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114章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第114章

作者:暴富雅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16 06:48:42 来源:全本小说网

太初三年孟夏,未央宫椒房殿的铜漏滴答至巳时三刻,刘妧正用象牙簪子挑开《元光年间察举黄册》的捆绳。竹简掀开时扬起细尘,在斜射入窗的光束里浮沉成金亮的雾,她忍不住偏头避开,指尖却被竹刺轻轻扎了下。"公主又被扎了?"侍女张小七忙放下手中正在校勘的《算学启蒙》竹简,从腰间锦囊中取出金疮膏,细如蚊呐的声音里带着埋怨,"前儿刚让尚方署给竹简包了绢边,怎的还是毛糙?"

"不妨事,旧竹简总带些脾气。"刘妧将渗着血珠的指尖按在青铜算板上,淡红印记落在"孝廉·杨恽"的算筹阵列里,倒像是错放了枚胭脂筹。案头博山炉飘出的沉水香混着窗外送来的芍药甜香,却掩不住左手边"非经术类"卷宗的霉味——最上层那卷工学自荐书角上,还粘着去年腊月的雪渍,当时长安城正闹鼠患,递书的少年学子头发上还挂着冰碴,袖口沾着灭鼠用的石灰粉。

霍去病抱臂立在朱漆柱旁,护腕上新换的算学密卷铜扣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扣面上的开方图式被磨得发亮。"弘农杨氏的车驾过了武库署,"他忽然开口,声音像淬过铁的刀刃,"随行三十箱书,每箱封泥都用的是'四世清德'印,箱角铜包边新得能照见人影——倒像是送葬的铭旌。"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廊下正在整理经卷的士族子弟,那些玄色深衣在风中轻摆,"最前头那小郎官,腰间玉组佩是新琢的蟠虺纹,比去年多了两道环,走起路来叮当作响,生怕别人不知他是弘农杨氏支脉。"

刘妧用算学密尺量完"孝廉"简册宽度,在绢帛记录上画下"一寸二分"的标记,笔尖顿了顿又添上:"门阀之'宽',何止竹简。"话音未落,廊下传来刻意放轻的脚步声,二十岁上下的士族子弟们鱼贯而过,鞋底的丝履在丹墀上擦出"沙沙"声。最前头的青年故意将《春秋繁露》举得极高,露出卷轴末端"弘农杨府抄录"的朱印,印泥未干,蹭在袖口上晕开小片绯红。其中一人不慎踩住袍角,踉跄时撞响腰间九环玉佩,惹来同伴们压低的嗤笑,笑声里混着薄荷膏的清凉气息——显然是晨起时含过防瞌睡的口脂。

"长公主万安。"杨震踏入尚书台时,九旒进贤冠上的青玉梁随躬身动作轻晃,腰间透雕蟠螭纹玉佩与门框相撞,发出"叮"的清响,尾音拖得老长,像古琴上根绷得太紧的弦。"老朽闻公主欲革新察举,特携先祖杨敞公旧藏《察举科条》十卷,"他抬手示意仆从放下木箱,铜环扣撞击声里,箱盖掀开道缝,露出里面裹着蜀锦的竹简,"及犬子编纂《经术取士论》二十卷,望呈御览。"他身后袁安微揖时,广袖拂过案头算板,几枚算筹滚落,被他眼疾手快地用脚尖挡住,算筹在靴尖转了个圈,稳稳停在"商功"章的刻度旁。

刘妧接过竹简时,特意用指尖摩挲封泥——果然是新制的,泥色里掺了朱砂,印文"四世三公"的笔画间还沾着调泥用的艾草灰。"杨公可知,孝武皇帝元朔五年置博士弟子员,"她转动案头青铜转经筒,筒身"春分秋分"的刻度依次闪过,露出内壁刻的太初历星图,"选的是'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者,并非只考经术。太学农学弟子王景,"她忽然提高声音,"用算学算出鼠群迁徙路径,在章城门设下二十八宿灭鼠阵,使鼠密度从每顷百二十只降至十一,可博士署批语是'以数术干政,有违古道'——敢问杨公,古道里可有教如何灭鼠保粮?"

杨震的玉佩第二次撞上算学阅卷系统的青铜框架,声响里多了几分急躁,像被踩了尾巴的猫。"昔者子贡善货殖,孔子斥其'赐不受命';张衡作地动仪,时人谓其'无用之器'。"他腰间玉组佩跟着晃动,发出细碎的碰撞声,"今若以算学、工学取士,恐使士人舍本逐末,朝堂之上尽是匠人吏卒,成何体统!"他话音刚落,侧殿传来"咔嗒"一声机括响,禽滑厘佝偻着背转出,手中连弩模型的扳机处还沾着新鲜铜屑,在阳光下泛着青芒。

"杨公且看,"禽滑厘将弩机搁在案上,齿轮转动声里,铜制镜筒缓缓抬起,"这弩机齿轮用二十一度角咬合,上弦时间比旧制快七分,射程增两丈。某弟子三百人,皆能背《九章算术》卷五商功章,"他掀开衣襟,露出锁骨下方的墨门刺青,刺青边缘泛着淡红,显然是新纹不久,"却连应试的门籍都没有,只能在工坊里打制农具,给贵府冶铁炉修风箱。"

汜胜之紧跟着从暗影里走出,怀里《算学农书》的竹简间掉出片泛黄的纸莎草,上面用粟特文写着西域屯田法,纸角还粘着几粒沙砾。"河西屯田,因算错渠坡坡度,每年决堤三次,"他将沙砾堆在算板上,堆成疏勒河的形状,"某用圭表测影,算出播种时辰与地力关系,使粟米亩产增五斗,可太学博士说'稼穑之事,当遵农谚,非算学可解'——敢问袁公,农谚里可有教如何用勾股定理测水渠深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袁安挑眉拾起沙砾,在指尖揉搓,沙粒簌簌落在他月白色的广袖上:"就算如此,治天下者需通经义知廉耻。老夫这篇《天人感应论》,"他展开绢本策论,"引《尚书·洪范》'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详述灾异与政事之关联......"话未说完,算学阅卷系统突然红光闪烁,"灾异必因女祸"六字被朱砂圈红,旁边弹出钩弋宫近三月记录:"上幸钩弋宫,得玉钩"的奏报旁,关联着会稽郡暴雨、代郡霜灾的时间线,用红线连成蛛网般的图谱。

刘妧轻点虚拟屏,"全经术官僚"模型中的长安城突然飘起"粮荒预警"黄旗,酒泉郡的烽燧图标变成红色——因缺铁,弩机铸造进度停滞在40%。"袁公的策论,"她指尖划过"军费缺口40%"的预警线,"在算学推演中,会让敦煌郡的戍卒无甲可穿,让关中的百姓无粟可食。您说灾异因女祸,"她忽然笑了,笑容像春末的阳光,温暖却带着锋芒,"可算学显示,若按现行察举,十年后大汉的'女祸',怕是要变成'**'了。"

"这、这是巫蛊之术!"袁安后退半步,袖中《天人感应论》滑落,露出里面夹着的《上林赋》抄本,墨字间还粘着片胭脂纸,纸上歪歪扭扭写着"愿得一心人"——显然是哪家闺阁小姐抄录时夹带的。恰在此时,殿外传来"吱呀"的推门声,二十名工学弟子抬着改良水排涌入,木架上的皮革囊还在"噗嗤噗嗤"地喘气,带着冶铁炉的热气,熏得殿内的芍药花香里多了股铁锈味。

"公主!按您给的'方田术'算叶轮面积,"为首的陈规满脸油汗,额发粘在眉骨上,"把直径从三尺改成三尺六寸,鼓风量多了两牛皮囊!现在冶铁炉能烧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从怀里掏出块烧红的铁锭,铁锭上还沾着炉灰,"看!用蒸汽锤锻打,这铁能打出二十层金相,比杨氏工坊的'百炼钢'多五层!"

杨震盯着铁锭上细密的锻纹,忽然想起自家南阳工坊的铁器最近滞销,主顾们都去买"工学馆监制"的犁铧。他腰间玉佩"当啷"坠地,在青砖上摔出道裂纹,拾起来时指尖发颤,玉屑落在他袖口的暗纹上,像撒了把碎雪。"陈规!你祖父陈万年曾为郡文学掾,"他声音发颤,不知是气的还是怕的,"你竟自甘堕落为工奴,辱没门楣!"

陈规抹了把脸,铁屑混着汗水在腮边划出黑道,倒像是特意画的墨门图腾。"杨公可知?大宛使者说,"他从裤兜里掏出片皱巴巴的纸莎草,上面用佉卢文写着算式,"他们的冶铁师能凭算学算出矿石含铜量。小人昨晚用算学推了推您家工坊的炼炉图纸,"他抬头直视杨震,眼神清亮如冶铁炉的火光,"发现炉腹角度差了三度,难怪费炭又出渣多。您要是愿意,小人明日就去改炉——不收润笔,只要让您家子弟来工学馆听两堂算学课。"

申时初刻,青铜户籍系统的齿轮开始"咯咯"转动,声音像极了太学里学生们翻动竹简的声响。张小七系紧袖口的算学纹绦带,转动鎏金把手,齿轮咬合处渗出新涂的熊脂,散发出淡淡的油香。"输入'善大宛语、知星象'。"她轻声道,声音里带着期待,像在拆一封远方来信。三百六十枚签牌哗啦作响,最终停在"龟兹译长白屠耆之子白霸"的简册前,简尾批注用朱笔写着"译解大宛密信有功,未录",字迹被虫蛀了几个小孔,像是时光留下的叹息。

袁安盯着自家子弟档案里的"实务评分:27分",忽然想起上月收到的家信——汝南老宅的新井因算错井深,打穿了黄泉层,险些淹了后院,如今井台上还堆着没搬完的沙袋。他手指摩挲着族徽,银质的族徽在掌心压出红印,像枚小小的囚印。"公主这是要断了士族的根啊。"他忽然低声说,不知是对刘妧还是对自己。

"分科取士,非薄经术,"刘妧将刻着"经术、算学、工学、农学、医学"的青铜令牌嵌入壁龛,牌面算学符号在烛火下泛着微光,像撒了把碎星,"而是让士人各展其长。太学考场明日起设五科,经术科考《五经》章句,算学科试开方、仓储计算,农学科考测土、育种......"她顿了顿,看向窗外正在晾晒算筹的女学生们,她们的青丝上系着五彩算筹绦带,在风中轻轻摇曳,"女子若通医术、会织锦算料,亦可应试——毕竟,"她嘴角扬起笑意,"我大汉的皇后,还有从歌女来的呢。"

暮色漫过长安城时,杨震的马车停在弘农郡邸影壁前。车内传来他的训斥声,隔着车帘都能听见怒意:"把那些算筹全扔了!再敢摆弄《九章算术》,就去宗正寺跪经!"小儿子缩在角落,偷偷将枚算筹塞进袖中,却被管家眼尖看见,劈手夺过扔出窗外。算筹落在影壁前的苜蓿丛里,被夕阳染成金色,像根被折断的琴弦。

袁安的辎车则停在工学馆侧门,管家敲门前先往左右张望,像在传递什么密信。他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两块西域葡萄干蜜饼,饼底压着张帛书,帛书角落印着小小的袁氏族徽:"求购蒸汽锤图纸,另附袁氏田庄灌溉渠实测数据,望换算学测产之法。"开门的工学弟子接过纸包时,管家瞥见门内墙上挂着的算学公式,那些曲里拐弯的符号,像极了他年轻时偷看过的波斯星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刘妧站在未央宫前殿阶上,看霍去病手中军报上的大宛王子报名帖,朱砂圈旁注着"愿习《周髀算经》",字迹力透纸背,像是要冲破竹简的束缚。尚书台内,算学阅卷系统的琥珀灯映着钩弋宫自荐信,绢帛上的药方旁,张小七用细笔添了行小字:"附子有毒,当用甘草解之,已着尚药局重配。"字迹工整如算筹排列,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药臼图标。

刘妧摸出袖中算筹,指尖抚过刻着"分科取士"的那枚——算筹是用岭南湘竹所制,竹节处还带着新削的刀痕,摸起来有些毛糙。她忽然想起今早路过太学时,看见几个女学生围在日晷旁,用算筹计算晷影长度,其中一个姑娘的发间插着枚木算筹,算筹上刻着"勾三股四弦五"。

"公主,晚膳备好了。"张小七捧着食案走来,案上粟米饭冒着热气,酱鱼脍旁放着碟切作算筹形状的胡瓜,胡瓜上还淋了点蜂蜜水,在暮色里亮晶晶的。刘妧咬下一口胡瓜,清脆声里混着远处传来的蒸汽锤响,一下,两下,像是大汉的脉搏在跳动。更夫敲着梆子走过横街,梆子声中,不知哪个工坊的灯火又亮了起来,在渐浓的暮色里,如同一颗颗新升的星子,正慢慢织成新的夜空。

她忽然轻笑一声,将算筹放进案头的青铜算筹筒里,筒底已经躺着几十枚刻着不同科目的算筹,碰撞时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春天里破土的种子。"小七,"她望着渐暗的天色,远处的工坊传来此起彼伏的锤声,"明日太学开考,记得让人在考场外摆些胡瓜——算学考得好的,多给两块。"

张小七忍俊不禁,低头时看见案上的算板,上面还留着刘妧方才按出的血印,如今已干成淡褐色,像枚小小的印章,盖在"察举改良"的竹简上。她忽然想起今早听见的童谣,孩子们在未央宫外唱的:"算筹长,竹简短,太学门开士人返,经术算学齐登科,女子也能拜郎官。"

夜风拂过椒墙,带来远处太学的琅琅书声,有背诵《诗经》的,有争论勾股定理的,还有人用算筹敲击桌案打拍子,节奏竟与冶铁工坊的锤声相合,像是一首新谱的大汉乐章。刘妧拾起一枚算筹,在掌心轻轻转动,算筹上的刻痕硌着掌心,却让她想起小时候玩过的积木——每一块,都能搭出不同的天地。

暮色更深了,未央宫的宫灯次第亮起,将青铜瓦照成暖金色。刘妧望向尚书台方向,那里的算学阅卷系统还亮着灯,像一只不眠的眼,注视着这个正在变革的时代。她知道,今晚的长安城,必定有许多人难以入眠——有人在烧毁算筹,有人在抄写图纸,有人在期待明日的考场,有人在恐惧未知的将来。

而她,只需要握住手中的算筹,让每一枚都落在该落的地方。毕竟,大汉的明天,不是靠经卷堆出来的,而是靠算筹算出来的,靠双手干出来的。

"走吧,"她转身走向殿内,衣摆扫过阶前的芍药花,"明日还要看考场,今晚得空出些精力——说不定,还能梦见几个妙算的人才呢。"

张小七跟在身后,看着刘妧的背影,忽然觉得这位长公主的身影,比未央宫的铜柱还要挺直,比太初历的星图还要明亮。她低头看了眼手中的食案,胡瓜算筹在灯火下泛着光泽,像极了那些即将破土而出的新芽——在算学的春雨里,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