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诡三国 > 第3016章 尽孝忠孝不孝子

诡三国 第3016章 尽孝忠孝不孝子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3-11-12 01:31:30 来源:就是看

『古圣贤之治于民,民之道也。如大禹之行水,水之道也。造父之御马,马之道也。后稷之耕作,地之道也。其莫不有道焉,今西域之道,又于何处?』

斐潜环视一周,沉声说道,『便在礼俗二字。』

礼俗,礼教。

吃人的礼教。

这几乎是所有后世华夏人的一个共识,可是又有多少人会认真去搞明白究竟是怎么吃的,亦或只是人云亦云,反正有人这么说了,便是跟着说就是。

礼教确实是吃人的,可是为什么能吃那么多年,不是应该更去探寻思考么?就像是谁都不喜欢被剥削,都在批判资本家,但是究竟是在真的批判资本家的本质,还是在怨恨自己不是资本家?

斐潜在西域,要推行教化。

要教化当然不可能是斐潜一个人跑断腿,也是要其他的人帮他去达成目标的,而这一批最新抵达了西域的文吏,无疑就是斐潜当下最好的,也是仅有的工具。

礼教,也是工具,就像是一把刀,可以用来压制于内的百姓,也同样可以刀口一转,变成对外的精神枷锁。

周公制礼和作乐,是建立古代华夏人文精神的重要开端,本意是好的。这就像是孔子老子,亦或是佛陀什么的一样,最开始的道义教义,都是向上和向善的。后来周公的礼乐,经过了孔子的提倡和荀子的发挥,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不仅仅是包括了政治制度,而且也包括了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在华夏封建王朝时期,为什么最终是儒教胜出,击败了猖狂一时的佛教,也压制了有龙虎丹等手段的道教?

斐潜在和文吏讲述西域教化重点的时候,也同样提出了其中的秘诀之处,就是『因俗制礼』。即尽可能利用西域现有风俗的形式和内在的合理部分,再加整理、提高,注入新的属于华夏的东西,如此方可使西域之民喜闻乐见,被其所化。

『故为官一处,当辨五地之物生……』斐潜缓缓的说道,『然五地之物绝非磐石,百年而不化,其地之民亦非铜铁,经岁而不变。如西域之地,有山林,有丘陵,亦有川泽,有原隰,何有一法可胜万法,一劳可永逸之道乎!自当因地因时因人因俗而变之,方可以本俗六安万民。』

礼教就是如此,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华夏在州、郡、乡、族、闾等设置教育机构,把儒家的理想和伦理道德化解在各种礼仪之中,如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等等,使人们在喜闻乐见的仪式中,接受礼的熏陶。

就拿冠礼来说,一些后世只是觉得好玩,穿了一些汉服然后模仿着做出冠礼的仪式,却没有真正触及冠礼的精髓……

冠礼就真的只是戴个帽子?

古代冠礼,其实代表了『成人』,而成人之后很自然的就有了自己的家。冠礼就意味着独立分家,或是在某种形式上的独立经济权,这才是冠礼背后的实际体现。之前还可以依附在父母之下,但是冠礼之后就必须各自炉灶了,是需要自己开始赚钱养家!

这和随便参加个仪式戴个帽子,然后回头还伸手向父母要钱耍朋友的概念完全不同……

『华夏之地古有卯祭,今西域之处亦有活祀,皆不为善法。』斐潜缓缓的说道,『礼有云,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令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当有礼,以别于禽兽。』

『西域之人,与华夏之人,言行有异,不得沟通,然有一事,无需言语便可明达……』斐潜笑着说道,『可知此为何事?』

一干众人思索起来,而在一旁的薛平似乎是想到了一些什么,但是并没有太多的勇气直接说出来,直至斐潜公布了答案。

『性也。』斐潜缓缓的说道,『喜怒哀乐贪懒馋,皆为性也,与汉地之人相同无二。此等人性,生来有之,喜怒之情,以性为栖。无有外物之时,所藏不露,然感于外,情则显之。故好恶,性也。所好所恶,物也。心为万虑之总,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心之所之,情之所之,性之所之。』

『心无定志,待物而后作,待悦而后行,待习而后定。』斐潜沉声说道,『四海之内,其性一也。其用心各异,教使然也。喜怒之情,或尚不足,或嫌过度,可齐之以礼,可复之于正也。西域之地,当以何物为作,何悦而行,何习而定,何以补不足,何以除过度,皆当论之……此便是三问。』

第一问大方向,第二问具体措施,第三问就有些类似于过程管理了。

三问下来,众人皆凛然,然后觉得头皮发麻,脑袋发木。

斐潜显然也没有要然这些人现场做出策论的意思,而是然这些人带着问题回去,待三天之后再行上课。

西域是一个非常大的试验田,而这些人就像是一枚枚的种子,究竟会开出什么样子的花来,斐潜只能去希望,去引导,而无法去决定,去替代。

《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内容极为丰富。《周礼》六官的分工大致为:天官主管宫廷,地官主管民政,春官主管宗族,夏官主管军事,秋官主管刑罚,冬官主管营造,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在上古文献中实属罕见。

很难想象出来,在那么早的时候,周公就已经构建出了一个庞大的政治官图,然后提供给后人按图索骥。

斐潜刚刚到了汉代的时候,也没觉得《周礼》这本书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当他真的去细读的时候才发现,其实《周礼》之中所记载的礼的体系已经是非常系统了,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等的具体规制,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

因为种种的原因,《周礼》面世之初,不知什么原因,连一些身份很高的儒者都没见到就被藏入秘府,从此无人知晓。直到汉成帝时,刘向、歆父子校理秘府所藏的文献,才重又发现此书,并加以著录……

所以,斐潜不无恶意的揣测……

算了,要不然又有人会唧唧歪歪表示不喜欢阴谋论了。

该补课还是要补课的。

即便是不管此书其后的故事究竟如何,仅仅是单独论及《周礼》的内容,就足够显现出礼制的重要性。如果说礼法是礼的外壳,那么礼义就是礼的内核。礼法的制订,是以人文精神作为依据的,由形式到精神,由表及里,这就是礼法最重要的作用。如果徒具仪式,而没有合理的思想内涵作为依托,礼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

想要渗透西域人的内核,触及其精神,就要在礼教的初期,有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方法。

枯燥的礼节和繁琐的要求,并不能促进这个西域礼教的推动,甚至还有可能形成反效果,因此光是强调什么礼节规范,其实木有什么卵用。西域人既没有华夏的生活环境,也和华夏认知不同,若是和西域人说什么君子如玉啊什么的,说不得西域人还会笑华夏人都是傻子,竟然会喜欢几块河滩上的破石头……

让手下的文吏去思考,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并不意味着斐潜心中就没有解决问题的谋划。

在卢毓薛平等人离开了之后,斐潜对于贾诩说道,『西域教化,当以乐始。』

a9eef.icu。a9eef.icu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