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寒门出了个状元郎 > 第24章 归家趣事

寒门出了个状元郎 第24章 归家趣事

作者:一萝阮烟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5 06:11:20 来源:全本小说网

李凌峰和李仕仁到家的时候,天还没黑,正是日暮之时,天边的晚霞美极,让人有一种想要东篱把酒黄昏后的冲动。

可能是知道家里两个小子今日要放塾假,家里的大人都还没用饭,张氏和钱氏更是屡屡出门张望,心中挂念着儿子何时归家。

“水儿,你可算回来了,你不在家可想死娘了。”张氏在老李家门口望眼欲穿,终于等到了结伴而归的兄弟俩。

开心的接过李凌峰的小包袱,一边摸着儿子的脑袋一边瞅,好像一个劲儿咋都看不够似的。看见儿子才去书院半个月,似乎清瘦了,把张氏心疼的哟。

李凌峰也笑盈盈的接受张氏爱的“抚摸”,听着张氏熟悉的唠叨声,心里很满足。

等张氏看够了儿子,才回过身对着李仕仁温和的说道:“仁哥儿也回来啦,你娘刚和我在外面等你呢,这不口渴才进屋喝水,你们哥俩就到了。”

李仕仁闻言笑着点了点头,心里因为刚刚没看见母亲出门迎自己的小失落瞬间无影无踪。

三人前后进了老李家的大门,李仕仁回了二房放东西,李凌峰则是跟在老娘身后回了自家的屋子。

张氏嘴里一边念叨儿子读书苦,人都瘦了不少,一边招呼着女儿打热水,自己则是去拿净面的布巾,等所有都弄好了,才招呼儿子洗面净手。

李凌峰看见张氏心疼自己那个样,心里哭笑不得,哪有那么夸张嘛,他就是瘦了点儿而已,而且人比以前更精壮了,哪像张氏说的那般苦哈哈的。

不过,他心里却是甜滋滋。

原来这就是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啊。

等一切都弄完以后,李老三也喂完了家里的两头老母猪,过来叫上屋里人就去主屋吃饭了。

进学归来,李凌峰和李仕仁两兄弟进了主屋后都先去拜见了李老头和李老太太,对着两个老的行了礼后,在李老头满意的笑声中回到了座位上。

李老头是很传统的庄稼人,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家里又多了两个读书人怎么能不高兴,虽然科考入仕对于两个小孙儿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多少是多了一丝希望。

而且,他也觉得老李家的孙子差不了谁,所以吃饭时都开心得多喝了一碗黄酒。

今天老李家的菜色也比平常丰盛了许多,除了平日里常见的水煮白菜,还蒸了一大碗鸡蛋羹,李老头特意让儿媳妇们割了一块腊肉也炒了一盘。

“来,水儿吃块腊肉,光扒干饭怎么行。”二伯娘钱氏破天荒的给李凌峰夹了一块腊肉,还一脸慈爱的看着他。

差点把李凌峰搞破防了,不仅连张氏都被吓到了,就连大伯娘和小四婶都面面相觑,不敢置信,连李老太太也看了老二家媳妇儿一眼。

这可是大姑娘坐轿破天荒头一遭啊。

老二家的怎么转性了?

平时眼睛都要往天上去了,今儿个倒是“打着灯笼”给自家侄儿夹吃的,不嫌弃屋子里都是泥腿子了?

众人心里打鼓,李凌峰心里却有两分猜测,看来是小堂哥把书院的事和二伯娘说了。

众人吃完饭,张氏和几个妯娌把碗筷收拾干净,一回屋就迫不及待的问儿子怎么回事,知不知道为什么二伯娘钱氏为啥给他夹吃的,她可是憋了半天了。

李凌峰看着老娘急吼吼的样子,无奈地将书院里发生的事挑挑拣拣的和老娘说了,没有全部说给张氏,不想她提心吊胆的。只说是有个同学欺负了小堂哥,他帮小堂哥说了两句话。

就算这样,张氏还是忍不住担心儿子。虽然她知道儿子做得对,但是毕竟李凌峰年纪又小,个头也小,怕儿子被书院里的人欺负。

“娘你别操心了,书院还有夫子呢。”李凌峰安慰道。

听李凌峰这么说,张氏提着的心才又放了下来。

把李老三叫进屋,说明儿个让他上上山,看看有没有什么好货弄着回来给儿子补补身体,李老三憨笑着点头,对媳妇儿的话莫敢不从。

见男人点头答应,张氏又禁不住担心自家男人的安全:“你明天走熟路,随便看看就行,别往深了去。”

李凌峰听说自家老爹要上山,瞬间心思又活泛了,进山去挖些草药也能卖点儿钱,而且,李老三打了猎物肯定要去镇上卖钱,到时候他跟着也能看看有没有什么赚钱的门路。

“娘,我也要去。”李凌峰对着张氏开口。

有了之前李凌峰跟李老三进山的事儿做底,张氏也没有这么反对,笑着骂了他两句,说他一回家就闲不住,好不容易回来也不在家好好休息。

李凌峰自然知道张氏是心疼他,连忙拍张氏的马屁,把张氏哄得眉开眼笑的。

确定了明天要进山的事儿,李凌峰先去看了一眼院子里的“小灰灰”,然后就回了自己的小屋。

包袱里的脏衣服都被张氏拿去麻利的洗干净晾在外面的竹竿上了。

李凌峰拿出了自己从夫子那里借来的《大夏春秋》和笔墨纸砚,一边研读一边抄录,不仅可以加深自己的理解,也能练字,两全其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寒门出了个状元郎请大家收藏:()寒门出了个状元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小屋外有着细碎的虫鸣,屋里的光亮从窗里露出,直到三更才灭。

第二天一大早,李凌峰又起得比鸡还早,锻炼身体就像写毛笔字,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哪能一蹴而就?

所以他每天都坚持去做,势必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然后将事情做到自己满意的结果。

等李凌峰回来后和自家老爹匆忙的吃了东西垫了肚子后,就马不停蹄地进山了。

这次进山,爷俩走的是老路,而且也没去得太深,所以收获也就一般,不过还是逮了一只鸡和一只小兔子,在下山的时候,还从山里的小水塘里逮了一条五指宽的鳜鱼。

张氏眉开眼笑,和李老太太提了把鱼炖了晚上给家里人补补身体,李老太太也同意了。

李老三本来想等过两天再去镇上卖鸡的,但是小儿子好不容易和他提了要求,他自然不会拒绝。

吃完早饭后李老三就带着儿子去镇上卖鸡,李凌峰和老爹兵分两路,自己去了百善堂卖药材。

因为这次的药材卖得急,没有晒干,考虑到晾晒成本和人力,学徒禀明大夫后酌情减少了单价,李凌峰最后得了三两银子外加六百五十五个铜板。

将银子贴身放好后,剩下的铜钱李凌峰放在背篓底下用东西遮挡住,打算拿回去给张氏,和悦来楼的伙计打了个招呼,然后就在云水镇闲逛起来。

这是他第一次逛云水镇,之前来了几次都是卖完药材后去悦来楼等李老三,没怎么走过。

云水镇还算热闹,悦来楼旁边的西街的市井上有许多店铺和商贩,东街的市井则是卖菜和吃食偏多。

李凌峰往西街去,一路上看到了许多店铺,有卖古玩的,卖首饰的,卖成衣的,卖家具摆件的,还有打铁铺子、糕点铺子等一应俱全。

李凌峰走着走着,就在一家名为“文墨居”的书肆门口停了下来。

文墨居的老板姓林,是个身材圆润,处事圆滑的四十多岁中年男人,见李凌峰进了大门,坐在柜台后笑着问道:“小友要买些什么?快快请进。”

李凌峰对林老板微微颔首,打量起眼前的书肆,书肆不算大,屋内满满的摆了四个大的木书架,上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靠墙的地上也堆了一些旧书。

林老板见李凌峰的视线落在旧书上,也没有看轻他,反而热情的介绍:“这些旧书是镇上的读书人卖的,价格比较便宜,小友若有兴趣也可以看看。”

李凌峰点点头,然后走过去翻看了起来。除了大夏朝常用的经典书义,李凌峰还从中翻到了一些戏文和话本子,旧书毕竟是旧书,不仅页面泛黄,封皮也皱巴巴的。

“这个怎么卖?”李凌峰随手操起了一本话本,上面写着《菊篱幽梦》。

林老板看了看他手里的书,笑着说:“这个话本虽然是旧的,但故事写得极好,我前些日子花了六百钱收的,自己也要赚点,就多收你六十文吧。”

这么贵?

李凌峰惊讶。

大夏朝以读书为上品,书籍笔墨贵就不说了,连小说话本也这般贵吗?这还是一本旧的。

“老板,像这样的话本新册要多少钱?”李凌峰好奇。

林老板笑着摇了摇头,有些无奈的看着李凌峰,开口道:“这些个话本子都是给大户人家看的,看新的大致也要二两银子一本吧,平常人哪个看得起哟,而且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反正我这里没有。”

有市无价?

供不应求?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话本子在大夏朝还是高端奢侈品。

按照经济原理,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的人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了卖方市场。

既然话本子是卖方市场,那自己岂不是可以投入成本赚取丰厚的回报?

李凌峰笑了,他最不缺的就是好故事。而且写话本赚钱的成本比较低,就是笔墨纸砚,这些东西虽贵,他现在兜里攒的钱却能先支撑支撑。

如果要做别的生意,短时间内费时费力不说,前期投入成本也太高。

喜欢寒门出了个状元郎请大家收藏:()寒门出了个状元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