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河东与河西的故事 > 第234章 时代变迁催人改,家人心向各寻路

九月的秋风,带着一股沉甸甸的历史韵味,轻轻拂过福缘公社那片熟悉的土地,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一段即将翻篇的岁月。

那风中夹杂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喧嚣与沉重,像是天边乌云压顶,压得人们的心头喘不过气来,令人感受到一股难以言喻的压抑与期待交织的情绪。

哀乐的旋律从公社高音喇叭里缓缓流淌出来,像黏稠而冰冷的泥浆,缓缓淌过每一寸土地、每一座低矮的草房、每一条弯弯曲曲的田埂。

那旋律反复回荡,仿佛在冲刷着人们的耳膜,也渗入心底最柔软的角落,令人难以忘怀,久久难以释怀。

昊文兰静静地坐在灶膛前,灶火跳跃的火光映照着她那满布沟壑、布满岁月痕迹的脸庞,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心头的忧愁。

那火光虽明亮,却无法驱散她眉宇间凝固的阴云。

她手中无意识地捏着一把干枯的芦苇叶,反复揉搓着,碎叶簌簌落下,像是无声的叹息,诉说着心头的苦涩与无奈。

姬忠楜蹲在门槛外的磨刀石旁,粗糙的手指反复刮着锄刃,发出刺耳的“嚓嚓”声。

那单调的摩擦声,成为哀乐中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声音。

他的目光越过低矮的院墙,投向村口那棵沉默的老槐树,仿佛在用目光丈量一段时代的沉重与变迁。

那树下的影子,似乎也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沉默中带着几分无奈与坚韧。

“天塌了……”昊文兰终于开口,声音嘶哑得像被粗糙的磨刀石磨过一般,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绝望。

她没有看丈夫,只是盯着灶膛里渐渐黯淡的火苗,似乎在等待那火光也能带来一丝希望的曙光。

那火光如同她心中微弱的希望之火,虽微弱,却依然坚韧地燃烧着。

姬忠楜的动作在那一瞬间停顿了一下,锄刃压在石面上,发出短促的“嚓嚓”声。

他闷闷地回应:“地还在啊,”声音低沉而坚定,像脚下那坚实的泥土,“日子……还得继续过。”

话虽简单,却满含着一种不屈的韧劲和对生活的坚守。

说完,他站起身,将磨好的锄头靠在门框上,那冰冷的铁器触感透过薄薄的衣衫传到他粗糙的手掌。

然后,他缓步走到院角的水缸边,舀起一瓢凉水,咕咚咕咚地灌了下去。

那冰凉的水激得他打了个寒颤,却似乎也浇灭了心中那团窒息的闷火。

抹了抹嘴角的水渍,水珠顺着他下巴的沟壑滚落,滴在晒得滚烫的土地上,瞬间洇出一片深色的印迹,随即被干渴的泥土吸收,消失得无影无踪。

哀乐终于被另一种高亢的声音所取代。

公社喇叭里传来的新闻,犹如滚烫的熔岩,猛烈地灌入每一个沉寂的角落。

姬永海刚从北三河挑河工地回来,裤腿卷到膝盖,满身深褐色的淤泥,小腿肚上横七竖八布满了被芦根划破的血痕,有的已结了暗红的痂,有的还在渗着新鲜的血丝。

他扛着扁担,扁担两端的空箩筐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晃动。

喇叭里的每一句话,都像重锤狠狠敲在他的心头,他猛地停住脚步,站在村口那棵巨大的老槐树的浓密阴影里。

扁担从肩上滑落,“哐当”一声砸在尘土中,溅起一片灰黄色的尘烟。

他抬头望向天空,透过槐树繁密的枝叶缝隙,看到那一片高远湛蓝的天空,刺得眼睛生疼。

胸口剧烈起伏,不是因为疲惫,而是被某种无形的冲击击中。

下意识地,他摸向裤袋深处,指尖触碰到那个熟悉的硬壳小本子。

那卷边的封面温润如玉,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农事、公式、琐碎的思考,仿佛一条潜藏在地下的暗河,暗流涌动,静静等待着被唤醒。

他紧紧攥住了它,仿佛握住了在这翻天覆地的变革中唯一的希望之光。

弯腰捡起扁担,他重新扛在肩上,步履似乎比来时更沉重,却又带着一种破土而出的力量,坚韧而有力地朝着那个被巨大消息震撼着的家走去。

家中弥漫着一种奇异的氛围。

悲伤的阴影尚未散去,却又悄然滋生出一种茫然的期待,就像惊蛰之后,泥土中蠢蠢欲动的虫豸,预示着新生的希望。

姬永海放下扁担和箩筐,目光扫过屋内的每一个人。

父亲姬忠楜坐在矮凳上,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难以看清他的表情。

母亲昊文兰在灶台前默默添柴,火光映照出她半边疲惫的脸庞。

大姐姬永兰坐在窗边的缝纫机前,心不在焉地踩着踏板,机针空转着,在碎布上留下一串歪歪扭扭、毫无意义的线迹。

二姐姬永英和小妹姬永美挤在条凳上,低头盯着地面,手指紧绞着衣角。

两个弟弟永洲和永洪则伏在里屋的小方桌前,借着昏暗的灯光,专注地盯着摊开的书本,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像饥饿的蚕在啃食桑叶,带着一种虔诚而急切的心情。

姬永海走到水缸边,舀起半瓢凉水,咕咚咕咚灌下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河东与河西的故事请大家收藏:()河东与河西的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那冰凉的水冲刷着喉咙里的尘埃,也洗去了心头的疲惫。

他抹了抹脸,水珠顺着坚毅的下颌线滴落,然后开口了,声音清冽如秋水,却带着一丝微颤:

“都听见了?”他的目光在家人脸上缓缓扫过,语气沉稳而坚定。

“嗯。”

父亲应了一声,烟锅里的火星随着他吸气的动作忽明忽暗,又逐渐熄灭。

姬永海继续说道:“事情变了。”

他的眼神逐渐变得深邃,“大事要来了,小的……也许也要跟着变。”

那一刻,空气仿佛凝固了。

变化最先在姬永兰身上显现。

她已二十五岁,南三河的水养育出她窈窕的身段,眉宇间依稀可见母亲昊文兰年轻时的清秀,只是那双杏眼里,常常浮现一层淡淡的迷茫。

邻公社的刁金荣常来串门,他是个手脚粗壮、沉默寡言的庄稼汉,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

每次来时,他会帮着姬忠楜铡草、挑水,动作麻利,汗水浸透了他那粗布褂子的背部。

昊文兰看着这个敦实的后生,心里既觉得踏实,又总觉得心头有点沉甸甸。

那天午后,刁金荣又来了。

他坐在堂屋门槛上,手里捧着一碗昊文兰倒给他的凉茶,大口大口地喝着。

姬永兰坐在缝纫机前,专注地给一件确良衬衫锁边。

细密的针脚在光滑的布料上流畅地前行,发出悦耳的“哒哒”声,她低垂的脖颈弯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阳光斜斜地洒进来,落在她灵巧翻动布料的手指上,那白皙的手指,带着常年与针线打交道留下的细腻与柔韧。

昊文兰坐到女儿身边的小板凳上,拿起一件旧衣准备缝补。

她捏着针,线头在嘴里抿了抿,眼睛却偷偷瞟着门槛上那个沉默的背影。

“兰啊,”她的声音低得几乎被缝纫机的“哒哒”声盖过,“金荣这娃……实诚,肯下力气。

可娘瞅着……”她顿了顿,针尖在布料上无意识地戳着,“他就像那河滩上的石头,稳稳当当的,可……也就那样了。”

姬永兰踩动踏板的脚微微一顿,机针也随之停了下来。

她抬起头,目光在刁金荣那宽厚却略显木讷的背影上徘徊,又转回母亲忧心忡忡的脸庞。

“娘,我知道。”她轻声说,像一片飘落的柳絮,“他有他的路,我也有我的。”

她的话语中带着一份淡淡的释然与认命。

“路……走着看吧。”她盯着机针下迅速移动的布料,语气平静而坚决。

.那双灵巧的手指依旧在布料上翻飞,但指尖触碰到的,似乎已不再是光滑的确良,而变成了粗糙的麻布,带着一种令人沮丧的质感。

缝纫机的“哒哒”声,此刻像是命运的秒针,固执地、无情地向前走着,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无法逆转的时光。

与此同时,二姐姬永英带着一股利落的气息离开了家。

她背着一个碎花布包袱,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裳和母亲偷偷塞进去的两个煮鸡蛋。

清晨的寒气让她微微缩着肩膀,站在公社简陋的汽车站牌下。

姬永海推着家里那辆旧自行车,铃铛早已不响,车身嘎吱作响,却依然坚韧。

她的身影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坚韧,就像那片河边坚韧的芦苇,面对风雨依然挺立。

“砖瓦厂的活儿重,粉尘大,自己多当心点。”

姬永海一边扶好自行车,一边叮嘱着二姐。

他那双粗糙的手,虽然满是老茧,却透着一股不屈的韧劲。

二姐的眼睛比永兰还要锐利,像河边那片坚韧的芦苇,风吹不倒,雨打不垮。

永海回到家中,和父母商量着要添制两样“家当”:

一是平板车,为了能长久在生产队干活,他觉得必须添置一件能提高效率的工具,既能缓解肩挑的劳累,又能短途运输,甚至可以用来搬运那些扛不动的重物,甚至达成千斤左右的运输任务。

这种工具在当时看似简单,却能极大改善生活的困难,也代表着他对未来的希望。

二是要置办一辆自行车。

没有太多的资金,也没有渠道买新车,半新的也可以。

这样一来,去周边县城办事、交流、联系都方便多了。

父母知道永海的心思,他这是要在农村扎根,做个有志气的新时代农民。

昊文兰和姬忠楜经过商量,决定:

不管多难,也要满足孩子的愿望。

哪怕是“拆房子卖地”,只要能让孩子走得更远。

那年,福缘大队的农家,能同时拥有这两样“家当”的家庭,寥寥无几。

永海的这个决定,既是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也是对父母信任的最好回应。

这份规划,体现了他对自己生存之道的深刻思考,也彰显了父母当年对他的信任、期待与厚望。

对于永海的弟弟妹妹们,父母更是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坚持求学,走出一条不同的路,成为未来的希望。

故事在这里继续展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个人都在不同的轨迹上奋力前行。

家人的心思、生活的重压、梦想的微光,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

在这片土地上,关于希望、坚韧与变革的故事,就像那徐徐飘来的秋风,缓缓展开,等待着下一章的精彩篇章。

喜欢河东与河西的故事请大家收藏:()河东与河西的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