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洪荒:我的道侣是天道 > 第217章 渭水之畔

洪荒:我的道侣是天道 第217章 渭水之畔

作者:小楼里的人 分类:武侠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25 10:57:53 来源:全本小说网

姬昌归国的车驾,在历经层层暗杀与守护的交锋后,终于带着一路风尘与劫后余生的庆幸,驶入了西岐的疆界。消息传回西岐城,万民欢腾,如同久旱逢甘霖。这位贤明仁德的君主归来,无疑给因伯邑考之死而笼罩在悲愤与不安中的西岐,注入了一剂最强的定心丸。姬昌迅速投入政务,安抚民心,整顿军备,西岐这台沉寂已久的战争机器,开始悄然加速运转。

然而,在云逸于朝歌、羑里乃至归途上布下的众多棋子中,有一颗看似微不足道,却关乎未来数十年气运走向的棋子,其落子的时机,恰恰需要在姬昌归国、百废待兴的这个微妙时刻。这颗棋子,不在朝堂,不在军营,而在那渭水之畔。

渭水汤汤,自西而来,绕西岐城而过,滋养着这片周原沃土。它见证了部族的兴衰,王朝的起落,如今,它即将见证一段“愿者上钩”的千古佳话,以及一位未来执掌封神榜、主导人间杀伐的垂钓老翁——**姜子牙**。

此时的姜子牙,已因在朝歌识破琵琶精、火烧轩辕坟等事,与妲己及朝中佞臣结下深仇,被迫离开朝歌,辗转流落至西岐地界。他空有经天纬地之才,怀抱封神使命,却因时机未至,命途多舛,只能隐于市井,在渭水之畔的碣溪,搭一茅庐,每日垂钓,看似消磨时光,实则在等待,等待那个识他、用他的“明主”,以及那冥冥中注定的“天时”。

云逸很清楚,姜子牙与姬昌的相遇,是封神大势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阐教力量正式、大规模介入人间王朝更迭的序幕。这场相遇必须发生,但其发生的“氛围”与“舆论基础”,却可以进行微妙的塑造。他要确保,当姬昌的目光投向渭水时,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垂钓的老者,而是一个早已在民间口耳相传中,被赋予了神秘色彩的“大贤”,使得“访贤”之举,显得更加顺理成章,更能凝聚人心。

于是,云逸的一个化身——一位同样每日在渭水打渔,沉默寡言,皮肤黝黑的**老渔夫“渭叟”** ,出现在了碣溪附近。

**【舆论的种子:渔夫闲话】**

渭叟的渔船,总是离姜子牙的钓台不远不近。他打渔的技术似乎很是一般,收获常常寥寥,但他似乎并不在意,更多的时候,是坐在船头,吧嗒着旱烟,目光偶尔扫过岸边那个执着垂钓、直钩无饵的古怪老者。

起初,周围的渔民、过往的行人,对姜子牙的行为多是嘲笑和不解。

“看那老叟,怕不是个痴的?直钩如何钓鱼?”

“听闻是从朝歌来的,许是受了刺激,疯癫了。”

“每日在此空坐,虚度光阴,可惜了一副好身板。”

渭叟(云逸)从不参与这些议论,但当有人在他面前提起时,他会抬起浑浊的眼睛,慢悠悠地吐出一口烟圈,用沙哑的嗓音说上几句看似无心的话。

“痴?未必。” 他望着姜子牙那如同石雕般的身影,“你看他,坐如钟,立如松,气息绵长,目光清正,哪有半分痴傻之相?”

“直钩钓鱼……呵呵,老夫在这渭水打了一辈子鱼,见过的怪事多了。或许,他钓的不是鱼呢?”

“朝歌来的?那可是是非之地。能从那里全身而退,安然在此垂钓,岂是寻常之辈?”

这些话语,声音不大,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那些嘲笑声中,激起了一丝不同的涟漪。起初人们不以为意,但久而久之,当渭叟一次次用他那份属于老渔夫的“阅历”和“淡定”来反衬众人的“浅见”时,一些人的心态开始悄悄发生变化。

尤其是当有孩童好奇,跑去问姜子牙为何用直钩时,姜子牙那“宁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回答,经过渭叟“无意”间的转述和解读(“听听!这气魄!这心性!岂是池中之物?”),更是在小范围内引起了一番讨论。

**【故事的编织:神异附会】**

光靠言语引导还不够。云逸需要为姜子牙营造一层更吸引人的“神秘光环”。渭叟开始在他日常的打渔和与乡邻的闲谈中,似真似假地编织一些关于姜子牙的“神异”见闻。

有时,他会“疑惑”地对相熟的渔友说:“奇了怪了,昨日黄昏,我见那姜老叟钓竿之上,似有紫气萦绕,虽只一瞬,但老夫这双老眼,断不会看错。”

有时,他会“感慨”:“昨夜风雨大作,我担心茅屋,起身查看,却见那姜老叟依旧稳坐钓台,周身三尺之内,风雨不侵,你说怪不怪?”

甚至,他还会“神秘”地低语:“前几日,有山中白猿为其献果,林间灵鹿在其身边徘徊,此等异象,非大贤不能有也。”

这些话语,真真假假,虚实难辨。有些或许是云逸借助微末幻术营造,有些纯属杜撰。但在信息闭塞的民间,经由渭叟这位“德高望重”(因其年长与常年在此打渔形成的天然威信)的老渔夫之口说出,便迅速传播开来,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被加工、丰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洪荒:我的道侣是天道请大家收藏:()洪荒:我的道侣是天道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渐渐地,姜子牙在周边民众口中的形象,从一个“古怪疯癫的老头”,悄然转变为一个“行为奇特、可能身怀异术的隐士”,再到“有祥瑞相伴、气度不凡的神秘大贤”。虽然并非所有人都信,但一种“此老非凡人”的舆论氛围,确实在渭水之畔慢慢形成。

**【时机的铺垫:与西岐动向呼应】**

渭叟(云逸)的舆论引导,并非孤立进行,而是紧密贴合着西岐内部的动向。

当姬昌归国,忙于稳定内部,尚未大规模招贤纳士时,渭叟的话语多侧重于塑造姜子牙的“神秘”与“不凡”,吊足胃口。

当西岐开始传出侯爷欲效仿古之圣王,访求贤才,以兴周室的消息时,渭叟的言论便开始有意识地将姜子牙与“贤才”挂钩。

“听闻侯爷要求贤了,我看这渭水边上,就现成有一位。”

“姜老叟这等人物,若是能被侯爷访得,必是我西岐之福啊。”

他甚至会“忧心”地说:“只盼侯爷能早日来此,莫要让这等大贤埋没于渔樵之间,或是被他人请了去。”

这些话语,通过来来往往的渔夫、樵夫、行商,一点点渗透到西岐城的市井街巷之中。它们如同无形的丝线,开始在民众心中,将“侯爷访贤”与“渭水隐士”这两个概念,悄悄地连接起来。

姜子牙本人,对于周遭舆论的变化并非毫无察觉。他有时能感受到那些落在他身上的目光,从最初的鄙夷、好奇,慢慢变成了探究、敬畏,甚至是一丝期待。他心中明了,这背后定然有推手,但他恪守本分,顺应天时,依旧每日垂钓,静待命运的叩门。他只知道,这无形的造势,与他肩负的使命方向一致,至于推手是谁,是闲云野鹤的高人,还是师门背后的安排,他并不深究,也无需深究。

这一日,渭叟照例在夕阳下收网,渔获依旧不多。他望向远处姜子牙那被落日余晖勾勒出金边的身影,又看了看西岐城方向,心中默算。

舆论的土壤已经耕耘得足够肥沃,神秘的面纱也已半遮半掩地掀起。姬昌内部的整顿接近尾声,求贤若渴之心日益迫切。来自朝歌的压力与日俱增,寻找破局之才已是刻不容缓。

所有的条件,都已成熟。

渭叟(云逸)知道,他在这里的任务,即将完成。那根无形的线已经牵好,只待西伯侯姬昌,沿着这舆论悄然指明的方向,走到这渭水之畔,说出那句:“先生,可愿助我姬昌,匡扶天下,吊民伐罪?”

而姜子牙,也将放下那直钩的鱼竿,拿起封神的打神鞭,正式登上这封神大战的舞台。

云逸化身渔夫,于渭水之畔的这番看似微不足道的舆论引导,如同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轻轻吹动了一缕微风。这缕微风,不足以改变河流的走向,却足以让那艘名为“命运”的舟楫,更顺理成章、更声势浩大地,驶向它早已注定的彼岸。

这,是云逸落下的又一枚 **“造势之子”** ,一枚在无声处听惊雷,于微末间定乾坤的——**舆论之子**。渭水依旧东流,但那“愿者上钩”的千古绝唱,其前奏的乐章,已在这日复一日的渔歌唱晚中,悄然奏响。

喜欢洪荒:我的道侣是天道请大家收藏:()洪荒:我的道侣是天道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