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寒门小神童 > 第153章 新学肇始

寒门小神童 第153章 新学肇始

作者:逆天抽象喵喵君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09:24:10 来源:全本小说网

苏明理接过那沓图纸,指尖能感受到纸张上因反复摩挲而留下的温热。

他没有先看那已经完美复原的鲁班锁,而是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这些图纸之上。

一张张翻过,他的眼神由欣慰,逐渐转为真正的惊讶。

刘明宇不仅做到了他要求的一切,甚至做得更多。

每一块榫卯结构,都配有三视图,清晰地标注着每一处的尺寸。

在图纸的空白处,还有用小楷写下的推演笔记,记录了他每一次失败的尝试和最终找到正确组合的思路。

这不再是简单的描摹,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工程拆解与分析。

“老师,弟子……弟子在拼装时发现,其中有三块木块的重心稍有偏移,若是将它们的卡槽位置微调二分,整个结构会更加稳固,不易松动。”

刘明宇见老师看得认真,鼓起勇气,指着图纸上的一处修改痕迹,说出了自己的发现。

这,正是苏明理最为惊喜的一点。

他不仅仅是复原了,他开始思考“如何能做得更好”。

这标志着他已经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开始向一个主动的探索者转变。

“善。”

苏明理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他将图纸小心地放回桌面,只说了一个字,但这一个字的分量,却比任何长篇大论的夸奖都要重。

刘明宇激动得脸颊通红,感觉这几日不眠不休的辛苦,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无上的甘甜。

“明宇,你可知,你方才所为,意义何在?”苏明理问道。

刘明宇想了想,答道:“弟子将匠人之‘术’,化为了图纸之‘理’?”

“对,也不全对。”

苏明理引导道,“你不仅将其化为了‘理’,更通过对‘理’的推演,发现了改进‘术’的方法。这便是‘知行合一’。将知识用于实践,再从实践中获得新的知识,循环往复,方能推动事物不断向前。”

他顿了顿,指向窗外田垄的方向:“这小小的鲁班锁,只是你的开蒙之物。接下来,我要给你一个新的课业。”

苏明理取来一张白纸,用炭笔在上面迅速勾勒出一个轮廓。

那是一个由木槽、链条和踏板组成的大型器械。

“此物,名为龙骨水车,想必你并不陌生。”

刘明宇当然不陌生,这是大周朝农田灌溉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我要你做的,不是仿制它。”

苏明理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第一步,你要走遍清河县周边的村庄,亲眼去观察、测量、记录下至少五种不同形制的水车。弄明白它们的构造、材质、提水效率,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第二步,将你的观察所得,全部整理成详尽的图纸与报告。分析它们为何如此设计,其背后的力学原理是什么。”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苏明理的目光灼灼,盯着刘明宇,“在吃透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出一款全新的、提水效率更高、更省力、或是更耐用的水车。我不要一个一模一样的复制品,我要一个经过你思考改良的创新之物。”

从拆解一个掌中玩物,到改良一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农田重器。

这个跨度之大,让刘明宇感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

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更大的、足以让他战栗的兴奋!

他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广阔天地的道路,正在自己脚下徐徐展开。

这条路,无关功名,无关利禄,却与“有用”二字,紧密相连。

“老师!”刘明宇躬身长揖,其姿态之恭敬,远胜于当初的拜师礼,“弟子,必不负所托!”

他的眼中,再无一丝一毫的迷茫,只剩下被点燃的、熊熊的火焰。

在苏明理为弟子开启格物致知新天地的同时,大哥苏明德的“致知堂”事业,也迎来了决定性的进展。

刘文正的办事效率,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仅仅过了两日,他便亲自驾车,载着苏明理与苏明德兄弟二人,来到了县学东街。

这里是清河县当之无愧的文脉所在。

街道两旁,青砖黛瓦,店铺林立,空气中都仿佛飘散着淡淡的墨香。

往来的行人,多是身着儒衫的学子,他们或高谈阔论,或驻足于书铺前,翻阅着新到的书籍。

刘文正将他们引到一处位于街道中段的铺面前。

这是一座三开间的门脸,门楣宽阔,虽因无人打理而略显陈旧,蒙着一层灰尘。

但其主体结构的用料之扎实,格局之敞亮,无不彰显着其不凡的底蕴。

“贤侄,你看此地如何?”

刘文正指着铺面,含笑问道,“此处正对县学大门,每日里人来人往,皆是你的潜在主顾。位置,可以说是清河县独一份的。”

苏明德的眼睛早已亮了起来。

他不是在看这铺面的现在,而是在想象它未来的模样。

“好!太好了!”

他搓着手,有些激动地说道,“刘叔,这地方……这地方太好了!这三间门脸,一间可以做柜台,专门售卖笔墨纸砚这些常用之物。中间一间,可以摆上书架,陈列经史子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寒门小神童请大家收藏:()寒门小神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最里间,得做成雅室,摆上几套桌椅,供学子们抄书、品茶、交流学问。”

他几乎是脱口而出,脑海中已经构建出了一幅清晰的经营蓝图。

苏明理看着大哥那副神采飞扬的模样,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谁能想到,短短月余,那个只会闷头干活的庄稼汉,已经蜕变成了一个有思想、有规划的未来掌柜。

刘文正更是对苏明德刮目相看,他赞许道:“明德侄儿此番规划,深得经营之道啊!看来明理贤侄,不仅自己是人中之龙,连兄长亦是不可多得的良才!”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崭新的地契,递给苏明理:“明理,这铺子的文书地契,叔叔已经帮你办妥了。原主是罪官,此为查抄的官产,按市价折了八百两银子,从你那笔扳倒钱家的功劳赏金里直接划扣了。手续干净,绝无后患。”

苏明理郑重地接过地契。

这份薄薄的纸张,承载的不仅是一处产业,更是家族未来的希望,以及刘文正这份沉甸甸的人情。

“多谢刘叔叔费心。”他深深一揖。

“自家人,莫要再说这等话。”

刘文正笑着将他扶起,又对苏明德道,“明德侄儿,这铺面的修缮,若信得过叔叔,我便帮你寻来县里最好的工匠,保准用料扎实,工期也快。”

“那可太好了!多谢刘叔!”苏明德大喜过望,连忙道谢。

有了刘县丞这位地头蛇的全程关照,致知堂的筹备工作,瞬间扫清了所有障碍,正式驶入了快车道。

铺面尘埃落定,接下来,便是“致知堂”安身立命的核心——独家售卖的书籍。

夜深人静,苏明理的书房内,灯火通明。

他没有急着去写什么惊世骇俗的传世名篇,而是将自己参加县、府、院三试时所作的文章,一字一句地重新誊抄出来。

他的字,融合了颜筋柳骨,又带着一丝属于自己的潇洒飘逸,单是这手书法,便足以让任何读书人赞叹不已。

但他要做的,远不止于此。

在每一篇文章的旁边,他都用朱砂小楷,密密麻麻地写下了批注。

这便是大哥苏明德那个“价值千金”的想法的具现化。

而苏明理,则将其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他的批注,分为三个层次。

其一,为“法”。

他详细拆解了每一篇文章的“八股”结构。

从如何“破题”,如何“承题”,到“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每一个部分,他都用最精炼的语言,点出其写作的法度与技巧。

这对于那些还在苦苦摸索八股门径的童生而言,无异于一部活的教科书。

其二,为“意”。

他阐述了自己当时为何要选取这个角度立论,为何要引用这个典故,字里行间,暗藏了哪些迎合考官喜好的“小心思”。

这等于是站在一个成功者的角度,复盘自己的心路历程,其价值,远非市面上那些陈腐的选本可比。

其三,为“评”。

在文章末尾,他会用一种近乎苛刻的眼光,对自己当时的文章进行评点。

哪里用词尚可打磨,哪里论证明可以更进一步,甚至会写下“此句略显火气,若能再沉淀一分,则更佳”之类的自省之语。

这种不矜功、不自傲的谦逊态度,反而更能让读者信服。

三篇文章,他足足写了三天。

每一字,每一句,都凝聚了他超越这个时代的见识和对科举制度的深刻理解。

写完自己的三篇案首之作,他又从徐阶当初让他评阅的那些院试优等卷中,挑选了五篇风格各异的佳作,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了批注。

如此一来,这本集子,便不仅有“小三元”的范文作为标杆,更有其他优秀范例作为补充,涵盖了不同的写作风格,足以满足绝大多数考生的需求。

当他将厚厚一沓写满了朱批的手稿交给苏明德时,这位新晋的“致知堂大掌柜”,看着那一行行精妙绝伦的分析,激动得双手都在颤抖。

“二郎……有了这个,咱们的书坊,想不火都难!”

苏明德小心翼翼地将手稿揣进怀里,如同揣着一件稀世珍宝。

他知道,接下来,就是他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寻找最好的刻工,选用上等的纸墨,将这份手稿,变成一本本足以在清河县,乃至整个冀州府,都引起轰动的畅销书!

苏家这边热火朝天地开创新事业,清河县的其他士绅们,自然也没有闲着。

县城西郊,王家大宅。

王员外正与几位族中长老,商议着仿效苏家“土地投献”之事。

“我已经打听清楚了。”

王员外端着茶碗,慢条斯理地说道,“苏明理收三成‘租金’,我们便只收两成!我就不信,这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还有人会不动心!”

一位长老担忧道:“可咱们没有苏小三元那么大的面子,官府那边……”

“哼,”王员外冷笑一声,“我儿虽不是小三元,却也是秀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寒门小神童请大家收藏:()寒门小神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