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分家
平心而论,王信並不想天天忙碌。
如果不是因为倭寇和胡虏之患,王信认为自己大概率会混吃等死。
以自己目前创造的条件,加上林如海他们这个圈子的推动,自己当个总兵没什么问题。
关键林如海与贾政两人的性子不强势,不会强人所难。
那么自己关起门来过小日子会很舒服,
总兵是二品,根据朝廷规定,儿子能担任四品通事舍人,子承父业,起步就是四品的武官,哪怕能力不足,一辈子混个吃喝不愁没问题,
儿子一点本事也没有,吃了一辈子老本,他的儿子还能当六品白名舍人。
还有什么不满的
这就是当將领的好处,只要不造反,保底是三代人。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几孙两代人隨便努努力,延续个四五代並不难。
汉朝宗亲到了刘备那一代,刘备都得编草鞋去了,何况自己只是个总兵。
这也是大周的基本盘。
如大明卫所將领数次为大明力挽狂澜,其中出了多少文武精英,连大名鼎鼎的张居正和戚继光也出自军户將领家庭。
至於百年后怎么办。
凉拌。
自己还能管一百年后的事
只要不是大清就行。
大清以少治多,必然打压主体发展,也是事物的必然。
並且现在是太平时节,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己一个当兵的,去谈什么治理国家,只会惹人厌烦。
最大的麻烦其实太上皇和皇帝。
为了不落个贾赦他们一样的结局,自己必然得多想一想,手里的筹码越多,应对的底气也越足。
林如海的思路没错,直奔主题,掌握京营军权,无论是哪边都得顾虑。
四大家落败的原因,不是所谓的欺男霸女,放贷杀人等,而是四大家彻底失去了兵权,在皇帝面前没有了筹码,当然被新君用来杀鸡做猴。
主要责任在王子腾。
还有运气也不好,林如海这样关键的人物竟然病逝了。
林如海希望通过自己掌握兵权,那么很多事就不同了,在朝廷的底气也会变足,而成为京营的实权总兵,自己的地位在圈子里也会更加重要。
但是还不够。
京营总兵太多了,头上还有四个提督,提督上还有五军都督府....,
那么如何安置大同西军呢。
王信一边思考,一边仿佛在看著空中的什么確认似的。
不再犹豫,王信问向严中正和曾直,两人一文一武,帮助王信分担许多事,“如果我回京,举荐赵雍升为参將,接任大同西军,你们怎么看”
严中正和曾直互相看了一眼。
军权归於兵部,军权是什么包括了人事任命。
任何武官的升迁和调动,以及罢免,皆掌握在兵部,除了唐以前,如唐朝时期的节度使,人事权和財权都在节度使手中,只没有当地的行政权。
手下將领的升迁调动,由节度使说了算,加上財政权,可见节度使权力有多大。
自宋以后,不可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