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 第75章 家传的砚台

清晨五点半,天还未亮透,林致远就被窗外公鸡的打鸣声唤醒了。

这是他分配到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工作的第一个周末,按照计划,今天他要返回老家林家村看望父母。从省城到老家,需要先坐两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到县城,再转乘一小时的乡村巴士,最后还要步行四十分钟的土路。

临行前,他特意检查了背包里的礼物:给父亲买的两瓶洋河大曲,给母亲扯的一块藏青色布料,还有给妹妹带的一盒雪花膏。这些都是用他第一个月工资买的,虽然不贵重,却是他的一片心意。

火车在晨雾中缓缓驶出站台,林致远靠窗坐着,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田野和村庄,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这就是他出生长大的土地,如今他以省城干部的身份归来,内心既有衣锦还乡的喜悦,也有一丝近乡情怯的忐忑。

“瓜子、花生、矿泉水嘞——”列车员推着小车从过道经过,熟悉的叫卖声将他从思绪中拉回。

对面座位上,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人正在看《参考消息》,偶尔抬头打量林致远几眼。

“小伙子在省城工作?”中年人终于开口搭话。

林致远礼貌地点点头:“是的,刚分配过去不久。”

“哪个单位啊?”

“省政府政策研究室。”

中年人眼睛一亮:“哟,那可是个好单位,给省领导写材料的吧?”

“刚去,还在学习阶段。”林致远谦虚地回答,心里却有一丝小小的自豪。

火车到站后,林致远转乘乡村巴士。车上挤满了赶集的农民,鸡鸭鹅的叫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牲畜的气味。他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看着窗外熟悉的景色,想起了自己当年背着行囊走出大山的情景。

步行在回家的土路上,远远地就看见母亲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张望。

“妈!”林致远快步上前。

“可算回来了!”林母亲热地拉着儿子的手,上下打量,“瘦了,省城的饭菜不合胃口?”

“没有,工作有点忙。”林致远笑着,鼻子却有些发酸。

回家的路上,不断有村民打招呼。

“致远回来啦?在省城当大官了吧?”

“林家的娃真有出息!”

“听说在省政府工作,了不得啊!”

林致远一一礼貌回应,心里却明白,在这些淳朴的乡亲眼中,他已经是“官老爷”了。

家里的土坯房还是老样子,只是墙上的奖状又多了一些——那是妹妹林小妹新得的。父亲林怀远正在院子里劈柴,见到儿子,只是点了点头,继续手里的活计,但眼角的皱纹却舒展开来。

晚饭很丰盛,母亲杀了家里唯一的老母鸡,炖了一锅汤。小妹围着哥哥问东问西,对省城的一切都充满好奇。

“哥,省政府大楼是不是特别气派?”

“哥,你见过省长吗?他长什么样?”

“省城的姑娘是不是都特别时髦?”

林致远耐心地回答着妹妹的问题,眼角余光却注意到父亲一直沉默着,只是偶尔给他夹菜,眼神中似乎藏着什么心事。

饭后,母亲和小妹收拾碗筷,父亲对林致远说:“致远,来我屋里一趟,有样东西要给你。”

林致远跟着父亲走进那间他从小睡到大的房间。父亲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旧木箱,打开锁,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用红布包裹的物件。

红布层层揭开,露出一方古旧的砚台。砚台是端石所制,色泽紫中带赤,砚堂平滑如镜,砚池深峻,一侧刻着“清正廉明”四个篆字,另一侧刻着“林氏家传”。

“这是咱们林家祖上传下来的砚台。”父亲的声音异常郑重,“听你爷爷说,咱们林家祖上出过一位知县,为官清正,深受百姓爱戴。这方砚台就是他留下的,上面‘清正廉明’四个字,是咱们林家的家训。”

林致远双手接过砚台,感觉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数百年的分量。

“你太爷爷在世时常说,林家人可以穷,可以苦,但不能没了骨气,不能坏了良心。”父亲继续说道,“如今你进了省政府,端的是国家的饭碗,握的是百姓给的权力。爹没什么文化,说不出大道理,只希望你时刻记住这四个字——清正廉明。”

林致远凝视着砚台上那四个苍劲有力的篆字,内心深受震撼。他从未想过,自己这个贫寒的农家,竟然还有这样的家传和祖训。

“爹,您放心,我一定牢记家训,绝不辜负这方砚台。”林致远郑重承诺。

父亲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但随即又凝重起来:“致远啊,有件事,爹想了很久,觉得还是应该告诉你。”

林致远屏住呼吸,预感到父亲接下来要说的话非同小可。

“咱们林家那位祖上,最后的下场并不好。”父亲的声音低沉下来,“他因为不肯同流合污,得罪了上司和地方豪强,被诬陷贪污,罢官入狱,最后冤死狱中。”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林致远一时说不出话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请大家收藏:()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父亲长叹一声:“你爷爷临终前交代我,这方砚台一定要传给林家后人,但也要把完整的故事讲给他听。为官清正固然是好事,但也要懂得保护自己。咱们林家不能再出第二个冤死的清官了。”

这一夜,林致远辗转难眠。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桌上,那方家传的砚台静静地躺在那里,泛着幽幽的光泽。

清官反而不得善终?这个残酷的事实与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大相径庭。他想起在大学里读过的《史记》,屈原投江、晁错腰斩、岳飞冤死...历史上清官良将的悲剧比比皆是。

“清正廉明”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其艰难?

第二天清晨,林致远被一阵吵闹声惊醒。出门一看,原来是邻居王老伯来找父亲帮忙。

“怀远哥,你得帮帮我啊!”王老伯老泪纵横,“我家那二小子在城里打工,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腿摔断了,包工头不肯赔钱,医院催着交医药费。我听说致远在省政府工作,能不能...能不能帮我说句话?”

林致远心中一紧。按照政策,这属于劳动纠纷,应该走法律程序。但他若出面,或许真能解决问题,可这算不算以权谋私?

父亲看了林致远一眼,对王老伯说:“老王,你别急,致远刚参加工作,人微言轻。这样,我这儿有点积蓄,你先拿去应急。至于赔偿的事,我让致远帮你问问该走什么程序,咱们依法办事。”

王老伯千恩万谢地拿着钱走了。父亲转身对林致远说:“看到了吗?这就是权力。老百姓有了难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关系、托人情。你今天帮了他,明天就会有张老伯、李老伯找上门来。帮,你帮不过来;不帮,人家说你官大了,不认乡亲了。”

林致远默然。父亲的处理方式既保全了乡亲情谊,又坚守了原则,这份智慧是他在书本上学不到的。

离家返程时,林致远将那方家传的砚台仔细包好,放进了行囊。母亲往他的背包里塞满了土特产,小妹依依不舍地送到村口。

“哥,你下次什么时候回来?”

“有空就回。你在家好好读书,争取考到省城来。”

“嗯!我一定努力!”

父亲送他到村外的岔路口,临别时只说了一句:“记住那四个字,但也记住爹的话。”

回省城的路上,林致远一直抱着背包,感受着里面砚台的分量。这方砚台不仅是一件传家宝,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责任的交付。

火车隆隆前行,窗外的田野和村庄逐渐被城市景观取代。林致远望着越来越近的省城,心中已有了决定:他要在体制内找到一条既坚守原则又保护自己的道路,既要传承林家“清正廉明”的家风,也要避免祖上的悲剧重演。

回到租住的小屋,他将那方砚台郑重地放在书桌上最显眼的位置。每当伏案工作,抬头就能看见“清正廉明”四个字。

这一晚,他给沈清薇写了封长信,讲述了回家探亲的经历和家传砚台的故事。在信的结尾,他写道:“清薇,这方砚台让我明白了自己的根在哪里,也让我看清了前路的方向。或许我无法改变整个官场的生态,但至少可以守住自己的底线。”

放下笔,夜已深。省城的夜空难得地出现了几颗星星,微弱却坚定地闪烁着,就像那方砚台上历经百年而不磨灭的字迹。

喜欢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请大家收藏:()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