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诡三国 > 第3232章 兵

诡三国 第3232章 兵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8 12:03:37 来源:就是看

越是没有公平,百姓自然越是渴望公平。

有人生下来就吃肉,有的人活到老依旧只能啃土,公平么?有人勤奋辛劳结果熬出一身病,日子越过越苦,有的人吃喝玩乐结果逍遥一辈子,钱财越花越多,公平么?

即便是他们知道他们得不到所谓的公平,但是他们会愤慨,看到旁人的遭遇的不公也是会声援几句。当然他们所怒骂的,依旧是那些小吏,而不是斐潜,就像是他们当年也是怒骂当地官吏,而不会骂天子一样。

百医馆的消息,也在长安小吏之间快速传播而开。

原本大汉在关中的吏员体系,大多数已经在董卓李郭时期就被摧毁了,现在大多数的关中三辅的吏员,则是在斐潜入主关中之后搭建起来的,这些人当中有老人,也有新人,有早在桓灵时期就是吏员的老传统,也有后续从寒门之中通过科考的新生力量。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老人和新人之间,必然会产生各种奇葩的问题,就像是对待百医馆有人闹事,老人和新人吏员自然也有不同的态度。

这并不奇怪。

世间万事万物的矛盾,永远都存在,永远不会消失。

不管是百医馆,还是巧工坊,亦或是巡检处,有闻司等等,都是代表了全新的一种制度体系,也是这些普通寒门子弟晋升重要渠道。

在之前的大汉体系当中,想要成为官吏,首要的不是才能,而是人脉。

比如说大汉里面如果有个爹在管驿站的,那么他儿子就算是个废物,也可以进驿站部门混饭吃,天天发朋友圈不干实事,如果说大汉体制里面有个舅舅在工部司内担任要职,那么他外甥就顺理成章的摇身一变成为水利砖家,进而走向光辉灿烂的仕途。如果不是一个嘴巴坑爹一个叽霸坑舅,或许平头百姓永远不会知道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究竟是进行了多少的人脉交易。

所以对于如今关中三辅,新老并存的官吏来说,老人们每天感受到的就是被新崛起的吏员所挤压,他们最为关心的事情自然就是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同时也对于那些新吏员,即便是在嘴上不说,但是心中多少也有一种被抢了奶酪的痛恨。

这种复杂的心情,韦氏知之甚深,因为当年韦氏的奶酪,就是这么被抢走了……

如今韦氏不敢直接去拿奶酪,觉得风险太大,但只是站在盘子外面,表示自己还有带盐的能力,还是可以试探一下的。

百医馆就是最好的试探场所,因为这里的情感波动最大。

人在平静的时候,往往是比较理智的,但是情感波动大的时候,就不是所有人都能保持一个理智的心态了。

严格说起来,百医馆发生医闹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之前就发生过好几次的斗殴事件。

如今在门口之处也有增设了护卫,但是依旧很难完全杜绝人情绪上的激动。

因为谁也不清楚里面的病患究竟是什么时间会突然病情恶化,什么时候就死了……

这事情,是无法避免的。

毕竟不管是谁,只要还算是正常的人,都不会愿意见到自己的亲人死去。

悲伤,痛苦,无奈。

在死亡面前,人力是如此的渺小。

百医馆虽然大,但是面对着长安三辅整个的百姓数量来说,依旧是小得可怜。病房不足,医师力量也不足,加上战事紧张又被抽调了一批前往潼关,留在百医馆内的医师每天都几乎是要连轴转,疲惫在所难免,对待一些病患的时候也就自然不可能像是往常一般的周道细致,也难以避免出现一些疏忽。

尤其是多给那些普通百姓看病,就没有多少时间给士族子弟问诊了。

矛盾无法避免,累积到了一定程度,就在生离死别这样激烈的情绪波动之下爆发了……

按照韦氏的认知,在问题产生之后,如果无法解决问题本身,那么很多吏员就会下意识的去解决产生问题的人。

百医馆医疗设施人员短缺,是吏员所能解决的么?

所以,吏员所能解决的又是什么呢?

吏员习惯的做法又是什么?

一切,似乎都在韦氏的预料之中。

事情越来越大……

『成了!哈哈!』韦康忍不住有些手舞足蹈,『闹起来了!巡检处出动了,开始抓人了!抓了很多人!哈哈哈哈!这下事情不大都不成了!』

『收声!』韦端沉声喝道,然后伸着脑袋左看看右看看。

韦康醒悟过来,连忙咳嗽几声,然后坐好,『父亲大人……这巡检处出动了,四处抓捕……光朱雀街上就抓了十来个!这下可好了……』

『还真动手了……』韦端问道,『带队的是谁?』

『听说是刑子昂……就是前段时间高中的那个河间人……』韦康有些不屑的说道,『真是没脑子的家伙……这一抓下来,就算是对的,也就错了……多半是心急想要升官,也就不管不顾了……』

韦端沉吟着,『手尾可都干净?』

韦康点头,低声说道:『父亲大人放心罢……这一次可是万无一失!我先到的城外庄子……然后才让人……这城内耳目众多,但是在城外么……如今有闻司大理寺都是无头统领,就算是退一步来说,就算等阚德润回来了也晚了……我们秉公而论,为民请命,他们又能奈何?』

韦康所言,确实是真的。

这一次,他真的非常非常的小心。

即便是在有摄像头监视器的后世,在乡下村寨,也有大把区域是完全没有任何监控的,更不用说在大汉当下,只需要一出城,基本上就等于脱离了视野范围。

大理寺卿司马懿现在正在河东,据说还打得不错。

有闻司的司直阚泽,听闻前一段时间庞统和魏延闹翻之后,被一杆子秃噜到了漠北去了……

巡检处现如今又抽调了大部分加入了补充兵队列,当任基层军官和教官。

所以,看起来没有比现在的机会更好的时候了。

这也是为什么韦氏敢于冒险的重要原因,生怕过了这个村,就真没这个店了。

韦端看了一眼韦康,微微点了点头,心中略微有一些欣慰。

韦端年岁也大了,家业什么的总归是要让韦康来继承,而如今韦康也沉稳不少,知道有些话不该说,有些事情要躲着做,不像是之前动不动就是我爸是谁……

韦端又将前前后后思索了一遍,然后低声说道:『还是要谨慎些……记住了,这一次,我们必须「不偏不倚」,「公正公平」,「为民请命」……如此才能万无一失!』

只有正义的幌子,才能遮住邪恶的嘴脸。

韦康严肃的点了点头。

两人对视一眼,便是又忍不住微笑起来,就像是看见了他们即将到来的美好未来。

没错,韦氏现在没有实权,但是在谋划着一些虚权,比如类似于『无冕之王』什么的权柄,也就是类似于后世的公知专家。

这玩意还真不是后世才有的,其逻辑来自于孟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这么一拨人,他们一直在致力于掌控社会舆论,进而为自己牟利。在大多数的时候,这些人一直就是靠着骂朝堂来掌控话语权的,几千年来都这么玩的。

大汉将这些人称之为清流。

社会良心么。

后世的公知砖家只不过是把法先王改成了法洋人……

百医馆只是引子,将事情闹大才是韦氏所需。

事情一大之后,韦氏就可以披上一层『调和』的皮,左边讲几句百医馆难处,右边再说几声民议心声,只要事情越来越大,那么就会越来越乱,而事态一乱,百姓本能的就会开始多买粮食等生活物资储备……

这不是华夏民众才有的『毛病』,而是古今中外被剥削者的悲哀。对于没有任何生产生活资料的无产者来说,货币显然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可他们偏偏拿到手的,只有货币。所以一旦有风吹草动,普通百姓就更倾向于抢购生活资料。

于是乎,韦氏不但可以卖出陈粮,还可以获得话事人的无冕之冠,进而觊觎盘中的奶酪,简直就是美得不得了。

韦端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如此,就差风来了……』

a9eef.icu。a9eef.icu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