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河东与河西的故事 > 第121章 稚子追光询旧事.耆叟负痛忆烽烟

暮春的南三河,宛如一只刚刚收拢羽翼的野性幼兽,充满了未泯的躁动与纯粹的野性。

春日的阳光尚未完全褪去温暖的余韵,河水却已开始展现出它那略带倔强的脾性。

水流轻柔,却裹挟着上游冲来的黄泥,浑浊得像一锅刚熬好的铜汁,泛着暗哑的光泽。

夕阳的余晖将河面染成一片金红,似一炉冷却的铜炉,光芒在水面上浮动、碎裂,像无数细碎的金片在跳跃,晃得人眼花缭乱。

姬永海蹲在河岸边的泥地上,裤脚卷到膝盖,小腿上沾满了晒得半干的泥点子,像撒了一层芝麻。

他面前摆着一个豁了口的破陶罐,里面盛着半罐河水,几尾泥鳅在水中急促地扭动,尾巴划过罐壁,发出细碎的“沙沙”声,仿佛有人在用指甲轻轻刮着陶土。

这一切,似乎都在诉说着一段无声的等待与沉思。

然而,他的目光并未停留在那破陶罐上。

那双黑亮的眼睛,如同深潭中的黑曜石,透过河面上蒸腾的水汽,直勾勾地望向远方的洪泽湖。

湖在远处,似被一层薄薄的水雾笼罩,宛如一幅未干透的水墨画,水天相接之处,白蒙蒙一片,难辨水与云的界限。

芦苇荡在河对岸铺展开来,绿得几近发黑,随风摇曳,苇叶摩挲出“沙沙”的声浪,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悠长。

风起时,苇叶的呢喃声比泥鳅搅水的水声更令人心颤。

突然,一群野鸭从苇丛中惊起,振翅高飞,扑棱着水面,溅起晶莹的水珠,在夕阳的映照下,像撒落的一把碎玻璃。

永海的身子一颤,仿佛耳中突然钻入一只蜜蜂——那是韩英那清亮而决绝的歌声,“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在这芦苇声中,仿佛复活了。

他的眼前浮现出一幅虚影:韩英站在洪湖的浪尖上,蓝布褂在风中猎猎作响,身后是挥舞着渔叉的赤卫队员,寒光在渔叉尖端闪烁,比洪泽湖的冰棱还要锋利。

永海不由自主地抓起一把湿泥,泥在掌心滑溜溜的,像刚从水中捞起的小鱼。

念头也随之滑落:我爷爷,会不会也像刘闯那样,在洪泽湖的芦苇荡里,挥舞着渔叉,与鬼子拼死拼活?

我奶奶,会不会也像韩英一样,面对着白狗子的枪口,挺直腰杆,毫不畏惧?

这《洪湖赤卫队》中的故事是不是就发生在洪泽湖?是不是拍电影的人就把它改写成了洪湖?

他正想的入神。

“哎,小海呀!”

奶奶虞玉兰的声音如同一根浸水的棉线,轻轻一拽,将他那迷离的魂魄从洪湖的梦境中拉了回来。

她在不远处那片新开垦的田地里,佝偻着身子,像一株被风刮歪的芦苇。

蓝布头巾裹着头发,几缕白丝从发间漏出,粘在汗湿的额角上,宛如一层薄霜。

她的手在麦苗间穿梭,指甲缝里嵌满了黑泥,拔起一棵野蒿时,指节因用力而泛出青白,动作虽慢,却透着坚韧不拔的倔劲——

就像地里的麦苗,哪怕被踩倒了,根依然扎得深深的,努力向泥土深处钻去。

“你怎么又发呆了?”虞玉兰直起腰,轻拍着后背,骨头发出“咯吱”的响声,像老旧的船板在呻吟。

“来,奶奶给你讲点老古话。”

永海的眼睛“唰”地一亮。

那光亮,不是星星掉进河里,而像有人把埋藏在河底的星辰捞了上来,擦得干干净净,光芒直射人心深处。

他一下子忘记了罐里的泥鳅,屁股一拧,就从泥地上跳起来。

小脚丫踩在软绵绵的河岸上,发出“噗嗤”的一声陷了下去。

再拔出来时,泥块顺着脚底滑落,留下歪歪扭扭的小脚印,宛如刚学步的小鹅踩出的痕迹。

“奶奶!讲洪泽湖的赤卫队!讲爷爷打白狗子!”

他欢叫着,声音中带着风的呼啸,快步跑向奶奶,胳膊甩得像风车,直到跑到她身边时,脚下一滑,顺着坡势一头栽倒在那片绿油油的麦田里。

麦苗被他压得弯了腰,又慢慢弹起,叶尖上的水珠溅在他脸上,凉丝丝的,令人精神一振。

就在他伸手想抓住奶奶沾着泥的裤腿时,河岸的小路上传来一个影子,缓缓而来。

那人腰弯得像拉满的弓,仿佛随时都会断裂。

后腰挂着一个鱼篓,篓子破了几个洞,几根干枯的水草从洞里探出,像老人下巴上未剃干净的胡须。

肩上扛着的渔网,网眼破碎,星星点点,倒比筛子还要透光,似被岁月啃得千疮百孔。

他的走路姿势更令人揪心:

左脚陷入泥沼,费劲才能拔出,右脚跟上,却一瘸一拐,每一步都像在和土地较劲——仿佛土地死死抓住他的脚,不让他前行。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投在地上,像一条挣扎着要爬起来的蛇。

等到走近,才看清他脸上的皱纹比河底的泥纹还要密集,纵横交错,夕阳的光在皱纹间跳跃,似乎盛满了无尽的苦水。

“二嫂仔!”声音先于人影飘来,带着一股提不起来的热情,像潮退后滩涂上的水洼,表面明亮,却暗藏泥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河东与河西的故事请大家收藏:()河东与河西的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那是东头的姬家萍,满脸风霜,满身水渍。

虞玉兰转身,脸上堆起一抹温暖的笑容,笑意中带着日子磨砺出的慈爱:

“是家萍啊,又下河了?可网着大鱼?”

她话语轻柔,却像在细细咀嚼着心头的酸涩。

她暗暗将刚才直腰时那一瞬的疼痛咽下,就像吞下一截带刺的麦秆。

“唉,”姬家萍把渔网摊开,网“哗啦”一声散开,一股浓烈的腥气迎面扑来,夹杂着水草的**味。

“也就混口饭,混口饭罢了。”

他的目光落在永海身上,那双浑浊的眼睛似乎忽然亮了一下。

“这小海子,”他用下巴指了指永海。

“二嫂,这是又在讲他爷爷的老故事?”

“哪能呢,”虞玉兰摆了摆手,语气中满是长辈的疼惜,

“这孩子,心思重得很,跟别家娃不一样。

昨天带他忠芳姑看了场电影,回来魂就像漂浮在洪湖里似的。

不让他玩不闹,偏偏琢磨些打打杀杀的事,问洪泽湖有没有赤卫队,他爷奶是不是韩英、刘闯……”

“不是的!”永海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猛然抬头,小脸涨得通红,像一颗熟透的西红柿。

他的眼睛瞪得溜圆,里面的光坚韧不拔。

“我就想知道!我们洪泽湖,有没有像电影里那样,跟白狗子、跟鬼子拼命的赤卫队?爷爷打过他们没有?”

他仰起脖子,脖子伸得像只小鹅,目光死死盯在姬家萍那满布皱纹的脸上,仿佛要从那些沟壑中挖出藏了几十年的秘密。

姬家萍的脸瞬间变得僵硬,笑容如同平静的水面被投下一块沉重的石子,晃了几下,便迅速沉寂,只剩下一片死寂。

他那粗糙如老树根的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渔网上的破洞,网丝被抠得“滋滋”作响。

那双眼睛,似乎在洪泽湖的水面上漂浮,最后一抹金光被暮色吞噬,他的眼珠里仿佛藏着什么翻涌的暗流,却又被深沉的疲惫压得难以翻腾。

虞玉兰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如风拂过麦苗尖端,轻柔而沉重,裹挟着岁月的沉淀与心头的重负。

她的声音缓缓流淌,像阳光洒在晒干的棉花上,温暖而又带着一丝忧伤:

“家萍啊,既然孩子想听,就给他说说吧。你不是常夸这孩子心思重,跟别的娃儿不一样么?趁他还愿意听,讲点真心话,免得他整天胡思乱想。”

她弯下腰,轻拍永海那沾满泥土的小屁股。

“去,给你二爷爷搬个草墩子来,让他坐着讲讲。”

永海像领命的小兵,“噌”地一声跑出去,拖来一只用稻草编成的草墩子。

那墩子边缘磨得发亮,显然经过无数次的使用。

他小心翼翼地将墩子放在姬家萍的脚边,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珍贵的东西。

姬家萍望着那小小的草墩,又看了看永海那渴望的眼神。

那双眼睛亮得像夜空中的灯笼,仿佛要把他心里的光都吸走似的。

他的喉结上下滚动,像有什么东西堵在喉咙里,良久,才慢慢咽下那沉甸甸的情感。

终于,他像卸下了背上压了几十年的重石,缓缓坐了下来。

脊背在暮色中弯成一张破弓,似一张被遗弃的旧弦,满载着岁月的悲凉与沉重。

这一刻,天地似乎都变得寂静,只剩下那微弱的风声和远处河水的低语,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被尘封的烽火岁月,和一位老人心底深藏的痛苦记忆。

喜欢河东与河西的故事请大家收藏:()河东与河西的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