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骨香散 > 第9章 回归

骨香散 第9章 回归

作者:荞薏艾蓉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3 13:17:49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七十一幕:十年归程,青龙新颜

1972年的青龙村,晨光刚漫过青龙山的山脊,就撞在村口新立的水泥电线杆上——银灰色的线绳拉着,顺着公路蜿蜒进村里,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挂着个方方正正的木盒子,盒面上“红灯牌”三个字擦得发亮。

李婶正踮着脚调电视天线,见齐军扛着木牌从门口过,笑着喊:“齐保护员,又去水库巡查啊?”齐军停下脚步,把写着“文物保护禁区”的木牌靠在墙根,抹了把汗:“是啊,昨儿听村小学的娃说,有外村人想往水库边扔渔网,得去看看。”他身上的蓝布褂子洗得发白,胸前别着个红塑料牌,上面是县文化馆发的“青龙山水库文物保护员”证。

公路是前年修的,黄土压得实实的,偶尔过辆拖拉机,扬起的土沫子沾在路边的玉米叶上,也挡不住那绿得发亮的劲儿——如今村里的玉米再也不用愁缺水,水库去年重新蓄了水,碧蓝的水面上飘着几只白鸭,只是靠近唐墓的岸边,立着块半人高的石碑,刻着“唐代游击将军李公之墓遗址”,碑旁还围了圈木栅栏,齐军每天都要蹲下来,摸一摸栅栏上有没有新的划痕。

“齐叔!”几个扎着小辫的娃子跑过来,手里攥着野枣,“今天讲不讲三彩马的故事呀?”齐军笑了,从口袋里掏出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拿出块指甲盖大的陶片——是当年清理唐墓时捡的,上面还留着点三彩釉的绿。“讲,”他蹲下来,指着水库对岸,“当年毛队长他们,就在那底下挖着三彩马,马尾巴翘得老高,跟活的一样。”

娃子们凑过来,小手指戳了戳陶片:“齐叔,那兽首金饰真的会发光吗?”齐军点头:“当然,红珊瑚宝石在太阳底下,亮得能晃着眼睛——不过现在它在国家博物馆里,咱们村的宝贝,得让全国人都看看。”正说着,刘权利扛着锄头路过,如今他早不是村长了,头发白了些,却比当年精神:“齐军,晌午去我家吃饺子,我家小子从镇上捎了醋回来,你给娃们讲的故事,他在学校都跟同学吹呢。”

齐军笑着应下,看着刘权利走远——当年的算计早成了笑谈,现在老刘最上心的,就是提醒路过的外村人“别碰水库边的石碑”。日头渐渐升高,电视里传来新闻联播的前奏,村里的炊烟也升了起来,齐军把木牌立在栅栏旁,牵着娃子们的手往回走,身后的水库波光粼粼,石碑在阳光下,刻着的字愈发清晰。

第七十二幕:展厅重逢,岁月同频

国家博物馆的唐代展厅里,暖黄的灯光打在玻璃展柜上,突厥兽首金饰静静躺在中央,红珊瑚宝石像凝固的火,引得游客驻足。郭维穿着藏青色中山装,正给一群学生讲解:“你们看这兽首的鬃毛,用的是突厥的鎏金技法,但鬃毛末端的云纹,是典型的唐代风格——这就是文化交融的见证。”

“郭老师。”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郭维回头,看见毛三站在展厅门口,手里提着个布包,头发比十年前少了些,眼角有了细纹,却还是那身耐磨的劳动布外套。“老毛!”郭维快步走过去,两人握着手,都笑了,“你怎么来了?”

“豫东的汉墓发掘完了,队里放几天假,我来北京办事,特意绕过来看看你——还有它。”毛三指着兽首金饰,眼神柔和,“当年在青龙村,咱们蹲在淤泥里看它的碎片,哪想到现在它能在这儿,让这么多人看。”郭维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个笔记本,翻开第一页,是当年两人在神兽前的合影,照片边缘都磨白了:“我每次来展厅,都要站在这儿看看,想起你当年跟我争‘宋代还是唐代’,脸红脖子粗的样子。”

毛三接过笔记本,指尖划过照片上自己沾着淤泥的脸:“那时候年轻,认死理——对了,你现在成大专家了,我在豫东带的小年轻,都读过你的《骨骸考古与历史还原》。”郭维笑了,从办公桌里拿出一摞书:“刚印的,给你带几本,让你的小队员们看看。”毛三接过,塞进布包,从里面掏出个小布盒,打开是块打磨光滑的汉白玉佩——豫东汉墓里出土的残件,他找人修复了:“给你做个念想,比当年那碎陶片精致多了。”

两人坐在展厅的长椅上,聊起各自的日子。毛三说豫东的年轻队员小李,第一次清理文物就用铁铲,被他骂了一顿,后来教他用竹片,现在比谁都仔细;郭维说上次去西北,发掘出一批新石器时代的骨骸,通过牙齿磨损还原了先民的饮食,让当地老乡都来看,说“骨头会说话”。

“对了,”毛三忽然想起什么,“省考古队打算明年搞个跨区合作,去晋豫交界挖一处宋墓,到时候请你去做骨骸鉴定,怎么样?”郭维眼睛亮了,拍了拍他的胳膊:“好啊,这次我不跟你争年代,就听你的——但骨骸的事,你得听我的。”两人都笑了,展厅里的游客换了一波又一波,兽首金饰在灯光下,依旧亮得温暖,像十年前青龙村那个深夜,两人就着马灯看到的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骨香散请大家收藏:()骨香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七十三幕:薪火递手,匠心传灯

豫东的汉墓遗址上,刚下过一场小雨,泥土湿润,空气中飘着青草的味。毛三蹲在探方边,看着年轻队员小张拿着铁铲要往下挖,赶紧按住他的手:“慢着,用这个。”他递过去一把竹片,竹片边缘被磨得光滑,“当年在青龙村,清理朱雀基座的云纹,我爹就教我用竹片——铁铲太硬,容易碰掉文物上的细痕,咱们挖的不是土,是老祖宗留下的话。”

小张红着脸,接过竹片,小心翼翼地刮开泥土,很快露出一块带花纹的砖:“毛队长,您看!这砖上有字!”毛三凑过去,眯着眼睛看,指尖轻轻拂过砖面:“是‘永元二年’,东汉的,这砖是墓道的铺地砖——你看砖缝里的泥,别用手抠,用小刷子刷,就像当年咱们刷神兽基座的淤泥那样。”

旁边的小队员们都围过来,听毛三讲青龙村的事:“那时候郭老师跟我争墓的年代,他说神兽基座有突厥纹,是唐代的,我偏说云纹是宋代的,后来打开主墓室,看到‘大唐故游击将军’的木门,我才知道错了——你们记着,考古不是逞能,是要跟着文物走,它说是什么年代,就是什么年代。”

而在北京国家博物馆的报告厅里,郭维站在讲台上,身后的屏幕上放着老陈的骨骸照片。“这具骨骸,当年在青龙村的唐墓里发现,股骨上有三角形凿痕,指缝里有黑风岭的矿粉,”他指着照片上的细节,“通过这些,我们还原了他的身份——1959年黑风岭考察队的队员,被人杀害后,骨骸被藏进了唐墓。”

台下的学生们都屏住呼吸,有个扎马尾的姑娘举手:“郭老师,考古这么苦,还要面对这些难过的事,您为什么还坚持?”郭维笑了,拿起桌上的小陶片——正是当年毛三送他的青龙村瓷片:“因为这些‘骨头’‘陶片’,都是历史的嘴。老陈的骨骸告诉我们他遭遇了什么,青龙村的三彩马告诉我们唐代的工匠有多巧,我们把这些‘话’记下来,告诉后人,这就是传承。”

他顿了顿,看着学生们专注的眼睛,想起十年前在青龙村,齐军抱着父亲的旧工具,说“想知道他去哪了”;想起毛三蹲在淤泥里,说“不能让文物白埋着”。“你们看这陶片,”他举起瓷片,灯光照在上面,青釉泛着柔光,“它碎了,但上面的釉色还在;历史有时候也像碎陶片,我们的工作,就是把这些光捡起来,传下去。”

豫东的探方里,小张用小刷子刷净砖上的字,毛三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样的,这砖要编号、拍照,记清楚它在墓道的位置——以后你带新人,也要教他们这么做。”小张点头,眼里亮闪闪的。

北京的报告厅里,姑娘们围着郭维,问青龙村的故事,郭维拿出那张合影,指着上面沾着淤泥的两人:“下次有机会,带你们去青龙村看看,那里的石碑,那里的水库,都在讲着我们的故事。”

风从豫东吹到北京,带着泥土的香,带着文物的光——薪火递过来,又传下去,像青龙山的太阳,落了又升,永远亮着。

(第九章完)

喜欢骨香散请大家收藏:()骨香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