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247章 雨夜论医

古人的智慧 第247章 雨夜论医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5 16:19:54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247章:雨夜论医

窗外的雨下得愈发急促,豆大的雨点砸在医庐的茅草顶上,发出“噼啪”的声响,像是无数只手在急促地叩门。风裹挟着湿冷的气息从窗缝里钻进来,吹得油灯的火苗忽明忽暗,将轩辕和弟子的影子在土墙上来回拉扯。

轩辕坐在案前,手里捧着一卷泛黄的医书,书页边缘已经有些磨损,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他平日里的批注。案上还放着一碗刚沏好的热茶,氤氲的水汽模糊了他鬓角的白发,却遮不住他眼中的专注。他的手指在书页上轻轻滑动,时而停顿,眉头微蹙,像是在与千年前的医者对话。

“先生,这么晚了还不睡啊?”一个温和的声音在门口响起,大弟子端着一个陶碗走进来,碗里是刚温好的姜汤,带着淡淡的辛辣香气。他见轩辕依旧埋首书卷,忍不住放轻了脚步,将陶碗轻轻放在案边,“夜里凉,喝点姜汤暖暖身子吧,免得受了风寒。”

轩辕抬起头,眼中的思索还未完全散去,他看着弟子,脸上露出一丝浅笑:“年纪大了,觉就少了。倒是你们,白日里跟着我忙前忙后,夜里该早些歇息才是。”他伸手端过姜汤,指尖触到陶碗的温热,一股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四肢百骸,“今天那个孩子的病,你怎么看?”

大弟子闻言,脸上的轻松淡去几分,他走到案前,躬身道:“弟子愚钝,当时只看出孩子气息急促,面色发紫,却辨不清究竟是何病因。若不是先生当机立断施针,恐怕……”他说着,声音里带上了几分后怕。白日里那孩子的模样还清晰地印在他脑海里,小小的身子蜷缩在壮汉怀里,嘴唇乌紫,呼吸像是破风箱一般断断续续,每一次吸气都带着细微的抽搐,任谁看了都心头揪紧。

轩辕喝了一口姜汤,辛辣的暖意从喉咙滑入腹中,他放下陶碗,目光重新落回医书:“那孩子得的是‘脐风’,也就是民间说的‘锁喉风’,多是出生时断脐不慎,风邪侵入所致。这种病来得急,去得也快,若是处置不当,半个时辰内就可能断气。”他的手指在书页上点了点,那里画着一个简易的人体经络图,“你看这里,‘脐为先天之本,风邪入脐,易窜经络,阻气机’,这孩子正是风邪阻塞了肺经与心经,才会气息不畅,面色发紫。”

大弟子凑近了些,盯着那经络图仔细看,眉头紧锁:“先生,弟子还是不太明白,为何您当时选了‘人中’和‘合谷’二穴?按医书上说,‘脐风’当以驱风通络为主,若是刺‘风池’‘风门’,会不会更对症?”他一边说,一边回忆着平日里记下的穴位功效,“‘风池’能祛风,‘风门’可宣肺,按道理说……”

“你说的没错,‘风池’‘风门’确是祛风宣肺的要穴。”轩辕打断他,语气里带着赞许,却又话锋一转,“但你忘了,那孩子当时已是气绝边缘,气机闭塞,就像一口被泥土堵住的水井,若不先通其窍,强行祛风,只会让气机更乱。”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冰冷的雨丝立刻飘了进来,打在他的脸上。他指着窗外被风吹得弯折的树枝,“你看这树,被狂风压得快要折断,若是此时再用力去掰它的枝干,只会让它断得更快。唯有先顺着风势,轻轻扶它一把,等它稳住了,再慢慢调整。”

大弟子顺着他的目光看向窗外,风雨中的树枝在狂风里剧烈摇晃,却始终没有折断,仿佛在积蓄着反弹的力量。他若有所思地低下头:“先生是说,‘人中’穴能开窍醒神,先通其闭塞之气,‘合谷’穴能疏风解表,辅助散邪,二者结合,先救急,再驱邪?”

“正是这个道理。”轩辕关上窗户,转身走回案前,重新拿起医书,“医者行医,就像治水,既要懂得疏通,也要懂得引导。不同的病症,就像不同的河道,有的需要开闸泄洪,有的需要筑堤防洪,若是一味用同一种法子,只会适得其反。”他翻到另一页,上面记载着一则关于“脐风”的医案,“你看这则案例,从前有个医者,遇一脐风患儿,一味用猛药祛风,结果患儿抽搐更甚,最终不治。后来另一位医者,先以针刺‘人中’开窍,再用温和的草药祛风,患儿竟转危为安。这就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道理。”

大弟子接过医书,逐字逐句地看着,手指在字迹上轻轻摩挲。油灯的光芒照亮了他脸上的困惑与顿悟,他忽然抬起头,眼中闪着亮光:“先生,弟子明白了!就像战场上遇到重伤的士兵,若是先忙着清理伤口,而不先止血,只会让士兵失血过多而亡。唯有先止血,稳住性命,才能谈后续的治疗。”

轩辕看着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你能举一反三,很好。医道与兵法,看似不同,实则相通。都讲究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拿起桌上的银针,递给弟子,“你试试,对着这经络图,找找‘人中’和‘合谷’的位置,想想当时我施针的角度和深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大弟子接过银针,手微微有些颤抖。白日里先生施针的画面在他脑海里回放:手指快速定位,银针以四十五度角斜刺入“人中”穴,深度约二分,捻转提插片刻,那孩子的身体便微微一颤,脸色开始有了一丝变化。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对着图上的穴位比划起来,一边比画一边念叨:“人中穴在鼻唇沟上三分之一处,刺之可开窍醒神……合谷穴在虎口,第一、二掌骨之间,刺之能疏风解表……”

轩辕在一旁静静看着,偶尔出声指点:“角度再偏一点,‘人中’穴靠近鼻腔,角度太直容易伤及黏膜……深度不够,‘合谷’穴需刺三分,才能触及经络之气……”雨声在耳边呼啸,师徒二人的对话却清晰而专注,仿佛这风雨飘摇的夜晚,只剩下医道的传承在静静流淌。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的雨势渐渐小了,天边隐隐透出一丝微弱的光亮。大弟子放下银针,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脸上却带着满足的笑容:“先生,弟子好像摸到些门道了。”

轩辕点点头,拿起案上的医书,轻轻合上:“医道就像这雨夜的路,一步一步走,才能看清前方。今日你能有所悟,便是进益。”他看了一眼窗外,“天快亮了,你先去歇息吧,白日里还有不少病患等着呢。”

大弟子躬身应是,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看着轩辕案上堆叠的医书,轻声问:“先生,您……真的不歇歇吗?”他知道,先生这些日子几乎夜夜不眠,要么整理医案,要么修订医书,鬓角的白发似乎又多了几分。

轩辕笑了笑,拿起一支笔,在一张空白的竹简上写下“脐风急救法”几个字,语气平淡却坚定:“歇不得啊。这些经验,不趁着还记得清楚的时候写下来,万一哪天忘了,就是对后人的不负责任。”他抬头看向弟子,眼中闪烁着矍铄的光芒,“医道之路,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路,是一代又一代人踩出来的路。我们多走一步,后人就能少走一步弯路。”

大弟子看着先生伏案疾书的背影,油灯的光芒勾勒出他消瘦却挺拔的轮廓,心中忽然涌起一股暖流。他默默退了出去,轻轻带上医庐的门,将风雨与疲惫都挡在了门外。门内,轩辕的笔尖在竹简上沙沙作响,与窗外渐歇的雨声交织在一起,谱写着医道传承的序曲。

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