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河东与河西的故事 > 第81章 玉兰握钞思前路 . 忠云挑灯谋前程

姬家老屋,此刻却显得格外安静。

虞玉兰没有去社里上工。

她独自坐在堂屋的门槛上,背靠着冰冷的门框。

分家后,这还是她第一次如此安静地、长时间地坐在这里。

手里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枚小小的、冰凉的物件——那是丁大柱随信寄来的十元新钞,被她用一块洗得发白的旧手帕仔细地包了一层又一层。

指腹感受着钞票上那女拖拉机手凸起的、充满力量的线条轮廓。

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忠云背着书包走了进来。

她似乎长高了些,身形依旧单薄,却多了一份沉静。

夕阳的金辉勾勒着她纤细的身影。

她脸上没有多少笑容,眉宇间似乎凝结着一丝化不开的轻愁,眼神却异常清亮坚定。

“娘。”她轻轻唤了一声,走到虞玉兰身边,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钻进自己的小屋看书。

虞玉兰抬起浑浊的眼,看着小女儿。

女儿眼里那抹轻愁,像针一样刺了她一下。

她想起了那张军装照片,想起了那“进步约”,想起了羌家小子孤单的背影。

她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更紧地攥住了手里那枚冰凉的钞票。

忠云在母亲身边的小板凳上坐下,默默地打开书包,拿出课本和作业本。

她没有立刻开始写,而是望着院子里那株在秋风中簌簌落叶的老槐树,轻声说:“娘,居叔叔他们……回去了?”

“嗯。”虞玉兰从喉咙里挤出一个音节。

短暂的沉默。只有风吹落叶的沙沙声。

我……”忠云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抠着作业本粗糙的边缘,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我……不想……”后面的话,她终究没有勇气说出口。

那个“不想定约”的念头,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她稚嫩的心上。

她知道大姐夫是好意,知道那是一条安稳光明的路。可心底深处,那个模糊的、属于她自己的、带着青草气息和书卷墨香的影子,却固执地不肯消散。

虞玉兰看着女儿低垂的脖颈和微微颤抖的肩膀,看着她作业本上那工整娟秀的字迹。那字里行间,似乎都透着女儿无声的挣扎和渴望。

一股深沉的、混杂着怜惜和无奈的情绪涌上虞玉兰的心头。

她伸出枯瘦的手,极其缓慢地、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柔,轻轻落在忠云单薄的背上,拍了拍。

那动作生涩而笨拙,却像一道无声的赦令。

“念书……”虞玉兰的声音沙哑干涩,像砂纸摩擦着锈铁,“好好念书……念出个样儿来……比啥都强……”

她的话语断断续续,却异常清晰,“你大姐……开铁牛……是出息……你……念好书……也是大出息……谁也……甭想小瞧了咱……”

忠云的身体猛地一僵,随即剧烈地颤抖起来。

她死死咬住下唇,不让喉头的哽咽溢出来。

娘粗糙手掌的温度,透过薄薄的衣衫熨贴着她冰凉的后背。

那句“谁也甭想小瞧了咱”,像一道微弱的电流,瞬间击穿了她心头的迷茫和委屈,点燃了深埋的火种。

她重重地点头,再点头,泪水终于忍不住,大颗大颗地砸在摊开的作业本上,洇开了墨迹。

那不是悲伤的泪,而是决堤的、被理解和鼓励冲刷出的滚烫洪流。

她不再犹豫,猛地抹了一把脸,挺直脊背,翻开了数学课本。

夕阳的最后一丝余晖透过窗棂,恰好落在她摊开的书本上,照亮了那些复杂的公式和符号。

煤油灯被点亮,豆大的火苗跳跃着,将少女专注的侧影投在斑驳的土墙上。

她紧抿着嘴唇,眼神锐利而专注,笔尖划过粗糙的纸张,发出沙沙的轻响,如同春蚕啃食桑叶,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破釜沉舟的力量。

每一个演算的步骤,都像在泥泞中奋力拔出的一步,坚定地迈向那个她渴望的、由知识铺就的未来。

虞玉兰依旧坐在门槛上,一动不动,像一尊风化千年的石像。她浑浊的目光,久久地落在小女儿那被灯光勾勒出的、倔强而单薄的背影上。

煤油灯昏黄的光晕,在女儿专注的身影周围,镀上了一层毛茸茸的金边。

那奋笔疾书的沙沙声,成了这寂静老屋里唯一的、充满生机的声响。

窗外,洪泽湖的风带着深秋水汽特有的寒凉,一阵紧似一阵地刮过空旷的田野和寂静的村落,卷起枯黄的落叶,发出连绵不绝的、如同呜咽般的呼啸。

那风声千百年来未曾改变,像是这片古老土地永恒的叹息,裹挟着无数沉浮的悲欢,掠过刚刚被集体犁铧翻开的新土,掠过村东头那两间散发着泥土和芦苇气息的新屋,也掠过姬家老屋低矮的屋檐,最终消逝在沉沉的、深不见底的夜色里。

老屋的土墙上,那张女拖拉机手的照片在昏暗中沉默着。

照片上的姬忠兰,依旧英姿飒爽地笑着,目光似乎穿透了时空,注视着灯下苦读的妹妹,也注视着这片在时代浪潮中翻滚、阵痛、孕育着新生的苍茫大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河东与河西的故事请大家收藏:()河东与河西的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虞玉兰枯坐的影子被灯光拉得很长很长,一直延伸到门外冰冷的黑暗之中。

她攥着那枚被手帕包裹的、印着女拖拉机手的十元钞票,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泛着青白。

钞票坚硬的边缘硌着掌心,带来细微却清晰的痛感。这痛感,连同指尖那早已干涸、却仿佛依旧灼热的红色印泥的幻痛,混合着窗外永不止息的风声,构成了她此刻全部的世界。

不知过了多久,久到忠云写完了一页又一页的习题,煤油灯的火苗也因灯芯渐短而开始不安地跳动,光影在土墙上摇曳变幻。

忠云终于搁下笔,揉了揉酸涩的眼睛,轻轻舒了一口气。她转过头,发现母亲依旧保持着那个姿势,像一尊凝固的雕像,只有浑浊的眼珠偶尔转动一下,目光空洞地望着门外浓得化不开的黑暗。

“娘,”忠云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微哑,却异常清晰,“我去睡了。

您也早点歇着。” 虞玉兰像是从一场漫长的梦魇中被惊醒,身体几不可察地颤动了一下。

她缓缓地、极其僵硬地转过头,目光落在女儿被灯光映照得有些苍白的脸上。

那眼神复杂得难以言喻,有残留的麻木,有深沉的疲惫,有挥之不去的担忧,最终,却凝聚成一丝微弱得几乎看不见的、近乎祈求的微光。 “……嗯。”

她喉咙里滚出一个沙哑的音节,干裂的嘴唇翕动了几下,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极其缓慢地点了点头。

忠云端起桌上的油灯,微弱的火苗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曳,在她脚下投下一小圈颤动的光晕。

她端着灯,走向自己的小屋。昏黄的光线驱散了门洞的黑暗,照亮了门框边沿斑驳的泥皮和几道深深的、不知何时刻下的划痕。

就在她即将迈入小屋的瞬间,端着油灯的手忽然微微一顿。

昏黄摇曳的光线下,那粗糙的、深褐色的旧门框边沿上,几个用铅笔或小刀刻下的、深深浅浅的字迹,在光影中忽隐忽现。

那字迹带着少年人特有的稚拙,却一笔一划,刻得极深,仿佛要嵌入木头深处: 羌忠远。

忠云的目光在那三个字上停留了仅仅一瞬,快得如同错觉。

她的呼吸似乎屏住了片刻,端着油灯的手指下意识地收紧。

昏黄的光晕在她脸上跳跃,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片浓密的阴影,遮住了所有翻涌的情绪。

随即,她像是什么都没看见,什么也没发生,端着灯,平静地、稳稳地走进了自己的小屋。

那扇薄薄的木板门在她身后轻轻合上,隔绝了光线,也隔绝了门外母亲那长久凝望的、浑浊而复杂的目光。

小屋的油灯亮了起来,微弱的光芒透过门板的缝隙漏出细细的一线。

很快,里面传来书本轻轻合上的声音,然后是窸窸窣窣整理床铺的细微声响,最后归于沉寂。

堂屋里彻底陷入了黑暗。只有窗外洪泽湖永无止息的风声,像大地深沉的叹息,又像未知命运的低语,一阵阵,一阵阵,拍打着这间经历了撕裂、挣扎、最终在无奈中归于某种表面平静的老屋。

那风声呜咽着,卷过空旷的田野,掠过新生的集体和坚守的个体。

最终消融在1957年苏北深秋这浓重得化不开的、蕴藏着无数变数的寒夜之中。

喜欢河东与河西的故事请大家收藏:()河东与河西的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