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梁王不喜
酸枣门前,旌旗招展。
可因大周皇帝郭荣的那句“爹爹同意了”
现场却陷入了一片怪异的宁静。
所有人都不禁向郭宗训投去了复杂的目光。
其实他们都清楚,带着年仅六岁的皇子随军北伐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可谁又能想到,那六岁的郭宗训今日不仅表现得如神童降世,甚至用“只想让娘亲瞑目”
这句话来戳人肺管子。
这让本就帝后情深的陛下如何拒绝得了?
得子如此,换作他们之中的任何人,只怕要天上的月亮都恨不得立刻摘下来。
可打仗毕竟不是儿戏!
带着这么个半人高的孩童出征,而且还是刚刚被封为梁王的“神童”
万一出现任何闪失,这责任谁都承担不起!
特别是赵匡胤,作为殿前都指挥使,除了打仗,保护陛下安全也是他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梁王随军北伐,保护之责非他莫属。
若梁王出事,他赵匡胤罪责难逃!
唉,稚子一句话,元朗头上一把刀啊!
(登基之前,赵匡胤字元朗)
于是,不少人又向赵匡胤投去了无比同情的目光……
郭宗训自然对这一切心知肚明。
可让他没想到是,王溥等人竟还是站了出来,苦苦劝谏:
“恳请陛下三思,梁王天纵奇才,实乃我大周之幸、天下之幸,理应留在后方……”
竭诚尽节的劝谏间,全是为了大周好、为了陛下好、为了梁王好!
郭宗训却听得暗自冷笑:
到底是为了保护我,还是为了保护他赵大?
他的目光扫过王溥等人,落在赵匡胤身上。
却见赵匡胤事不关己一般,静静地站在原地,那张国字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方才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并不是他!
现在王溥他们不惜冒着激怒父皇的风险站出来劝谏,他却无动于衷!
郭宗训明白:这就是赵大的高明之处!
这种情况都有人站出来帮他说话,说明赵大已经经营起强大的“人脉”
而人脉是干什么用的?
不就是拿来利用的吗?
正如历史上的陈桥兵变,他赵大一副被手下逼着“谋权篡位”
的无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