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核废土上崛起 > 第356章 风不考勤

核废土上崛起 第356章 风不考勤

作者:四合院鉴定师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3 05:13:42 来源:全本小说网

苏瑶的指尖在冷光控制台上疾速跳跃,汗珠沿着她的太阳穴滑落,却不敢去擦。

她面前的“声纹墙”如同一面黑色的深渊,无数光流在其中穿梭,每一条都代表着一个独立的共振感应器。

她刚刚完成了新阵列的接入,将基地的感知触角,史无前例地探入到了北极冰层之下。

那里,一道微弱到近乎幻觉的信号正在起伏,像是沉睡巨兽的呼吸。

这道信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与另一组数据的关联。

苏瑶深吸一口气,调出了一个被尘封十年的数据库,标签是“风传教学异常记录”。

这是许墨留下的遗产,也是整个绿洲文明最大的谜团。

当她将这些异常数据按时间轴铺开时,心脏猛地一沉。

绿洲选址,教育纲领修订,根节点协议升级……每一次,当人类的集体智慧陷入迷茫与争执的死胡同,当文明的航船即将搁浅在认知的浅滩,那神秘的风声就会如期而至。

它们并非胡乱吹拂,而是精准地掠过特定的建筑、峡谷或机械结构,激发出一种独特而可被解读的声学模式。

它们不是答案,更像是提示。

苏瑶的呼吸变得急促。

她猛然意识到一个颠覆性的事实:许墨从未“讲”过任何一节课。

他只是一个调音师,在文明最需要的时候,拧动了那根看不见的弦,让喧嚣的争论静止,让所有人听见自己内心深处,那个早已存在、却被噪音掩盖的共同想法。

他不是传道者,他只是一个回音的放大器。

就在苏瑶的认知被彻底颠覆的同时,千里之外的“第一声源”广场上,林小雨正被另一个更具体的谜题困扰。

一个名叫阿哲的孩子,正对着自己用半截废弃铁管和一张高弹性膜做出的简易共鸣腔唉声叹气。

无论他怎么拉伸或放松那张膜,发出的声音都沉闷而走调。

傍晚的风开始变得凛冽,带着戈壁特有的干燥和凉意。

当一股气旋恰好掠过那根铁管的边缘时,一阵清晰、悠扬的旋律毫无征兆地响起。

那声音空灵,带着金属的颤音,却精准地组合成了一段话。

正是昨天,基地主控黑板上自动浮现的那句——“别记,去听”。

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孩子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惊愕地看着那个简陋的装置。

林小雨第一个反应过来,她几乎是扑了过去,按下了随身录音设备的回放键。

音频被导入便携分析仪,一道频谱图在屏幕上展开。

她的瞳孔骤然收缩。

这段声音的基频,与数据库里保存的许墨脑波样本的特征频率,完全一致!

但诡异的是,它的相位是彻底紊乱的,就好像不是一个单一的声源发出的,而是由千万个微弱到无法分辨的回声,在同一瞬间叠加而成。

它来自四面八方,来自每一个孩子的呼吸,每一片树叶的颤动,每一粒沙尘的碰撞。

林小雨下意识地伸出手,仿佛想触摸那阵风。

她对着空无一物的空气,用几不可闻的声音轻声问道:“是你吗?许墨老师?”

风穿过她的掌心,冰凉而真实。

一个轻柔的颤音,仿佛由无数个声音汇聚而成,直接在她耳蜗里响起:“是你自己。”

与此同时,西部断崖带的深谷中,小海正经历着绝望。

脚下的地面毫无预兆地塌陷,他和整支巡查队都坠入了这个深不见底的裂谷。

通讯设备在坠落中摔得粉碎,唯一的紧急信标也无法穿透厚重的岩层。

食物和水正在迅速告罄,几次试图攀爬都以队员受伤和岩壁的再次剥落告终。

夜幕降临,深谷中一片死寂,只剩下队员们沉重而压抑的呼吸声。

小海靠在冰冷的岩壁上,几乎已经放弃了希望。

就在这时,风势突变。

原本在谷口平缓流动的气流,仿佛被一只无形巨手搅动,猛地灌入谷底。

风不再是柔和的吹拂,而是卷着无数细小的沙粒,像霰弹一样撞击着周围的岩壁。

“砰……嗒嗒……砰砰……”

起初,这只是令人烦躁的噪音。

但渐渐的,小海的眉头皱了起来。

作为许墨早期的学生,他曾接受过一种极为特殊的训练。

他本能地开始记录那些撞击声的节奏和落点。

长音、短音、停顿、位置……一个小时后,他手中的记录笔停下,额头上全是冷汗。

那不是杂乱无章的撞击。那是一组坐标。

更让他毛骨悚然的是,这组数据的编码格式,是他只在教科书上见过的,由许墨在绿洲建立之初发明的“地质摩斯码”。

因为效率低下,这套编码早已被淘汰了二十年。

他不敢相信,但求生的本能压倒了所有的疑虑。

他带着仅存的力气,带领队员们按照坐标的指引,在谷底一处看似完整的岩壁上摸索。

最终,他们找到了一道被浮土掩盖的隐蔽裂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核废土上崛起请大家收藏:()核废土上崛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裂隙之后,是一条潺潺流动的地下水脉,和一片散发着幽幽蓝光、储量惊人的可燃冰沉积。

他们得救了。

当救援队最终找到他们时,小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取了当晚的气象数据。

数据明确显示,那晚的风向根本不可能形成灌入谷底的涡流,更不用说那么精准地撞击岩壁了。

那阵风,仿佛是为了给他们送信,硬生生被某种无法理解的力量,“拐了个弯”。

三份看似毫不相干的报告,最终同时汇集到了苏瑶的控制台上。

一份来自北极冰层的宏观分析,一份来自广场上的微观体验,一份来自绝境中的实践证据。

苏瑶看着这三份报告,感觉自己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

她不再犹豫,将所有异常事件汇总,建模成一个复杂的数据包,输入了X819超级计算机的静默协议接口。

这个接口是她为许墨的“残存意识”特设的,但它从未有过任何回应。

这一次,系统依旧沉默。没有数据流,没有回应码。

但苏瑶的目光,却被“声纹墙”上一块核心处理芯片吸引了。

那块处于绝对恒温环境中的芯片表面,竟然开始析出一层细密、洁白的冰晶。

冰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排列、组合,最终在墨色的芯片上,凝结成了一行极小的、仿佛用钻石刻下的文字:

他不是信号源,是信道。

一瞬间,仿佛一道闪电劈开了苏瑶的脑海。

所有的碎片都拼合了起来。

许墨的意识早已不在某个地方“发送”信息,他已经散作了天地,化为了法则,成为了连接人类集体潜意识与外部物理环境的传导介质。

他的“课”,从来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整个文明如何聆听自己,如何自己思考。

风声、地质、巧合……都是文明的潜意识通过“许墨”这个信道,给予自己的回响。

苏瑶浑身一震,随即露出一丝释然的微笑。

她伸出手,删除了所有追踪和分析许墨信号的程序。

那些复杂的算法、追踪模型,在这一刻显得如此愚蠢和傲慢。

最后,她只在系统中留下了一个最简单的、完全开放的监听端口。

她想了想,将它重新命名为:“随便听听。”

几乎在同一时刻,地球的另一端,北极。

肆虐了数个星期的风雪,毫无征兆地停了。

厚达千米的冰层之下,那个人形的轮廓最后一次缓缓舒展,像一个睡了太久的人伸了个懒腰。

随即,它的轮廓开始迅速淡化,能量不再汇聚,而是均匀地弥散开来,融入了整片冰盖,融入了下方的洋流,融入了地壳深处的脉动。

千里之外,“第一声源”广场上,那上千件孩子们制作的、悬挂在支架上的风鸣器、口琴、共鸣管,同时发出了一声极其轻微的嗡鸣。

紧接着,所有的簧片、膜片都自发地调整了角度,不再迎着风,而是微微偏转,仿佛侧耳倾听着来自天空、大地和彼此的低语。

十三营地的孩子们,无论是在修理机械,还是在温习功课,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了手中的活计,仿佛被一种无声的指令召唤,齐齐抬头望向天空。

夜空中,绚烂的极光无声地流转、汇聚,最终拼出了一段极其短暂的光纹。

那不是任何一种已知的语言,也不是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

它只是一个简单的波形。

像一次心跳,像一次呼吸,像阿哲那支走调的铁管口琴,发出的第一声嗡鸣。

而在无人察觉的地壳深处,最后一道用以维持“信道”的脉冲,平稳地滑入了永恒的静默。

就像一位老师写完了黑板上最后一个字,轻轻放下粉笔,微笑着转身,离开了教室。

风,终于学会了自己写教案。

林小雨站在广场中央,仰望着那片变幻莫测的极光,感受着空气中那股前所未有的、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气息。

她看着那些孩子们,他们的脸上不再有迷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本能的领悟。

她知道,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刚刚开始。

她的目光从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扫过,心中一个念头变得无比清晰。

这些由风带来的“知识”,零散、深奥,却又直指核心。

它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被动地接收了。

她的视线最终定格在广场中央的那个讲台上。

是时候了,她想。

必须有人将这些碎片串联起来,引导孩子们去理解,去消化。

课程已经结束。但真正的复习,才刚刚开始。

喜欢核废土上崛起请大家收藏:()核废土上崛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