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关于冒充未来大秦丞相的那些事 > 第62章 相邦视察

初夏的风,拂过白渠“龙首”段的工地。

“相邦大人即将驾临!尔等各司其职,不得喧哗,不得冲撞!”张泽穿着一身崭新的深衣,额头微微见汗,对着手下的几名工段主事低声喝令。

相邦吕不韦,当今大秦权势最炽之人。他亲自视察白渠,这对于整个工程而言,不啻于天子亲临。

负责整个工程的郑国,此刻站在临时搭建的望台前,李斯站在郑国身后不远处,神色自若地投向那片他亲自规划并督造的试验段。

那里,新修的束水堤坝将湍急的泾水部分引入,经过几道巧妙设计的沉沙池过滤,原本浑浊不堪的河水明显变得清澈,而被拦截下来的肥沃淤泥,则通过新挖的支渠,缓缓流向旁边一片划出来的贫瘠官田。

“束水攻沙”、“灌淤肥田”,这是他结合后世经验与当前条件提出的方案,也是他向郑国,乃至向这个时代证明自身价值的关键一步。

远处烟尘渐起,一队精锐的秦军甲士护卫下,数辆华贵的驷马高车缓缓驶来。

为首那辆,装饰最为考究,这无疑是相邦吕不韦的座驾。

车队在工地前停稳,甲士迅速散开。一名气度雍容的中年男子缓缓走下车舆。

他头戴梁冠,腰佩长剑,面容威严,正是权倾朝野的大秦相邦,文信侯吕不韦。

郑国连忙趋步上前,躬身行礼:“下官郑国,恭迎相邦大人!”

吕不韦微微颔首:“郑卿不必多礼。白渠乃国之重器,关乎国计民生,本相应当前来看看。”

他的目光扫过整个工地,最终定格在郑国脸上,“工程进展如何?”

“禀相邦,赖陛下洪福,相邦鼎力支持,工程尚算顺利。”郑国恭谨回答,随即侧身引荐,

“此段‘龙首’工程,地势险要,多亏了……”

不等郑国说完,吕不韦身后的一辆车舆上,也下来一人。其人一出现,周遭仿佛连空气都为之一凝。

来者是一位少女,年约十六七岁。她身着一袭淡雅的月白色曲裾深衣,腰间束着一条浅碧色丝绦,她未施粉黛,肌肤却莹白如新剥的荔枝,那双顾盼生辉的丹凤眼,目光清澈而锐利。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她右眼眼角下方,有一颗极小极淡的泪痣,非但没有增添半分柔弱,反而像一块无瑕美玉上最精巧的标识。

这便是吕不韦的爱女,吕娥蓉。

李斯心中微微一凛。他曾听张泽含糊提及过这位“咸阳三姝”之首的吕氏之女,传闻她不仅容貌冠绝咸阳,更饱读诗书,连吕不韦对其见解亦常有采纳。

今日一见,方知传闻非虚,甚至犹有过之。单是这份于喧嚣中安然自若的气度,便绝非寻常贵女可比。

吕娥蓉清冷的嗓音响起:“父亲,郑公,那处水流异于他处,沉沙池的布局亦有章法,可是用了新的治水之术?”

吕不韦面上露出一丝赞许的兴趣:“哦?娥蓉所见不差。郑卿,此是何故?”

郑国精神一振,他连忙上前,详细解释了“束水攻沙”的原理和“灌淤肥田”的设想,并将功劳归于身后那位看似不起眼的年轻人:

“相邦,吕小姐慧眼。此法乃是下官属吏李斯所献。李斯虽年轻,却于水利一道颇有独到见解,此试验段便是由他负责督造。”

吕不韦看向李斯,目光如炬:“你便是李斯?”

李斯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躬身行礼:“在下李斯,参见相邦大人,参见吕小姐。”

吕不韦“嗯”了一声:“此法效果如何?耗费几何?可能推行于全渠?”

李斯心中早有腹稿,沉声应答:

“回相邦,此法尚在试验之中。初步测算,‘束水攻沙’可拦截泾水泥沙十之四五,大大减缓下游淤积之患。‘灌淤肥田’可将原本无用之淤泥化为地利,改良沿渠薄田。至于耗费,主要是初期修筑堤坝、沉沙池及支渠所需的人力物力,长远来看,远低于日后频繁清淤之费。若试验功成,理应可择适宜河段逐步推行。”

郑国在一旁连连点头补充:“相邦明鉴,李斯此法若成,实乃一举多得之良策!”

吕不韦不语,只是踱步走到试验段边缘,仔细观察着水流的变化和沉沙池的构造。他一生阅人无数,自然看得出眼前这个年轻人绝非等闲之辈。

就在此时,一直静静观察、仿佛在脑中进行精密推演的吕娥蓉忽然开口:

“李先生,‘束水攻沙’之设计确有巧思。然,泾水以迅猛暴烈着称,一旦进入汛期,水势数倍于今,裹挟泥沙量亦将剧增。这几处沉沙池,以目测容积与现有清理方式,恐难以及时容纳与清运。若遇连续暴雨,一旦淤塞倒灌,不但前功尽弃,反为大害。再者,拦截泥沙固善,但泾水下游农田历来依赖汛期自然漫灌所携部分淤泥肥田,骤然削减,其肥力与部分水源又当如何补足?此消彼长,可曾细致权衡?”

李斯却仿佛早料到此问,从容应道:

“吕小姐所虑,字字珠玑,皆为关键。应对汛期,斯有二策:其一,于沉沙池旁预留数倍于常的泄洪通道,并已规划增设备用沉沙池,可分流轮换使用与集中清理;其二,便是斯正在构思,并已与郑公初步探讨过的‘以工代赈’之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关于冒充未来大秦丞相的那些事请大家收藏:()关于冒充未来大秦丞相的那些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以工代赈?”吕娥蓉那双洞察一切的丹凤眼微微一眯,“愿闻其详。”

“正是。”李斯解释道,

“与其让大量徒役、民夫在工地上被动劳作,或让沿途黔首坐视水利建成而未必能即时、均等地直接获益,不若于清淤、维护等环节,招募部分沿渠有余力之百姓参与。按其劳动量计酬,或以工折抵其部分赋税。

如此,既可保障汛期及平日泥沙得到及时高效清理,确保渠畅;又能使百姓从水利工程中直接获益,增加其收入,间接补偿下游可能存在的失水失肥之虞;更能激发民力,使工程本身进入良性循环,长久为民所用,为国分忧。”

吕不韦原本只是随意听着,听到“以工代赈”四字,以及李斯后续条理分明、层层深入的解释,眼中也不由露出一抹真正的赞许之色。他一生精于算计,无论是经商还是治国,最看重的就是“利”与“效”。李斯此法,不仅解决了工程难题,还兼顾了民生与财政,更暗合秦国重功利、讲实效的立国之本,可谓一石数鸟。

吕娥蓉的美眸中,那审视的意味渐渐被一丝真正的亮光取代,她继续追问:

“以工代赈,理念甚佳。然,细节方是成败关键。如何计酬方能公允?如何确保招募、管理之吏员不从中舞弊、克扣盘剥?黔首趋利,若因工钱而致农时荒废,岂非本末倒置?其间平衡,先生可有周全之策?”

李斯心中暗赞,这位吕小姐果然非同凡响,这份冷静剖析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远超常人。他再次躬身:

“吕小姐明察秋毫。具体细则,斯尚在斟酌之中,确需结合我大秦律法、各地民情差异以及工程各阶段实际需求,详加规划,不敢轻言。

但大方向,应是建立透明公开的计工标准,赏罚分明,以结果为导向;同时设立专职监察,或由御史台介入,严防贪墨,重典治吏。

至于农事,则可依农时忙闲,灵活调配清淤周期与招募规模,例如农忙时少募或暂歇,农闲时多募,力求农工两不误,甚至可使之成为农闲时百姓增收的重要补充。”

一番对答,虽然简短,但郑国和张泽在旁听得是心潮澎湃,看向李斯的眼神充满了惊叹与敬佩。

吕不韦始终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那双威严的眼睛在李斯和自己女儿之间转了转,最终深深地看了李斯一眼,然后转向郑国:

“郑卿,此子可用,且有大用。试验之事,你可放手去做,所需钱粮物料,报与相邦府便是。”

“下官遵命!谢相邦信任!”郑国大喜过望,连忙应道。

视察至此,已近尾声。吕不韦略作勉励,便准备登车离去。

就在李斯以为今日之事就此结束时,已经走到车旁的吕娥蓉,却忽然转过身。她那双清冷如月却又锐利如锋的丹凤眼,再次落在李斯身上,那颗极小的泪痣,在阳光下似乎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光芒。

她微微颔首,语气平静:

“先生之才,非止于沟渠水利。李斯,娥蓉记住你了。”

喜欢关于冒充未来大秦丞相的那些事请大家收藏:()关于冒充未来大秦丞相的那些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