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河东与河西的故事 > 第165章 寒夜析情明世相.分队论事见人心

南三河的冬天,渐渐铺开了一层厚重的寒意。

河水变得像被浓墨浸染过的旧棉絮,沉甸甸、迟缓缓地在河道中缓缓流淌,卷起枯枝败叶,粘稠地向远处蜿蜒。

寒气直刺骨髓,细碎的冰凌无声地在水边凝结,宛如大地生出的白色獠牙,森然警示着冬天的肃杀。

姬永海缩着脖子,踩着河沿那冻.,得硬邦邦的泥块,踉跄着向家走去,脚底的“咔

嚓”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像是寒夜里的一记警钟。

脑海中还在盘旋着羌忠远在公社门口那抹刺目的红绸袖标,以及忠芳姑姑在台上那炽热得似要燃烧的目光。

这河西的风,夹杂着水腥和土腥,钻进他那破旧的棉袄领口,直往骨缝里钻,冷得让人心都缩成一团。

每一步都像踩在冰刀上,既沉重又艰难。

刚推开低矮的院门,就听见母亲昊文兰的声音,像冬日里炉膛中那块温吞的暗红炭火,不高亢,却带着穿透寒冷的韧劲:

“……那河西的烂泥再软和,人踩上去,能站得住么?河东的水流再急,船不稳当,说翻就翻了?”

永海心头一震,这话像一把钥匙,“咔哒”一声,打开了奶奶虞玉兰临行前那双浑浊锐利、如锈刀般剜心的眼神。

他轻轻放缓脚步,偷偷望去,只见母亲端坐在堂屋门槛上的小板凳上,手里攥着一个破了口的粗瓷碗,碗里盛着半凉的稀薄玉米糊。

父亲姬忠楜蹲在院角,正用粗粝的草绳捆扎着几根半朽的木头,那是准备修补猪圈的。

他那裸露的胳膊上筋肉虬结,被冻得泛紫,汗珠细密地渗出,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一团一团,又迅速散去。

他的身影像一架被时间磨得吱嘎作响、却永不停歇的水车,日复一日,只埋头在那片泥泞中,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永海挨着母亲坐下,灶膛里残存的微弱余温透过薄薄的鞋底,几乎无力抵挡那份寒意。

“娘,”永海犹豫着开口,声音带着少年特有的沙哑,“奶奶以前……不是对忠远叔挺好的么?还专门跑堰南给他寻根,怕他背着地主崽子的名声。

给他洗衣做饭,比咱们自己人还亲。

怎么临走时,却说他是河西烂泥里爬出来的坏东西?”

他眼前又浮现出羌忠远叔教他写毛笔字时,那“民”字最后一捺顿出的墨团,像一滴凝固的黑泪。

昊文兰放下碗,碗底磕在冰冷的泥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那是你奶奶以前的看法,没把他这个人看透。”

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像冰棱子敲在铁器上。

“人呐,没遇到大事,没碰到坎儿,都能装得像模像样。

可自打这‘特殊运动’的风起,”她顿了顿,目光投向门外灰蒙蒙的天空,仿佛在寻找那无形无影却又无处不在的风源。

“他就像吸饱了水的豆子,猛地胀开了,变了形。

仗着肚子里那点墨水,有人拿他当枪使,他自己呢?怕是还觉得自己像是鲤鱼跳了龙门,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她收回目光,落在儿子困惑的脸上,眼神犀利如针:“这世道,是锻炼人的,也是给年轻人机会的。

可他那地主崽子的烙印,真能轻易洗掉么?

那是刻在骨子里、写在命里的!

要是他还不醒悟,不改过来,”

昊文兰的声音变得沉重而苍凉。

“到头来,吃大亏的还是自己,受大罪的也是自己!

想从河西一跃到河东?那比登天还难!”

奶奶走时对他失望是因为,她遵照羌奶奶的遗愿,把他当自家小孩疼他,而他却做鬼不做人,当面一套,背后另一套。

看他认识不少字,聪明伶俐,高高在上,实际上混小子一个。

他表面上老实肯干,事实上是风吹两面倒的滑头。

看他当面对奶奶信誓旦旦,其实一肚花花肠子。

他既通过关系扣住你亲姑姑的团员关系不让转走,影响你忠云姑在东北进步。

他又和你忠芳姑姑眉来眼去,现在借排戏,整天粘在一起,能怪你奶奶不把他当人吗?

说到底他就是个有才无德无情无义的小人物!

“你东北大姑父,”她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一丝温暖。

“那才是真金不怕火炼。有觉悟,有头脑,有情有义,靠得住!

他惦记你,怕你年纪小,心思浅,离羌忠远近一些,沾上他那股子浮躁、攀高踩低的邪气。

大姑父的话你得记牢了,小海!”

昊文兰拢了拢身上那件补丁摞补丁的旧棉袄,像是要把这世间的寒气和算计都隔绝在外。

“眼下这‘特殊运动’刚开始,许多人都借着这股东风,翻旧账,谋私利。

你看看你那副耳坠子,”

她眼神一暗。

“跟这‘革命’沾不上半点边么?

马小建那小子,心里歪得很,藏着坏心眼!

让你上了当!他把你扔的金子从河里摸走了,赚了个大便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河东与河西的故事请大家收藏:()河东与河西的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你呢?扔了耳坠子,就真成了革命小将的样子了?

就能算是彻底革了命?傻孩子!”

她叹了口气,那叹息沉甸甸的,像压着一块沉重的磨盘。

“如今像马小建这样,打着革命的旗号,干着那些肮脏事的,不是一个两个!

张小建、李小建……多着呢!

羌忠远他再这样不收敛地飘下去,迟早也会变成这副模样!”

她语气坚决,像斩钉截铁的刀:

“就像那刚煮熟的虾子,红得最扎眼、最得意的时候,也就是它的大限到了的日子!”

这时,一个带着笑意的声音突然在院门口响起,打破了屋内的沉寂:

“文兰在家吗?教育儿子呐?”

那声音中带着一丝轻快,却又不失温和。

永海抬头望去,只见大队主任于泽英裹着一件半旧的军绿色棉大衣,脸上挂着笑,步伐轻快地走进来。

她的笑意浮在脸上,眼底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寒风卷着她鬓角的几缕灰发,显得格外精神。

“于主任!”

昊文兰连忙站起身,脸上也挂起了应酬的笑容。

“快请屋里坐,这大冷天的,喝口热水。”

她麻利地拎起墙角煨在余烬上的瓦罐,倒出一碗冒着微弱热气的白开水。

于泽英摆摆手,没有接碗,顺势在昊文兰让出的板凳上坐下,直截了当地说:

“不坐了,文兰,心里有事呢。

就是为你们桑庄队闹分队的事来的。

你也知道,公社现在……乱得不成样子,干部都靠边站了。

这事,也只能落到我头上。

我就想听听你这明白人怎么说。

你这人,说话做事凭良心,讲公道,最讲理!我喜欢听你掰扯。”

她看着昊文兰,眼神中带着一份期待和信赖。

昊文兰低头垂眼,用粗糙的手指摩挲着那只破了口的碗口,沉默片刻,似乎在权衡着每一句话的分量。

屋外,寒风呼啸着,像是在屋顶上掠过的幽魂,呜咽着穿过茅草。

“于主任抬举了。”

她终于开口,声音平静而深远,像南三河缓缓流淌的水。

“咱们桑庄生产队,您也知道,桑、刁、姬、田这四大家族撑着。

还有几户外来户——钱家是新迁来的,向家就羌忠远那一支独苗,庞家是早先的贫协代表庞世贵的家族。

除了这几户,剩下的都是中农,我家也是其中之一。”

她抬起眼,目光沉静而坚定:

“如今闹着要分队,根子就在桑、刁两家想甩开姬、田,单干。”她顿了顿,像是在回忆那段被尘封的往事。

“刚办人民公社那会儿,桑羲真他们就不愿意合队。

为什么?桑家的地,刁家的田,都是在旧社会就已成名的好地块,是咱们南三河边的‘河东’宝地!

而我们小姬庄和田庄的地,瘦得像牙签,低洼得十年九涝,出了名的‘河西’烂泥塘!

合队,就是‘一块豆腐搭一块膏’——好田拉着差地跑!

那会儿,是公社压着,另外还有……姬家萍出面说话。”

提到姬家萍——永海的堂二爷爷,昊文兰的声音变得低沉,带着几分复杂的情绪。

姬家萍是桑羲真的亲表兄,桑羲真的母亲是姬家平的亲姑妈。

“这份亲缘关系,当时压住了桑羲真的不满。

可如今……”她嘴角浮起一抹苦涩。

“姬家萍被算了‘历史老账’,自己都难保,天天挨批斗。这份兄弟情,也随着‘革命’变了味。

特殊运动一来,两人对立得对面不肯西瓜皮!

公开划清了界限,生怕沾了对方的晦气。”

这段话,像一段沉甸甸的旧事,压在每个人心头,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复杂与无奈。

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都像一片片碎碎的回忆,拼凑出南三河这片土地上那些难以割舍的情感与变迁。

夜色渐深,寒风依旧,但在这片土地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为深沉、真挚。

喜欢河东与河西的故事请大家收藏:()河东与河西的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