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139章 佐药调和减偏性

古人的智慧 第139章 佐药调和减偏性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5 16:19:54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139章:佐药调和减偏性

晨曦透过药庐的木窗,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轩辕正蹲在陶釜旁,盯着里面翻滚的药液。釜中是麻黄与桂枝的配伍,这是他昨日按岐伯所教的“君臣”之法调配的,用于治疗部落中一位风寒重症患者。药液表面浮着细密的泡沫,散发出浓烈的辛香,呛得他忍不住皱了皱眉。

“这药味太烈了。”轩辕喃喃自语,用木勺舀起一点药液,放在鼻尖轻嗅。麻黄的峻烈与桂枝的辛温交织在一起,像一团跳跃的火焰,灼得人鼻腔发烫。他想起那位患者——一个年近六旬的老者,本就气血虚弱,若是喝下这般燥烈的药液,怕是会耗伤正气,得不偿失。

“在想什么?”岐伯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肩上背着药篓,刚从山里回来,篓子里装着新鲜的甘草,叶片上还沾着晨露。

轩辕站起身,指着陶釜道:“师父,您看这麻黄与桂枝的配伍,药性是不是太过燥烈?那位老者本就体虚,我担心他承受不住。”

岐伯放下药篓,走到陶釜边,也舀起一点药液闻了闻,又尝了一小口,眉头微蹙:“你说得没错,这两味药虽能强效发汗解表,但合在一起,温燥之性过盛,确实不适合体虚者。”他转身从药篓里取出几株甘草,“去根留茎,切碎了放进去。”

轩辕有些疑惑:“甘草?这味药味甘性平,能调和药性吗?”他之前学过甘草的功效,知道它能补气,但从未想过还能用于调和君臣药的偏性。

“你且试试便知。”岐伯笑着点头,将处理好的甘草递给轩辕。

轩辕依言将甘草放入陶釜,用木勺轻轻搅动。奇妙的是,原本翻腾剧烈的药液渐渐平稳下来,那股灼人的辛香中,竟多了一丝柔和的甘味,像烈阳下掠过的一缕清风,冲淡了不少燥烈之气。

“这是为何?”轩辕瞪大了眼睛,心中满是好奇。

岐伯坐在竹凳上,拿起一株甘草,指着它的根茎道:“甘草味甘,甘能缓能和。麻黄与桂枝就像两位勇猛的将士,冲锋陷阵时难免太过刚猛,伤及自身;而甘草就像一位沉稳的调和者,能收敛它们的锋芒,让药性变得温和,既不失发汗解表之效,又能护住患者的正气。”

他顿了顿,又道:“这便是‘佐药’的作用。君药如主帅,臣药如副将,二者合力攻坚;而佐药,则是军中的监军,既能辅助主帅发挥威力,又能约束其过分之举,使其不偏离正道。”

轩辕若有所思,又舀起一点加了甘草的药液尝了尝。入口依旧有辛温之感,但那股燥烈的火气却被中和了许多,咽下后,腹中暖意渐生,而非之前的灼痛。他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佐药并非可有可无,而是能让整个方剂的药性趋于平衡,既保证疗效,又减少损伤。”

“正是这个道理。”岐伯赞许地点头,“用药如治国,君明臣贤固然重要,但也需有贤臣辅佐,调和矛盾,否则政令过刚则民怨,过柔则国弱。方剂配伍也是如此,君臣药虽能针对病症,但难免有偏性,佐药的作用,就是补其偏、纠其过,让整个方剂的药性恰到好处。”

说话间,那位风寒患者的家人匆匆赶来,神色焦急:“岐伯先生,轩辕先生,我父亲又开始畏寒发抖了,您看这药……”

“莫急,药马上就好。”岐伯让轩辕将药液过滤装碗,递给患者家属,“趁热喝下,喝后盖上被子发汗,但切记不可大汗淋漓,微微出汗即可。”

家属接过药碗,连连道谢,匆匆离去。

轩辕看着家属的背影,心中仍有些忐忑:“师父,加了甘草的药,会不会影响发汗的功效?”

“你且随我去看看便知。”岐伯背起药篓,带着轩辕向患者家走去。

患者家就在药庐附近的草棚里。他们赶到时,老者正靠在草垫上,盖着厚厚的兽皮,脸色依旧苍白,但畏寒的症状已减轻了不少。他儿子正用陶碗喂他喝药,药液刚入喉,老者便忍不住咳嗽了两声,却没有像之前喝单味麻黄药时那样呛得喘不过气。

“感觉如何?”岐伯坐在床边,为老者把脉。

老者喘了口气,声音虚弱却清晰:“这药……比之前的温和些,喝下去肚子里暖暖的,不烧得慌了。”

岐伯点点头,又查看了老者的舌苔,对轩辕道:“脉象较之前平稳,舌苔由白转润,说明甘草不仅调和了药性,还护住了他的脾胃之气。”

半个时辰后,老者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脸色渐渐红润起来,畏寒发抖的症状彻底消失了。他儿子喜极而泣,对着岐伯和轩辕连连作揖:“多谢二位先生,我父亲总算舒服些了!”

离开患者家时,轩辕心中的疑惑尽数解开。他看着路边生长的甘草,叶片在风中轻轻摇曳,忽然觉得这看似普通的草药,竟藏着深不可测的智慧。

“师父,佐药除了调和药性,还有其他作用吗?”轩辕问道,脚步轻快了许多。

岐伯指着路边的一株黄连,道:“若是遇到热症,用黄连等苦寒药为主时,药性太过寒凉,可能损伤脾胃,这时可以加入少量干姜作为佐药。干姜性温,能制约黄连的苦寒之性,同时还能助黄连清除寒积,这叫‘寒热相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又想起一事,补充道:“还有些病症,病因复杂,需要用一些性味相反的药来辅助。比如治疗寒积便秘,用巴豆攻下时,因其性峻烈,可加入少量大黄作为佐药。大黄虽苦寒,但能助巴豆通腑,同时缓和其毒性,这叫‘相反相成’。”

轩辕听得入了迷,连忙从怀中取出竹简和石笔,将岐伯的话一一记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竹简上,那些关于佐药的文字仿佛活了过来,与之前学的君臣之法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方剂配伍图景。

回到药庐后,轩辕又配制了几份含佐药的方剂。他发现,加入佐药后,不仅患者服药时的不适感减轻了,疗效也更加稳定。有一个之前因服用麻黄桂枝汤而出现心悸的青年,改用加了甘草的方剂后,心悸症状消失,风寒也很快痊愈。

“佐药的作用,竟如此重要。”轩辕望着窗外,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自己初学医时,只看重君药的攻坚之力和臣药的辅助之效,却忽略了佐药的调和之功,如今才明白,方剂配伍的精妙,正在于“刚柔相济、攻守平衡”。

岐伯不知何时走到了他身边,递给他一本竹简,上面是他整理的关于佐药的医案:“你看,这是历代医者对佐药的运用,有调和偏性的,有辅助疗效的,还有制约毒性的。佐药虽不像君臣药那样直接针对病症,却是方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轩辕接过竹简,认真翻阅起来。上面记载着各种佐药的用法:用生姜制约半夏的毒性,用大枣缓和芫花的峻烈,用白芍柔肝以制麻黄的发散……每一个案例都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对配伍之法的理解。

“师父,那佐药的用量有讲究吗?”轩辕问道,“是不是越多越好?”

岐伯摇摇头:“佐药的用量需恰到好处,过则喧宾夺主,影响君臣药的功效;少则力不从心,无法调和偏性。比如这甘草,用于调和麻黄桂枝时,用量只需君臣药的三分之一即可,多了反而会阻碍发汗。”他拿起木勺,在陶釜中比划着,“用药如调味,盐多则咸,糖多则腻,唯有比例得当,才能滋味醇厚。”

轩辕点头称是,将这些要点一一记在心里。他忽然想起之前治疗一位湿热黄疸患者时,用茵陈和栀子作为君臣药,虽能清热利湿,但患者服药后总觉胃部不适。现在想来,若是当时加入少量甘草作为佐药,或许就能缓解这种不适。

“看来,之前的许多方剂,都需要用佐药调整一番。”轩辕喃喃自语,心中已有了新的计划。他决定重新梳理学过的配伍方剂,逐一分析君臣药的偏性,再根据病症和患者体质,加入合适的佐药,让每一副药都既有效又温和。

午后的阳光透过药庐的窗棂,照在轩辕专注的脸上。他面前摆着一堆草药,有甘草、生姜、大枣、白芍……每一种都代表着一种调和之法。他时而蹙眉思考,时而拿起草药比对,时而在竹简上记录心得,不知不觉间,夕阳已染红了天边的云彩。

岐伯看着轩辕忙碌的身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轩辕已经真正理解了“佐药”的深意,不仅是掌握了一种配伍技巧,更领悟了医道中“平衡”与“调和”的精髓——治病如治国,攻伐与安抚需并行,刚猛与柔和需兼顾,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祛邪而不伤正”。

夜幕降临时,轩辕终于整理完了所有方剂的佐药调整方案。他伸了个懒腰,看着竹简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陶釜中的药液早已熬好,散发着柔和的药香,那是他为明日的患者准备的,君臣佐药搭配得当,既不失疗效,又温和无虞。

“师父,您看这样可行?”轩辕将竹简递给岐伯。

岐伯接过竹简,仔细翻阅着,不时点头称赞:“很好,你不仅掌握了佐药的用法,还能根据不同病症灵活调整,看来是真的懂了。”他指着其中一处关于白芍佐制麻黄的记录,“这里尤其精妙,白芍酸敛,能防麻黄发汗太过,很适合体虚者。”

轩辕心中一喜,之前的疑惑与忐忑,此刻都化为了清晰的认知。他终于明白,佐药虽不起眼,却是方剂中的“定海神针”,能在君臣药冲锋陷阵时,守住后方的安稳,让整个治疗过程既有效又安全。

那么,除了调和偏性、辅助疗效,佐药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作用吗?在更复杂的方剂配伍中,轩辕又会遇到哪些关于佐药的难题?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