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诡三国 > 第2895章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

诡三国 第2895章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3-11-12 01:31:30 来源:就是看

秭归之围,原本是围三阙一的。

这是攻城战的常规配置。

除非是生死大敌,亦或是双方有什么不可开解的仇恨,否则一般性的来说,都不会故意将城围堵得水泄不通。

人类的历史之所以有相对的重复性,其实就和围三阙一的惯例是差不多的。

总是习惯如此,亦或是总是有些缺失。

人的寿命都是有一定期限的,而大部分普通人学习和成长的时间也是一致的,人性也不会因此有大规模的改变,所以表现出来的手段和办法等等,其实在历史上和古代人也相差不会太多。

围三阙一也是心理战,就是一句话,能赖活着,总比死了强。

而在历史上,这同样的一句话,是不是也多次出现,重复再三?

黄盖是宿将,他所选择的,最初也是围三阙一,一方面是以此来影响城内川蜀兵卒斗志,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等着黄柄抄后路……

不过么,现在不一样了。

僵持拉锯了几天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黄柄大败而归,双手骨折,这虽然说没死,或者说暂时不至于死,但实际上就基本上等同于他已经完全和这一场战役无关了。

这就相当于断绝了他往上晋升的道路。

黄盖大怒,甚至他不得不动用理智来拼命压抑自己的内心的怒火,不至于因此就做出什么丧失理智,连累三军的事情来。

黄盖需要报仇,给自己报仇,也给他儿子报仇。

若是不能报仇,那么这个仇恨就会成为黄盖,乃至于黄家上下的全体负担,成为一个血淋淋的耻辱。有仇必报,这是汉人的传统,而且最好还要是当场报的,才能称得上是君子,十年报仇尤未晚的只能说是有志气的穷鬼,而那些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顶多就是无能者的叫嚣。

因为三十年,对于一个汉人来说,太长了。若说是一整个时代的变革,世间的波涛,那么三十年确实不算是什么,转眼就过去了,可是在大汉当下,即便是到了后世,人生又有几个三十年?真等三十年,仇人说不得都死了两代人了,还找谁报仇?像是伍子胥那样挖出来鞭尸?

故而《春秋》告诫后人,要报仇就要尽快,伍子胥那样的,不可取。再怎么鞭尸,死者也不会痛了。而活着的,才会痛,才会怕。秦始皇害怕大铁椎,刘邦害怕鸿门宴,就连后世电流首相也害怕散装枪……

黄盖在得到了黄柄败落,并且受伤的消息,根本就没想着还要什么十年,三十年,他立刻下令,有仇现在就要报,呃,不是,是改变了围三阙一的布局,他加强了攻势,甚至准备扩大包围范围,准备将秭归城四面都围堵起来,死活要让秭归的川蜀军的血,来洗刷他和他儿子的耻辱。

黄盖可以忍受委屈,被人辱骂,可以被人扒了衣服打屁股,甚至他自己觉得这些事情都没有什么,可是当知道了他孩子受伤的时候,他却难以压抑心中的怒火。

可是当江东军在这一天的清晨,天色光亮,鼓噪着扑往秭归的时候,却发现秭归的北门虚掩……

旋即在阵前的陈武便是二话不说,也根本不等黄盖的指令,当即发动攻击。

果然,秭归城中已经是空荡荡的了。

不是说完全没有人,而是秭归之中的川蜀兵卒已经撤走,只剩下了少部分的秭归百姓。

秭归城中,原本人口就不多。在上一次的战乱的时候,原本秭归的豪强和士族,就基本上都跑了。一部分逃亡到了江东,另外一部分则是去了川蜀,因此在秭归城中剩下的人,基本上都是一些零散的百姓。

诸葛亮撤离的时候,并没有带着他们走,也没有强迫这些百姓要撤离……

这个做法明显和历史上诸葛亮在荆州的时候不一样。

历史上刘备撤离荆州,那是恨不得连城中的一砖一瓦都带走,所谓『百姓景从』么,听听就好了,真要是觉得仁德就可以让百姓全数都跟着走,那脑袋一定是有一个坑。

刘备当时穷啊,穷得叮当乱响。这一点毫无疑问。

那么当时曹操大军兵临城下,江东就仅仅因为刘备有一个名分,一个所谓大义,然后就表示愿意和刘备联盟抗衡曹操?或许是,也或许不是。更有可能的是,江东满心欢喜的接收了刘备从荆州迁徙出来的那些人口。即便是长坂坡一战被曹操捞回去不少,但是至少还是有一些人口跟着刘备到了江东。

这或许就是诸葛亮在之前谋划着,让刘琦去了江夏,多多少少控制了一些荆州水军和舟船的原因。只有非常熟悉荆州情况,并且擅长于内政诸葛亮,这边抠一点,那边薅一块,给刘备多多少少的腾挪出了一点家底,才有了刘备进川的本钱。

而当下么,斐潜不需要诸葛亮这么节省,所以当这些秭归百姓强烈表示自己不愿意离开,诸葛亮当然也不会强迫。

这些不愿意离开秭归的百姓,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就像是后世拆迁,或许旁人看的那些好处或是危险什么的会心动,而他们不屑一顾。

于是诸葛亮就将最后带不走的一些东西分给了这些百姓,然后悄然在夜里撤离了秭归城。

陈武确实获得了先登之功,但是他很不爽。

这玩意,能算是先登的功勋么?

能不能算,只能看领导了。

领导说算就算,说不算就不算。

毕竟对手人都跑了。若是硬碰硬的抢下来,那不管领导心中再怎么嘀咕,全军上下这么多眼睛看着呢,捏着鼻子也要先认下来再说,但是现在么……

『甘!甘叽霸!』陈武跳着脚大骂。

等到陈武带人冲到了秭归仓廪的时候,看着空荡荡的,连铜锁都被带走的场面,更是心中一个卧槽不知道要怎么吐出来。众所皆知,先登之功的好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名,一个就是利。毕竟冲进城中之后,对方仓廪里面有什么,能剩下什么,不都是最先占领仓廪的将领说了算么?

『名』现在不保证有了,而眼前的情景就是清清白白的告诉陈武,连『利』也没有了!

仓廪当中,也不是说真什么都没有,但是除了几片破席子,一些烂竹篾,还有几节被遗弃的烂绳头之外,便是连一枚铜钱都没有,更不用说什么金银财宝,钱粮器物了。

『将军!我觉得这事情……有些蹊跷……』陈武身边的心腹说道,『将军你看,连这个麻绳都是被割走了好的,留下了这么一截烂的……这不像是兵卒能做的事情……』

陈武一皱眉。

这么一说,确实是不像。

因为这根本不是兵卒干的,而是秭归城中遗留下来的这些百姓做的。

诸葛亮之所以能走得静悄悄的,就是因为城中的这些百姓掩护,而城中这些百姓之所以愿意掩护,便是诸葛亮将剩余的物资分给了他们……

对于军队来说,几根破铁钉,一两捆的麻绳,亦或是什么布头席子等等,能算是什么?在撤离的时候会丝毫不差的都带走么?显然不现实,也不可能,但是对于这些秭归百姓来说,一枚铜钱,一根铁钉,一截麻绳,都能有用的。所以当这些百姓兴奋的往自家里面搬东西的时候,也就自然忘记了恐惧。

什么?哄抢?按照诸葛亮的脾性,怎么会有这么明显的疏漏?

诸葛亮先安排了兵卒维持秩序,抽调了百姓作为替补掩护,然后再让百姓邻里相邻几户结保,让其长者抽签确定各自顺序,在约定了人数和要求之后,自然就没有多少动静。

毕竟哄抢所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对于秩序破坏者毫无惩罚。

给洋大人一个面子,外加让领导先走。这两句话其实并不是在所有场合都是『真』的,就像是所有的排队过程当中未必次次都有人插队,但是只要有百姓看见了有插队的人不受到任何处罚便是可以扬长而去,那么即便有一些传言当中的『洋大人的面子』和『领导先走』是假的,最终也会变成『真』的。

a9eef.icu。a9eef.icu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