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 > 第184章 金台求学

风月宝鉴融入识海后,英哥儿魂力也用尽了,他时常在夜深人静时尝试呼唤小光,却始终得不到回应。

他心中空落落的,通灵宝玉的秘密也暂时无法解开,他只得将注意力转向课业。

这日清晨,英哥儿如常前往柳青岩府上上课。刚进门,就看见柳青岩正与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者说话。那老者面容清癯,目光炯炯有神,一身青布长衫更衬得气质儒雅。

“英哥儿,快来见过我父亲。”柳青岩笑着招手。

英哥儿连忙上前,规规矩矩地行礼:“英哥儿见过柳爷爷。”

柳山长捋着胡须,笑眯眯地打量他:“这就是那位七岁的县案首?果然气度不凡。”

柳青岩在一旁道:“父亲今日特地过来,就是想见见你。”

柳山长点点头,随意考教了英哥儿几个问题,从四书章句到诗词格律。英哥儿对答如流,不仅背诵无误,还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问到最后,柳山长眼中赞赏愈盛:“听说你在云麓书院时,刘老亲自指点过你?”

“是,山长爷爷教了我一个多月。”英哥儿老实回答。

柳山长若有所思,忽然问道:“英哥儿,你想不想来金台书院读书?”

英哥儿愣住了,眨巴着眼睛:“可我……我还不是秀才啊。”

他早就听说过金台书院的规矩,只招收已有功名的学子。

柳山长呵呵一笑:“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以你的才学,听秀才的课也没问题。你若愿意,明日就可来书院听课。”

英哥儿心里一阵激动,但还是老实说道:“柳爷爷,明年三月我还要回金陵考府试和院试,怕是读不了多久……”

“无妨无妨。”柳山长摆摆手,“能读几个月也是好的。若有不懂的,可以问青岩,也可直接来找我。”

英哥儿的小脸顿时亮了起来,忙不迭地点头:“英哥儿愿意!谢谢柳爷爷!”

站在一旁的柳青岩也笑了,轻轻拍了拍英哥儿的肩:“这下可好,咱们可以在书院里相见了。”

次日清晨,英哥儿早早起床,换上干净衣衫,由老苍头陪着前往金台书院。

金台书院紧挨柳府,白墙黑瓦,古朴庄严。书院门前两株古柏苍劲挺拔,门额上“金台书院”四个大字铁画银钩,气势磅礴。

老苍头在门外止步,目送英哥儿独自走进书院。小小的身影穿过高大的门廊,显得格外稚嫩。

书院里,年轻的秀才们三三两两走向讲堂。他们大多十五六岁,也有二十出头的,见到一个半大小童走在书院中,都不免投来好奇的目光。

“这是谁家孩子?怎么跑到书院来了?”

“看着面生,莫非是新来的书童?”

“书童哪有这般打扮的……”

英哥儿装作没听见,径直走向柳青岩告诉他的那间讲堂。门楣上挂着“明理堂”三字匾额,室内已经坐了不少学子。

他在最后排找了个空位坐下,顿时引来更多好奇的目光。前排几个学子回头看他,交头接耳地说着什么。

不多时,一位四十余岁的夫子走了进来。他面容严肃,目光扫过讲堂,在看到英哥儿时微微停顿,却没有说什么,直接开始讲课。

“今日我们讲《孟子·尽心上》……”夫子声音洪亮,开始讲解孟子关于“尽心知性”的论述。

英哥儿竖起耳朵认真听讲。起初还能跟上,但很快发现夫子讲的内容比柳青岩教的深奥许多,引经据典,很多典故他连听都没听过。

周围的秀才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称是,还有人埋头疾书,记录夫子的精妙讲解。英哥儿却越听越迷糊,小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课间休息时,夫子刚离开,一个高个学子就走到英哥儿面前:“小孩,你是谁家的?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英哥儿站起身,礼貌地回答:“我叫贾英,是柳山长准许我来听课的。”

那学子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柳山长让你来的?你才多大,听得懂吗?”

旁边几个学子也围过来,好奇地打量英哥儿。

“听说今年金陵县试出了个七岁的案首,也叫贾英,莫非就是你?”一个瘦弱些的学子突然问道。

英哥儿点点头:“就是我。”

讲堂里顿时一片哗然。那个高个学子瞪大了眼睛:“真是你?那个七岁案首?”

这时,一个略带嘲讽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县试案首又如何?童生试与秀才科考天差地别。怕是走了什么运道,才侥幸得中。”

众人回头,见一个锦衣公子摇着折扇走进来,面带不屑。英哥儿记得他叫赵文斌,是户部侍郎的公子,在书院里颇有些名气。

高个学子不服气道:“文斌兄此言差矣,县试五场考试,哪是单靠运气就能通过的?”

赵文斌轻哼一声:“七岁孩童,能读过几本书?怕是死记硬背了些章句,碰巧押中考题罢了。”他走到英哥儿面前,俯身问道,“小弟弟,《孟子》刚才讲到哪里了?可能复述一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请大家收藏:()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英哥儿虽然心中不悦,但还是平静地回答:“夫子讲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正在阐释何谓‘尽心’。”

赵文斌挑眉:“哦?那你说说,何谓尽心?”

英哥儿想了想,谨慎地回答:“朱子注曰:‘尽心者,谓事物之理皆知之至尽也’。但我觉得,尽心不仅是知尽物理,更是要诚实面对自己的本心。”

赵文斌嗤笑:“稚子之见!读书人当以先贤注解为准,岂可妄自揣度?”

周围几个学子点头称是,看向英哥儿的目光多了几分轻视。

英哥儿的小脸微微发红,却没有争辩,只是默默坐回位置。

接下来的课,英哥儿听得更加认真。虽然很多内容他还不懂,但他拼命记下夫子的每一句话,准备回去后再慢慢请教二姑父。

下学时,柳青岩特地来接他。见英哥儿小脸紧绷,不由关心地问:“今日听课感觉如何?可还跟得上?”

英哥儿摇摇头,老实说:“很多地方听不懂。夫子讲的太深了。”

柳青岩笑了:“这是自然。金台书院的课程本就为秀才设计,比童生试的内容深奥许多。不必着急,慢慢来。”

回到家,英哥儿顾不上吃饭,先将在书院记下的笔记整理出来。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标记出来,准备改日请教柳青岩。

老苍头看着他伏案疾书的小小身影,心疼地劝道:“小少爷,先吃饭吧,菜都要凉了。”

英哥儿头也不抬:“苍爷爷,我马上就好,让祖父他们先吃吧。”

那晚,英哥儿房间的灯亮到很晚。

接下来的日子,英哥儿每天早早到书院,总是坐在最后一排,认真听讲,埋头笔记。起初还有学子好奇地打量他,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

赵文斌偶尔还会找茬,但英哥儿总是不卑不亢,有时甚至能提出让夫子都惊讶的见解。

渐渐地,英哥儿开始适应金台书院的教学。他发现自己虽然年纪小,读书时间短,但也有优势。他思维不受拘束,常能想出与众不同的角度。

半个月后的一堂课,夫子讲解《春秋》微言大义,讲到“郑伯克段于鄢”时,突然提问:“诸位以为,郑伯为何对亲弟如此狠心?”

学子们纷纷引经据典,有的说因为共叔段有反心,有的说郑伯防范于未然。

夫子看向英哥儿:“贾英,你怎么看?”

英哥儿站起身,想了想说:“我觉得郑伯可能很伤心。他不是一开始就想杀弟弟的,是弟弟一步步逼他不得不这么做。所以他才会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讲堂里安静了一瞬,随即响起窃窃私语。这个角度倒是新鲜,以往大家都专注于批判郑伯的残忍或共叔段的不臣,少有人从手足亲情破裂的角度思考。

夫子眼中闪过赞许:“说得有理。《春秋》笔法固然精妙,但背后的情感纠葛,往往更值得深思。”

下课后,那个高个学子张宏主动走过来:“贾小弟,刚才说得真好。一起去用午饭吗?”

英哥儿有些惊讶,随即高兴地点头。

书院饭堂里,张宏和几个学子围坐一桌,大家都对英哥儿很友好。

“刚开始我们还奇怪,怎么有个小孩来听课,没想到你这么厉害。”一个圆脸学子笑着说。

英哥儿不好意思地低头:“我还有很多不懂的,要向大家请教。”

“互相学习嘛。”张宏拍拍他的肩,“对了,明日下午书院有文会,你要不要来参加?”

英哥儿眼睛一亮:“我可以参加吗?”

“当然可以,柳山长特意说了,你可以参加所有书院活动。”

次日文会,英哥儿早早到场。文会设在书院后园的亭子里,已有不少学子在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诗文。

赵文斌也在,见英哥儿来了,冷哼一声,别过头去。

文会开始,主持的是一位姓陈的老夫子。他出了个题目:“以‘秋思’为题,作诗一首,限一炷香时间。”

学子们纷纷提笔构思。英哥儿想了想,也在纸上写起来。

一炷香后,大家轮流朗诵自己的作品。轮到英哥儿时,他站起身,清脆的童声在亭中响起。待他大声朗诵出自创的诗句后,亭中一片寂静。这首诗虽仿汉武帝《秋风辞》的格式,却意境深远,完全不像七岁孩童所作。

陈夫子惊讶地看着英哥儿:“这诗……是你自己作的?”

英哥儿点头:“读《秋风辞》有所感,就试着仿写了一首。”

赵文斌突然插话:“定是有人代笔!七岁孩童怎能作出此等诗作?”

英哥儿的小脸涨红了:“是我自己写的!我可以即兴再作一首!”

陈夫子摆摆手:“不必了。我相信这是你自己所作。”他转向赵文斌,严肃道,“文斌,学问之道,最忌妒贤嫉能。贾英虽年幼,却天赋过人,你当以他为榜样,而非无故质疑。”

赵文斌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终悻悻坐下。

经此一事,英哥儿在金台书院的名声更响了。连柳山长都听说他在文会上的表现,特地召他前去夸奖了一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请大家收藏:()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听说你仿《秋风辞》作诗,很有灵气。”柳山长笑眯眯地说,“不过切记,不可骄傲自满。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英哥儿郑重答应:“英哥儿明白,一定继续努力。”

时光飞逝,转眼英哥儿在金台书院已经学习了一个多月。他渐渐适应了这里的节奏,虽然课程仍然艰深,但已不再像最初那样吃力。

这期间,他结识了几个好友,最要好的是张宏和一个叫孙允文的学子。张宏性格爽直,孙允文则温和细心,两人都很照顾英哥儿这个小弟弟。

一日放学,三人结伴走出书院。孙允文忽然问道:“英哥儿,听说你明年还要回金陵考试?”

英哥儿点头:“是啊,来年二月就要动身了。”

张宏拍拍他的肩:“以你的才学,府试院试定然不在话下。说不定明年这时候,你就正式是我们的同窗了!”

孙允文却有些担心:“但你年纪还小,独自远行能行吗?”

“有苍爷爷和板儿哥陪着,没事的。”英哥儿笑着说,心里却也有些舍不得新交的朋友。

晚上回到贾府,英哥儿照例先温习功课。翻开笔记,他看到最初几页那些密密麻麻的问号和标注,不禁微微一笑。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内容,如今大多已经明白。

他拿出新纸,开始整理府试可能要考的内容。虽然金台书院的课程更深,但科举考试自有其规则,他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烛光下,英哥儿的小脸显得格外认真。

偶尔,他还会下意识地在心中呼唤小光,期待着那个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

虽然依旧没有回应,但他相信,过不了多久,小光会回来的。

喜欢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请大家收藏:()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