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孤非良臣 > 第453章 谁还没点格局

孤非良臣 第453章 谁还没点格局

作者:拾筝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3-11-30 00:54:57 来源:就是看

“若是前几年有人告诉我西北那种地方能把日子过好,我是断断不信的,可自从沅儿去了之后,我可是实打实的相信了,开荒种地兴修水利,这么多要紧的事几乎是从零开始并且办的相当漂亮,不得不说沅儿的能力实在不错。”

“听说今年西北的粮食都丰收了,往年大半都要靠着客商运粮进去以粮换棉,今年的情况好转了不少,不仅如此,棉花的产量也增加了这么多,同样是开荒,区别怎么就那么大呢?”

“西北开荒是找块肥沃的地方开挖平整除除草堆堆肥养土就好了,我们那里开荒,要砍树烧草平地养土,还得估摸着不能越界,麻烦事多的很,自然是不一样的。”

他们的话题全是围绕着西北开始的,宋沅还是头一次知道,一群久居大魏南部的皇族子弟对苦寒的西北这么关心。

他们说完,宋煜立马就把话题引到了宋沅身上:“这些可都是实实在在的经验,说真的,若非沅儿在乐平种地瓜的时候拉我们一把,只怕我们的粮产也上不去,地瓜虽然是粗粮,但产量真是不错。”

“我的本意也是为了百姓,小王爷可万万别把这门功劳记在我一个人头上才是。”宋沅谦虚的笑了笑,并不接受他们的恭维。

宋煜却继续说道:“我一直相信,再高深的权术都比不上实实在在的政绩,你是从基层做起的人,有经验积累,比那些高坐朝堂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强的多,真要是遇上问题,只有你这样的人才能解决。”

“久居一隅,目光短浅,哪里能与高坐朝堂的大人物相比?”宋沅谨慎的不行。

宋煜目光玩味:“沅儿如此小心翼翼,我实在不忍心。”

宋沅微笑:不忍心就闭嘴,叭叭叭显着你了?

“我听说太原公主请旨移居,要去金城郡落府修衙。”有人突然提了一句。

立马就有人回答道:“朝廷刚决定在西北种植棉花,太原公主便在西北开了一家纺织坊,并且拿下了两个郡的棉花纺织权,这可是一笔大生意,直供军中,利润十分可观,这几年下来积攒了不少家财呢。”

“她无儿无女的,积攒这么多家财有何用?”有人不屑一顾,即便是标榜教养的皇家儿郎,也会有瞧不起女子的人在。

旁人调侃道:“这么多好东西,也不知将来会便宜了谁。”

“这位公主行事作风一向荒唐,就看谁能哄她开心了。”

眼见他们要说混账话,做东的宋煜及时把话题拉了回来:“西北的棉花让不少人受利,据我所知,南方小国也曾有过沾染的想法,只是为了维护丝绸的地位,所以不曾松口,如今南方小国定下了改稻为桑的国策,丝绸的地位算是稳固了。”

“丝绸价贵,但受人追捧,便是如今棉花丰收,但丝绸织物仍是权贵豪绅喜欢之物,棉花终究是比不上的。”旁人这样说了一句,立马满脸歉意的看向宋沅:“沅儿可别介意才是。”

宋沅摇摇头:“这是实话,并无不妥,种植棉花的初衷便不是想让其与丝绸一争高低,只是为了解决百姓冬日御寒的问题,权贵追捧丝绸,对于百姓来说是好事,少了权贵哄抬价格,棉花的价格才能下来,棉花便宜了,百姓才能用得起。”

这话说得那人脸上尴尬了一阵,只得笑了笑作罢。

“沅儿不愧是一方主事的官吏,这话说得很识大体啊。”又有人开始吹捧。

宋沅顺势把话接过来:“不敢当,只是在其位谋其职,既然朝廷用我主管西北民政,那我必定事事要以百姓为先才是,否则,便辜负了朝廷的信任。”

“不知沅儿对南方小国改稻为桑的事怎么看?”又是宋煜把话拉了回来。

他一问,所有人就都看向了宋沅,宋沅很认真的想了想:“南方农耕条件不错,鱼米富庶,百姓衣食无忧,追求收益更高的丝绸也是理所应当,改稻为桑对于南方小国增加税收还是很有好处的,毕竟如今大魏的粮产上来的,已经不太需要每年从南方小国购买大量粮食,他们又不需要储备太多的粮食,腾出多余的土地来种植桑树发展纺织,也算是另一条出路。”

“沅儿说的很在理。”宋煜先给予了肯定:“纺织业的税收比农耕的税收强得多,一旦南方小国的丝绸产量增多,必定会大量运到大魏,到时候,大魏的真金白银可就悉数进了南方小国的口袋。”

一群人附和的点头,一个个面色凝重,无不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

宋沅把他们瞧了一遍,反问道:“可是他们也要花钱找大魏买粮食啊,丝绸可不能当饭吃。”

“沅儿可是糊涂了?”有人不屑一顾:“你自己不也说南方鱼米富庶,还能缺粮不成?”

宋沅笑道:“现在不缺,往后可不能保证,就说西北种棉花的事吧,刚开始朝廷要画地种棉,百姓再三反对,可是第一年看见收益后,百姓立刻自发种棉,甚至房前屋后的闲地都不浪费,这才有了西北棉花产量连年提高的局面。

同样,南方小国现在改稻为桑,即便是划定了地方,可一旦显现出可观的利润,必有人趋之若鹜,届时税收成倍增加,朝廷若是贪图一时小利,必定会放任不管,过不了三五年,南方粮产就会降低。

而且南方旱涝不定,粮产并不能年年保收,一旦遭遇天灾,不朝大魏买粮食朝谁买?再者,想要大力发展纺织,必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一旦从事纺织的工钱超过耕种的收入,又有多少年轻人愿意捡起锄头?

农耕是个体力活,少不得青壮年卖力,一旦愿意从事农耕的青壮年减少,粮产必定再低,再肥沃的土地少了精心打理,产量都不会好,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个道理的内核是相通的。”

她语气平静的说了一堆,宋煜等人都没有立刻说话,做惯了安享尊荣的皇族子弟,这种费脑子的话,他们必须花点时间才能消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