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65章 君臣佐使,方剂原则

古人的智慧 第65章 君臣佐使,方剂原则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5 16:19:54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65章:君臣佐使,方剂原则

晨露刚漫过药圃的石阶,轩辕已蹲在麻黄丛前 third 日了。

去年秋猎时被熊爪扫过的少年阿石,今晨又咳得背弯如弓,喉间的痰鸣像被堵住的风箱。轩辕捻起株麻黄,指腹碾过棕红的茎秆,昨夜的疑虑又浮上来——单用麻黄治阿石的咳喘,前两日见效极快,今日却似被什么东西绊住了手脚。

“先生,阿石的脸又红得像炭盆了。”药童捧着陶碗进来,碗沿凝着细密的白汽,是刚煎好的麻黄汤。

轩辕起身时带倒了药篓,里面的杏仁滚出来,在青石板上弹得脆响。他忽然停住脚,弯腰拾起颗饱满的杏仁,指腹按在顶端的种脐上:“去把石臼里的杏仁取来,再称三钱石膏。”

药庐里弥漫着麻黄的辛香时,阿石的母亲正用麻布擦着儿子额角的汗。少年每咳一声,肋骨就像要挣破皮肉,喉头的灼痛感让他总想去抓脖子。轩辕按住他的腕脉,指下的搏动快得像跳崖的石子,再看舌苔,竟比昨日更红了些。

“前日用麻黄,是因寒邪闭在肺里,”轩辕边说边将捣好的杏仁碎撒进药罐,“就像柴房堆着湿柴,得用猛火才能烧开。可烧得太急,柴没燃透,倒把灶膛烤裂了。”

阿石母亲听不懂医理,只盯着药罐里翻滚的泡沫。当石膏块被投进去时,她忍不住问:“这石头也能治病?”

“你看那灶台裂了缝,”轩辕用竹筷搅着药汤,石膏的寒凉之气混着麻黄的辛热,在蒸腾的热气里缠成一股新味,“得泼点凉水才能稳住。”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在南方治过的一个樵夫,那人也是咳喘,却吐黄痰,当时单用石膏便见效,此刻才恍然——原来药石的性子,也得看遇上什么病邪。

药汤倒在粗瓷碗里时,阿石皱着眉要躲开。轩辕舀起一勺,吹凉了递到他嘴边:“这药里有杏仁,嚼着像坚果。”少年半信半疑地尝了口,果然有股微苦的清香裹着暖意滑下去,喉头的灼痛竟轻了些。

等第三剂药煎好时,日头已爬到药庐的窗棂上。轩辕坐在案前,将今日的用药写在龟甲片上。他先刻下“麻黄”二字,在旁边画了个举着戈的士兵,又在下面刻“杏仁”,添了个持盾的人影。药童凑过来看,见他在石膏旁画了个背水囊的兵卒,最后刻“甘草”时,竟画了个捧着陶罐的伙夫。

“先生,这是在排兵布阵?”

“差不多。”轩辕放下刻刀,指着龟甲片解释,“麻黄像先锋,专打肺里的寒邪,这是‘君’;杏仁能帮着麻黄把痰咳出来,算‘臣’;石膏防麻黄烧得太凶,是‘佐’;甘草能让这几味药好好搭伙,就是‘使’。”他忽然想起部落里的狩猎队,每次围猎,首领在前开路,副手两翼包抄,还有人专管看风向,最后总得有个懂兽性的老猎户协调——原来用药和打猎,竟是一个道理。

傍晚时,阿石的咳喘声明显沉了下去。轩辕再诊脉,脉跳虽仍快,却稳了许多,就像乱撞的石子落进了浅滩。少年母亲要跪谢,被他扶住:“再喝两日药,记得让他多喝些井水。”

回到药庐,月光已漫过案头。轩辕铺开新的龟甲,想把今日的心得刻下来,却又停住了。他想起去年在西边治过一个咳血的老牧人,当时用了柏叶和艾叶,若按今日的法子,谁该当君,谁该当臣?还有南方那樵夫的黄痰,单用石膏是君,那若遇上又有寒又有热的病,君臣的位置是不是得换一换?

案头的麻黄还在散发着辛香,旁边的石膏块映着月光,泛着冷白的光。轩辕忽然觉得,这些药草就像部落里的人,各有各的性子,把他们凑在一起干活,得摸清谁能领头,谁能帮忙,谁能制衡——这道理,或许比单知道哪味药治什么病更要紧。

他拿起刻刀,在龟甲顶端刻下“君臣佐使”四个字,刻痕深得几乎要穿透甲片。风从窗缝钻进来,吹得烛火晃了晃,把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个正在排兵的将军。

这时药童慌慌张张跑进来,手里举着片竹简:“先生,东边传来急信,说有个村子的人都上吐下泻,连当地的医者都病倒了!”

轩辕捏着那片龟甲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泛白。竹简上的字迹被夜露洇得有些模糊,但“上吐下泻”四个字像针一样扎进眼里。他忽然想起今早没喝完的药汤里,甘草调和诸药的温润——这次要对付的病邪,又该让谁来当君呢?

窗外的虫鸣不知何时停了,只有风卷着落叶,在石阶上刮出细碎的声响,像在催着什么。

下一章自有分晓。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