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河东与河西的故事 > 第102章 合力开荒纾困厄 倔强萌绿蕴希望

头茬露水还没干透,田埂上的草叶沾着水珠,踩上去咯吱响。

王太原攥着铁锹把,于泽英拎着个装种子的小竹篮,俩人在前头引路。

福缘大队的乡亲们排着长队,慢腾腾地绕着新开垦的地走——

这地是前几天姬忠楜带头刨出来的,如今收拾得整整齐齐,连土坷垃都敲得碎碎的。

“大伙都瞅瞅!”王太原站在田垄头,嗓门亮得能传半里地,手里的铁锹往土里戳了戳。

“咱福缘大队的盼头就搁这儿了!

忠楜带头硬是把这荒得只能长树的地,刨成了能下种的田!”

地里的土耙得比筛子过的面粉还细,每块小石子、每根枯草根都捡出来。

在田埂边堆了小土堆,上头还沾着点新土。

刚冒头的胡萝卜芽紫莹莹的,苋菜芽嫩得发绿,星星点点撒在田垄里,叶子卷着边,跟刚睡醒的娃似的,怯生生却又硬邦邦地立着。

李婶蹲下身,手指肚轻轻蹭着苋菜芽的软毛,眼泪差点掉下来,声音带着颤:

“真没寻思着,这硬得能硌牙的地,还真能冒出绿芽子来……”

大伙的目光齐刷刷落在姬忠楜手上。

他那双手缠着粗棉布破布,边角磨得起了毛,渗出来的血痂干得发硬,跟地里的土坷垃似的,却牢牢攥着个耙子。

没人说话,就听见风刮过庄稼叶的轻响,还有此起彼伏的喘气声——

那沉默里有惊着了的,有还没回过神的,但更多的是心里头冒出来的热乎气,跟黑夜里瞅见远处的灯似的,让人想往前凑。

也就隔了一夜,福缘大队的房前屋后、沟边渠畔,但凡能落脚的地儿,都翻起了新土。

张大娘拎着瓦罐,沿着田埂走,见着姬忠楜就喊:

“忠楜,歇会儿喝口凉水解解渴!”

瓦罐沿还沾着麦糠,水是井里刚打的,凉丝丝的。

老张揣着个花布包过来,布包是给孙子做衣裳剩下的,里头的白菜籽用油纸裹着,怕潮:

“忠楜,我家还有点白菜籽,你拿着种上,秋凉就能吃了。”

“谢了张叔!”

姬忠楜直起腰擦汗,额角的汗滴在新土里,一下子就没了。

.“等白菜长起来,我先给您送两棵,让婶子炒着吃。”

乡邻间的劲儿就这么攒起来了。

你帮我拔草,我帮你浇水;李家缺种子,王家就匀一把;赵家娃饿哭了,孙家端来半碗热糊糊——那股劲儿像春天的草根,在地下悄悄盘着,缠在一块儿,越来越结实。

公社干部来的那天,太阳亮得晃眼。

昊文兰刚从东涧的事儿里缓过点劲,脸上没血色,嘴唇干得爆了皮。

于泽英扶着她胳膊,怕她站不稳,俩人站在公社的土墙前。

那墙是黄泥糊的,墙根有几处返潮的黑印,“农业学大寨”的红漆标语掉了边角,露出底下的黄土。

姬忠楜搓着满是老茧的手,手背上还有没好的划痕,局促地站在文兰旁边,跟个做错事的娃似的。

“其实……也没啥好说的。”

昊文兰的声音轻,却能飘到每个人耳朵里,她攥着于泽英的手,指节都泛白。

“不是咱想折腾,是锅里没米,娃饿得当夜哭,眼泪都流干了,咱当娘的能看着?

东涧的藕、菱角,那是老天爷赏的活路。

可一个人去,陷进烂泥里喊不应,大家伙儿搭着伴,你拉我一把,我喊你一声,才能活着出来。”

姬忠楜接过话头,声音沉得像地里的老树根:

“地荒着也是长草,不如刨刨种种。

人勤地不懒,就算收把菜叶子,也能给娃垫垫肚子,多活一天是一天。”

公社干部手里的钢笔转了两圈,原本等着听几句像样的汇报。

没成想全是实在话——没有喊口号,没有说大话,就只有饿肚子逼出来的没法子,还有跟土地要饭吃的实在劲儿,跟地里的野草似的,不声不响,却能往石缝里钻。

“得抱成团。”

昊文兰抬起头,目光扫过台下的人——

王太原的方脸绷得紧,于泽英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土,眼睛红通通的,像是刚哭过。

“一个人扛不住,风一吹就倒。大家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难的路,也能踩出个道儿来。”

台下静得能听见谁咽口水的声音。

不知是谁先轻轻拍了下手,那掌声软乎乎的,跟怕惊着地里的芽似的。

接着,掌声慢慢响起来,不热闹,却跟春雨砸在干土上似的,闷声闷气却有劲儿,一下下敲在每个人心上。

就在这掌声里,昊文兰的身子晃了晃。

她觉得天在转,会议室里的土墙、标语、还有人的脸,都糊成了一团。

她下意识想抓旁边的桌子,手却空了——怀里的小布袋“哗啦”一声掉在地上,里头的野菱角滚了一地。

那菱角是今早刚从东涧捞的,还带着湿泥,黑亮亮的,硬得能硌着牙,跟一颗颗不服软的心似的。

“文兰!”于泽英眼疾手快,一把揽住她的腰,嗓门都变了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河东与河西的故事请大家收藏:()河东与河西的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你咋了?别吓我啊!”

姬忠楜一个箭步冲上去,从另一边架住文兰。

触手一片冰凉,他心里头猛地一揪——文兰的身子轻得像片叶子,气儿也喘得弱。

他知道,文兰是撑不住了:

组织踩藕队、跟人商量分东西、东涧里差点没上来,这身子早被饿和累掏空了。

会场一下子乱了。

王太原赶紧喊:

“快!谁去把村头的老中医请来!”

有人端着水跑过来,有人蹲下来扶文兰,脚步声、呼喊声混在一块儿,闹得人心慌。

姬忠楜半抱着文兰,能感觉到她的气儿轻轻拂过自己的脖子,跟风中的灯苗似的,弱得怕灭。

他蹲下身,想把滚在地上的菱角捡起来,粗糙的手指刚碰到菱角的硬壳,眼角就瞥见了墙角的砖缝——那缝里有一点绿,嫩得发亮!

不是眼花!是两瓣刚顶破硬土的黄豆芽!

芽子绿得像玉,尖儿带着点鹅黄,叶子卷着,跟刚生下来的娃似的,缩着却往亮处伸。

姬忠楜的心“咚咚”跳——这不是娘虞玉兰当初在永海的钢渣堆旁埋的黄豆吗?

那天娘的手指被钢渣划得直流血,血滴进土里,她还笑着说“血养土,土养豆,豆养人”。

没成想,这豆子竟跟着到了这儿,还在砖缝里发了芽!

阳光从破了个洞的窗棂里斜进来,正好照在那两瓣芽子上。

芽子小得差点看不见,却带着股子让人揪心的倔劲儿,在飘着 的光里轻轻晃,跟在跟这个世界打招呼似的。

像寒冬里的一点火星,在冷得冻骨头的风里,执拗地烧着。

像一声轻悄悄的话:冬天快过去了,春天,已经在路上了。

夕阳把天边染成了金红色,新垦的田地上也镀了层金边。

王太原和于泽英送完公社干部,又站在地头,看着乡亲们慢慢往家走,每个人的脚步都比来时轻快。

“明天,咱把东边那片荒坡也拾掇出来。”

王太原手里的铁锹往地上戳了戳,土块碎成了渣,“多刨一块地,就多份指望。”

于泽英点点头,眼角湿了,却笑着说:

“是啊,只要咱心齐,再难的坎儿也能迈过去。

你看这芽子,这么难都能长,咱还怕啥?”

远处,姬忠楜背着昊文兰往家走。

他走得慢,脚步放得轻,怕颠着文兰。

风里带着新土的味儿,田地里的嫩芽在晚风中晃,跟小旗子似的,送着他俩。

这个傍晚,福缘大队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说一个事儿:

只要不把希望丢了,再贫瘠的地,也能长出养活人的绿;再难的日子,也能熬出甜来。

只是文兰这一倒,接下来的开荒、种庄稼,还能顺顺当当的吗?

那砖缝里的黄豆芽,又能长到多大呢?

喜欢河东与河西的故事请大家收藏:()河东与河西的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