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诡三国 > 第2879章 自愿,利益的转变

诡三国 第2879章 自愿,利益的转变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3-11-12 01:31:30 来源:就是看

『陇右,确如文和所言,人少。』

斐潜坐在马背上,向西而行。

接下来的路程,就没有那么赶了。

之前拼命的赶路,是因为斐潜也需要亲自测试体验一下这种『高速路』,或者说是类似于秦始皇当年的『直道』能不能成。

作为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扩大版图的能力重要的一环,就是中央强势兵力所直接覆盖的范围越大,那么这个王朝自然就越发的强势。

在没有蒸汽机之前,骑兵就是最强的陆地兵种,快反部队。

斐潜在整理完了这一路来的账单,重新审视了全新的后勤模式带来的转变之后,发现这一条路确实是很好,很有效,但是其实可以省一些……

因为贾诩知道斐潜会带着人前来,而且还不是一趟,至少是一个来回,所以他的准备工作都做得很好,不管是在临近关中的安定一带,还是偏向于西域的张掖等地,兵寨,或者说小兵站的规格和设施,基本上来说相差不多,而且也没有什么纰漏之处。

只不过这也导致了整体的费用偏高。

作为重点联系西域和关中的重要走廊,贾诩密集的布置这种支持军站,某个角度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那些不怎么重要,或是说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崎区的路途,也这么密集建设,显然就是不合理的。

这一点贾诩也同意。

而且贾诩也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陇右的老问题,就是人少。

也就是斐潜方才赞同的话,确实是人少。

这地方水资源贫乏,所以土地贫瘠。

因为土地贫瘠,所以种植不了大规模的庄禾。

因为没有大规模的种植业,就无法支持高密度的人口。

这是现实的问题,并且斐潜的确也无法进行更改。

愚公移山的精神是可取的,但是其行为是不可取的。山不就人的时候,人可以就山,翻出山去,带一队挖掘机回来,岂不是比自家编制箩筐要更好?当然,关键是还会回来,要不然到了山外开了挖掘机以后,便是乐不知蜀的,也不仅仅是刘禅。

『迁徙之策,仅能一时,难持世代。』贾诩在一旁说道,他不赞成大规模的迁徙内陆人口,『昔孝武之时,迁中原而填边境,然多有不妥……』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换源app】

斐潜点头说道:『迁徙之法,只能治标,不可治本。若求治本之术,还是要看羌人。』

『羌人?』贾诩皱眉。

迁徙羌人?

斐潜点了点头,『没错,羌人。但不是迁徙……』

有时候目光需要放开一点。

『水,乃寻常之物……』见贾诩有些不理解,斐潜又缓缓的说道,『然不得水,三日则毙。若有水无食,可活七日。有食有水,可百日无虞。』

这是常识,或者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准确的知识。

贾诩脑袋上冒起一个问号。

斐潜微微侧头,看了贾诩一眼,『长安农学院有一些新的研究……到时候我让人送一份给文和看看……主要就是庄禾所需用水……』

『水?』贾诩眨巴了一下眼。这是他完全没有涉及的领域,即便是聪慧过人,有着大汉顶级的智慧,他依旧像是抓不住重点。

『水与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稻多生南方,麦多植于北。此乃水土也,庄禾如此,人亦如是,』斐潜伸出手,上下摆动示意了一下,『文和,你需要换一个方向看……从下往上看……我们之前大多数时间是从上往下看,现在不妨反过来看一看……』

『反过来?』贾诩似乎沉思着什么。

斐潜看了贾诩一眼。

其实这也是在陇右军事『高速路』上体现出来的一个问题。

贾诩制定这些兵站的时候,主要的依据就是军事需要,因此有一些兵站实际上是在比较偏僻的地区,周边十几里甚至二三十里都没有什么人烟的,这虽然说极大的补充和方便了军事上的需求,但是同样也使得后续补充这样兵站的消耗压力会很大。

如果从基层考虑,那么兵站就会沿着重要的城镇向外延伸,然后在这些没有人烟的地区,就要相对的减少一些兵站的布置,一面给周边的城镇增加额外的负担,等到人口上来之后,再考虑向外延伸的问题。

这就像是有汉一来的屯边和迁徙。

在一定时期,屯边是有必要的,就像是军站一样,如果不是上层决定,组织施行,那么这么一条军事上的『高速路』,十年二十年都不会自然的出现,但是如果说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了问题,却视而不见,亦或是大谈什么是可以『克服』,可以『忽略』,可以『忍一忍』,可以『苦一苦』的,这种人往往不是蠢就是坏。

什么叫做『暂时』的『忍一忍』,亦或是『苦一苦』?然后将眼前的这些问题视而不见,叫嚣着什么『明天』会更好,『未来』会更甜?

好吧,起初还是会有人相信的。

但是,前年说,前年是最难的,熬过去就会好的。

去年说,去年是最难的,挺过去就会好的。

今年还在说,今年是最难的,未来会……

明年还怎么说?

百姓的记忆即便是再短暂,也不至于说年年都记不住罢?

所有不谈具体忍耐的时间,不明确暂时的这个期限的,不就是和佛陀的理论差不多么?

今世是业障,是苦难,但是下一辈子是美好的。

所以这辈子,大家就活该受罪?

哦,不是『大家』,毕竟还是有一批人,不需要『克服』,也不需要『忍耐』,就可以享受当下幸福和甘甜的,毕竟这些人是上辈子的修行,这辈子才有的福报。没错吧?

汉代的屯边迁徙策略,是明显出现了问题的。

从内陆里面第一波迁徙而来的人,是五种『罪人』。封建王朝的律法就是这么简单粗暴,说有罪就是有罪,但是能想到要将所谓的『罪人』迁徙到边境的大臣,士族精英,这些人又是怀着什么想法和目的呢?

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想要保护在五种『罪人』之外的那些『纯良』百姓,但是实际上这些『罪人』真的就是罪人么?所保护的那些『纯良』,又真的是纯良?

而且对于迁徙屯边,斐潜这里还会派遣官吏做好前期中期后期的安排,而在最开始的时候谁懂这些?又有谁回去做?就像是将草籽随意仍在地上,能不能长出来全凭运气,如此一来迁徙的效果能短暂的支持了西汉对抗匈奴,不是因为这些制定策略的封建上层统治者多么聪明,而是华夏民族的百姓足够能吃苦!

否则换了其他一个民族,你试试?

但是并不能因为华夏的百姓如此纯良,就死命欺负啊!

将所有的好人欺负得没活路了,剩下的会是什么?不是黑化的好人,就是纯种的坏人,到那个时候,大家都能开心了?

斐潜想要和贾诩说的,就是这一点。

封建王朝之中执政的人,尤其是在顶层执政者,比如皇帝,立场是要和最基层的民众是一起的,否则的话……

当封建王朝之中的皇帝,忘记了他的立场,开始和中间的大臣混在一起的时候,王朝就开始走向灭亡了。历史上已经数次证明了这一点,斐潜当然不会放着这些『前车之鉴』而视而不见。

兵站,可以看成是一个小规模的迁徙,但是即便是小规模的迁徙,也是需要策略的。

这个问题,斐潜之前也有考虑过,但是一直以来,都因为这个或是那个的事情所干扰,并没有专门的去思考过,去探寻过,直至这一次的西域事件爆发出来之后,斐潜才忽然想起了这个之前或许就已经考虑过几次,但是没有足够深入去思考的问题。

西域的变乱之中,出现了一个斐潜完全没有意料到的情况。

a9eef.icu。a9eef.icu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