即,脸上露出了极为复杂的神情。

他没有立刻点评诗的好坏,而是抬起头,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凌云,仿佛要穿透他的皮囊,直视其灵魂深处。那目光中,有惊愕,有探究,有难以置信,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宿命感。

酒肆内安静得只剩下窗外的江风声。良久,李白才缓缓将诗稿放在桌上,手指重重地点在最后那句“长风破浪正启航”上。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度:

“诗,尚有锤炼之处。然,此中气韵,尤其是这结尾之句……”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地砸在凌云心上,“深合吾意!便如早已蛰伏于我心,今日由你笔端自然流出一般。凌云,你……究竟从何处得来此句?”

悬念骤生!

凌云脑中“嗡”的一声,几乎要炸开。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为表心志、化用其未来诗句精髓的尝试,竟引来了李白如此直接而犀利的质疑!

是巧合?是知音?还是……他看出了什么?

面对诗仙那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目光,凌云一时语塞,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他该如何解释?又能如何解释?

窗外,暮色彻底笼罩了大地,江面一片漆黑,唯有远方的灯塔,在黑暗中明灭不定,如同凌云此刻的心情,沉浮不定,吉凶未卜……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黄鹤楼情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