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诡三国 > 第2907章 求生求死,有起有落

诡三国 第2907章 求生求死,有起有落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3-11-12 01:31:30 来源:就是看

斐潜问太史慈,关于吕布和西域的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说吕布,但是实际上是在问整个的西域执政的问题!

『臣……愚钝,』太史慈觉得还是让斐潜做决定更好,所以他说道,『臣一时没有什么头绪,主公但有吩咐,臣定然遵从。』

好不好听?

正不正确?

这就是太史慈比吕布聪明的地方了。

但是同样的,这也是太史慈还不是足够聪明的地方了……

所以斐潜准备让太史慈多一点记性。

斐潜笑了笑,伸出了两根手指,『既如此,某觉得么,吕奉先之西域事,当对事不对人,亦当对人不对事。』

太史慈显然是呆住了,片刻之后才拜道,『请主公指点!』

斐潜微微点头,说道『田伯鼎好士而存其君,白公好士而乱荆。其好士则同,其所以为则异。公孙友自刖而尊百里,竖刁自宫而谄桓公。其自刑则同,其所以自刑之为则异。慧子曰,子义可知此所以然?』

太史慈有些明白,但是也有一些不明白,他思考了很久,然后试探的说道,『韩非子此言,多有弃事而重人之嫌,狂者东走,逐者亦东走,孰知此东何东也?若以事观之,此同也,若以人观之,此异也。此是又当何解,还请主公教我。』

韩非子的这段话,其实是说更应该关注人,而不是看事情,因为就像是韩非子说的那样,有可能一个疯子向东跑,然后一群人也向东跑,所做的事情一样,但是人不一样。可是这样一来,岂不是和斐潜之前所说的『对事不对人』相互矛盾了么?

斐潜笑笑,『事在人为。就如某昨日所言,人当与天争,与地争,与人争,争者必有所为,有所不为,此便是事在人为……一则当有成大事之心,不为艰难困苦而畏惧,二则应有知细微之意,观事而察人。』

太史慈点头说道『如是!初不知人,当以事之!故而有曰,对事不对人。久知人矣,当以人之!故方可曰,对人不对事……』

斐潜颔首,『子义得其一是也。』

太史慈一愣,『主公之意是……还有未尽之处?』

斐潜点头。

太史慈紧皱眉头,思索起来。

其实在华夏传统理念里面,常常会听到两种似乎是截然相反的理念,『对事不对人』和『对人不对事』就是其中的一组。

支持『对事不对人』的人觉得,客观因素才能体现出公平,不带偏见;支持『对人不对事』的人觉得,人的本质和能力才是决定事情的关键因素。

有些人年轻的时候觉得『对事不对人』才是无上的真理,可是等他年龄大了,经历渐丰,又反过来觉得『对人不对事』才是正确的。当然也有人是反过来,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看帅哥美女的脸,不管帅哥美女做什么都是对的,放个屁都香,等到年岁大一些的时候才知道,帅哥美女也是要拉屎的,屎都是臭的。

所以,其实对事不对人也好,对人不对事也好,都是聚焦思维、简易模式。

世界那么大,事情那么纷乱,人心那么复杂,就想着有没有简单的办法,通用的模版,然后往上咣的一声,一套就完事。

但是很显然,这是行不通的,这也是斐潜想要告诉太史慈治理西域重要的一点。

越想要简单化,模式化,就会发现西域越不简单,不能套用模式。

大汉已经采用郡县制三四百年了……

郡县制度就是一种简单的地方管理模式。

套用在西域,真的能有效么?

当然,无可厚非的是,真要是用这一套模式,显然会省心省力。

就像是太史慈『不懂就问』,然后表示让斐潜『乾坤独断』。

事情一绝对化,都会出问题。

绝对化的对事不对人,其实可以算是一种极端现实主义的态度,因为其表面上主张客观公正,实际上对应着短期机会主义。不管是好人坏人,只管做的事认不认可,约等于只管在这件事上的利益是否兼容。如果认可,如果兼容,就结成同路人,往前一起走段路。

这使得虽然每个人做的事表面看起来一样,但是因为做事的人和驱动做事的逻辑是各自不同的,所以将来产生出后果也会不一样。能一起走一段就走一段,能走多远那要看下一件事到来的时候,相互之间是不是还认可同一个看法,兼容同一个利益。之前的路就算是走得再好,到下一个路口依旧可能相互捅刀,一切在商言商,没有个人恩怨,大家随时搭伙,随时拆伙,谁也别多想。

相比之下,对人不对事与其说是一种策略,不如说是一种愿望。

一种其实并不好实现的愿望。

若是其绝对化了,肯定出大问题。

因人而成事的愿望,是建立在在形形色色的观点和林林总总的利益下面,人还有个本色,然后相信人的本色比这些繁杂的观点和利益要更靠得住。这种愿望指向的是人,表示观点可能一时糊涂,利益可能暂时分岔,但底层的还是同一个人,而这个人是可以信赖的,所以最后的事也是可以信赖的。

但这可能么?

对事不对人,难在事上。

若是对于事情动不动就是不了解,不清楚,不知道,有事大谁何,无事享安乐,好事也最终都会被办成了恶政。

对人不对事,难在看人。

这人,谁能打包票说都看得准?

即便是一时看准了一个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的变化,人也会随之而改变,而在那个时候,变化之后的人还能是之前那个人么?

识别一个人的能力,这个能力大多数体现在简历里,不在简历里的,也能拿工作去检测,但是检测一个人究竟如何,就不存在普遍靠谱的方法。

太史慈当下,越想越是头疼,他在没有和斐潜谈话之前,觉得自己脑子还是够用的,但是没想到越谈便是越混乱起来,现在感觉就像是脑子里面塞满了乱麻,一团团的拥堵在一起,若是说没有什么感悟么,那也不对,但是说有感悟吧,却找不到头绪。

『何有六乡,何有六逐?文人若何,武人怎样?』斐潜笑呵呵的说道,『子义啊,不可拘泥。若以人观事,则多以情感好恶而误之,若以事观人,则多以利益多少而论之……士农工商,非战乎?是战也?胡人汉人,何别之有?』

『这……』太史慈忽然之间,脑海里面似乎有灵光一闪,『主公!六乡六逐,本为一体!六乡可成六逐,反之亦然!定乡者非乡也,决逐界非逐也!若以事而事之,则失之于人!若而人而事之,亦是失之于事!』

『武人,文人,亦是本为一体!』太史慈显然是抓住了西域的重点,神情之中颇为兴奋,『士农工商,皆是为重,无有先后,战亦如此!主公之下,荣则共荣之,辱则共辱之!益则皆益之,损则皆损之!求同而存异,可为一体是也!』

『主公!』太史慈半跪于地,拱手而拜道,神色庄重肃穆,『臣定当时刻谨记吕奉先之事!以此为鉴!以大局为重!臣当以西海长安,皆为一体而慎行之!一则以西海百姓为国人,定乡逐之律,固大小邦国!二来重四民而不忘战,用文吏之能而监其权,用武将之力而察其柄!其三,若臣自身有丝毫贪腐堕懒,妄逞私欲,则当自缚于主公座下,百死而不怨!』

『善!子义得之矣!』斐潜扶起了太史慈,用力的握了握其手臂,『西域上下,就托付于子义了!』

两人相视而笑,笑容就像是玉门关上的苍穹,清澈而纯净。

a9eef.icu。a9eef.icu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