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国潮1980 > 第573章 一刀切

国潮1980 第573章 一刀切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3-11-13 20:38:29 来源:就是看

第573章一刀切

宫灯厂的老师傅们对厂里后辈不满意,认为他们带出来的接班人忘本了。

但说实话,这些厂里的小年轻们可有点冤枉。

因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发展。

当然一切都要顺应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进步。

人的思想同样难免会受到时代环境变化的影响,也会逐渐变的和过去不一样咯。

其实他们的这些徒弟,可不是不肯干啊,更不是不爱厂,没有奉献精神。

否则连眼下这样陷入技术研发瓶颈期的局面都不会有。

只是身为社会人,在越来越唯物质论的社会环境里。

他们如果不讲究实际,不变的市侩一些,自私一些,那日子就会越发的难过。

说白了,纯属是没辙了,让环境给逼的。

如果他们要跳出宫灯厂的这个小圈子,那反倒会显十分可贵和可爱了。

更何况,宫灯厂有着胡宽富和许平治这样极其重视传统工艺的领导,也压根没有“忘本”滋生的土壤。

其实真正的忘本,往往不会发生在知难而上,身处逆境的人身上。

反倒容易发生在,那些看上去轻松自在,过得还不错的人身上。

要不怎么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呢?

1月24日,国营京城料器厂的会议室里。

墙上“欢送老工人退休”的标语,以红底白字的方式,很醒目地挂在正前方。

主席台上除了厂长和书记,就是坐了一排戴花的退休工人。

下面一排排的人造革椅子,最前排是厂里的中层领导,后面是这些退休工人们的徒弟。

退休老师傅的发言代表是从十二岁就入行从业,已经吹了四十五年料器的蒋三昌蒋师傅。

他是京城料器行“四大门”——“蒋(文亮)、汪(福长)、赵(久臬)、岳(子元)”里,排在首位的“蒋家门”直系传人。

他在解放前吹制的《十二生肖》、《封侯挂印》、《八仙庆寿》。

就因为形象生动,色彩明快,被东安市场内的东记珠花店用重金买断,包揽销售。

如今是京城料器行里所剩无几,能做细活儿料鸟、料兽和传神历史人物的人。

而蒋师傅平生最著名的作品,就是1978年,应某友好邻邦大使馆的要求,为他们的金姓领导人过六十五岁寿辰制作出高一米七五的料器盆景《木兰花》。

这件作品是以菱白料做花,每盆有花五十朵,花蕾十五个。

最绝的地方,在于蒋师傅做花蕾,全部采用吹空技艺并留有开口,可存放香料飘散出阵阵芳香。

这在料器制作中是没有先例的,就凭这一手,就让这件作品达到了传世级别的国宝水平。

而且蒋师傅还在花叶和花根在色调深浅变化和大小、老嫩上下功夫。

花株底部打破以往只铺白砂子的常规,配衬了山石花草,衬托出木兰花的茂叶壮枝。

友好邻邦的大使对这件作品特别满意。

后来还代表金姓领导人及其夫人,专门给京城特艺公司与京城料器厂写了致谢信。

但就是这样一位大师级别的老匠人,却遭遇了变相的“提前下岗”。

敢情京城料器厂既需要扩大研发队伍,又要扩大产能,上现代化的设备了。

但厂里的空间有限,所以传统的料器吹制车间就被征用了。

这样一来,今年才不过五十七岁的蒋师傅,以及同车间的其他几位过了五十五岁的老师傅,全都“一刀切”,被厂子按六十岁算,要求他们提前退休了。

为此,蒋师傅他们不是没找过厂领导据理力争、表达不满。

说他们还能干上好几年呢,希望厂里能收回成命。

可尽管厂领导对他们这些老工人礼貌周到,但这件事上却只是耐心安抚,反复劝说,坚决不肯让步。

厂领导们给出的理由似乎很充分。

首先,从厂子的角度来看,传统料器高档产品完全无利可图。

内需上,工美大楼能销售出去的极少。

外贸上,由特艺公司掌控垄断着渠道,收购价定的极低。

甚至如今,就连国家都在以经济建设为重,政治任务方面的需求也在减少。

外事部门已经好几年没给京城料器厂下订单了。

所以老师傅们近几年来,做出来的东西几乎全在厂里摆着,白白占着几间库房。

即使今后再有政治任务,需要送国礼,那些东西也足够了。

其次,反观厂里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品类,却一日更比一日强。

无论是发卡还是料珠,又或是实用灯具,因为价格低廉,都极受欢迎,被外地客户大批量采购。

料器小盆花、机器压铸的仿玉兽和仿玉人,带景点图片的钥匙扣,也迎合了国内消费能力较低的需要,成了旅游商品中比较畅销的种类。

更何况京料器制品厂自1981年11月成立人造琥珀试验小组,至今虽然一直处于试验阶段,但屡屡获得技术性突破。

在不远的将来,用有机玻璃,或用不饱和树脂,去仿自然琥珀的颜色,加工成昆虫钥匙坠、镇纸,已经差不多是可以看得见的事实了。

这样一来,传统料器的制作,尤其是传统高档料器的制作。

对于京城料器厂来说,已经彻底沦为了毫无实际意义,早晚要被新技术所取代的境地。

事实上,传统吹制车间已经差不多好几年没进新人了。

就连旧人都不断申请转到其他车间。

既然已经注定没有前景的车间,那么为什么不早点关掉,换成更具先进性的工业化量产模式呢?

最后,几位老师傅对于京城料器厂劳苦功高,但毕竟年岁已大。

如今再从事传统吹制作业,实在太过危险。

哪怕厂里为他们的安全健康着想,也没必要再让他们如此辛苦的操劳了。

用厂领导们的话来说,那就是老师傅和料器吹制车间,以及传统技艺,都已经完成了应有的历史使命。

不具备先进性的东西,是注定要被历史的滚滚洪流淹没的。

强自保留,甚至是保护,完全并没有意义,那是历史的倒退。

如果东西真的好?又怎么会式微呢?

历史就是验证一件事物真正价值的最好尺子。

正所谓长痛不如短痛,老师傅们辛苦半生了,还不如早点退休回家,安享晚年。

如果大家担心退休后,按照政策规定,工资会减少到只能拿原有百分之八十。

没关系,厂里不会少给大伙儿钱。

那就按个人原有工资的数目,一直给大家发到六十岁好了。

总之,反正只要老师傅们肯退,把地方让出来,就是对厂里最大的贡献了。

最终结果自然不用说,笨嘴拙舌的老匠人们在靠嘴皮子吃饭的人面前,一败涂地。

正所谓胳膊拧不过大腿去,老师傅们既然端着厂里的碗,那就得服厂里的管。

哪怕他们对厂里再留恋,也不能不服从安排。

这才是他们今天坐在这个主席台上的真正缘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