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河东与河西的故事 > 第222章 千针万线巧磨炼.一剪一裁创新天

从那天起,姬永兰仿佛变了个人。

她不再是那个懵懂的乡村姑娘,而是化身为谢家裁缝铺里最沉默、最专注的影子。

她的身影在铺子里穿梭,像一缕细腻的春风,悄无声息,却又充满力量。

天还未亮,南三河的水汽尚在河滩上缭绕,她便已轻手轻脚地起身,带着一块硬邦邦的杂粮饼,悄然出门。

那饼虽简单,却是她多日辛勤劳作的见证,也是她一天的能量源泉。

裁缝铺内,那台老旧的“飞人”牌缝纫机,成了她的战场。

她端坐在矮凳上,背挺得笔直,双脚几乎麻木,却依然坚持踩着踏板。

那“哒哒哒哒”的声音,像一只勤奋的啄木鸟,敲打着沉寂的岁月,奏出一曲无声的奋进之歌。

针尖无数次刺破她的指尖,血珠悄然沁出,在细密的布料上留下暗红的痕迹。

她只皱皱眉,把指尖含进嘴里,尝到一丝微腥的铁锈味,便又埋头继续。

汗水沿着鬓角、脖颈滑落,湿润了粗布衣衫的后背,留下深色的汗渍。

她的目光紧盯着针尖下流动的布料,神情专注得近乎偏执。

那跳动的针脚,仿佛是她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阶梯,牵引着她不断前行。

谢老奶奶有时会踱步过来,干枯的手指捻起她刚刚锁好的边角,对着光线眯起眼睛细细端详。

片刻后,才从鼻孔哼出一句:“嗯,针脚还算匀称。”

那已是极高的评价。

姬永兰的嘴角会在这时微微扬起,像春天里冰裂开的一丝缝隙,透出一丝暖意。

她随即又将嘴角抿紧,继续投入到繁复的工序中。

夜幕降临,她回到家中,常常累得连端碗的力气都没有。

长时间捏针、熨烫,令手指微微抽搐。

她会借着昏黄的油灯,取出白天偷偷记下的裁剪图样和笔记——那是用铅笔头在废弃的卷烟纸背面画的,线条歪歪扭扭,却满载着她的认真与执着。

她一遍遍地在空中比划,虚虚地在弟妹们破旧的衣衫上描摹。

灯光将她那刻苦的身影拉长在斑驳的土墙上,仿佛一幕永不疲倦的皮影戏,诉说着她对梦想的坚持。

在这日复一日的“哒哒”声中,姬永兰的裁缝技艺逐渐成长。

指尖的血珠和背后的汗碱,像是在无声中催生出一份惊人的天赋。

不到一年,她那双勤劳的手仿佛被赋予了魔力,剪刀在她手中变得顺从如蛇,布料仿佛是她的第二层皮肤。

她缝制的衣裳,针脚细密如鱼鳞,熨烫平整如镜面,连最挑剔的公社干部家中媳妇,也难以挑出一丝瑕疵。

谢老爷爷捻着稀疏的山羊胡,看着姬永兰一针一线地裁剪、缝制,心中终于泛起由衷的赞许:

“丫头,心气够,手也灵。

这铺子的门面,你能撑得住!”

出师那天,姬永兰没有大张旗鼓的谢师宴——家里也难以承担那份热闹。

她只是用自己偷偷攒下的工钱,扯出一块上好的深灰色毛哔叽料子,熬了几个通宵,为谢老爷爷缝制了一件时尚的中山装,又为谢老奶奶做了一件盘扣立领、滚着细密牙边的薄棉袄。

当她把这两件衣裳捧到师傅师娘面前时,谢老奶奶抚摸着棉袄上细密的针脚,眼圈竟微微泛红。

谢老爷爷穿上那件挺括的中山装,站在铺子里那块水银剥落了大半的穿衣镜前,前后左右地照了又照。

镜中那人影模糊不清,但他脸上那份满足与欣慰,却异常真切。

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重重拍了拍姬永兰的肩膀,那一拍,满载着无声的认可与托付。

姬永兰站在裁缝铺门口,望着师傅师娘穿着她亲手缝制的衣裳,步入夕阳的余晖。

那光晕在深灰色的毛哔叽和靛蓝色的棉袄上反射出温润而坚实的光泽,仿佛也镀在了她的身上。

她挺直了腰背,回头望向河西那三间低矮的土坯房,眼神平静而坚韧。

那光,无声地越过河滩,照耀在姬家那昏暗的堂屋,也灼灼地烙印在姬永海的心底。

他正对着墙上那张“全县首荐”的奖状出神,姐姐那无声的凯歌,像一记重锤,敲击在他心头,又像一把钥匙,拧开了他心中沉寂已久的闸门。

一股更炽热、更澎湃的力量,开始在他的血液中奔涌。

堂屋内,油灯如豆,昏黄的光晕在坑洼的土墙上摇曳不定。

那张崭新的“全县首荐”奖状在光影中时隐时现,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

姬永英蜷缩在灯影最边缘的小板凳上,瘦小的身影几乎融进了墙角的黑暗。

她面前摊开一本旧算术书,书页泛黄发脆,边角被磨得起了毛,像被饥饿的虫子啃噬过。

那是她弟弟永海用过的旧书,书上还留着永海的笔迹,潦草却充满力量。

永英的眉头紧锁,嘴唇微微动着,反复念着书上的一道四年级应用题:“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0公里……”

她愣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河东与河西的故事请大家收藏:()河东与河西的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火车?

她只在公社宣传栏的褪色画报上见过那个冒着浓烟、像巨大蜈蚣一样的铁蜈蚣。

60公里,究竟有多远?比从福缘集到滨湖县城还要远吗?

她那聪慧伶俐的脑袋,对速度和距离的概念模糊得像隔着一层磨砂玻璃。

那些抽象的数学符号,此刻在她眼中如同天书,冰冷而高傲,拒绝向她打开大门。

她下意识抬头,目光穿过昏暗的灯光,落在对面桌旁的弟弟永海身上。

永海正伏案疾书,笔尖在粗糙的草稿纸上发出沉稳而规律的“沙沙”声,像春蚕啃食桑叶,带着令人安心的节奏。

那声音,在这寂静的夜晚,仿佛是一种指引。

永英犹豫了一下,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那件洗得发白的旧褂子袖口已经磨出了毛边。

终于,她鼓起勇气,像一只胆怯的小兽,轻轻捏起那本沉重的旧书,悄悄挪到永海的桌边。

“弟弟……”她的声音细若蚊蚋,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永海抬起头,额前一绺湿润的卷发贴在眉骨上。

他放下笔,脸上没有被打扰的不耐,只有平静的询问:

“嗯?”

永英把书推到他面前,手指点着那道让她绝望的火车题,声音更低了,几乎带着哽咽:

“我……看不懂。”

她低头不敢直视他的眼睛,仿佛那一道题,是她无法逾越的高山。

昏黄的灯光映照出她那单薄如纸的身影,长长的睫毛在脸上投下沉重的阴影。

姬永海的目光在题目上停留片刻,又移回那低垂的二姐身上。

他沉默几秒,没有立刻讲解,而是拉过旁边一张更矮的小板凳:

“坐下。”

声音虽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永英顺从地坐下,依旧低着头。

姬永海拿起那半截被啃得坑坑洼洼的铅笔头,笔尖在草稿纸上顿了一下,留下一个清晰的黑点。

他没有直接讲火车,而是画了一条歪歪扭扭的线:

“这是咱们村口的大路。”

他又在两端画了两个小圈。

“这是福缘集,这是南三河滩。”

他指着福缘集那个圈,“你早上从家走到集上供销社,要多久?”

永英愣了一下,抬起眼,有些茫然:

“大概……小半个时辰?”

“嗯,”姬永海在代表福缘集的圈旁边写了个“0.5时辰”,又在代表南三河滩的圈旁边写了个“0.8时辰”(这是永英走回河滩放鹅的时间)。

他指着中间那条线,“供销社到咱家河滩,比去集上远一些,你走一趟,要多长时间?”

永英努力思索了一会儿:“比去集上……多半炷香的工夫?”

“好,”姬永海在纸上写下“供销社→河滩:≈0.5时辰 0.25时辰 = 0.75时辰”。

他的字迹沉稳有力,每一步都清晰明了。

“现在,这道题里的火车,跑60公里,就像……”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永英能理解的比喻。

“就像一百个供销社到咱家河滩那么远!它跑一个时辰(两小时),就能跑完一百个这么远的路!”

这段话,虽然简单,却在无形中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也让永英的心中多了一份信心。

她静静地望着桌上的草稿纸,心里暗暗发誓,要用自己的努力,去迎接那些看似遥远的距离和梦想。

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朴实而充满希望。

姬永兰用千针万线的耐心,织就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而永英,用一颗坚韧的心,慢慢拆解着那看似高不可攀的数学难题。

在这片江淮大地上,普通的日子也能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

她们的故事,正如那不断缝合的针脚,逐渐铺展开一幅属于未来的锦绣画卷。

喜欢河东与河西的故事请大家收藏:()河东与河西的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