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218章 医道交流,兼容并蓄

古人的智慧 第218章 医道交流,兼容并蓄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5 16:19:54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218章:医道交流,兼容并蓄

晨曦刚漫过医庐的木窗,轩辕已站在传习堂前的空地上。昨夜收到的信笺还攥在手心,边缘被汗水浸得有些发皱——那是来自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部的邀约,说要带各自部落的医者来联盟交流医术。他抬头望了望天色,云层薄如蝉翼,风里带着草木抽芽的清新气,心里那点忐忑渐渐化成了期待。

“先生,东夷的队伍已经到了寨门口。”大弟子匆匆跑来,麻布衣衫上沾着草屑,显然是刚去查看过。

轩辕点头,理了理衣襟:“备好茶水,把西侧的晒药场清出来,那里宽敞,正好做交流的场地。”他顿了顿,又叮嘱,“告诉各部落的医者,不必拘谨,带的药材、器械都尽管展示,咱们不是比高低,是互相添补学问。”

大弟子应着跑开,轩辕缓步走向寨门。远远就看见一群人簇拥着几辆牛车过来,为首的东夷首领皮肤黝黑,颧骨高耸,腰间别着一柄磨得发亮的石砭,见了轩辕便爽朗地大笑:“轩辕大医官,我把我们部落最会用砭石的老医者带来了!他治痈疮,比用刀割还利落!”

被称为“老医者”的是个干瘦老头,手里拄着根刻满花纹的木杖,杖头镶着块月牙形的砭石。他朝轩辕拱手,声音沙哑如老树皮:“久闻大医官医术通神,今日特来讨教。”

轩辕连忙还礼:“老先生客气了,我这医庐里还有不少难题等着您指点呢。”

说话间,南蛮的队伍也到了。他们穿着五彩斑斓的麻布裙,背着竹篓,篓里露出艾草的青白叶子和几束不知名的藤蔓。为首的女医者腰上挂着个陶制小炉,走一步就晃出点艾草的暖香,她笑眯眯地说:“我们带了山上新采的‘过江龙’,治风湿痹痛,比酒搓管用十倍!”

紧接着是西戎的医者,个个身材魁梧,腰间挂着兽骨制成的药罐,其中一个络腮胡大汉拍着胸脯:“我们牧人最懂外伤,去年草原上野牛撞断了我弟弟的腿,我用鹿骨膏给他糊上,三个月就敢骑马了!”

最后来的是北狄医者,他们裹着厚重的皮毛,手里捧着个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晒干的鹿鞭、熊胆,为首的老者神情肃穆:“这些都是大补之物,冬天里给冻坏了的人吃,比盖三床被子还暖。”

轩辕把众人请到晒药场。场地上早已摆好了长案,案上摊着《百草图谱》的抄本,旁边放着银针、陶罐、夹板,还有刚从药圃里采来的新鲜草药。各部落的医者围着案几坐下,先是互相打量,眼神里带着好奇,也藏着几分不服气。

东夷的老医者率先开口,拿起案上一根沾着脓血的布条——那是昨天一个痈疮患者换下的,他指着上面的溃脓处说:“这种疮,在我们那儿,用砭石沿着边缘划个十字,把脓挤出来,再敷上蒲公英汁,三天就收口。”他说着从怀里掏出那块月牙砭石,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你们用针挑,太慢,还容易留根。”

南蛮的女医者听了,笑着摇头:“老先生,划十字太痛啦。我们南蛮人遇到这个,就用艾灸围着疮根熏,艾火能把毒气‘赶’出来,病人一点都不遭罪。”她拿起案上的艾草,揉出点绒来,就着带来的陶炉点燃,一股暖香立刻漫开来,“您看,这烟是往上走的,毒气也跟着走。”

西戎的络腮胡大汉凑过来看了看布条,哼了一声:“这点脓算什么?去年我给一个被狼咬了的少年治伤,他整条胳膊都肿得像木桶,我把熊油烧化了,混上狼毒草,厚厚敷一层,第二天就消肿了!”他说着从兽骨药罐里倒出点暗黄色的膏体,“这就是鹿骨膏,你们摸摸,比你们那什么软膏黏糊多了!”

北狄的老者拿起那膏体闻了闻,皱着眉说:“太燥了,我们北地天寒,用这膏体容易裂口子。我们都掺点熊胆粉,又黏又润,还能防冻伤。”他打开木盒,捏起一点黄色的粉末,“看见没?这是三九天取的熊胆,晒了七七四十九天,一点腥味都没有。”

轩辕坐在一旁,听得认真,时不时在竹简上记几笔。见众人说得热闹,他指着案上一个患了“肺痨”的病人的医案说:“各位看看这个,病人咳嗽带血,日渐消瘦,用了润肺的药也不见好,不知各位有什么法子?”

北狄老者立刻说:“这是寒气入肺,得补!给他吃鹿胎膏,早晚一勺,再配着喝羊骨汤,不出一个月,保管他能扛着柴走三里地!”

南蛮女医者却摇头:“补不得!这是肺里有热,越补越旺。我们那儿用‘鱼腥草’煮水喝,再配上艾草灸‘肺俞’穴,清热又化痰。”她从竹篓里抽出一把带着腥气的草叶,叶子边缘还沾着露水。

西戎的大汉挠挠头:“我们牧人很少得这个病,要是有,就杀只刚下崽的母羊,取它的热血给他灌下去,说是能‘冲’掉肺里的淤东西。”

东夷老医者沉思片刻,说:“我们那儿用海蛤壳烧成灰,拌着蜂蜜吃,海蛤壳性凉,能压得住肺热。”他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倒出点白花花的粉末,“这就是煅好的蛤壳粉,比石膏还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轩辕把这些方法一一记下,然后指着图谱上一味叫“独活”的草药说:“这味药治风湿痹痛很管用,但我总觉得力道不够,不知各位有没有配伍的法子?”

南蛮女医者眼睛一亮:“我们给它配‘过江龙’啊!就是我带来的这藤蔓,独活走下肢,过江龙通全身,俩放一块儿煎水,再用药渣子热敷,别说腿痛,就是腰弯得像虾米的,也能直起来!”她从竹篓里抽出一根带节的藤蔓,表皮滑溜溜的,像裹了层黏液。

西戎大汉拍着大腿:“我们还加‘麻黄’!风湿是‘风’和‘湿’裹在一块儿,麻黄能把‘风’赶跑,独活和过江龙再把‘湿’拖出来,三药同用,就像三匹马拉车,力道足得很!”

东夷老医者补充道:“煎药的时候,最好扔块生姜进去,生姜能‘引’着药往关节里走,不然药劲儿都跑皮肉上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从治外伤的药膏聊到补气血的药膳,从针灸的手法争到采药的时节。太阳升到头顶时,晒药场上已经堆起了一堆新采的草药、几副兽骨药膏、一捆艾草和半筐海蛤壳粉。

午饭是轩辕让人做的杂粮粥,就着腌野菜。席间,西戎的络腮胡大汉啃着块麦饼,含糊不清地说:“轩辕大医官,说实话,来之前我还觉得我们牧人的法子最管用,现在看来,你们用针能扎醒昏迷的人,南蛮的艾灸能把死疮熏活,都比我们那套粗法子强。”

东夷老医者也点头:“我活了六十年,第一次知道治痈疮还能用艾灸,回去我得试试。”

南蛮女医者笑着说:“我也得学学用砭石,上次有个产妇胎盘不下,要是用砭石轻轻刮刮小腹,说不定比揉半天管用。”

北狄老者摸着胡子:“你们的《百草图谱》太细致了,我们那熊胆的用法,回去也得按你们说的分‘寒热’来用,不能瞎补。”

轩辕听着,心里暖融融的。他起身给众人添上热汤,说:“各位看,这就像熬药,一味药再厉害,也治不了所有病,多味药配伍,才能治大病。咱们的医术也一样,东夷的砭石、南蛮的艾灸、西戎的外伤药、北狄的补养方,还有我们的针药,合在一块儿,才是能治天下病的‘大方子’。”

众人都点头称是。下午,轩辕带着弟子们和各部落医者一起去药圃辨认草药,又在传习堂演示了经络针刺,东夷老医者则现场用砭石给那个痈疮患者做了治疗,南蛮女医者教大家怎么选艾绒、怎么拿捏灸火的温度,西戎大汉演示了鹿骨膏的熬制方法,北狄老者则讲解了各种动物脏器的性味和用法。

夕阳西下时,各部落医者要返程了。他们留下了带来的草药、药膏和炮制方法,也带走了《百草图谱》的抄本、针灸的要诀和轩辕整理的医案。东夷的老医者握着轩辕的手说:“明年春天,我带更多年轻人来学,让他们把这些好法子带回东夷去。”

南蛮女医者把那陶制小炉送给了轩辕:“这个给您,艾绒烧起来更匀。”

西戎大汉拍着胸脯:“以后你们联盟有大战伤,尽管派人去草原找我,我带整个部落的医者来帮忙!”

北狄老者则留下了一张兽皮,上面画着各种补药的采收时辰:“按这个时辰采,药效才最足。”

送走众人,轩辕站在晒药场,看着案上那些来自不同部落的药材和器械,又看了看弟子们手里记满了新方法的竹简,忍不住笑了。风从药圃吹过来,带着艾草、蒲公英和不知名藤蔓的混合香气,就像此刻他心里的感受——丰富,温暖,又充满了力量。

他对身边的大弟子说:“把今天记下的方法都整理出来,补到《医案集》和《百草图谱》里去。记住,医道从来不是哪一个人的学问,是天下医者一块儿攒出来的宝贝。”

大弟子用力点头,捧着竹简的手微微发抖,眼里闪着兴奋的光。

夜色渐浓,医庐的灯火一盏盏亮起。轩辕坐在灯下,拿起南蛮女医者送的陶炉,点燃一把新采的艾草。暖黄的火光跳动着,映在他含笑的脸上,也映在案上那本越变越厚的《黄帝内经》手稿上。他知道,这本书里,又要添上许多新的智慧了。

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