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孤非良臣 > 第412章 债台高筑

孤非良臣 第412章 债台高筑

作者:拾筝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3-11-30 00:54:57 来源:就是看

宋淳不住点头:“你说的有道理,可想要打压国公府那庞大的姻亲根系,就得与他势均力敌。”

“势均力敌也不一定要是文官世家吧。”宋策若有所思。

瞧他一脸认真思考的样子,宋淳忍俊不禁,端起茶杯刚喝了一口,脑子里便灵光一闪。

是啊,要想制衡穆国公府,并非要文官世家,在地方官吏中有声望人心且政绩出众的宋沅不是最好的人选吗?地方郡丞县丞是又累又不讨好的职位,政绩上也很难作假,多被文官世家出身的子弟嫌弃,正因如此,在这些职位上的人没几个出身世家大族。

宋沅在各地都巡视过,他对这些官员的了解,可比司空府仔细多了,此次司空府遴选官员,就是按照他当初上的折子来论功的,也就是说,这些人若是能得重用,其利益就与宋沅挂钩了。

有了应对的法子,宋淳也没太过激动,宋沅如今尚且年轻,身上的政绩虽然出众,但分量还不够,他的身份也不够,得耐心等,等他在西北真的干出可喜的成绩了,凭借政绩封爵,那个时候,他才有能力与国公府较量呢。

“策儿,你可愿意走你九叔的路子?”

宋策面上一喜,但很快就冷静了下来:“九叔一心为民,我自是愿意像他一样,可若是走这条路,必然需要有人指点携带,九叔虽然有不少政绩傍身,但他也还年轻,我若这个时候去麻烦他,只怕会添乱。”

“自然不是现在,你们还小,再等两年也无妨。”宋淳对这个大侄子越看越喜欢:“好了,与你一番闲聊我心里的烦闷也散了,早些休息吧。”

他起身离开,宋策忙把他送去门口。

次日,宋淳就批复了司空府呈送上来的名单。

接连一个月的大雪,西北与京兆之间的联系也少了很多,厚厚的积雪阻碍的公文信件的传送,也将匈奴的兵马阻断在了关外。

张掖郡丞刺史府里,宋沅穿的十分厚实,盘腿坐在炭盆边看书,腿上还不忘盖一张毯子取暖,炭盆上的茶壶‘咕噜咕噜’冒着热气,一旁的地瓜也快熟了。

“穆姑娘让人送来的茶叶真不错,殿下来这里之后,可很久没有喝到过这么好的茶了。”卫晏在一旁沏茶,闻着茶香赞不绝口。

宋沅翻了一页书,伸着手漫不经心的烤火取暖:“他们出发好些日子了吧?”

“快半个月了,路程再慢也该离开西北了,殿下放心就是,那么多人随车保护着不会出意外的。”卫晏把茶盏摆在她手边:“殿下是不是思念穆姑娘了?”

宋沅摇摇头:“没有,只是担心她们母女去了京兆后会被人欺负。”

“这个殿下放心,同来的嬷嬷不是说的很清楚了嘛,太子爷着人另外选了宅院安置穆姑娘母女,不会让她们与穆氏一族混在一起,教导宫中礼仪也不需要国公府负责,穆姑娘的父亲又被追封了平乡侯,如今也是有身份的人了,有太子爷和沈妃娘娘照应着,谁敢欺负他们?”

安排的极为妥当,的确没人敢欺负,但防备穆氏的态度也太过明显了些。

宋沅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又问道:“那个活捉到的匈奴还没有交出去吗?”

“还在交涉,听说是匈奴单于的外孙儿,一向看不起大魏,跟着他父母走亲戚才来到了大魏边境,立功心切就盯上了霍大人,这才纠结人马动手,还买通了霍大人身边的小吏,他原本还不愿意说自己的身份,可军中那帮收拾细作的人手段花样极多,没几下就把他的身份弄清楚了,到如今两三个月了,他还在叫骂着等回去了要让我们不得好死呢。”卫晏语气里满是鄙夷,他们见多了张狂愚蠢的贵族子弟,也太清楚这样的人并没有什么价值。

若真有价值,匈奴能拖这么久不救他?

宋沅换了个姿势继续看书:“匈奴应该很希望大魏宰了他吧。”

“那当然,宰了他,就能名正言顺的对大魏动手了。”卫晏戳了戳地瓜,确定已经熟透了,赶紧扒拉出来放在一旁:“这事也难办,这人贼恶心,直接放了心里不舒坦,不放留着,万一哪天死了也是个麻烦。”

宋沅嘴角扯了一下,放下书揉了揉眉心,有些疲倦的打了个哈欠:“马上又是年节了,天气一冷,我就困得厉害。”

她才说完,就见程徽顶着大雪进来,卫晏赶紧起身见礼。

程徽把身上的落雪拍走,见了礼才坐下:“第一批火器即将完工交付,还需要一笔银子,军需官说军饷还未到位,需要衙门先行把钱补上,请大人过目。”

“又要钱?我都快穷死了,种一年棉花收的那点税全借出去了,修水利的钱我还欠着。”宋沅忍不住抱怨,可还是把公文接过来仔细看:“上个月,军中不是说会尽快把银子补进库房吗?补了吗?”

程徽点点头:“前天入库十八万两银子。”

宋沅看着他皱了皱眉,指指公文一脸不敢相信:“前天还了十八万两银子,今天让我批二十万两银子出去,一进一出我还赔出去两万两,你觉得合理吗?”

程徽不吭声,火器制造的地方定在了张掖,这东西让不少工匠民工多了一份谋生的事做,作为地方官,他一开始可高兴坏了,毕竟这都是现成的税啊,可谁晓得宋涪把他们当金蟾蜍了,亲自试过火器的威力后就要求加大数量。

数量可不是嘴巴一张就能提高的,材料人力都得要钱,这笔钱军中周转不过来,朝廷给的不及时就得地方财政掏了垫上,他们一开始抠抠搜搜不肯多给,宋涪直接找朝廷批了个条子,让西北财政以制造火器一事为先。

有了朝廷的首肯,宋涪要钱越来越大胆了,就连宋沅特意留着准备继续修建水利的银子也掏了出去,要不是今年棉花的收成多,粮食危机也比去年轻缓,手头攒了不少粮食供民工饱腹,修建水利这事还真没戏,不过即便如此,各个郡衙也欠下了不少债务,就等着军中还钱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