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236章 伤残康复,重燃生机

古人的智慧 第236章 伤残康复,重燃生机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5 16:19:54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236章:伤残康复,重燃生机

涿鹿之战的硝烟渐渐散去,留下的除了联盟的安宁,还有无数带着伤痛的身影。那些在战场上失去臂膀、折了腿脚,或是被毒雾伤了眼目的士兵,褪去了战时的勇猛,只剩下对未来的迷茫。轩辕站在临时搭建的伤兵营前,看着帐篷里不时传来的低吟,眉头拧成了一个结。

“先生,这些弟兄们伤口是长好了,可这胳膊腿废了,往后可怎么活啊?”大弟子扶着一位断了左臂的老兵走过来,声音里满是无奈。那老兵低着头,空荡荡的袖管随着脚步晃荡,原本挺直的脊梁像是被抽去了筋骨,弯得厉害。

轩辕伸手按住老兵的肩膀,指尖传来他肌肉的紧绷。“伯石,你当年一箭射穿蚩尤部将的盔甲时,可不是这副模样。”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稳人心神的力量。

老兵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光亮,随即又黯淡下去:“先生,那是从前了。现在我连弓都拉不开,跟个废人没两样。”

“谁说拉不开弓就成了废人?”轩辕蹲下身,捡起地上一根树枝,在泥地上画了个简易的石磨,“你惯用左臂,右臂尚在,若做一副特制的木枷,将谷物固定在石磨旁,单用右臂推磨,未必比旁人慢。”他又画了个编织的竹篮,“部落里的妇人编筐子,靠的是巧劲,你右臂有力,学这个定能成。”

老兵盯着地上的图案,浑浊的眼睛里慢慢泛起潮气,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一句话。大弟子在一旁恍然道:“先生是说,不是只有上阵杀敌才算有用,凭手艺活下去,也是条路?”

“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活得有滋味。”轩辕站起身,目光扫过整个伤兵营,“传令下去,把东边那片空置的营房收拾出来,改成‘康复庐’。凡受伤致残的弟兄,都搬到那里去,我要亲自教他们调理身体,更要教他们营生的本事。”

消息传开,伤兵们先是沉默,接着便有细碎的议论声响起。有人将信将疑,有人摇头苦笑,也有人眼里燃起了微弱的火苗。三天后,康复庐正式启用,轩辕带着三名擅长针灸和草药的弟子住了进去,第一件事便是给每个人做细致的诊查。

那位断了左臂的伯石,除了肢体残疾,还因伤口感染后调理不当,时常发热恶寒。轩辕每日给他施针“曲池”“合谷”,疏通经络,又用黄芪、当归熬成汤药,补气养血。半个月后,伯石的气色渐渐红润,发热的次数也少了。

“来,试试这个。”轩辕让人抬来一副特制的木枷,枷臂比寻常的短了一截,刚好能让伯石用右臂借力。旁边放着一小堆晒干的草药,“把这些艾叶搓成艾绒,装到这布袋里。”

伯石迟疑地伸出右臂,手指因长期握弓而布满老茧,此刻却有些僵硬。他试着拿起艾叶,笨拙地搓揉着,没一会儿就气喘吁吁。轩辕在一旁不急不躁,亲自示范:“手腕不用太用力,靠小臂转动,就像你当年拉弓时调整角度那样。”

伯石看着先生的动作,慢慢模仿起来。一开始,艾绒总是从指缝漏出去,他急得额头冒汗,想把左臂抬起来帮忙,却只摸到空荡荡的袖管,脸瞬间涨得通红。轩辕适时递过一块干净的麻布:“擦擦汗,歇会儿再弄。你这胳膊刚好转些,别累着。”

歇着的时候,伯石看着其他伤兵:有的在学用单腿蹬着简易的纺车纺线,有的用没受伤的眼睛跟着学认草药,还有个瞎了双眼的年轻士兵,正用手摸着陶土,跟着陶匠学做陶罐。那年轻人叫阿木,被毒雾伤了眼,起初整日哭闹,此刻却屏息凝神,手指在陶土上轻轻按压,脸上带着专注的神情。

“阿木这孩子,进步真快。”大弟子低声对轩辕说。

轩辕点点头,想起阿木刚来时的样子。那时他把自己裹在被子里,谁说话都不理,只在夜里偷偷哭。轩辕没多说什么,只是每天让他摸着自己的脉搏,感受气血的流动,又让他闻各种草药的气味,分辨当归的辛香、黄连的苦寒。有一次,阿木闻到薄荷的气味,突然说:“先生,这味道像我家门前的小溪,凉丝丝的。”

从那以后,阿木渐渐愿意开口了。轩辕便教他凭触觉分辨草药的形态:“这是甘草,根须粗长,断面发黄;这是桔梗,根是圆柱形,摸起来有些皱。”现在,阿木不仅能准确认出二十多种草药,还能跟着陶匠做出像模像样的药罐。

傍晚时分,康复庐里飘起了饭菜香。伙夫特意做了小米粥,里面加了山药和莲子,是轩辕吩咐的,既能养胃,又好消化。伯石捧着碗,小口喝着,忽然对旁边的阿木说:“等我把艾绒搓好了,就跟你学做药罐吧。以后咱们做的艾条、药罐,就能送到医庐去,也算给先生帮点忙。”

阿木笑着点头,空着的眼眶对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好啊,我还想跟你学怎么辨认方向呢,总不能一直让人领着走。”

轩辕站在门口,听着里面的对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大弟子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本册子:“先生,这是这个月的康复记录。能自己吃饭穿衣的有十七人,能做些轻活的有九人,像伯石和阿木这样能学手艺的,已经有五个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还不够。”轩辕接过册子,翻了几页,“你看,这位断了右腿的弟兄,总觉得膝盖发凉,明天开始,给他用艾灸‘足三里’,再配上独活寄生汤,温经散寒。还有那个被箭射伤了喉咙的,说话还不利索,得教他练习吞咽的法子,用半夏、厚朴熬汤,理气散结。”

大弟子一一记下,忽然问道:“先生,您说他们这样,真的能像常人一样活下去吗?”

轩辕望向天边的晚霞,夕阳的金光洒在康复庐的屋顶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亮色。“你还记得《灵枢》里说的‘形与神俱’吗?”他缓缓开口,“身体的残缺是‘形’的损伤,但只要‘神’不垮,就能找到活下去的法子。咱们做医者的,不仅要治他们的身,更要安他们的心。心定了,再难的路,也能走下去。”

正说着,伯石端着一个装满艾绒的布袋走出来,脸上带着腼腆的笑:“先生,您看我搓的这些,能用吗?”

轩辕拿起一把艾绒,手感细腻,没有杂质,满意地点点头:“好得很。明天我让人把这些送到各部落的医庐去,告诉他们,这是康复庐的弟兄们做的。”

伯石的腰杆一下子挺直了,眼里的光彩比晚霞还要亮。他转身跑回屋里,大声喊着:“弟兄们,先生说咱们做的艾绒能用了!咱们也能为部落出力了!”

屋里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夹杂着桌椅挪动的声音,还有人唱起了战时的歌谣,虽然调子有些跑,却充满了力量。轩辕听着这热闹的声响,心里清楚,这些曾经受伤的灵魂,正在慢慢找回属于自己的尊严和希望。

夜色渐深,康复庐的灯还亮着。轩辕坐在灯下,为明天的诊疗做准备,大弟子在一旁研磨药材。窗外,偶尔传来几声咳嗽,却很快被纺车转动的声音盖过。

“先生,您说以后会不会有更多的人来学这些手艺?”大弟子忍不住又问。

轩辕放下手中的银针,目光坚定:“会的。等过些日子,咱们把康复庐的法子写成册子,传到各个部落去。让所有人都知道,就算身体有了残缺,只要肯努力,日子照样能过得红火。”

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康复要略”四个字,笔尖在灯光下轻轻晃动,仿佛在描绘一幅充满生机的画卷。这画卷里,有伯石推磨的身影,有阿木做陶的专注,有无数伤残者重新扬起的笑脸,更有医道仁心浇灌出的,生生不息的希望。

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