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65章 抗干旱打造自吸泵 天津卫千里来流民

离开造纸厂,一路风风火火来到向阳新村,这时候正值中午,太阳火辣辣的。村民们都在树下乘凉,这时候就算是挑水浇地也没有什么用。只能等到下午太阳偏西之后,大家才能再次拼命挑水,把这些地都再浇一次。

最近这半个多月,村民们为了挑水保苗,一天也不敢停歇,真的是累的不行,也只有在这中午太阳最火辣的时候停歇下来喘一口气。

看见村民们都在休息,程风也没有进村子,拉转车头去了双龙泉处。

双龙泉周边树林非常茂密,加上这里的泉水潺潺,透着一股丝丝的凉意,整个小树林的气温都比外面要低了好几度,感觉还是很凉爽。

很多的村民都在这里的树荫下乘着凉随时观察着那些新作物的状态。当初种植的时候,程风就想到了干旱的时候如何抗旱的问题,所以在种植的时候特意把那些农田都开到了双龙泉的下方。

现在果然起了作用,因为地势稍低,村民把土地周围开出了一条条的沟,两个人一组在旁边用绳子捆着木桶往那沟里扬水,所以这一片的土地,因为没有缺过水,庄稼长得非常的好,这也是村民们用尽的全力保苗的结果。

因为不用一担一担的挑水,所以村民们都在轮换着在扬水,虽然天气很热,但是因为干活的人少休息的时间长,再加上旁边有这么一个凉爽的地可以乘凉。大家还是过得很悠闲。可比上面向阳村,红旗村的村民幸福多了。

大少赶着羊车来到这里的时候,一些村民们正在这树荫下聊着闲篇。

看着这些清闲的村民,又想起向阳红旗两村的村民,大少觉得不能让村民们顶着大太阳挑水了,必须要搞个水泵出来解决问题。

也没去打扰村民,大少只是如走马观花一般的把这些植物看了一遍,向日葵已经有半人高,西红柿也已经长到了一尺多高。辣椒更是快,已经出现了花骨朵,马上就会进入开花期。

那土豆已经长出半尺高的青苗,红薯秧子都爬了有一米来长,程风看了看,每一棵秧苗基本上都有3~4条,长的一米多,短的也有三四十厘米,再过上半个月,让这红薯秧子再粗壮一些就可以扦插了,到时候还能增加十来亩红薯地。

那落花生也已经长了一拳头这么高的苗,看样子长势还是很不错,这一个多月来村民们估计是没有少在这里打水浇地。

因为肥料充足又是第一年栽种,那30多亩玉米真是非常的好,那青苗都长得比自己还高了。看着这玉米的长势,程风心里甚是安慰,只要把这些新物种保下来,其他的小麦地就算是颗粒无收也无大碍。

离开玉米地,远远的看看旁边的水兵营房,发现里面并没有什么人,于是便直接去了码头。果然在码头上发现了正在这里帮忙卸木料的护卫们。

找到景正荣,了解了一下那三百个老兵的安置情况,千叮咛万嘱咐的叮嘱景正荣,一定要让这三百个老兵吃好喝好住好,先把他们的身体先养一养,最少让他们吃上半个月有油有肉的饱饭,等半个月以后有事情需要他们去办。

看着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问了一下现在的情况,最少要到两天才能全部卸载完。大少也不便去打扰,那码头上人来人往乱糟糟的,大少也怕被人挤到海里去。只远远的站在远处,观看了一会码头的情况后,便直接进了造船厂。

船厂议事堂,负责人徐盛宇,蒙炳刚几人正在和毛永诗商量毛大帅的旗舰改造问题。见程风进来,几个老头子便把大少抱到桌子上坐着听他们的讨论。

大少坐在桌子中间,看着围着桌子坐了一圈的人在那里讨论改造的内容。听来听去其实也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无非就是,毛永诗要求船舵得改方向机的,驾驶舱都改琉璃窗,舷窗的海贝壳全部拆掉,换成琉璃的。

还有喊话的传音系统,通风系统,会有气笛声的锅炉等,总之就是要照着自己家的船上的东西来改。

大少暗自庆幸这小子不知道自己座船桅杆上有一个大号望远镜,要不然估计也得要自己给他装一个。

这些东西其实程大龙都已经答应了,那自然没有什么可说的。大少现在担心的是人手问题够不够。

徐盛宇道:“目前还没有到,主要生产期人手还有多余,腾个二三十人来改装这船没有啥问题。别的都好说,只是这船问题有些麻烦。”

“怎么个麻烦法?徐师傅说来听听。”大少还真不知道这舷窗琉璃有啥问题。

徐盛宇叹了口气:“主要是咱们这里就只有一条船坞,还被咱们的新船所占用了。大帅的这条大福船是三千料的,没有干船坞,咱们根本没办法直接把船拉到岸上来。这船上不了岸,那船舵的改装就会成为一个大麻烦。”

“只要其它的没有问题就行,至于那船舵嘛,车到山前必有路,总是能想到办法在水里解决的。

大不了就在船屁股后面搭一个架子,改好了再把架子撤掉,反正那船舵是木的,万一掉水里也不会沉底不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其实大少也不想把这条船给他拉到岸上来。这条船都不知道在水里多少年了,那船底的藤壶肯定都堆了老厚一层。把那船拉上了岸,还得花精神花力气去帮它清藤壶,着实的太浪费时间不划算。

徐盛宇叹息一声:“唉,既然小东家都已经这么说了,那老夫只能想些办法了。”

程风也是嘿嘿一笑:“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老爷爷你们可都是大匠,这点困难是难不住你们的。”

本来大少来船厂是想找徐大师讨论一些其他问题的,只是让毛永诗一直都在徐胜宇身边,大少也不想把那些不想让外人知道的事情说给他听,便把话又咽回了肚子里。

随便和毛永诗聊了一会闲谈,只说了自己还需要回书院去读书,也让毛永诗在这几天好好的休息休息,留意查看船厂改装船舶的细节问题,等自己修沐了再来领他出去玩。

回到学校,大少在化学实验室的小床上睡了一觉,起床后便开始趴在桌子上画水泵图纸,这是目前非常需要的,要不然村民担水浇地实在是太累了。

第二天上午,在学生们出操的时候,程风去给老师,师娘请了个安,说自己还有事情没办完,需要再耽误个一两天。袁可立这两天也想到处走走看看,了解一下周围的情况,也没时间来管这小屁孩,自然也就不会管他。

给老师请了安,程风便带着自己设计好的图纸,匆匆的去了五金厂找罗三去了。算了算日子,最多再有两个月,这冬小麦就能够收割了,在这个扬花收浆的关键时刻,万不能让它们被旱死,这自动抽水泵必须要抓紧时间做出来。

把手里的图纸交给罗三,让师傅们先把手里的所有活计都放下,集中精力,用最短的时间打制两台抽水泵。

把制作的各种详细说明,对铁匠师傅们交代清楚,这才到琉璃作坊来找吴正,结果发现吴正还没回来,这让程风有些着急,并让刘永寿马上安排人到巡山所去找吴正,让他马上回来,巡山所那边的事情不着急,先摆一摆。

反正寻山所那边今年也做不了什么事,能把那几千条人命保住就算大功。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青山堡这边,保住几千亩麦田才是大事。

傍晚时分,吴正才从寻山所回来,也没去琉璃厂,直接就到了学校,刚见到程风就开始表现:“少爷听说是你找俺?寻山所那边的事情还没定下来,俺就忙着跑回来了,二老爷好像很生气的样子。”

“吴正哥哥,等你一天了,巡山所那边的事情摆一摆,今年都别去动。现在有更要紧事,让你烧的那个陶瓷管子现在有多少?”

“打去年冬天开始,俺有空就做哦,有空就做,陆陆续续的也做了有一千多了吧。咋了少爷,那东西现在有用处了吗?”去年少爷上做的那个管子,自己做的不老少,但到现在也不知道那东西做了做什么用的,今天少爷才问起了管子的事,想的是有了用处。

乘风排算了一下,一千多条最少也有一千五百米长,应该是够了:“一千来条应该是够了,你到向阳村和红旗村去找两个村长,让他们明天带着人手来,把你做好的那些管子全部都扛到双龙泉那个地方去。

从双龙泉顺着路往上排,一直排到十字路口处。另外在准备半车石灰和粘土,也要运到那个地方去做封口用。”

“少爷放心,马上就去安排好,明天肯定能全部到位。”吴正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操作,但是从少年的安排来看,便知道那肯定跟水有关了。

五月二十八日,在大少的指挥下,一台高大的铁灌子被安放在了水池边,高处的那个细铁管像大象的鼻子一样伸进了池塘的水里,还矮的这一头连上了一条长达一千一百七百七米的半瓷管道。七百八十多个大小接头,全部用粘土石灰做的封泥封死了。

大少看着这长长的非陶非瓷的管道,心里暗暗祷告着,但愿这些没有烧成瓷的半瓷管道比陶的质量好些,中间不要出现漏水透气的地方。

看着众多的村民正在忙着给接口糊封泥。大少心里一直在祷告着,老天爷保佑,等明天封泥全部干透,千万不要有漏气的地方,保佑顺顺利利的一次性就能成功。

五月二十九日中午,程风带着程大龙,罗三,吴正,村长金大力,叶一平等一众村干部来到管道出口处,程风指着管道出口对叶一平说:“叶村长你带两个人守住这个出口,等到水从这里流出来的时候,你就把它堵住,别让水流出来,等到我们那边让你放手的时候你在放手。”

“小东家放心,叶某懂得。”叶一平带着两个村干部留在了这里。一行人顺着管道往下走,每隔50米就留下一个负责检查水管是否漏水,并同时起到传话的作用。

最后来到水泵边,程风指挥着吴正把那封泥先做出,随时准备封口用。然后就让村民们开始打水往那铁罐里添水,很快出口那边传话,水管已经出水,出水口已经堵上。 各站点位的人正在检查是否漏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还好运气不错,传来的消息没有发现有漏水的地方,这让程风稍稍松了一口气,那就看最后的操作是否成功了。

最后把罐子里全部装满了水,进水方的堵头都快要顶不住了。这才把那添水口的盖子盖上,让吴正把那活好的封泥砸在了上面,牢牢的把整个添水口全部封死。一切准备妥当,程风这才让人传话,出水口打开水门。

很快铁罐子里出现了轰轰的声音,进水口方向的压力已经没有反而形成了吸力,大少一挥手:“打开进水堵头。”

负责下面监管进水堵头的村民用力的把那堵头从管道里拔了出来,进口处迅速形成了一个水流的漩涡。

整个现场鸦雀无声,大家都看着程风,也不知道这到底是成了还是不成。大少爷就站在那池塘边上看着那旋转的水流,一直看了五六分钟,也没见到漩涡变小,反而吸出了嚯嚯声。

大手两手一拍,高兴的喊道:“成了,只要不堵住进水口,这水就会不停的抽上去了。”

众村民一听,全都往出水的方向跑。看着出水口那突突外冒的水,村民们欢呼起来,这玩意太神奇了,都不用人去干,竟然自己就能把水抽上来,金大力和叶一平对看一眼,同时发出了感叹:“小东家真的是神仙啊,这样的神仙手段都使用得出来。”

两人看着,那突突突外冒的水,很快就让脚底下的土地变成了一片汪洋。两个村长这才回过神来,对着那些站在那里看着出水口傻笑的村民大喊:“大家还愣在那里干什么?赶紧拿家伙挖引水沟啊。”

等到程大龙扛着程风走到出水口的时候,村民们已经四散开始挖引水沟了。

金大力看着一直在外冒水的出水口问:“东家,这管子不能一直这样突突的冒水,有没有让它停下来的办法?这要是一直灌下去,咱们这旱地都会灌成水田了。”

“这得问风哥儿,俺也没见过这神奇玩意,哪里知道。”这个问题程大龙也不懂,这种神奇的玩意,他也是第一次见,自己还没回过神来呢,哪里知道如何解决,只能问脖子上的程风。

程风骑在程大龙的脖子上,双手抱着程大龙的头,看着金大力笑道:“为什么要让这水停下来呢?这水一停了再想抽上来,今天的操作还得再来一遍。

咱们只需要顺着管道挖一条沟,需要用水的时候就把它堵起来,不让它往下流,不需要水的时候就把它打开,直接让它流回池塘里去不就行了。反正这抽水泵又不需要人力,又不需要电的,随他抽去呗,只要水别浪费就行了。”

其实程风觉得他们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就这小抽水泵,那几公分粗的管子,就算24小时不停的抽,想完全把这六千多亩地灌溉一遍,还是很困难的。估计需要两天才能轮回一遍,哪里会有多余的水回流。

有了现成的水,村民们中午也不休息了,纷纷出来抄起农具,开始在各处挖引水沟,甚至还有村民提议,既然水都爬到高处来了,还不如在村子里也开一个小池塘,把水引进去,方便大家洗衣。

关于这个问题,程风也就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只要村民们能有自己心的想法,那就是好事,随他们自己折腾去吧。

终于顺利的解决了抗旱的问题,程风这下放下心,只要这双龙泉的水不枯,这几千亩小麦总是能保下来的。

回学校的路上,吴正问大少:“少爷,那管子咋还继续烧吗?”

程风摆摆手:“不用烧了,这管子够用就行,只要能坚持上两年,两年后再换,咱就换成铸铁的了。等会回学校去,我再给你几张图纸,咱们烧新的琉璃制品。”

“那俺们有没有新的东西可以做?”罗三也问。

“没有,罗伯伯你们现在就是两件事,第一就是把那枪机给改好,第二就是配合袁老太爷他们把那冲床再改进改进,先把你们做好的枪机零件做出模具来,用冲床直接冲压。唉,咱们的铁实在太少,目前只能紧着最紧要的来,其他的事暂时都不用。”

大少现在很郁闷的就是自己没有铁矿,这铁料的事情一直解决不了,单从外面买数量有限,哪哪都有人卡关,就算是有银子,也没办法大量的购买。铁山镇那里虽然有铁矿,但现在还一点眉目都没有,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让自己成为矿老板。

大少爷有些唉声叹气,也不知道毛文龙想好了没有,他那铁矿捏在他手里,早晚就出事了,成为别人搞他的把柄。把那铁矿交给自己,每年还能多得二万斤铁,也不知道他是咋想的,迟迟没有一个回复。

其实大少这里是自己心急了,那武之望刚才接手巡抚衙门的事情,目前都还没有理出个头绪来,哪里顾得了毛文龙的事,要等几个月之后,他才会开始发力收拾毛文龙,那时候的毛文龙才开始有些紧张起来。

回到学校,程风带着吴正到了自己的实验室,把压在书桌上的几张图纸拿给了吴正:“吴正哥哥你看,你下面需要做的就是这几样东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吴正接过图纸看了一下,其中有两张没什么稀奇的,就是直径只有三厘米的玻璃圆片,还是平面的,没什么特殊的地方。

另外一张也是三厘米的玻璃圆片,但这镜片是凸透的。吴正不知道有现成的五厘米镜片不用,为什么还要做这种三厘米的?

当然了,少爷要做的东西肯定是有目的性的,少爷不说,自己也没必要问。

第三张还是比较常规的五厘米的凸透镜。但是这个凸透镜的曲面比较大。而且曲面上竟然还有刻度,这样做作起来的时候难度有些大。不过这也没关系,就是麻烦一点总是能做得出来的。

第四张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尺寸变成了十五厘米,也是大曲面的凸透镜,镜面上同样有十字形刻度。

第五张原来没见过,竟然是一种三角的立方体,吴正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但既然自家少爷让自己做,那就得把它做出来才行。

程风指着那几张图纸对吴正说道:“这几张图纸都比较特殊,首先制作琉璃的时候,原料中不能再加入铅粉降温度了,这些镜片的加工必须是无铅的。

你先试验着做一些出来练练手,都没有问题了在正式生产,生产这些镜片的材料不但不能用铅,而且石英砂也需要经过精选才行。

你必须要选出那种完全透明的沙砾来加工,一点带杂质的沙粒都不能有,这两项是这镜片成功与否的关键。”

吴正仔细的看了会图纸,抬头嘿嘿一笑:“少爷放心吧,这也不是第一次做了,无非就是要求精细度更高一些,难度更大一些,做得出来的。”

送走吴正,程风开始认真的思考设计土高炉和土转炉来,这类的土法生产设计在以前的时候看过不少,不管是文字的还是视频的,都极为熟悉,所以设计起来也非常方便,无非就是大脑的复制粘贴而已,一点难度都没有,只需要有空闲的时候把这些内容复制到纸面上就可以。

五月三十日,书院召开了所有夫子全部参加的会议,新来的两个夫子,袁可立和沈有容也参加了会议。因为新来的学员三个月集训已经结束了。大家需要商量一下开学的时间及课程的安排。

会议上程风提出了新的教育提案:“各位夫子们,我们以前上课的时候都是凭着感觉来,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全凭父子的感觉,总是有些乱糟糟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了钟表,我们可以按照准确的时间进行教学了。

现在我有一个新的提案,就是咱们按照钟表的时间来进行教学规划,首先我们把上课的时间定为每天早晨七点开始,全校师生出操跑步三十分钟。然后半小时的早餐时间,每天8点正式上课,每节课只上五十分钟,然后下课休息十分钟。

上午上四节课,中午十二点下课吃午饭,午饭一点结束,然后午休一个小时。下午两点三十分开始上课,五点三十分放学,下午只上三节课。这是课程安排,各位夫子们看一看。”程风把手里的计划书

递给了旁边的许国亮。

许国亮看过之后,就顺着夫子们一个个的往下看。最后计划书递到了沈有容的手里,沈有容接过计划书看了一遍,前面的说明之类的跟自己没多大关系,自己以前也没有当过夫子,至于夫子指的工作里有没有这些内容也不知道,反正照着别人说的做就是了。

又看见了课程安排表,虽然用的字是简写字,但是这些字原本就有,对传统的人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看了看一年级的课程表,学的内容只有语文和算术跟自己没啥关系。

在看二年级的课程安排上面就有了自己的内容,《航海基础课程》,《航海工具的使用》,《海战的指挥艺术与思路》。

沈有容一看一个头立马有两个大,这些东西都是习惯性的,自己从来就没有总结过,现在要要把这些具体的东西体现在书面上,老夫不会呀,这可如何是好。

沈有容心里发虚,赶紧把手里的计划书递给了袁可立。袁可立把这个计划书认真的看了起来,觉得自家小徒弟写的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全是大白话,没什么文采,但是能把事情说个清楚明白,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唯一受不了的就是他的这个文体,除了是简笔字之外,竟然还是横排版的,自己看着老不习惯了。

真搞不懂他们这个书院怎么这样的离经叛道,字用的是简笔字就算了,就连排版都是从左到右横着排,而不是从上到下竖着排的。

袁可立有些想不明白,这样的书院明显的就是不想让自己的学子将来考功名走仕途。可程家花这么大的财力物力来办这个书院,却不想让学生们走仕途考取功名,到底图的是啥?

真的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袁可立觉得自己今年遇见的稀奇事实实在是太多了,自己堂堂一个巡抚,竟然信了这小忽悠的话,跑来他家当个夫子。也不知道老夫跟他交代的一天五百个字的字帖,他写了没有,回头的查一查,找个机会揍他几戒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想着那小胖手来上一戒尺会是什么样,袁可立就忍不住的想笑。

忍住自己想打小孩的冲动,低头要认真的看了看课程表的内容,也和沈有容一样,一年级跟自己没啥关系,在看二年级,果然有和自己有关系的课了《三十六计解说与战例分析》,《孙子兵法解读》,《战争的指挥艺术》。

其他的两项都不是问题,作为一位老牌的进士,解读三十六计,孙子兵法那是小儿科,不管对不对吧,总是能解说出说的123来。

至于后面的《战争的指挥艺术》,袁可立有些不能理解了,这战争怎么还有艺术可言?自己很是不能理解。

而且这门课好像还需要自己来写教案,这个难度有些大了,自己连理解都没法理解,如何写得出来,这才是新问题难倒了老进士。

再看其他的内容吧,除了水战方面的,那是沈有容的事,还有二年级的语文和算术,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吴大夫的《医学基础》,《黄帝内经》,这个书院的学子竟然还要专门学医,袁可立觉得这就不是一个正经的书院会干的事。

除了学医的课程,他还看到了每五天才上一节课的两门新学科:《这就是化学》和《这就是物理》。

这两科的书名本来就够奇怪的了,再一看上课的夫子,好家伙:程风。这怕是全天下最小的夫子了吧,自己都还没正式读书,竟然就在给别的学生上课了。

不过想想也是,这物理化学的,自己也不懂,估计这学校也没别的人懂,也就这小子自己在倒腾,也不知是不是在浪费其他人的时辰。只是人家是金主,这书院都是人家开的,人家的小孩子要在这里当当夫子感受感受也没话说。

“唉,要是徐光启那老东西能来这里当夫子那就好了,物理化学这玩意那老东西肯定懂。”想起徐光启袁可立就烦,当了一辈子的官都不务正业,不好好的去研究如何当好官,总是喜欢搞些奇技淫巧的旁门左道,弄得在朝里混了几十年,还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官。

要换做是自己,在官场上如此都没有前途,那还不如辞了官,回家当夫子,认真的捣鼓自己的那些奇技淫巧的好。

袁可立摇摇头,心里暗自叹息了一声,把手里的计划书递回给程风。

会议继续进行,程风提议的新教案就这样通过了,齐鲁书院决定按照新的教案进行教学,这估计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按照钟表准时准点上下课的学校了。

六月初一,齐鲁书院正式开始开学,在开学的仪式上,袁可立,沈有容第一次听见了齐鲁书院的校歌,又把他们震惊到了。

活了几十岁,去过的读过的书院不少,从来没有哪个书院会有校歌的。这齐鲁书院开学要升旗唱校歌,这也是开了大明的先河了。

齐鲁书院的校歌平平无奇,但是袁可立却从校歌的歌词中听出了这个齐鲁书院为什么要离经叛道,不教四书五经,反而教一些旁门左道原因,那就是歌词中所说的,不是为做官,不是为面子光,只为穷人要翻身,不受人欺负,不做牛和羊。

袁可立从这歌词之中,听出了一种不一般的味道,这让袁可立冒出了一身的冷汗。当得知这首校歌是自家小徒弟编唱的之后,袁可立不敢往更深层的意义上去想了。

学校重新开学了,一切再次步入了正轨。袁可立的夫子生涯也开始了,虽然他很不满意齐鲁书院的学生里有太多的女孩,但他也知道这些女孩多数都是孤儿,程家这块地界上又不允许哪家有仆人丫鬟,这群女孩除了学校,真的没地方可以安排。

沈有容的夫子生涯也开始了,沈老爷子也有很多的不满,书院里那么多的女孩子读书也就算了,为何自己上的海战课程竟然还有那么多的女娃在听,自己心里很不满意,这些女娃娃们学这海战知识有什么用?他们又不能去当水兵。

可人家程小公子说了:“学习知识的目的主要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习海战知识,并不一定非要去干水兵,就像我们学习种地,但并不是要去种地,我们学习算术并不是要去做账房先生一样的道理。”

这让沈老爷子无言以对,只好咬咬牙,把心一横:“这里是书院,是读书的地方,哪有什么男生女生只有的只是学生,自己只管上课,凡事一视同仁就好。”

袁可立沈有容的夫子生涯开始了,程大少的练字生涯也开始了,一天五百字的毛笔字,袁可立盯得死死的,程大少打死不愿意学的三字经,弟子规,论语,每天都得被老师抓去学上一段,这让大少每天叫苦连天。

隔三差五的那小胖手就被袁可立打得红扑扑的,师母宋氏隔几天就会看见小奶娃端着只胖嘟嘟的小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上门告状。

这也让袁可立每次都哭笑不得,恨不得把这小奶娃子带过来再打一顿。

唯一让袁可立感到欣慰的是,不管上四书五经课程时这小徒弟有多么的心不甘情不愿,但只要是沈有容的海战课和自己的军事课,那都不用人请,早早的他就会跑到教室里来乖乖的做好,听课比谁都认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