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 > 第143章 雨浸泾源

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 第143章 雨浸泾源

作者:青锋渡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0 21:50:27 来源:全本小说网

农历九月的雨,落在泾源县的黄土坡上时,已经裹着股透骨的寒意。不是夏末那种急骤的暴雨,而是绵绵密密的冷雨,像无数根细针,扎在人裸露的皮肤上,往骨头缝里钻。风也跟着凑热闹,裹着雨丝斜斜地扫过光秃秃的槐树林,树枝没了叶子的遮挡,细瘦的枝桠在雨里乱晃,像是冻得发抖的手,要抓住点什么,却只抓住满空的湿冷。

贺朝辉蹲在自家院后的土沟边,后背早被雨水打透,粗布褂子贴在身上,凉得像块冰。他手里的铁锹把被雨水泡得发滑,木头上的纹路里嵌满了泥,得用掌心死死攥着,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才能避免铁锹从手里滑出去。沟里的淤泥混着败叶和草根,一锹挖下去,泥水“噗嗤”一声溅起来,大半都落在他挽起的裤腿上,裤脚沉甸甸地坠着泥,凉得他膝盖发僵,每弯一次腰,都能感觉到膝盖骨“咯吱”响。

“这鬼天气,再下沟就得塌了。”他往沟底瞥了眼,声音裹在雨里,显得有些闷。这条土沟是前几年秋收后,他和二儿子贺俊刚一起挖的,宽三尺,深两尺,从院后一直通到村外的小河,专门用来排院子里的积水。往年九月虽也下雨,却没这么邪乎——从八月底断断续续下到现在,快一个月了,黄土坡被泡得软塌塌的,踩上去能陷到脚踝,连地里的土都变成了浆糊似的泥巴。昨天夜里他起夜,听见院后传来“哗啦”一声闷响,心里就咯噔一下,早上天刚蒙蒙亮就跑来看,果然,沟边的土塌了小半,浑浊的雨水正顺着塌口往院子里漫,要是不赶紧疏通,屋里那点粮食非受潮发霉不可。

他把铁锹往泥里扎得深些,胳膊上的肌肉绷起来,露出一层薄薄的褐色皮肤——那是常年在地里干活晒出的颜色,只是此刻被雨水泡得发皱,摸上去凉得像块石头。他时不时直起腰,用袖子擦把脸,雨水混着额头上的冷汗往下淌,顺着下巴尖滴进衣领里,激得他打了个寒颤。抬头往东边的坡地望,雨帘密得像堵灰黄色的墙,只能看见一片模糊的绿——那是他家的三亩麦田,麦穗刚灌浆,饱满的穗子垂着,要是再被雨水泡上几天,麦粒就得烂在穗子里,今年的收成就全完了。

“俊刚要是在家,还能搭把手。”他望着东边通往县城的山路,雨雾把山路遮得严严实实,只能看见远处山坳里隐约的轮廓。二儿子贺俊刚在县城的粮店帮工,去年冬天去的,老板是邻村的远房亲戚,待他还算厚道,管吃管住,每月还能挣几个铜板。原本说好了九月初回来,帮着收拾秋收的残局,把晒干的麦子囤进地窖,再翻一翻地,准备种冬麦。可前几天托人带回来一封信,说县城里来了些当兵的,穿着灰布军装,腰间挎着刀,把粮店盯得紧,老板不让轻易出门,只能等风头过了再回来。

贺朝辉把信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贴身的口袋里,每次摸见信纸的褶皱,心里就暖一暖。他倒不怪儿子,只盼着他在外面平平安安的,别惹上那些当兵的。“等他回来,把屋里那两袋麦子晒一晒,磨点新面,给他做碗扯面吃。”他小声念叨着,嘴角不自觉地牵起一点弧度。去年俊刚临走前,就念叨着想吃他做的面,说城里的面太软,没嚼劲。

那两袋麦子是俊刚上个月托粮店的伙计捎回来的,新收的冬麦,颗粒饱满,金灿灿的,抓一把在手里,能闻到一股子麦香。贺朝辉宝贝得很,专门把屋里靠窗户的土台打扫干净,底下垫了两层晒干的干草,再把麦子袋放上去,怕受潮,还在袋子旁边放了两捆干艾草。他这辈子没别的本事,就会种庄稼,从十几岁跟着爹下地,到现在快五十了,手里的老茧磨了一层又一层,看着金灿灿的麦子,比看着啥都踏实——那是一家子的口粮,是过日子的指望,是俊刚在城里惦记着的家的味道。

可这指望,在马蹄声碾过雨幕的那一刻,碎了。

一开始是远处传来的“嗒嗒”声,混在雨声里,不仔细听根本辨不出来,像是有人在远处敲着闷鼓。贺朝辉以为是山里的野驴下山找水喝,没在意,继续埋头挖泥。直到那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沉,像是有无数只重锤在砸地面,震得脚下的泥地都跟着发颤,连手里的铁锹把都有了轻微的震动。他心里猛地一紧,直起腰,眯着眼睛往路口望——雨雾里渐渐显出一队人影,黑色的马,灰色的军装,腰间悬着的刀鞘在雨里闪着冷光,马蹄踏过泥地,溅起的泥水有半尺高。

是马家军。

贺朝辉的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攥住,猛地缩成一团,手里的铁锹“哐当”一声掉在泥里,溅起的泥水洒了他一裤腿。他不是没听过马家军的名头,前几个月村里的李老三去平凉城卖粮,回来后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拍着大腿说马家军在平凉吃了败仗,被城里的兵打得落花流水,退到固原去了。可没几天,又有人说马家军在固原周边的乡镇折腾,到处搜捕**,见了汉族人就盘问,见了粮食就抢,连老百姓的锅碗瓢盆都不放过。那时候他只觉得害怕,想着泾源偏,离固原还有几十里地,山路又难走,应该不会被盯上,可现在,这些人就像从地缝里钻出来似的,站在了他家门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请大家收藏:()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为首的人骑着一匹黑马,马鬃被雨水打湿,一缕缕贴在脖子上,像是刚从泥里捞出来的,马的鼻翼张着,呼哧呼哧地喘着气,喷出的白气很快被雨水打散。骑手穿着深蓝色的马褂,外面套着件灰布军装,腰间系着宽宽的牛皮腰带,上面挂着一把匕首,刀柄上的铜饰被雨水冲得发亮,还坠着一块红布。他勒住马,居高临下地看着贺朝辉,靴子里的马刺在马肚子上轻轻磕了一下,黑马烦躁地刨了刨蹄子,溅起更多的泥水。他手里的马鞭往贺朝辉身上一指,声音裹着雨丝砸过来,又冷又硬,像冰碴子:“老东西,过来!”

贺朝辉的腿像灌了铅,挪不动步。他这辈子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见了村里的保长都要躲着走,更别说见这些挎着刀、骑着马的兵。他的牙齿开始打颤,不是因为冷,是因为怕,浑身上下的汗毛都竖了起来,后背的冷汗混着雨水往下淌,凉得他头皮发麻。他颤颤巍巍地往前走了两步,泥水顺着裤腿往下滴,在脚边积成小小的水洼,每走一步,都感觉像是踩在刀尖上。

“问你,”为首的队长眯起眼睛,目光像刀子一样刮过贺朝辉的脸,把他脸上的恐惧和慌乱看得一清二楚,“最近有没有**来过?或者见过可疑的人?”

贺朝辉的舌头打了结,张了张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他连**长啥样都不知道,只听人说过是帮老百姓的兵,可他这辈子没见过兵,除了上次来村里收粮的保长带来的两个衙役。他越急越说不出话,只能一个劲地摇头,牙齿咬得嘴唇发颤,嘴唇早就被雨水泡得发白,再一咬,渗出血丝来。

“你他妈哑巴了?”队长不耐烦了,眉头拧成一团,一扬手,马鞭“啪”地一声抽在贺朝辉的胳膊上。那马鞭上还带着铁刺,抽在胳膊上,火辣辣的疼瞬间窜遍全身,像是被烧红的烙铁烫了一下。贺朝辉“哎哟”一声,差点栽倒在泥里,他捂着胳膊,眼泪混着雨水往下淌,嘴里含糊地说:“没……没见过……真没见过……”

队长冷笑一声,从马背上跳下来,靴子踩在泥里,发出“咕叽”的声响,像是在踩烂泥里的虫子。他走到贺朝辉面前,抬手揪住他的衣领,把他提起来,两个人脸对着脸,队长嘴里的酒气混着烟草味喷在贺朝辉的脸上,呛得他直咳嗽。“再问你一遍,”队长的声音压低了,却更凶,“你是不是穆斯林?”

贺朝辉被勒得喘不过气,脸涨得通红,脖子上的青筋都鼓了起来。他拼命摇头,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不……不是……我是汉族……一辈子都是汉族……”他的祖祖辈辈都住在泾源,都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每年清明都去后山给祖宗上坟,怎么会是穆斯林?

“不是?”队长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松开手,贺朝辉“扑通”一声摔在泥里,后脑勺磕在一块石头上,疼得他眼前发黑,金星乱冒。没等他缓过劲来,队长朝身后的士兵挥了挥手,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蛮横:“进去搜!看看有没有藏粮食,有没有可疑的东西!”

几个士兵立刻闯进屋里,脚步声、翻东西的声音、瓷器破碎的声音传出来——是灶台被掀翻了,粮缸被踢倒了,连他放在炕头的那只装针线的木匣子都被摔在了地上,里面的顶针、线轴撒了一地。贺朝辉心里一紧,猛地想起屋里土台上的那两袋麦子,那是俊刚捎回来的,是家里唯一的存粮!他挣扎着要爬起来,却被一个士兵一脚踩在背上,士兵的靴子底沾满了泥,踩得他胸口发闷,喘不上气,肋骨像是要断了一样疼。“老实点!再动就毙了你!”士兵的声音恶狠狠地响在耳边。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几个士兵从屋里出来,两个人抬着一袋麦子,袋子口没扎紧,麦粒从缝隙里漏出来,撒在泥里,被后面的马蹄一踩,立刻变成了泥糊糊。贺朝辉的眼睛红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那不是普通的麦子,那是俊刚在城里省吃俭用,托人捎回来的;是他打算等俊刚回来,磨成新面,做扯面的;是一家子要靠它撑到明年春天的口粮啊!

“别拿我的麦子!那是我的粮食!不能拿!”他猛地挣开士兵的脚,顾不上胸口的疼,也顾不上后脑勺的晕,爬起来就往麦子那边冲。他跑得跌跌撞撞,泥水溅了满脸,可他什么都顾不上了,眼里只有那两袋被抬着的麦子。

可他刚跑两步,就被一个士兵抡起枪托,狠狠砸在额头上。

“咚”的一声闷响,像是有人用锤子砸在了木头上。贺朝辉只觉得眼前一黑,天旋地转,耳朵里嗡嗡作响,什么都听不见了,身子软软地倒在泥里。额头上的血立刻涌了出来,鲜红的血混着雨水往脖子里流,染红了胸前的粗布褂子,在泥地上晕开一小片暗红。他最后的意识,是听见队长的声音在远处喊:“走!下一家!”,还有马蹄声渐渐远去,溅起的泥水打在他脸上的冰凉,以及那两袋麦子被抬走时,麦粒撒在泥里的“沙沙”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请大家收藏:()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雨还在下,淅淅沥沥的,落在贺朝辉的身上,落在他旁边的铁锹上,落在撒了一地的麦粒上。风裹着寒意,吹得他的身体渐渐发冷,从四肢到心脏,一点点变凉,可他再也感觉不到了。他睁着眼睛,望着灰蒙蒙的天,雨水落在他的眼睛里,他却再也没力气眨一下。

第二天清晨,雨终于停了。

天刚蒙蒙亮,东边的山坳里透出一点微弱的光,把天空染成了淡青色。邻居王老汉扛着锄头出门,想去看看自家的麦子有没有被淹——他家的麦田就在贺朝辉家的坡下,要是贺家的土沟没疏通,雨水肯定会漫到他家的地里。他走得很慢,泥地被晒得半干,踩上去“咯吱”响,裤脚还是沾了不少泥。

刚走到贺朝辉家的院门口,他就愣住了。院后的土沟边,贺朝辉的草帽掉在泥里,帽檐上沾着暗红的血,已经干了,像一块深色的补丁。旁边的泥地里,有一摊发黑的血迹,被风吹干了,结成硬硬的壳,边缘还沾着几根干草。铁锹倒在一边,锹头陷在泥里,上面的泥已经半干,硬邦邦的。

“朝辉?朝辉?”王老汉心里一沉,喊了两声,没人应。村里静悄悄的,只有早起的鸟儿在槐树上叫着,声音清脆,却显得格外空旷。他往前走了几步,眼睛扫过院后的泥地,突然看见远处的山坡下,两只野狗叼着什么东西,尾巴夹得紧紧的,飞快地往山里跑。其中一只狗嘴里的东西,像是一节沾着泥的骨头,在微弱的晨光里泛着白,还挂着一点碎布——那碎布的颜色,和贺朝辉常穿的粗布褂子一模一样。

王老汉的腿一软,差点坐在地上,手里的锄头“哐当”一声掉在泥里。他活了六十多岁,什么苦日子没见过,可这一刻,他却觉得浑身发冷,比昨天的冷雨还让人难受。他知道,贺朝辉没了,那个老实巴交、一辈子就知道种庄稼的贺朝辉,没了。

他不敢再看,转身往村里跑,一边跑一边喊:“贺朝辉没了!快来人啊!快来人啊!”他的声音带着哭腔,在空旷的黄土坡上回荡,惊醒了还在睡梦中的村民。

最先跑出来的是村西头的李婶,她披着衣服,头发还乱着,一边跑一边问:“老汉,咋了?咋了?朝辉咋了?”接着,村里的人都陆续跑了出来,有的披着衣服,有的光着脚,有的手里还拿着锄头、镰刀,脸上满是惊慌。当他们跟着王老汉走到贺朝辉家的院后,看到那摊发黑的血迹、掉在泥里的草帽时,都沉默了。

有人蹲在地上,看着那摊血迹,抹起了眼泪;有人望着野狗跑远的方向,拳头攥得紧紧的,指节发白,牙齿咬得咯吱响;几个妇女站在一边,偷偷抹着眼泪,嘴里念叨着“造孽啊”“这马家军不得好死”。村里的老支书拄着拐杖,慢慢走到贺朝辉倒下的地方,浑浊的眼睛望着远处的固原方向,叹了口气,声音沙哑:“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贺朝辉家的屋门还开着,风从门口吹进去,卷起地上的灰尘和麦粒。屋里乱糟糟的,灶台塌了,铁锅翻在地上,锅底的黑灰撒了一地;粮缸倒在一边,里面空空的,只剩下一点沾在缸壁上的麦糠;土台上的干草散了一地,原本放麦子的地方,现在空荡荡的,只剩下几棵干艾草,在风里轻轻晃着。阳光透过门框照进来,落在地上的麦粒上,那些饱满的麦粒,有的被踩碎了,有的沾着泥,有的还带着暗红的血点,再也不能磨成面,再也不能做成俊刚爱吃的扯面了。

村里的后生们气得要去找马家军拼命,被老支书拦住了:“去哪找?他们骑马,咱们走路,能追上吗?咱们去了,就是送死,还得连累家里人。”老支书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后生们的头上,他们停下脚步,看着地上的血迹,眼里满是不甘和愤怒,却又无可奈何。

而在县城的粮店里,贺俊刚还在盼着能早点回家。他趁着掌柜不注意,偷偷把口袋里的几个铜板拿出来,放在手里数了数——一共二十三个铜板,这是他攒了半个月的工钱,每天省着吃,把掌柜给的干粮省下来,才攒下这么多。他想带回家给爹买双新鞋,爹的那双旧鞋早就破了,去年冬天就看见脚趾头露在外面,爹却说还能穿,等开春再买新的,可开春到现在,新鞋也没见着。

他靠在粮店的门板上,望着窗外的天——雨停了,天空是淡蓝色的,远处的山清晰可见。他想着,等过几天不忙了,就请假回去,帮爹把土沟再挖深些,把院子里的泥清理干净,再把屋里的麦子晒一晒,说不定还能赶上种冬麦。他还想着,回去的时候要给爹带两个城里的糖糕,爹这辈子没吃过糖糕,上次他写信说城里的糖糕甜,爹回信让他自己多吃点,别省钱。

喜欢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请大家收藏:()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