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102章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第102章

作者:暴富雅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16 06:48:42 来源:全本小说网

居延塞的黎明来得格外早。第十日的晨雾里,夯土声如远方闷雷,混着骆驼的嘶鸣此起彼伏。刘妧踩着沾着露水的空心砖碎块,鞋面很快染上土黄色——这种蜂窝状基砖是算学队耗时七日改良的,每块砖面都刻着筹算符号,按"方五斜七"的比例排列,既能承重又省材料。昨日她刚命人在砖缝里嵌入芦苇秆,按系统提示的"毛细排水法"防止地基渗水,此刻便见几个羌族工匠蹲在地上,用羊油涂抹砖面接缝,嘴里念叨着本族的防水咒语。

"公主,第三层基砖铺完了。"张小七抱着算筹跑过来,发辫上还沾着草屑,"巴图说按这速度,月底能修到烽燧台位置,可......"少年忽然压低声音,目光瞥向远处监工的屯长,"昨晚又有三块砖被砸了,裂口处像是被 axe......不对,是被石锤刻意敲碎的。"

刘妧蹲下身,指尖抚过碎砖断口。新鲜的凿痕与风化痕迹交错,显然有人想伪装成施工事故。她想起三日前收到的军报,匈奴细作最近在居延塞周边活动频繁,而太仆寺昨日刚驳回了算学队的"弩机改良用料申请"——理由是"秦砖汉瓦,岂容算学乱制"。

长安城的柳絮扑在军器监的青石板上,像未扫净的积雪。刘妧掀开竹帘时,正对上李守丞布满血丝的眼睛。这位年逾五旬的老吏正对着青铜弩机模型发呆,案几上堆着尺许高的竹简,最上面那卷题头写着"元兴弩改良驳议",朱笔批注的"形制不可改"几字被墨汁晕染,像是滴在宣纸上的血。

"将作大匠苏文被下狱时,手里还攥着半张算学基砖图纸。"李守丞声音沙哑,从袖中摸出算盘,"太仆寺说我们'改弩乱制',实则是......"他忽然住口,目光落在刘妧腰间的骆驼皮算筹袋上——那是她在居延塞时,一位羌族老妇人用晒干的驼奶渍绘的图腾。

廊下传来瓷器碎裂声。二十名弩工簇拥着老匠师赵翁,每人手中的校准器都缠着黑丝带,丝带边缘磨得起毛,显然已用了多年。赵翁的校准器柄上,"蒙恬遗法"四个字被包浆裹得发亮,木纹里却嵌着暗红的斑点——那是常年接触桐油留下的痕迹。刘妧嗅到刺鼻的气味,想起系统监测的传统漆艺数据:这些工匠每日工作六个时辰,吸入的苯含量相当于在烽燧台浓烟里站上半日。

"望山准星三点一线,是蒙公当年在咸阳宫教给俺们祖师的!"赵翁咳嗽着,左手不自觉地揉着右肩——那里有个因长期校准弩机留下的凸起,"风洞?那不就是把弩箭放在木箱子里吹?老辈人射了一辈子箭,难道还不如一堆木头片子?"

话音未落,羌族弩匠阿古撞开人群。他的传统弩臂裂成三瓣,避邪符文的朱砂渗进木纹,与腰间挂着的算学复合弩臂样品形成刺眼对比。新弩臂用七层材料压制:最内层是巴蜀的蚕丝纤维,中间夹着西羌牦牛角片,外层裹着辽东藤条,纤维走向如九曲黄河,看似杂乱却暗含"迎力卸力"的力学原理。

"上个月在河西,俺们百夫长用这秦弩射匈奴,弩臂当场崩成七块!"阿古从怀里掏出块带血的木片,边缘还缠着断弦,"你闻闻这桐油味,比俺们羌族熬制的毒漆还呛人!俺们族里的制弩老匠,有一半活不过四十岁......"

未时三刻的演武场,青铜日晷的影子正爬过"午"字刻度。刘妧命人在百米外立起两座靶台,左侧靶心插着算学三棱箭镞的改良弩,右侧摆着传统菱形箭镞的秦弩。张小七正在调试微型风洞仪,这铜制器件刻着"强弩如算"四字,是他照着居延塞的烽燧形状打造的,此刻正被风吹得发出细微的蜂鸣。

"起风了,三级。"霍去病抬手遮住眼,护腕上的弩机饰件随着动作轻晃。这位年轻将领的甲胄上还沾着漠北的沙土,三日前他刚率轻骑夺回被匈奴劫掠的商队,缴获的铁脊箭此刻就放在演武场角落的木箱里。

传统秦弩先发射。箭矢划出弧线,却在五级风中突然偏斜,擦着靶边飞过,惊起一群在城墙上筑巢的燕子。赵翁的弟子孙弩工见状,悄悄伸手调整望山刻度,却被盲眼少年阿瞒察觉。少年用拐杖轻点地面:"弩臂刚涂过新桐油,温度比卯时高了十二度,此时该调准星的仰角,而非刻度......"他的导盲犬追风忽然低吠,前爪扒拉着孙弩工的裤脚。

霍去病伸手扯开那裤脚,几个盐水袋滚落在地,在青石板上砸出细小的水痕。"吸湿增重,让弩机校准失准。"他冷笑,靴底碾过盐粒,"军器监的'遗法',原来靠这种腌菜手段护着?"

赵翁怀里的《弩机图说》散落时,几张羊皮纸掉了出来。刘妧拾起一看,只觉指尖发冷——那是元康三年至太初元年的弩材采购记录,每笔"蒙恬遗法精选檀木"的账目下,都标着"实供杂木,差价入私"的小字。她想起居延塞的弩兵曾抱怨,新领的弩机总是在阴雨天卡壳,原来所谓"蒙恬遗法",不过是用次等松木掺着蒺藜汁糊弄士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酉时初刻,蚕丝纺织机在工坊发出规律的"咔嗒"声。巴图按照算学图纸调整木轮转速,每转十九圈便停顿片刻,恰好对应《考工记》里"强弩都尉需开三石之弓"的臂力标准。阿古摸着新弩臂上的牦牛角贴片,忽然用羌语低呼——贴片弧度竟与他家传的"羚羊角应力分散法"分毫不差,只是用算筹公式将角度精确到了"七分三厘"。

"俺阿爷临终前说,这法子要传给心眼最灵的人。"他用袖口擦去眼角皱纹里的泪,"原来算学不是挖断老根,是把各部落的根须都接到同一棵树上啊。"

亥时的烛光下,刘妧用算筹摆出弩机校准模型。三十八根竹筹在漆盘上排出复杂的几何图形,烛光将她的影子投在墙上,与正在隔壁抄写《算学弩机改良手册》的赵翁重叠。老匠师的狼毫悬在"风阻系数降低肆拾贰分"旁,迟迟未落——他想起年轻时随父进宫修缮武库,曾见过一架秦代弩机,其弩臂弧度竟与算学图纸上的"抛物线修正角"相差无几,像是隔着两百年的默契。

子时三刻,黄门官的马蹄声惊破长安城的寂静。汉武帝的密旨用黄绫包裹,"天弩"二字盖着御玺,朱砂印泥还未全干。李守丞颤抖着展开另一卷竹简,太仆寺少卿与匈奴细作的密信上,"汉弩易折,可破其阵"八字刺得他喉间发苦——原来那些阻挠改良的人,早就在收受匈奴的骆驼商队送来的玉石与毛皮。

卯时的第一缕阳光爬上军器监的飞檐时,第一批改良弩机正被推入武库。刘妧将刻着"弩政维新"的青铜牌嵌入弩匣,牌面除了算学符号标注的"射程百五十步,寿五千发",特意留了道寸许宽的凹槽——那是给各郡国工匠刻制族徽的位置。赵翁拄着拐杖凑近,发现新弩的望山云纹里,竟藏着细密的算学刻度,像是将秦代的"涌泉跃鲤"纹与算筹的"勾股曲线"合二为一。

"明日去玉门关,把西羌的弩阵口诀整理成算学册子。"刘妧将算筹令箭收入锦囊,窗外传来更夫敲梆声,"让张小七把商队通关闸机的图纸再改改,用长安城的市尺刻度,别让西域商人看了笑话......还有,"她看向正在给追风系铜铃的阿瞒,"把军器监的桐油全换成水性漆,赵翁他们的工坊,明日就搬去通风的西廊。"

霍去病系紧护腕上的弩机饰件,忽然轻笑:"算学烽火预警系统?听起来比俺们在漠北用的狼烟台聪明十倍。"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正在搬运弩机的氐族工匠身上,"要不把湟中义从的弩手也调来长安?他们使的'湟水劲弩',说不定能和算学弩机碰出些新花样。"

晨雾中,阿古用羌语哼起《制弩谣》,歌词里唱着"山鹰的翅膀要顺着风,弩臂的弯度要顺着力"。张小七听着曲调,忽然在算筹上刻下新的符号——那是将羌族口诀转化为"风力-弩臂角度换算表"的尝试。远处军器监的烟囱冒出青烟,混着槐花与新漆的香气,飘向正在修筑的算学空心砖长城。每一块砖上的筹算符号,都对应着一个工匠的名字:赵翁、阿古、张小七......如同满天星斗,终将照亮汉家的万里边疆。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