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 第147章 第一天跟班

清晨六点半,天刚蒙蒙亮,我已经站在了省委办公厅大楼前。深秋的寒风带着湿气,让我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那件半旧的呢子外套。这是我作为周省长秘书正式跟班的第一天,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敲打着,既有跃跃欲试的兴奋,更多的是一种生怕行差踏错的紧张。

王秉文果然又是最早到的。他穿着一丝不苟的深色西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见到我站在门口,微微颔首:“来得挺早。走吧,先去办公室准备一下。”

他的办公室比我的小隔间稍大,但也同样简洁。他利落地打开电脑,从抽屉里拿出几个厚厚的文件夹,一边快速翻阅,一边对我说:“今天日程比较满。上午是国企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下午要调研开发区,晚上还有个接待。你今天的任务,就是跟紧我,多看,多记,少说话。尤其注意观察省长在不同场合的讲话风格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明白,王处。”我连忙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钢笔,这是王伯年主任送我的临别礼物,嘱咐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七点五十分,我们准时出现在周省长办公室外。王秉文照例轻轻敲门,得到回应后推门而入。周省长已经坐在办公桌后,正对着摊开的地图凝神思考。

“省长,早上好。”我们齐声问候。

周省长抬起头,目光锐利,似乎一夜的休息并未洗去他眉宇间的凝重。他“嗯”了一声,算是回应,随即对王秉文说:“改革领导小组的会议材料我再看看,有几个数据需要核实。另外,开发区的调研点临时增加一个,去‘红星机械厂’,你协调一下。”

“红星机械厂?”王秉文似乎有些意外,但立刻反应过来,“好的,我马上联系开发区和厂里。那原定的电子产业园参观时间是否需要压缩?”

“压缩十五分钟。”周省长毫不犹豫,“我们要看的不是面子工程,是真实情况。红星厂的问题,拖不得了。”

“明白。”王秉文迅速记下,然后开始汇报当天日程。我站在一旁,努力捕捉每一个细节,尤其是周省长对“红星机械厂”的关注,让我隐约感觉到,这绝非一次寻常的调研。

上午的国企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在省委第一会议室举行。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相关厅局和地市的主要领导,气氛严肃。我作为秘书,没有资格坐在桌前,而是在靠墙的旁听席坐下,负责记录会议要点和周省长的指示。

会议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工业厅汇报全省国企亏损面仍在扩大,下岗职工安置压力巨大。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厅长痛心疾首地说:“……有些地方,为了甩包袱,搞‘一刀切’式破产,把职工简单推向社会,这是不负责任的!”

立刻有地市领导反驳:“不破产怎么办?机器是七十年代的,产品没人要,银行天天催债,财政也兜不住了!长痛不如短痛!”

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我飞快地记录着,手心冒汗。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高层决策的激烈博弈,感受到改革背后沉甸甸的分量和尖锐的矛盾。

周省长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直到争论稍歇,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住了全场的嘈杂:“争论解决不了问题。我今天不想听你们诉苦,也不想听你们表功。我就问三个问题。”

他目光扫过全场:“第一,破产企业的资产如何盘活,有没有具体方案?第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怎么搞,渠道在哪里,保障能不能跟上?第三,那些还有救的企业,扭亏为盈的路径是什么,需要省里什么政策支持?”

三个问题,直指核心。刚才还争得不可开交的官员们,顿时有些哑火。会场陷入一片沉寂。

“回答不了?”周省长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无形的压力,“那就散会之后,带着答案再来找我。改革不是请客吃饭,是要动真格的,是要触及利益的!没有啃硬骨头的决心和办法,坐在这里就是浪费时间!”

他几句话,就把会议从无谓的争论拉回到了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我心中震撼,这才是真正的领导艺术,不是和稀泥,而是精准地抓住要害,施加压力,引导方向。

下午前往开发区调研。车队驶出市区,窗外的景象从繁华逐渐变得有些杂乱。开发区的牌子很气派,但里面的厂区却新旧不一。按照安排,我们先参观了那个号称“高新技术”的电子产业园,听着开发区主任滔滔不绝地介绍引资成果和未来规划,园区道路宽敞,厂房崭新,确实像个样子。

但周省长的眉头却一直微蹙着,他偶尔会打断汇报,问一些很具体的问题,比如:“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多少?”“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一线工人平均工资多少?流失率如何?”

开发区主任的应答开始有些支吾,额角见汗。我注意到,周省长的脸色越来越沉。

终于,车队转向,驶向那个临时增加的调研点——红星机械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请大家收藏:()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还未到厂门口,一股衰败的气息就扑面而来。锈迹斑斑的大门,墙上斑驳的标语依稀可辨“大干快上,为实现四化奋斗”。厂区内的道路坑洼不平,杂草丛生,几栋老旧的厂房沉默地矗立着,大部分窗户破损,如同失去神采的眼睛。

厂长老陈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带着几个同样衣着朴素的管理层,早已等在门口。见到周省长下车,他快步迎上,双手握住省长的手,嘴唇哆嗦着,眼圈瞬间就红了:“省长……您,您可算来了!”

这一幕,与之前在电子产业园受到的程式化欢迎形成了鲜明对比。

周省长用力握了握老陈的手,语气沉重:“老陈,辛苦你了。带我们进去看看。”

走进车间,景象更是令人心酸。巨大的机床静静地停在那里,蒙着厚厚的灰尘。地上散落着一些零件和工具。只有角落里,还有十几个老师傅带着几个年轻人在维修一台设备,叮叮当当的声音在空旷的车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厂里……现在还有多少人?”周省长问。

“在职的,连我在内,还有一百二十三人。能正常发工资的,不到三十个。”老陈的声音带着哽咽,“大部分都放假回家了,等着……等着最后的通知。”

他指着那些老师傅:“这些都是厂里的宝贝,八级工、七级工,手艺没得说!可现在……没活儿干啊!年轻人留不住,都跑南方打工去了。我们想转型,搞点新产品,可……没钱,没技术,也没人信我们了……”

一位老师傅停下手中的活,用沾满油污的袖子擦了擦眼角:“省长,这厂子,五十年代就建了,为国家出过力啊!我们这些人,一辈子就耗在这儿了……真要是没了,心里……心里空落落的……”

周省长默默地听着,看着,他伸手摸了摸那台停转的主机床,指尖沾上了灰尘。他没有说什么安慰的空话,只是问得很细:设备状况、技术储备、市场前景、工人的想法……

回程的车上,气氛凝重。周省长一直看着窗外飞逝的景色,沉默不语。我和王秉文也不敢打扰。

突然,他开口,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我们说:“电子产业园是面子,红星厂是里子。面子要光鲜,里子更不能烂掉。改革,如果改到最后,只剩下高楼大厦和光鲜的数字,却让这些为国家流过汗、出过力的老工人没了着落,让这些还有技术底蕴的老厂无声无息地消失,那算什么成功?”

他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着王秉文:“秉文,记住这个厂。回去后,召集工信、财政、人社等部门,专题研究像红星厂这样还有救的老国企怎么扶一把!要拿出具体办法来!”

“是,省长!”王秉文立刻应下。

我看着周省长坚定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热流。这一天跟班,我看到了会议的博弈,看到了开发区的虚实,更看到了这位领导在权力运作之外,那份对底层困境的真切关怀和不容推卸的责任感。

这第一天的跟班,比我预想的更加震撼。它让我直观地感受到,秘书工作不仅仅是处理文件、安排行程,更是身处时代变革的潮头,见证和参与一场关乎无数人命运的巨大变迁。而周省长,无疑是想在这变迁中,努力守住一些更本质的东西。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脑子里却异常清醒,不断回放着白天的所见所闻。我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这条靠近权力核心的道路,注定布满荆棘,也充满了值得为之奋斗的意义。

喜欢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请大家收藏:()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