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孤非良臣 > 第326章 反驳林氏

孤非良臣 第326章 反驳林氏

作者:拾筝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3-11-30 00:54:57 来源:就是看

第326章反驳林氏

她心里从未有过洪明帝,这一点是沈皇后最为放心的地方。

“这到也是,我听说,皇上已经说了,若沅儿能解了西北困顿,让西北变为富庶之地,就会给他赐王爵,你也能安心些了。”

小沈氏笑意浅浅:“几位殿下都在西北,若西北能够富庶,那必是众兄弟齐心协力的功劳,哪能算在阿沅一个人身上?她来信也说了,若无二殿下撑腰持度,很多事她都办不好,妾身还在想,到底要如何致谢,才能报答二殿下。”

提起自己的次子,沈皇后的表情温柔了许多:“兄弟之间互相帮衬,倒也不必这样见外。”

“再有两个月,二殿下就该回京述职了,也不知今年带哪位公子回来?”小沈氏顺着她的话闲聊。

沈皇后笑盈盈的目光里稍显落寞:“带哪个孩子回来都不如一家子整整齐齐回来,我盼着儿女孙辈皆在,一家子整整齐齐的吃顿饭也是好的,这个念想,也不知今年能否如愿了。”

小沈氏默然不语,这里头牵扯陈年旧事,她们这些局外人是没资格评判的,沈皇后自己心里也没底,林氏如今贵为太子妃,宋润夫妇若是真的回来,见了面又该如何自处?

在景阳宫坐了一会儿,沈皇后困倦了她才起身离开,回到乐阳宫,小沈氏便选了五件合适的棉衣出来,交代春阳亲自送去东宫,又另外选了几件小的,让人给李贵妃送去。

如今,身在京兆的女眷不算多,只有太子妃林氏与良娣穆氏两位,孙辈也只有宋威与李贵妃的几个孙辈,小沈氏每一个都顾及到了。

春阳带着东西来了东宫,林氏正盯着宋威念书,她十几年如一日的将心思全放在宋威身上,宫里人对此早已见怪不怪。

“奴婢参见太子妃。”春阳行了礼。

宋威见她,忙把笔放下站起来,虽不用行礼,却也神色恭敬。

“姑姑怎么来了?”林氏笑容虚假,对小沈氏身边的人,她心里总是膈应着。

春阳恭敬道:“我家殿下着人送了些上等棉花入宫,娘娘命人做了棉衣,念着寒冬将至,请过皇后娘娘的旨意后,命奴婢送几件过来。”

“就是不少人去西北争抢的棉吗?”宋威很感兴趣,走过来拿了一件抖开细看:“父王说,这东西极好,可惜我只在先帝随葬物中瞧见过一次。”

春阳解释道:“先帝的那条棉被用足了料,公子若喜欢,回头奴婢交代人给公子也准备一条。”

“这倒不必,父王说此物价贵,很是难得,若是皇室权贵想着把棉衣棉被都制备齐全,那百姓可就要多受几年苦寒了。”宋威拿着衣裳比了比:“这件瞧着像是替我准备的。”

春阳点点头:“是,这件正是为公子准备的。”

“多谢沈娘娘牵挂,我很喜欢。”宋威对棉衣爱不释手。

林氏见状,才不紧不慢的起身过来:“沈娘娘费心了。”

春阳命人将棉衣放下,便行礼告退了。

宋威又拿出一件:“这件这样宽大,想必是给父王。”

“你父王多的是避寒厚衣,哪需要这个?”林氏冷了脸,瞧着这几件衣服都目光嫌弃挑剔:“你也别穿,难道那些蚕丝绸衣还不足以让你避寒?”

宋威脸上笑意一凝,认真道:“母亲,这是沈娘娘的一片好意,孩儿总不能糟蹋了,而且天下有多少人能穿得起蚕丝绸衣?孩儿身为皇孙,岂能以奢侈为荣?孩儿觉得这件棉衣很好。”

他如今都跟在宋淳身边念书,也敢反驳林氏了,说完,就把两件棉衣都拿过来交给侍女:“都收起来,我今晚就要穿着去给父王请安。”

“你”林氏气的心口疼:“如今连我的话你都不听了。”

宋威抱拳:“母亲莫要生气,孩儿并非存心忤逆母亲,只是此物的确珍贵,又是沈娘娘与九叔的一片心意,岂能辜负?”

他反驳自己的道理都准备好了,林氏越发不悦,当即扭头就走,不再搭理宋威。

宋威见状,难免自责,但很快又想起宋淳的教导,父母有错就不能一味顺从,便是激恼对方,也该坚持己见,他们并非普通人家的男子,若事事以讨长辈欢心为重,必定铸成大错,便是自责一时一世,也绝对不能在是非对错上退让。

他神色一时不忍后很快恢复常态,继续坐下念书,旁边伺候的人见状,正想劝他去林氏跟前认个错,就被身侧的亲卫冷眼一横当场吓住,再不敢开口。

立冬前,十二万件棉衣尽数完工,各家纺织商都派人仔细收检,当场称重检查做工用料后,钱款现结。

等所有棉衣入库后,宋淳调走五万件棉衣,分别送往北部大军与南部大军,余下七万件,交由宋润分配。

宋涪有宋沅额外批的棉衣与棉被,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异议,宋汵抗议了两声,反应也不大,他独吞了一万两千斤棉花,对宋润如何分配一点也不关心,其他人虽然不满,但东西就这么多,想多要就得朝宋淳开口,偏他们不敢,只能在宋润面前嚷嚷两声。

朝廷批的二十万两银子送达张掖时,西北各郡的郡丞全被宋沅叫来了张掖,所有人齐聚刺史府,几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工匠也被请来了。

水利图铺开,他们全都围了上去,看着详细复杂的水利图,一个个神色莫测。

“朝廷批了二十万两银子修筑水利,西北财政也拿出二十万两银子,共计四十万两银子修筑水利,这离着预算远远不够,本官认为,到也不必一蹴而就,先将要紧地方的水利修了,明年再拿出富余的银钱继续修,以此往复,不出三年就能将整个工程修好。”

立刻有人问:“不知大人所说的要紧地方是那些地方?”

“自然是粮食与棉花产量高的地方。”有人抢着回答:“保证棉粮产量,明年才有银子。”

“要紧地方,合该是严重缺水的地方,若再不修建水利,百姓可就真的活不下去了。”

“严重缺水的地方便是修了水利也是白费功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