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南老晒谷场的木谷架歪着两寸,晒谷坪的青石板裂着缝,堆在角落的谷子泛着霉味。守场的孙爷爷用晒谷耙翻着谷堆,耙齿勾出发黑的谷粒:"秋雨连下半月,谷架潮得朽了榫头,上个月晒新谷,晒了三天还黏手,风一吹就往缝里漏。"他指着坪中央的圆石,"这'晒脉石'早被杂草埋了半截,石上的太阳纹被泥糊住,连阳光都聚不住,这晒脉算是散了。"场边的旧谷仓门歪着,门板上"五谷丰登"的漆字掉得只剩轮廓。
苏晴把检测仪贴在晒脉石上,屏幕绿线淡得像蒙了雾,卡在19%:"晒脉全淤在石缝和谷架榫头里了。你看这谷架的间距,歪得像乱搭的积木——主架偏了两寸,副架卡着断木,阳光照得七零八落;晒脉石的'聚阳道'堵着草屑泥块,就像人挡了光;最糟是晒谷坪的排水槽,歪出了地势线,潮气流不出去,谷粒越晒越霉。"她捡起粒谷子,捏开是发黏的芯:"老晒谷场讲究'三聚:架聚光、石聚阳、坪聚气',现在三样全失了聚性。"
阿铠扛着工具箱和老榆木段过来,筐里装着桐油和晒谷灰:"孙爷爷说修场得'三校三晒'。"他先拆了歪倒的谷架,榫头朽坏处渗着潮气,"这是百年榆木架,得用铜料补榫,再涂三遍桐油拌晒谷灰,既防腐又聚光。"孙爷爷端来个布袋,里面是筛细的陈年晒谷灰:"混在石灰里填石板缝,能吸潮气还能引阳光,我爹当年修晒坪就靠这方子。"阿铠按"等距架法"搭新谷架,每道榫头都对准晒脉石的太阳纹:"这样阳光才能顺着架缝照满坪,不浪费。"
炎泽站在晒脉石旁,指尖橙光顺着石纹游走,像撒了层暖金:"晒脉石得暖到17度,潮气才能散。"橙光流过的地方,石缝里的草屑渐渐变干,苏晴的检测仪指针颤了颤,到34%时,孙爷爷突然指着谷堆喊:"谷粒干了些!"众人望去,原本黏手的谷子开始松散,风一吹飘起细糠,晒脉石上的太阳纹慢慢显了形。
林砚蹲在晒脉石边,星晶钥的白光钻进石缝:"聚阳道偏了半寸,阳光聚不住。"白光划过的瞬间,石缝里的泥块簌簌脱落,露出下面规整的纹路,像展开的太阳芒。"是晒脉石在'认阳'!"孙爷爷又惊又喜,"这石是光绪年埋的,石里藏着'八芒晒道',对应八个时辰的阳光。"林砚清理石面时,竟摸出个刻着谷穗纹的旧铜耙齿,齿尖还沾着干谷粒。
中途,孙爷爷的孙子小晒挎着竹篮跑过来,篮子里装着块祖传的旧晒谷布:"爷爷说这布吸足了晒脉气,铺着晒谷干得快。"他蹲在晒脉石旁,用宣纸拓下石上的太阳纹:"老师说这纹路能让阳光绕着石转。"阿铠正在给新谷架上漆,桐油刷过之处,木色里浮起淡淡的光。小晒突然把旧布铺在谷坪上,布面一沾阳光,竟泛起细碎的暖光,谷粒落在上面很快变干。
等谷架搭完,阿铠用晒谷灰拌石灰填石板缝,连填三遍,水倒上去全顺着排水槽流走。林砚调整晒脉石角度,孙爷爷把新谷铺在布上,阳光顺着谷架间隙照下来,聚在晒脉石上再漫开,满坪都是暖光。苏晴的检测仪稳稳停在63%,谷粒晒了两个时辰就干爽松脆,用牙咬着咯吱响。"成了!"孙爷爷用旧铜耙翻谷,耙齿划过布面,谷粒跳着落在坪上,没再漏进石缝。
村民们闻讯赶来,有挑着新谷来晒的,有帮着修谷仓的。李婶捧着干谷笑:"今年冬储谷不用愁发霉了!"孙爷爷却取下晒脉石旁的铜耙齿,用红绳系好递给林砚:"这是'晒魂齿',藏了百年晒脉气。"
苏晴掏出纪念册,把小晒拓的太阳纹和旧晒谷布碎片夹进去,旁边压着撮干谷粒,和之前的九曲纹、水纹排在一起,纪念册里顿时飘着淡淡的谷香。阿铠则收了块补架的榆木片,用纸包好放进盾夹层,和桐油香柏灰块、青石片摆成一排:"这木片能测潮气,下次修老晒场用得上。"
夕阳把晒谷场的影子拉得很长,新搭的谷架在余晖里泛着暖光,晒脉石上的太阳纹映着晚霞,像撒了层金。孙爷爷煮的谷茶放在晒脉石旁,茶香混着谷香飘向村西。苏晴的检测仪突然闪起浅黄提示,屏幕映出座老油坊的轮廓:"村西老油坊的榨轴卡了半月,榨不出油,怕是地脉没通到榨槽的'油脉眼'。"
林砚站起身,指尖还沾着晒谷灰,星晶钥的白光里飘着细小的谷粒:"也好,去看看老油坊怎么'续油脉'。"
离开晒谷场时,孙爷爷塞给他们每人一小袋干谷种:"这谷吸足了晒麦气,种下去穗子沉。"小晒追在后面,举着太阳纹拓片喊:"明天来晒谷!我教你们看纹路辨时辰!"
晒谷场的谷香混着晚风飘向田野,把干裂的田埂染得暖融融的。明亮的晒脉气飘向村西,那里的老油坊正静着,榨轴上的油垢结着硬块,等着他们来续上榨槽的油脉。
喜欢寒月蛊请大家收藏:()寒月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