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203章 针药并用,攻克痹症

古人的智慧 第203章 针药并用,攻克痹症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5 16:19:54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203章:针药并用,攻克痹症

晨曦刚漫过医庐的木窗,药香便已在堂内弥漫开来。轩辕正对着案上的《灵枢》手稿凝神细思,指尖在“经脉篇”的“膝眼”“阳陵泉”二穴旁轻轻点叩。昨日黄昏,部落里的老猎手苍石被人抬来医庐时,那副痛苦呻吟的模样仍在他眼前晃动——老人右腿膝关节肿得像发涨的皮囊,皮肤透着不正常的殷红,稍一碰触便痛得浑身抽搐,连伸直腿都做不到,更别说像往常那样扛着猎叉上山了。

“先生,苍石伯的腿又在哼唧了。”二弟子明泉端着刚煎好的汤药进来,粗陶碗沿还凝着细密的白汽,“我按您说的,往药里加了些姜片,可他喝下去还是直冒冷汗。”

轩辕抬头,目光掠过明泉略显焦虑的脸,起身道:“去看看。”

里间的榻上,苍石正咬着牙想翻身,右腿稍一挪动,便疼得倒抽冷气,额前的白发都被冷汗濡湿了。见轩辕进来,他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又很快黯淡下去:“大医官,我这老骨头……怕是要废了。”

“莫急。”轩辕在榻边坐下,伸手轻轻按住苍石膝盖周围,指尖能清晰感受到皮下的灼热与僵硬,“此乃痹症,是风寒湿邪缠上了经络,就像河道被淤泥堵了,气血走不动,自然肿痛难忍。”他边说边示意明泉取来银针,“单靠汤药驱邪,好比隔靴搔痒,得先把经络通开。”

苍石闻言有些发怵,望着明泉递过来的银针直缩腿:“这……这铁家伙扎下去,不比腿疼得轻吧?”

轩辕笑了笑,拿起一根银针在指尖捻了捻:“您信我。这针不是用来扎疼的,是引气血归正途的。”他让明泉按住苍石的膝盖,自己则凝神定气,目光落在膝盖骨下方的凹陷处,“这里是‘膝眼’,属足阳明胃经,是治膝痛的要穴。”话音未落,银针已如流星般刺入,手法快得让人看不清动作,只听苍石“哎哟”一声,却不是剧痛,反倒像有股酸胀感顺着腿骨往脚踝窜。

“忍着点。”轩辕又取一针,对准膝盖外侧的“阳陵泉”,这穴属足少阳胆经,主筋脉屈伸,针尖斜刺入皮肉时,苍石明显哆嗦了一下,随即却长长舒了口气:“怪了……好像没那么胀了。”

轩辕捻动针尾,指尖感受到针下传来的轻微阻力,那是气血开始流动的征兆。他一边调整针的角度,一边对明泉道:“记着,痹症有寒痹、热痹、湿痹之分。苍石伯这是湿邪夹热,所以膝盖又肿又烫,扎针时得用泻法,让邪气得泄。”说着,他将两针轻轻提插数次,见苍石额头渗出细汗,才慢慢将针拔出。

“再把汤药喝了。”轩辕接过明泉手里的药碗,递到苍石嘴边,“这里面有独活、牛膝、秦艽,都是祛风除湿的药,配上桂枝温通经络,正好跟扎针的力道合上。”

苍石半信半疑地把药喝了,药汁很苦,却带着一股暖意从喉咙直落到肚子里,不一会儿,膝盖处竟真的泛起一阵轻松感,不像之前那般火烧火燎了。他试着动了动腿,虽然还疼,却能勉强弯曲些了。

“多谢大医官!”苍石眼里的光又亮了起来,抓着轩辕的手不放。

“得连着治半个月。”轩辕帮他盖好毯子,“这几日别碰凉水,也别老坐着,每日让家人扶着你慢慢走几步,活动活动筋脉,比躺着强。”

接下来的十几天,轩辕每天都来给苍石扎针、换药方。起初,苍石还得靠人搀扶才能挪动,到第七天,他就能自己拄着拐杖在医庐门口晒太阳了;第十天,膝盖的肿胀消了大半,肤色也恢复了正常;到第十五天清晨,当苍石拄着拐杖走到轩辕面前,突然扔掉拐杖试着走了两步时,连明泉都惊得张大了嘴——虽然步伐还有些蹒跚,却已是常人走路的模样。

“真……真好了!”苍石激动得直抹眼泪,在地上来回走了好几圈,“大医官,您这针和药,真是神了!”

轩辕看着他稳健了许多的脚步,心里也松了口气,转头对围在旁边的弟子们道:“看到了吗?针能通经络,药能祛病根,二者好比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少了哪个都不行。”他让明泉取来医案,提笔在上面写下:“膝痹,湿邪夹热,针膝眼、阳陵泉以通经,投独活寄生汤加减以驱邪,针药并用,半月而愈。”写完又特意加了一句,“治痹如治水,疏浚与导排需并行,方得长效。”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飞遍了整个部落,那些被关节痛折磨得直不起腰的老人,被肩痛搅得睡不好觉的妇人,都抱着一线希望涌到医庐来。一时间,医庐里的银针都不够用了,明泉和其他弟子只得轮流打磨新针,轩辕则从早到晚忙着诊脉、扎针、开药方,常常连饭都顾不上吃。

有个叫阿翠的妇人,肩膀痛了三年,胳膊抬到胸口就再也举不起来,连梳头发都得靠丈夫帮忙。轩辕诊断是寒痹,除了扎“肩髃”“曲池”等穴,还在药里加了细辛、附子等温阳的药,叮嘱她每晚用艾叶煮水熏肩膀。才过十天,阿翠就能自己梳辫子了,特地送来一篮子刚蒸好的粟米糕谢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还有个年轻猎手,打猎时被雨淋了,回来就腰痛得直不起来,躺了三天不能动。轩辕说他是湿痹,扎了“肾俞”“委中”穴,又用羌活、防风煎汤给他外洗,三天就让他能下地走路了。

医庐里的银针从最初的几十根增加到上百根,弟子们也渐渐能独当一面了。明泉跟着轩辕学扎针,起初总找不准穴位,扎下去要么没感觉,要么疼得病人龇牙咧嘴,急得他直掉眼泪。轩辕却不催他,只让他先在自己胳膊上练找穴的手感,说:“穴位就像埋在土里的种子,得用心去摸,才能找准。”后来明泉慢慢摸到了门道,扎针的手法也越来越熟练,苍石最后那几针,就是他在轩辕的指导下完成的。

这天晚上,轩辕整理完医案,见明泉还在灯下对着经络图发呆,便走过去问:“还在想白天那个病人的脉象?”

明泉点点头:“那个老丈也是膝痹,可他的脉沉得像石头,跟苍石伯的浮脉完全不同,您却也用了膝眼穴,这是为何?”

“因为他们的病位都在膝,经络所过之处是一样的。”轩辕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两条线,“但脉象不同,说明病因有别。老丈那是寒邪入骨,所以脉沉,用药就得加重温阳的附子;苍石伯是湿邪夹热,脉浮数,就得用秦艽清热。这就是‘同病异治’,针的穴位可以不变,药却得跟着病因变。”

明泉恍然大悟,在心里默默记下:原来针药并用,不只是简单相加,还得看时机、看病因,就像调兵遣将,什么时候用骑兵冲阵,什么时候用步兵固守,都得按战局来定。

窗外的月光透过木窗洒进来,照在案上的银针上,泛着清冷的光。轩辕看着那些银针,又看了看墙上挂着的《灵枢》手稿,忽然想起刚学医时,岐伯先生说过的话:“医道无穷,贵在变通。”如今看来,这针与药的搭配,不正是变通的道理么?

他提笔在医案的最后写道:“针者,通其路;药者,祛其邪。路通则邪易去,邪去则路自通。针药相济,方为治痹良法。”写完放下笔,只觉得心里一片通透,仿佛有股气血在经络里顺畅地流动着,带着他往更深的医道里走去。

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