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119章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第119章

作者:暴富雅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16 06:48:42 来源:全本小说网

太庙显圣大典后的第三日,卯时三刻的金銮殿浸在淡青色的晨雾里。檐角的青铜铃铎随着穿堂风轻晃,发出"叮叮"的细碎声响,与远处太学传来的《九章算术》诵读声遥相呼应。

公孙弘握着竹简踏入殿内,朝靴碾过青砖上的露水,留下湿润的鞋印。他昨夜伏案批注的《天人三策》抄本还带着松烟墨的香气,"天人感应"篇旁密密麻麻写满朱笔质疑,却在"秦亡"二字上重重画了三道横线——那是他反复参详《公羊传》后写下的反驳要点,竹简边缘还粘着半片《管子·轻重篇》的残页,显是昨夜试图从治国实务中寻找论据,案头的烛泪凝结成不规则的算筹形状,见证了他通宵达旦的思忖。

"朕闻上古有云,'天生民,作之君,作之师'。"汉武帝摩挲着龙椅扶手的云纹,目光扫过殿内群臣,玄色朝服上的日月星辰纹在晨光中若隐若现,"今女君监国,天命显圣,诸卿可畅言'天、人、治'之道。"他话音未落,殿外忽然传来太学弟子整齐的诵经声,"方田术曰:广从步数相乘得积步......"声音朗朗,惊起檐下觅食的雀群,扑棱棱掠过殿前青铜鼎,鼎中残香与晨雾交织成缕。

"陛下!"公孙弘踏出班列,深青朝服下摆扫过地砖,带起几星尘埃,腰间玉具剑穗随着动作轻摆,"《公羊传》云'王者承天而治,莫大于谨严',秦代弃礼任术,虽算学精熟,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此乃'逆天者亡'之明证!"他举起竹简时,《管子·轻重篇》残页飘落,露出上面"粟价二十,民有饥色"的批注字迹,"汉家宜遵孔孟之道,以《春秋》决狱,引'许止进药'案释亲亲相隐,岂可用商君之术丈量天命?"

刘妧轻叩手中玉笏,发出清越声响,惊起梁上一只麻雀,扑棱棱飞向殿外,落在阶前太学生的算筹筒旁。"秦亡于苛政,非亡于算学。"她示意巴图展开文景年间的赋役简册,竹简上的朱砂批注引着《尚书·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每道批注旁都用小楷注着对应郡县的户口数据,"孝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乃令算学核田亩、定赋役,将税率定为三十税一;孝景帝三年,山东蝗灾,帝用算学预储粟米三百万石,方得平稳度荒。此乃'食足而知荣辱'的治国之道。公孙大人可知,张苍为相时,正以算学定律历、理财政,天下晏然,方有文景之治?"

大宛使者毋寡向通译官低语几句,后者以汉隶转述:"敝国商人随汉使至玉门关,见边卒用算学测影术判断水源方位,遂仿而效之,避过三次疏勒河改道之灾。"他展开泛黄的羊皮商路图,图侧用汉隶注着"太学算学博士匡衡校订",边角还画着骆驼驮运算筹的简笔图案,"愿以十匹汗血马为聘,求太学博士西赴大宛,教我民算学丈量之法——我王闻汉家算学可'分田亩、定赋税',渴求解民之困。"

儒家博士王充涨红着脸插话,衣袖扫过案头的《春秋繁露》,书页间掉落一片太学算学科的课表残页:"《礼记·乐记》云'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算学逐利尚术,恐使'君子喻于义'之风渐失!高皇帝斩蛇起义,赤帝子承天命而兴,岂容算筹这种'奇技淫巧'度量天命?"他脚下不慎踩到滚落的算筹,一个踉跄,惹得殿中卫士伸手欲扶,场面一时有些狼狈。

"天命非虚言,在民之生计,在国之仓储。"刘妧翻开《汉书·食货志》,指节叩击"孝文皇帝赐民田租半"的记载,书页间夹着一片去年的粟米枯叶,"高祖入关,约法三章,民感其德,故'五星聚于东井'乃民心之应;文景减赋,算学核田,民得其利,故'海内殷富,国力强盛'。此乃《尚书》'天视自我民视'的道理。"她转而看向钩弋夫人,后者正用绣着"宜子"纹样的绢帕掩口咳嗽,帕子边缘已起毛球,"昔年'尧母门'祥瑞频现,然陈留郡百姓嚼食符纸充饥,竟有十人腹胀而亡——此究竟是天谴,还是官府不知用算学备荒,却溺于方士之言?"

钩弋夫人捏着绢帕的手指骤然收紧,腕间的翡翠镯子撞在廊柱上,发出清脆却慌乱的声响。恰在此时,一名宫女匆匆入殿,附耳低语几句,钩弋夫人脸色大变——今早她命人送去民间的"生男符",竟被百姓用来包裹面饼,长安西市甚至出现"符纸换粟米"的交易,街头童谣唱道:"生男符,黄又黄,换块面饼充肚肠;算学井,亮堂堂,汲水淘米甜如蜜。"

馆陶公主轻摇团扇,扇面绘着《豳风·七月》农事图,扇骨刻着"临华殿制"字样:"老身临华殿设算学工坊,教百姓用玻璃片嵌窗采光,去年冬天疫病竟减了两成。比起某些人送的符水,百姓更信算学滤水井的清甜。"她瞥向钩弋夫人,故意提高声音,"妹妹若真关心'天命',不妨让宫人学些算学记账之法,别再闹出'赐宴十席,食材却备了百席'的笑话——国库的粟米,可不是用来糟蹋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道家黄生抚须而笑,腰间系着磨损的《道德经》竹简,绳结处串着一枚太学算学科的结业筹:"《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算学核户籍、定赋役,正是'动善时,事善能'的体现。夫算学者,非逐利也,乃量度天地之准、平衡万物之器。"医家李柱国举起《黄帝内经》,书页间夹着太学算学与医学合讲的课稿:"医家治病,需先辨虚实;治国亦然。算学察仓储、核人口、计徭役,如同给天下切脉,方能'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此乃治国之'辨证论治'。"

汉武帝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目光落在刘妧手中的湘竹算筹上,那算筹尾端刻着"治世"二字,正是他早年赐给刘妧的束发之物:"女君以为,天命究竟为何?"

"天命在民,在稼穑,在桑麻。"刘妧将算筹轻放案头,筹身与竹简碰撞,发出轻响,"昔张苍为柱下史,明习天下图书计籍,此乃算学治国之始。今用算学核田亩,百姓知赋税公平;用算学通商路,胡商知汉家信用;用算学兴太学,学子知经术需通实务。"她走向殿门,指着远处长安街头——几个百姓正围在告示前,有太学生蹲在地上,用算筹比划着"算学核田令"的细则,一位老农虽目不识丁,却也跟着伸出粗粝的手指,在尘土上模仿算筹的排列,"百姓虽不知《春秋》微言大义,却知算筹算出的田亩是真是假,分得的粟米是多是少。此即天命所在——天命非神怪之说,是百姓饭桌上的粟米,是商贾驼队里的布帛,是太学讲堂中的筹策。"

公孙弘望着殿外,想起方才路过太学,见弟子们正围坐论辩,有人用算筹推演《春秋》"初税亩",以算学论证"履亩而税"比"井田制"更能便民,争论声中虽不乏青涩,却透着一股务实的生气。他拾起脚下那枚算筹,刻着的"均输"二字已被磨得发亮,想起《盐铁论》中桑弘羊以算学强汉的记载,不由得轻轻叹息:"臣尝读《史记·平准书》,见桑弘羊'以计算用事',初时以为苛细,今日方知,算学非与经术相悖,实乃经术之器也。臣愿摒弃成见,从女君学算学,以补经术之不足。"

暮色漫进金銮殿时,汉武帝解下天子剑递给刘妧,剑鞘刻着"民本"二字,乃高皇帝斩蛇剑的仿制品:"明日起,代朕巡阅天下,以算学为尺,量百姓疾苦,以经术为纲,维国家纲常。记住,朝堂的筹策,要落在百姓的灶台与田间。"钩弋夫人转身离去,途经殿门时,听见两名百姓模样的人在廊下交谈:"算学核田令下,我家能多分半亩地种粟米,这下冬粮有着落了。是啊,比求神拜佛管用多了,明儿我也去太学门口,讨教讨教怎么用算筹算账......"她攥紧帕子,终究没再说什么,唯有曼陀罗香混着暮色,消散在回廊深处。

殿外更夫打梆声起,"咚——咚——",惊起檐下归巢的雀群。刘妧望着长安灯火,太学诵读声又起:"粟米章曰:粟率五十,粝米三十......"这声音里,有大汉的将来,有民心的向背。公孙弘握着那枚算筹,暗自决定明日便致仕太学,亲率弟子将《春秋》义理与算学实务结合——治国之道,或许真在这筹策之间,在经术与实务的相济之中。

金銮殿门缓缓闭合,而算学之光,正透过窗棂,照亮殿内"允执厥中"的匾额,也照亮了殿外百姓手中的算筹、商人驼队的算袋、太学弟子的算筒。这算筹,丈量的不仅是田亩赋税,更是一个王朝的兴衰命脉,是民心向背的无声称量。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