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骨香散 > 第6章 窑洞对峙

骨香散 第6章 窑洞对峙

作者:荞薏艾蓉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3 13:17:49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六十四幕:齐父的真相

齐军坐在临时医疗帐篷的木板床上,额角贴着用布条浸过井水制成的简易敷料,渗出的血珠已凝成暗红的痂。他望着帐篷外飘起的细雨,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膝盖上磨破的裤管——那是今早摔在青石板上时蹭的。

“喝点粥吧,刚让炊事员煮的小米粥,放了点红糖。”郭维端着粗瓷碗走进来,碗沿还冒着热气。他把碗递过去时,注意到齐军的手在抖,不是因为疼,而是因为情绪激动。

齐军接过碗,却没喝,喉结滚动了两下,突然抬头:“郭同志,我想起个事——去年那个疤脸男人,问过我水库北边废弃窑洞的位置。”

郭维心里一紧,拉过旁边的小马扎坐下:“你慢慢说,他具体怎么问的?”

“他说‘听说水库修的时候,北边山根下有几孔老窑洞,现在还能走进去不?’”齐军回忆着,眉头拧成疙瘩,“我当时觉得奇怪,那窑洞是修水库时工人住的,后来水涨上来就废了,里面全是淤泥,没啥可看的。我就说‘早被水淹过,进不去了’,他又追问‘那窑洞最里面,是不是有个能藏东西的暗角?’”

这话让郭维猛地想起陈老二供词里没提的细节——转移骨骸需要隐蔽的落脚点,废弃窑洞确实符合条件。他刚要追问,帐篷门帘被掀开,毛三拿着一张画纸走进来,纸上是根据村民描述画的陈老二画像:“齐军,你看看,是不是这个人问的你?”

齐军只扫了一眼,就点头如捣蒜:“是他!就是他!他还说……还说‘那地方藏东西安全,就算水库放水,也淹不到最里面’。”

“还有别的吗?”毛三往前凑了凑,眼神里带着急切。

齐军放下碗,双手攥成拳,指节发白:“我爹……我爹就是修水库时失踪的。”他声音发颤,眼泪终于掉下来,“1958年秋,他晚上去窑洞拿工具,就再也没回来。当时队里说是失足掉水库了,可捞了三天都没捞着尸首。现在想起来,我爹失踪的第二天,就有人看见这个疤脸男人在窑洞附近转悠!”

这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毛三和郭维心里的疑团——陈老二1958年就来过青龙村,显然早知道唐墓的存在,齐老栓的失踪绝非意外。

“你能带我们去窑洞看看吗?”毛三问。齐军抹掉眼泪,猛地站起身,额角的敷料滑落也不在意:“能!就算里面真有鬼,我也要去看看,我爹到底是不是被他害的!”

三人顶着细雨往水库北边去,齐军走在最前面,脚步又快又急。到了山根下,果然看到三孔破败的窑洞,洞口被半人高的蒿草掩盖,潮湿的空气里飘着泥土和腐烂树叶的味道。

毛三从背包里拿出手电筒,先照了照洞口:“里面可能有塌落的土块,小心点。”他打头走进最西边的窑洞,郭维和齐军跟在后面。窑洞不深,走了五六步就到了头,地面果然积着厚厚的淤泥,脚踩上去“噗嗤”作响。

“这边!”齐军指着窑洞最里面的墙角,“我爹当年说,这墙角有个凹进去的地方,能放工具。”

毛三用手电筒照过去,只见墙角的淤泥有被翻动过的痕迹,他蹲下身,用手拨开表面的湿泥,突然摸到一块坚硬的东西——不是石头,是布料的质感。他小心地挖开周围的淤泥,拽出一块腐烂的蓝色粗布,上面还沾着暗红色的印记。

“这是……”郭维凑过来,用放大镜看了看,“像是血迹,而且没完全干透,说明最近有人动过这里。”

齐军突然蹲在地上,双手插进淤泥里摸索:“我爹当年戴过一个铜烟袋锅,上面刻着‘齐’字,他说要传给我的……”他的手指突然碰到一个硬东西,拽出来一看,果然是个铜烟袋锅,上面的“齐”字虽被淤泥覆盖,但依稀能辨认。

“是我爹的!”齐军捧着烟袋锅,眼泪砸在上面,“他真的在这里待过……郭同志,毛队长,你们一定要查明真相,我爹不能就这么白死了!”

毛三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坚定:“放心,我们一定查清楚。”他站起身,用手电筒照了照窑洞四壁,突然发现墙壁上有一道新鲜的划痕,像是用匕首刻的——划痕的形状,和唐墓暗格上的撬痕很像。

第六十五幕:证据链闭环(一)——兽首的鉴定

北京国家博物馆的文物鉴定室里,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洒在铺着白色丝绒的桌面上。突厥兽首金饰静静躺在丝绒上,兽首是纯金打造,眼睛镶嵌的红珊瑚宝石在光线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嘴角的鬃毛雕刻得根根分明,连兽耳内侧的绒毛纹理都清晰可见。

“老郭,你看这工艺——”文物鉴定专家李教授戴着白手套,用镊子轻轻拨动兽首的耳朵,“唐代的金器制作,通常用捶揲、錾刻、镶嵌这几种手法,你看这兽首的鬃毛,是先捶揲出大致形状,再用錾刀细细刻出来的,这种工艺在唐代中期的突厥贵族器物里很常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骨香散请大家收藏:()骨香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郭维站在一旁,手里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兽首底部的铭文:“李教授,您看这里——‘大历三年,献于北庭都护府’。大历三年是768年,正好是唐代宗时期,和唐墓主人李忠义的生平能对上。”

李教授点点头,接过放大镜:“没错,北庭都护府是唐代管理西域的机构,突厥贵族经常会向都护府献宝,这件金饰很可能是李忠义在北庭任职时得到的,后来被贬到豫西,就带进了墓里。”他放下放大镜,拿起光谱检测仪,对着兽首扫了一下,“成分分析出来了,金含量92%,属于唐代的‘赤金’,红珊瑚确实是西域产的,不是后世仿品。”

郭维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这件金饰的年代、工艺、铭文,都和陈老二的供词、唐墓的年代完全吻合,足以证明它就是老陈当年在黑风岭发现的文物。

“对了,老郭,”李教授突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照片,“你看这个——这是去年在西安出土的一件唐代突厥金饰,和这件兽首的风格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典型的‘突厥式兽首造型’,说明当时豫西和西域的文化交流确实很频繁。”

郭维接过照片,对比着桌上的兽首,心里感慨万千——这件金饰不仅是文物,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从西域到北庭,再到豫西,最后落入盗墓贼手中,辗转千里,终于回到了该去的地方。

他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下鉴定结果:“李教授,麻烦您出一份正式的鉴定报告,我要带回河南,作为陈老二盗窃文物的证据。”

“没问题,”李教授笑着说,“不过你可得请客,这么重要的发现,得让我们这些老家伙也沾沾光。”

郭维笑着点头:“一定,等案子结了,我请您吃北京的涮羊肉。”

第六十六幕:证据链闭环(二)——骨骸的确认

县医院的检验科里,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郭维坐在显微镜前,手里拿着两根玻璃载片——一根是从唐墓骨骸上提取的牙齿样本,另一根是老陈家人提供的毛发样本。

“郭同志,准备好了吗?”检验科的王医生调整好显微镜,对郭维说,“现在用的是简易血型比对法,虽然不如DNA检测精确,但在目前的条件下,已经能初步确认亲缘关系了。”

郭维深吸一口气,将照片放在显微镜下。他先观察牙齿样本的血型物质:“A型,和老陈档案里记录的血型一致。”接着,他又观察毛发样本:“也是A型,而且毛发的毛囊结构和牙齿样本的组织特征有相似性。”

王医生凑过来,看了一眼显微镜:“你看这里——牙齿样本的牙釉质上有一个细小的缺损,这是先天性的特征,通常会遗传给直系亲属。老陈的弟弟陈老二的牙齿样本我也看了,同样有这个缺损,说明这具骨骸确实和老陈家有亲缘关系。”

郭维放下显微镜,站起身,走到窗边。窗外,青龙村的炊烟袅袅升起,村民们正在田埂上劳作,一派平静的景象。可谁能想到,这片平静的土地下,藏着一段跨越千里的血案。

“还有这个——”王医生递过来一份报告,“骨骸的股骨凿痕,我们请省公安厅的专家看过了,和陈老二供词里提到的‘用凿子杀害老陈’的工具痕迹完全一致,而且凿痕的深度和角度,说明凶手当时用的力气很大,符合陈老二年轻力壮的特征。”

郭维接过报告,一页页翻看——骨骸的年龄(38岁,和老陈失踪时的年龄一致)、身高(1.75米,和档案记录一致)、牙齿磨损程度(轻度,符合老陈知识分子的身份),再加上血型、遗传特征、工具痕迹,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结论:唐墓里的骨骸,就是1959年在黑风岭失踪的老陈。

他拿出钢笔,在报告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王医生,麻烦您把报告盖章,我要交给公安局,作为定案的证据。”

走出检验科,郭维抬头看了看天,细雨已经停了,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地上。他想起齐军捧着铜烟袋锅流泪的样子,想起毛三在窑洞外坚定的眼神,想起老陈家人得知真相后悲痛又释然的表情——所有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

他加快脚步,往村部走去——毛三还在那里等着他,他们要一起把证据交给公安,让陈老二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

(第六章完)

喜欢骨香散请大家收藏:()骨香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