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 > 第108章 中秋话离殇

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 第108章 中秋话离殇

作者:青锋渡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0 21:50:27 来源:全本小说网

民国二十年的秋,来得比往年更急些。黑松沟的晨雾还没散尽,沟口就传来了马蹄声——刘志刚勒住缰绳,看着坡下新搭起的几排草棚,眉头微微舒展。草棚前,贺峻霖正帮着一对老夫妇卸行李,那老妇人怀里揣着个布包,紧紧攥着不肯撒手,嘴里反复念叨:“这是俺孙儿的衣裳,就剩这点念想了。”

“又来一波?”刘志刚翻身下马,声音带着赶路后的沙哑。贺峻霖直起身,抹了把额头的汗:“刚到的,从奉天逃来的,说路上走了快一个月,干粮都吃完了。”两人说话间,刘花提着药箱从最边上的草棚走出来,白褂子上沾了不少草药汁,眼下的青黑藏都藏不住。“刚给老汉处理了脚上的伤口,磨破了好大一块,再晚两天就得化脓。”她把药箱往石台上一放,端起旁边的粗瓷碗猛灌了几口凉水,“这几天来的人越来越多,后山的草药快不够用了,得再往深山里走一趟。”

刘志刚点点头,目光扫过沟里的景象——原先空荡荡的空地,如今挤满了草棚,乡亲们的窑洞前也支起了锅灶,几个东北来的年轻人正跟着狗娃学劈柴,斧头起落间,却没了往日的热闹劲儿。自从沈阳沦陷的消息传来,黑松沟就成了逃难人的落脚点,贺峻霖和刘志刚没说过一个“不”字,可随着人越来越多,粮食、药品、过冬的柴火,桩桩件件都成了难题。

“大伙再凑凑,总能挺过去。”贺峻霖看出了刘志刚的忧虑,拍了拍他的胳膊。前几天刘双喜挨家挨户敲门,乡亲们把藏在炕洞里的存粮、缝在棉袄里的零钱都拿了出来,就连张大姐那只下蛋的老母鸡,也宰了给受伤的难民补身子。可日子一天天过,消耗像流水似的,谁都知道,这平静的日子怕是撑不了太久。

不知不觉,月亮就圆了。

八月十五这天清晨,王小英蒸了一锅红薯,特意多蒸了几个,给草棚里的难民送过去。路过医疗棚时,她看见刘花正蹲在地上,给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换药。那孩子是跟着母亲逃来的,母亲在路上染了风寒,高烧不退,孩子就天天守在旁边,眼睛肿得像核桃。“吃个红薯吧,填填肚子。”王小英把红薯递过去,孩子怯生生地接了,却没吃,转身递给了躺在草席上的母亲。刘花抬头看了眼王小英,眼底满是无奈:“退烧药快没了,只能先靠草药顶着。”

午后的阳光渐渐弱了,刘志刚让人在空地上搭了个简易的台子,又让炊事员煮了几锅杂粮粥,还从镇上换了一坛浊酒。乡亲们、战士们、还有东北来的难民,慢慢围了过来,没人说话,只有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压得人心里发沉。

夕阳西下,刘志刚走上台子,手里攥着个粗瓷碗,目光扫过台下的人。他看见东北难民里有个老汉,正摩挲着手里的烟袋锅,烟袋杆上刻着“奉天”两个字;看见贺峻霖站在人群后,胳膊上的绷带还没拆,眼神却直勾勾地盯着远处的山;还看见狗娃,手里攥着个野果,却没心思吃,只盯着自己的鞋尖。

“今天是中秋节。”刘志刚的声音算不上洪亮,却清清楚楚传到每个人耳朵里,“按老规矩,该吃月饼,该跟家里人围在一块儿说话。可咱们现在,没月饼,也没家人在身边。”他顿了顿,指了指台下的东北乡亲:“你们从奉天来,从吉林来,走了几百里路,有的人没了爹,有的人没了娘,有的人连家在哪儿都找不着了——为啥?因为日本鬼子占了咱们的地,杀了咱们的人!”

人群里传来低低的抽泣声。那个揣着孙儿衣裳的老妇人,用袖子捂着脸,肩膀一抽一抽的。刘志刚攥紧了碗,指节泛白:“咱们这代人,这几年遭的罪还少吗?旱涝、饥荒、瘟疫,哪回不是死里逃生?可这回不一样,鬼子是要断咱们的根,要让咱们子子孙孙都当亡国奴!”

“我知道,咱们现在人少,武器也差,可咱们不能等着挨打!”刘志刚的声音陡然提高,“咱们要把人聚起来,要把武器弄好,武器在哪里,在汉奸手里,在反动派手里,在鬼子手里,我们要抢,要夺,要让所有被鬼子欺负的弟兄都知道,黑松沟有人,有能跟他们拼的人!今天是中秋,咱们有家不能回,可只要咱们拧成一股绳,总有一天,能把鬼子赶出去,能堂堂正正地回家!”

他从旁边拿起酒坛,给碗里倒满浊酒,高高举过头顶:“今夜,咱们聚在这儿,都是同胞,都是兄弟!这碗酒,敬咱们死去的亲人,敬咱们脚下的土地,也敬咱们将来能回家的那一天——干了!”

台下的人纷纷端起碗,有粗瓷碗,有木碗,还有人用的是破了口的陶碗。酒液浑浊,带着股涩味,可没人皱眉头,都仰头一饮而尽。东北来的汉子们,喝完酒就哭了,有的蹲在地上,有的靠在树上,哭声里满是憋屈和愤怒。狗娃攥着碗,眼泪也掉了下来,却梗着脖子喊:“刘队长,俺要跟你们一起打鬼子!俺不怕死!”

贺峻霖站在角落里,也端着一碗酒。酒液滑过喉咙,像火烧似的,却压不住心里的闷。他想起去年新年,自己骑着那匹老马,父亲就一个人在家,日子过的有一顿没一顿的,还絮絮叨叨地说:“峻霖啊,在外头别逞强,实在不行就回家。”可现在,家里怎么样了?父亲的身体还好吗?鬼子会不会打到老家去?这些念头像针似的,扎得他心口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请大家收藏:()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峻霖,你咋了?”一只手拍在他肩膀上,是吴新辉。老吴端着个空碗,眼神里满是关切,“从刚才就见你闷着头喝酒,有啥心事?”

贺峻霖摇摇头,把碗里剩下的酒喝干:“没啥,刘队长讲得好,我心里敞亮。”

吴新辉笑了笑,拉着他在旁边的石头上坐下:“别跟老哥装了,你那点心思,我看在眼里。是不是想家了?”

这话一问,贺峻霖的眼圈瞬间就红了。他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来。上次回家还是去年新年,算到现在,快一年了。他想起父亲送他出门时,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一直望着他走的方向,直到看不见人影。那时候他还说,等今年中秋,一定回家陪父亲喝酒。可现在,别说回家,就连父亲的消息,他都不知道。

“想就想呗,没啥丢人的。”吴新辉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打开来,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个虎头虎脑的孩子,“俺从家里出来五年了,这是俺儿子,走的时候才十岁,现在该十五了。俺也想啊,想他长多高了,想他还认不认得俺,想他娘的身体好不好。”

他把照片揣回怀里,又给自己倒了碗酒:“这些年,谁不难?咱们这些人,背井离乡,有的是为了躲鬼子,有的是为了打鬼子,可不管为啥,想家都是真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老祖宗的话,错不了。”

贺峻霖看着吴星辉,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他没哭出声,只是肩膀轻轻颤抖着,把脸埋在手里。这些日子,他看着难民们流离失所,看着刘花忙得脚不沾地,看着战士们在沟口日夜巡逻,他不敢想家,不敢示弱,怕自己一松劲,就撑不下去了。可现在,在吴星辉的安慰里,那些压抑了许久的情绪,终于忍不住爆发了。

“哭吧,哭出来就好了。”吴新辉拍了拍他的后背,声音很轻,“这里的人,哪个不是有家不能回?咱们都是苦命人,可苦命人也得抱团取暖。你看那边,”他指了指不远处,几个东北难民正围着刘双喜,听他讲以前逃荒的事,“咱们现在聚在黑松沟,就是一家人。”

风慢慢大了,月亮从云里钻了出来,洒在黑松沟的每一个角落。草棚前,有人点起了火把,火光摇曳,映着一张张疲惫却坚定的脸。王小英和赵春燕端着刚煮好的杂粮粥,给每个人都盛了一碗,热粥下肚,暖了身子,也暖了心。

刘花走了过来,手里拿着块红薯,递给贺峻霖:“刚蒸的,还热乎着。我听吴大哥说你想家了?”

贺峻霖接过红薯,点了点头,声音还有点沙哑:“想俺爹了。”

“等以后有机会,咱们一起回去看他。”刘花在他身边坐下,“现在咱们好好的,把黑松沟守好,把这些乡亲们照顾好,就是对家里人最好的交代。”

贺峻霖看着刘花,又看了看周围的人——刘志刚正在跟几个战士商量巡逻的事,眉头紧锁;吴新辉在给孩子们讲以前打仗的故事,脸上带着笑;东北来的老妇人,正帮着王小英收拾碗筷,嘴里说着“俺也没啥能帮的,就做点活计”;狗娃和几个年轻战士,正拿着木棍在空地上操练,动作虽然生涩,却格外认真。

他咬了一口红薯,甜丝丝的,暖意从喉咙一直传到心里。是啊,他们现在是一家人,是在乱世里互相扶持的亲人。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虽然他们都有家不能回,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有共同的信念,有共同的希望。

吴新辉站起身,望着天上的月亮,轻声念道:“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贺峻霖也站起身,跟着望向月亮。月光皎洁,像家乡的雪。他在心里默默地说:“爹,你等着,俺一定好好的,一定把鬼子赶出去,一定回家陪你过中秋。”

火把的光越来越亮,映着黑松沟的山,映着黑松沟的水,也映着黑松沟里每一个不屈的人。这个中秋,没有月饼,没有团圆,却有着比团圆更珍贵的东西——那是同胞间的互助,是绝境中的坚守,是对未来的希望。

夜渐深,沟口的巡逻声还在继续,草棚里的鼾声渐渐响起,灶台上还留着余温。黑松沟的中秋夜,没有欢乐,却有着一股沉甸甸的力量,这力量,会支撑着他们,走过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日子,直到把鬼子赶出去,直到能堂堂正正地回家。

喜欢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请大家收藏:()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