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国潮1980 > 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大溃败

国潮1980 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大溃败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9-27 03:45:04 来源:全本小说网

先物质后精神。

前面已经说完了那些被外资以成本优势日渐蚕食的日用品市场,随后还得再说说被舶来文化彻底攻占下来的另一个市场。

要知道,如果和京城百姓的日常消费化相比,这一年来,内地的流行文化所产生的变化还要更加的巨大。

就拿流行音乐来说。

1990年大陆内地,虽然有《亚洲雄风》这样的亚运会宣传歌曲红遍天下,看似我们的流行音乐在创作风格上得到了极大拓展,突破了往日的局限。

但其实内地乐坛的真实情况非但并不乐观,反而让内地相关从业者感到无比落寞。

因为早从去年开始,内地的音乐人们就丧失了对内地乐坛的主导地位,已经从原先的红花变成了陪衬用的绿叶。

导致这一结果的导火索是1989年,国家电视台的文艺栏目《九州方圆》突然连续播出了两期专题片,名叫《潮—来自台岛的歌声》。

在这部纪录片中,台岛歌手赵晓君以主持人的形式,介绍了来自台岛二十首流行歌曲,其中除了她自己的作品之外,还包括有小虎队、王杰、张雨生、姜育恒、蔡琴、千百惠、高胜美等歌手的作品。

说实话,几乎没有人知道这几段片子是在怎么样的操作下,得以进入内地国家电视台的播出机房的。

但是,从《雪在烧》三个明显是后期添加的简体字出现在屏幕上,大陆流行音乐史上的一次足以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算是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无论说是青出于蓝也好,还是照搬照抄也好,反正仿效日本流行乐MTV方式包装之后的台岛流行乐简直无敌。

一经在大陆播出,受到了年轻人的疯狂追捧,对大陆内地音乐市场真的可用“横扫一切”来形容了。

由此之后,大批台岛歌星的盒带被大陆内地正式引进,形成自邓丽君和刘文正以来第二次港台歌曲输入的**。

王杰、童安格、姜育恒、张雨生、千百惠、小虎队、红唇族、等台岛歌星在大陆风靡一时。

再加上先期已经在大陆内地火起来的齐秦、苏芮和港城的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至此港台流行音乐相对大陆本土的流行乐已经完全具备了绝对的优势,并由此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统治期”。

面对这种情况,节节败退的大陆内地的歌手们,好像就只有在“西北风”延续下来的民歌化领域,还能暂时保有一席之地了。

在今年,除了《亚洲雄风》这种因历史性大事件而走红的音乐专辑之外,大陆音乐人能拿得出手的作品,无不是民歌风的作品。

李玲玉的《牧野情歌》,崔海棠的《弯弯的月亮》,段品章《烛光里的妈妈》……

只有这屈指可数的的几首歌,稍算有点影响力,勉强登上了内地乐坛刚时兴起来的音乐排行榜。

实际上,即使是过去几年,靠着斐翔、张嫱和崔健,也曾经一度独霸内地流行乐的宁卫民,在此时此刻照样倍感压力,面对来势汹汹的港台歌手,他依旧没有多少还手的余力。

没办法,谁让他对国内的娱乐事业也一直没上心去经营,只是用投机心态,赚点快钱的想法在薅羊毛呢。

现如今,因为他放养式的签约方式,他在内地乐坛的三棵摇钱树已经走了俩。

别说贪玩的张嫱,自愿放弃国内的一切,早就跑到国外去了。

就是斐翔也因为感到在大陆发展没有进展,也看不到更好的前景,去年的时候,在大陆的12座城市举办了65场演唱会后,遵照原本的人生轨迹,跑到美国去闯荡百老汇去了。

再加上崔建玩儿的摇滚乐又因为题材敏感,走的是非主流的路线,哪怕再受青年人喜欢,也不可能在大型晚会和重大活动的舞台献唱。

所以让宁卫民拿什么与港台歌手对抗?又何谈力挽狂澜?

当然,邓丽君现在也仍然是亚洲乐坛的一姐。

由于宁卫民对其演艺事业的干预,接连给了她多首经典好歌,她如今非但没有被时代抛弃,变得过时,反而还成就了更辉煌的演艺传奇。

她在内地首张专辑——《摘金奇缘》电影原声带的累计销量,已经刷新了内地磁带销量记录,目前已经高达一千四百万张,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是当之无愧的NO.1。

还有松本庆子,也因为宁卫民帮忙找到了适合她的好歌,不但在日本乐坛重新获得了成功,同时靠着翻唱中文版,也在大陆内地顺利圈粉,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但问题是,她们二人所取得的成功,仅仅只能代表宁卫民帮助松本庆子麾下的音乐制作公司金牛宫获得了成功。

或许还能代表日本流行乐制作水平较高,无论是台岛歌手,还是日本明星都能在大陆内地轻易获得成功,甚至宁卫民也能从中享受到莫大的利益。

但最大的问题是这一切却与内地音乐创作和发展毫无关联。

所以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宁卫民或许算是个胜利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国潮1980请大家收藏:()国潮1980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但要站在内地音乐大局来看,他同样也是输家一个,这才是他对于当前内地娱乐市场需要重新进行考量的重点。

此外,这种本土创作被外来者碾压的现象还不仅仅只限于乐坛,同样蔓延到了影视剧领域。

1990年,内地电影彻底从大众艺术沦落为了小众艺术。

宁卫民从日本给华夏电影输血的行为或许让电影创作者们的日子过得好了一点,各大电影厂也确实拍摄了不少电影。

但可惜的是,这一两年来,大陆内地少有具有影响力且票房不错的电影问世。

尤其是今年还不如去年,1989年还有《开国大典》这样的恢弘大作,甚至还有国内第一部恐怖片《黑楼孤魂》惊艳出炉。

虽说最后这部电影因为吓坏观众,导致影片刚上映不足十天就被强行下架的悲催结果,但尝试性的创新是否值得肯定,无疑已经从社会关注度,和影片票房获得了充分证明。

可今年呢,至今为止也就姜闻的《本命年》和陈培斯的《父子老爷车》,还算卖座。

但因为南北口味的差异原因,即使这两部电影也没办法在全国范围获得成功,无论是票房成绩还是观众口碑却远远不如去年的两部。

所以从整体上看,大陆内地电影观众流失的速度依然在加剧,只能说内地电影已经越来越抓不住观众的心了。

这绝不是什么故意夸大,而且也不能甩锅,以“整个电影市场就是疲软”为借口。

因为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就摆在眼前,国内电影的票房惨淡的令人心寒。

但偏偏这个时候,台岛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却在内地的电影市场大杀四方,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票房过亿。

老实说,这个故事的套路在不断有琼瑶作品被搬上大银幕的台岛影坛几乎毫无新意。

影片制作成本也很低,更没请有票房号召力的影星加盟,几乎没有多大的卖点。

因此该片在台岛公映时票房惨淡,排片几天后就遭下架处理。

正常情况下,这种电影就算发行录像带也很难有起色。

但对于大陆内地市场就不一样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两岸三地文化背景不同,我们电影创作者多年来太喜欢主旋律,太喜欢探讨民族大义和人性中那些沉甸甸、血淋淋的伟大命题,反而忘记了去表现那些最具备普世价值观的基本情感,忘记了除了“大我”,还有“小我”。

也有可能是因为近年来大陆的电影市场受到香港电影影响,喜欢拍摄功夫片、武侠片和动作片,电影院里和录像厅差不多,整天都是打打杀杀的。

结果就像肉吃多了想吃青菜一样,这时候突然冒出来一部催泪弹一样的亲情伦理片,一下子就爆火了。

当时观众之间传播最广的说法是“一块手绢不够用”,其次是“看完电影手绢都湿透了”。

以至于这部连台岛自身都没太抱希望的电影,先是在武汉火了,然后到沪海接着火,最后又杀到了京城,迅速在当年席卷全国。

甚至《妈妈再爱我一次》在当年还有大量的集体观影,很多学校从高中到小学几乎都是全校出动集体去看。

就这样,该片在大陆电影票价只有一两块钱的前提下票房最终突破了一亿元,也就是说观影人数达到了一亿人之多。

如果有人对这个数据还没有感觉,那不妨将票价乘以五十再换算一下试试。

说实话,这一点,就连宁卫民让雾制片厂花了大价钱制作,由三浦友和主演的《保镖》,又或是阿兰德龙主演的《飓风营救》,在被引进大陆后,也没能做到。

盖因对一部电影来说,只要能触动人的情感共鸣,比什么大明星和大场面都重要。

总之,这部算是票房黑马的电影,已经足以证明一个道理——绝不是大陆观众不喜欢看电影,而是大陆的电影逐渐变得不值得观众花钱去看了。

除了电影,台岛所擅长的亲情戏码也在电视剧领域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较之港城的电视剧,**十年代的台岛电视剧给大陆观众的印象是更偏重于人情和人性的表现,在表达都市生活题材方面,也注重人生寓意的传达。

继《星星知我心》、《一剪梅》、《几度夕阳红》、《京华烟云》之后,《庭院深深》、《婉君》和马景涛、刘松仁所主演的《春去春又回》依然成了这一年让无数观众为之揪心和牵肠挂肚想头,牢牢把许多观众每天准时锁定在电视机前。

在收视率方面能与之媲美的仅有这一年播出的港城现实题材的电视剧《流氓大亨》、《义不容情》和《我本善良》。

最多再加上几部引进的外国电视剧,比如美国的《神探亨特》、《成长的烦恼》,还有那部由雾制片厂拍摄,由三浦友和主演,没能在日本上映,倒先在大陆播出的日本电视剧《女人阶梯》。

以及另一部这次被宁卫民顺便引进,刚刚给带回来的,1985年由TBS电视台拍摄完成的,由现在松本事务所名下两位演员——小泉今日子和宇津井健共同担任主要角色的《少女疑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国潮1980请大家收藏:()国潮1980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而大陆内地在这一年拍摄完成的电视剧就要相形见绌许多了。

因为无论是重庆电视台的《凌汤圆》,或是四川电视台的《死水微澜》、又或是广东电视台的《公关小姐》,这几部电视剧作为方言电视剧,都仅在一定区域内稍有影响。

全国范畴之中,仅有《围城》和《杨乃武与小白菜》、《庄妃轶事》这些大陆原本就很擅长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获得了观众的关注和好评。

很显然,在这个城市升级的年代,在最容易引发人们共鸣的都市题材方面,大陆内地严重缺乏能与港台电视剧,甚至是和外国电视剧相较量的优秀作品。

这还不算,如果说音乐和影视剧方面,面对气势汹汹的外来者,大陆内地的作品多少还保有一定阵地,尚存一些复兴的希望,还不算彻底全面溃败的话。

那么在动画片和漫画领域,大陆内地的创作者则是毫无争议的一败涂地,完全丧失了留住观众的本事,以及自主造血的能力。

说实话,这一天不是突然来到的,因为体制和创作机制的问题,其实早从《铁臂阿童木》和《森林大帝》被引进的那一刻起,国产动画片的大溃败就开始了。

然后就是一日复一日加重这种恶性循环的趋势,走向注定没落的结局。

公平的说,这些年来,我国的动画片创作者其实蛮辛苦,他们用落后的方式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比如《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阿凡提的故事》、《金猴降妖》等等,甚至去年还有《山水情》这样的水墨动画获得大奖。

但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国内根本就没有建立起应该有的动画产业,或者产业链。

我国的动画片创作者根本不用考虑这个片子做好怎么卖去市场,没有的,只要考虑怎么去拿奖就够了。

而且他们还是拿低工资的,完全没有办法通过劳动致富。

这就导致1990年终于迎来了青黄不接的年代,出自沪海老厂的诸多动画片《一半儿》、《森林小鸟和我》、《鹿和牛》、《买马》、《猴子下棋》、《雪鹿》、《孤独的丽莉》几乎全没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只有改编自郑渊洁作品的《舒克和贝塔》,以及另一部木偶动画《大盗贼》勉强收回制作成本。

与之相反的是,电视屏幕上受少年儿童喜欢的永远只有外国的动画片。

无论是美国的《太空堡垒》、《米老鼠和唐老鸭》、《忍者神龟》、《猫和老鼠》、《宇宙巨人希曼》,还是日本的《阿拉蕾》、《小飞龙》、《百变雄狮》、《星球大战》,都是霸屏的存在。

国产动画片似乎已经被共和国的少年儿童们给遗忘了,没有人再对国产的动画形象念念不忘,也没有孩子热衷于讨论。

这种现象和负面作用,甚至扩展到了儿童读物领域。

那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曾经一代又一代陪伴共和国的孩子们长大的连环画,从这个时候起也被孩子们抛弃。

当代的孩子们,没人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去抱着传统故事的小人书兴致勃勃的翻看了。

他们热衷的是来自美国的《超人》、《蝙蝠侠和罗宾》、《变形金刚》,以及来自日本的《七龙珠》和《女神的圣斗士》。

即使这些读物多是没有合法授权的盗版书,但没有一个孩子会在意这一点,他们仍旧以远超父辈的热情在追读,每天都盼着能看到新的故事。

喜欢国潮1980请大家收藏:()国潮1980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