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4章 古言说万事开头难 守道法自然是乾坤

次日天光刚起,东方红光乍现。程风一家已经收拾妥当,早早的出门,来到海边蓄水池处检查成果,发现经过了一夜的蓄水池里水并未消耗多少。娘三个一商量,决定再围一个石围栏,这样就有了两座盐水池。

说干就干,一家人动手,搬石头的,砌围栏的,很快就做好了第二个石围栏,太阳刚刚升起一人高,第二个石围栏已经装满了海水。

看着升高的太阳,程风姐弟俩在沙滩上捡了些柴草,老娘又去水凼子捡了些海鲜,可能是官府不让老百姓下海,敢到海边的百姓很少,一两百年下来,海边的海鲜众多,海蚌,螺蛳,扇贝,海参又多又大,随随便便就能捡一大筐。

提着装满海鲜的筐,姐弟俩抱着捡来的柴,一家人回到放桶的崖洞,点了篝火,烤起了烧烤。很可惜新鲜的海鲜本是好食材,但没有任何调料,只有一点苦涩粗盐的烧烤真的很难吃。好在一家子现在追求的只是能有吃的能吃饱,对于味道还不敢有要求,再怎么难吃也是肉,还是能管饱的肉,虽不好吃还是吃得很开心。

等到中午时,看看围栏里的水又减少了约三分之一,赶紧的又提水补充满。

到下午太阳西沉,再一次补满围栏里的水后才捡了些大海蚌类的海鲜回到家。晚饭可不能再吃净海鲜了,就用开水把大海蚌烫死,取出壳里的白肉切成肉丁煮成海鲜小米粥。

虽然海鲜多小米少,还没油少盐的,但心里装着希望,还是吃得很开心。

就这样又过了三天,终于把第一道盐池里的浓缩了五六次,池底都有了一层沉积物。多次浓缩的海水都成了墨绿色。把第一池的浓盐水放进第二个盐池里,继续的浓缩。

在连续放了三次浓盐水进第二个盐池再浓缩两天后。终于到了最后一步,把第二个盐池上面的盐水放入第三个盐池。

因为第三个盐池比较小,大半池盐水经过一天的暴晒,石面上只留下了一片白色的盐层,当老妈看见那白色的盐巴时,眼泪都出来了。

终于等到成功晒出来的海盐,程风赶紧叫老娘把自己抱上石台,爬在围栏边扒开盐层看了下厚度,厚度大约有三厘米多点,估计产量大约有60斤左右,盐不是很白,最底下的盐白里带着一点淡淡的黄色。

拈起一点尝试了一下,咸味里带有一点点苦,应该是还有一些杂质没有分析出来,不过苦涩的味道非常的淡,比家里用的粗盐味道好多了。

从口感来看,应该跟历史书上记录的细盐差不多,但是还没到标准细盐的要求,大约是在粗盐和细盐之间,比较靠近细盐的标准而已,离精盐的要求更是还差得远,不过也够了,家里现在的条件也不允许做到精加工。最好是等到手里有了一些钱之后,再补充一些工具,才能做到精细提纯。

用木片把晒好的盐最上面的一层,小心仔细的括成一堆,最上面的这一层的盐颜色比较白,应该是质量最好的。老姐接过老妈递上来的一条破布袋把这些比较白的盐装好。装了大约十五六斤,装好放筐里老妈就提到离海岸比较远的草地上去,捡了一些青草盖在篮子上面,小心翼翼偷偷摸摸的边走边四处的张望,一路提心吊胆的往家赶。

提着手里的这一筐盐,妇人的心情是紧张和激动的,紧张是因为自己这是第一次偷偷摸摸的制盐,害怕被官府的人发现了全家杀头。

激动是因为自己也亲口赏了一下这最上面的盐,苦味非常的淡,是比较好的盐,自己从来都没有吃到过,感觉富贵人家吃的细盐,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好在自己家今后也可以吃这种细盐了,虽说心里非常的忐忑不安,但忐忑不安的情绪的夹杂着更多的还是激动。

等到老妈把最好的盐送回家的时候,陈风和姐姐也在把第二层的盐小心翼翼的刮在一起,分离开了中间层的细盐之后,又把最底层带着淡黄色的盐收拢在了一起。

等到老妈把第一趟的盐送回家返回,陈风和姐姐把剩下的盐已经归类收拢好。

老妈这回又拿来了一个更加破旧的布袋,小心翼翼的把中间层的盐装好,这袋大约装了有20多斤,还是老妈小心翼翼偷偷摸摸的又把盐送回了家。

最后剩下的十来斤带着淡黄色颜色的粗盐装好后一家人才一起转回家。这次因为提着盐,也没去捡海鲜。

回到家里,妇人非常的高兴,家里多了几十斤的盐,但好像并没有被人发现的样子,心里开心极了,于是乎晚饭做得格外的认真。

晚上这顿经过老妈认真仔细做出的晚餐,是程风投胎到这个世界,自己学会吃饭以来,第一次喝到的味道不一样的有咸味的还不苦的粥。依然还是那样的清粥,但是盐味比以前重多了,可清粥里苦涩的味道确实是淡化了太多太多。

边喝粥,程风边问:“娘亲,咱们家以前吃的盐都是哪里买的,卖多少钱一斤?”

“咱家里的盐大多是在城里卖的,你爹回家时会带些回来,镇上杂货铺子也有卖的,只是要到赶集时才会去,有时也有货郎会来村子里卖货,他们也会带一些。听你爹说城里的粗盐卖12文一斤,细盐卖30文一斤,镇上与货郎卖的粗盐15文一斤,也可以用东西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根据所了解的盐价,程风估算了一下明朝各时期的物价,从粗盐十二文左右来看,物价还很正常,应该还在明朝中后期,不是明末那个物价飞涨的时期,那么粮食价格估计也应该在0.8-1两之间。

“不知道精盐能卖多少文一斤。”

“精盐没见过,那得是大官老爷才吃得起的,哪里知道卖多少钱。”

听说不知道精盐的价格,程风只能自己想想上世了解的信息,记得有资料说明朝的精盐能卖到两百文一斤。听听这个价格,别说是穷人吃不起,一般的小地主小商贩都吃不起。

看来还是加工精盐卖划算啊,陈风心里认真的盘算着,今后如何用这盐来给自己的家庭改变一下生活条件。看了看自己这个家的破败样,心里还是暗自的叹息,这生活在古代真的太难了。

自己想早早的开始找机会做一些生意,补贴家用。只是自家住的这地方,真的太偏远了,都住到天尽头了,宝宝心里苦啊。

如果自己没记错,自家这个村是归文登县管。但是这里距离文登县好像有七十多公里,这还是上世那个时代的高速公路的距离,现在明朝时期的破路怕是要有一百公里远,真正的天高皇帝远。离堡最近的镇应该是成山卫,距自己堡最低也有十公里远。

这就有些麻烦了,看上去天高皇帝远,做什么事都不一定有人管,而且村里也没几个人,不但是人少,好像也没有谁家养鸡养狗的,都到这里两年了,没听见过鸡鸣,也没听到过狗叫,整个山东比这里更偏远的地方怕是没有了。

天高皇帝远的管倒是没人管了,可想做点小买卖,可以卖东西的地方也没有了。如果每天跑二十公里来回去卫城里做生意,怕是钱没赚多少自己得先跑死。

“唉”程风心里暗自的叹息,目前的唯一希望可能就是等货郎来村里时看货郎敢不敢收私盐。要是货郎敢收,哪怕价格低一些也不怕,万一货郎不敢收,那可就完蛋了。出门去做生意,那是不可能的事,自己现在还这么小,父母也不可能陪着自己出门去做这卖盐的生意,如真是这样,怕是这盐晒出来也只能自己家先自用了。

可也不能干等货郎来,不说货郎什么时候来不知道,就算货郎来了,人家敢不敢做这生意都不一定。万一货郎真不敢收,可咋办?陈风觉得还是要试试别的路子。于是又问:“娘亲,镇子有集市没?村里可有人去赶集?”

“有啊,卫所五天就赶次集,后天就是赶集天。”

“卫所有粮铺吗?”

“没有粮铺,粮食杂货铺有卖。”

“那杂货铺有卖黄豆和黄纸吗?”

“黄豆有卖,黄纸不知道,咱家也没人认字,问那劳什子的纸有啥用?”

“要不娘亲赶后天也去镇上赶集,带上二十斤盐,咱用盐去换粮食。一斤盐换一斤粮,咱家的盐跟细盐差不多,换粮应该没问题,精明的商人应该都会换。有黄豆咱先换两斤黄豆,剩的全换粮食。顺便再找找看有没有卖石灰的,找人要三五斤石灰或者花几文钱卖也行,没有就算了。”

“卖私盐可是犯法的,娘可不敢去卖。再说咱为什么要换黄豆?咱家可不会做豆腐,想吃豆腐咱买小半斤尝尝也就是了。”

”娘亲,咱又不是去卖盐,咱是用盐去换粮食,有人问盐哪来的,就说是亲戚家送的,因是上好的细盐自己不舍得吃,拿来换粮食。黄豆儿子有别的用,不是要做豆腐吃。这换粮食的事要是娘亲自个去害怕,我跟娘亲一起去。我去换应该没人会怀疑盐不是送的,我个小孩不会说假话。”

“要不我和弟弟一起去换娘,亲在远远的地方看着也行。”程大妮马上表态愿意和弟弟一起去换粮食,说实在的她自己也是饿怕了,非常非常的想吃一顿饱的。

“对啊,如果娘亲害怕,我和姐姐去换。我们两个小孩,也没有人会怀疑我们。”程风觉得姐姐的这个主意非常非常的好。

“你还是跟你姐在家里看家,带你去多累人。俺背上二十斤盐,还得抱着你这二十多斤。要是换成了回来还得背着二三十斤,在抱着你,娘不得累死。”富人一口就否定了自己儿女提出的建议:“既然黄豆你说有别的用,那娘去帮你换。小啊,你要用黄豆石灰做啥呢?可以告诉娘不?”

“当然是有大用,只是现在告诉娘亲,娘亲可能也听不明白,等东西买到后我做给娘亲看,娘亲到时候就知道了。”

为了忽悠老妈用盐巴换粮食,程风也是把自己的脸皮开到了最厚。对着自家老妈是火力全开。一阵的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个不停。

好说歹说,费了一晚上口舌的陈风姐弟,对着自家的老娘是一阵的忽悠打气加鼓励,终于还是把自己的老娘给说动了,愿意试一试去镇上用盐换粮食。

一家人商量好,第二天又去海边把盐池里的水调整补充好,又去捡海鲜回家,开始准备明天赶集的东西。因为离得远,明天天刚亮就要出门,和村里人一起才敢去,不然路上不安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到了赶集那天,程风从梦中醒了,老妈早已经没在家了。起床出门看了看天色,都快中午了,摸摸自己的肚子,有点饿。

看看自己的手脚,自我感觉好像是长了不少肉,那如同牙签一般的手指好像变得有肉了一点点。

最近这几天,天天去捡海鲜吃,虽然没油没调料,做出来的海鲜也不好吃。可再不好吃它也管饱啊,每天吃肉还管饱,人生已经很不错了。

看看这才吃了几天有肉的清粥,自己已经长了不老少肉,走路时腿也开始有了气力,双腿不再打颤颤,感觉精神也好了,头脑更清晰了。

就说守着大海这个聚宝盆咋会吃不饱饭,住在海边吃不饱饭的人家要么是嘴太刁,要么就是胆太小。

就看堡里这十几家人,哪一家也没见有一个胖娃娃,可见没有一家是吃得饱饭的。可自家这几天是天天朝海边跑,就没有见到过村里的人有去过海边捡海鲜。

古人真的是太好管理了,官府一句话,只要不是生死选择,老百姓硬是不敢做违法的事,除了那些无法无天的官僚士绅和被逼得走投无路,没有生机的百姓,普通的老百姓胆大的真没几个。

心里充满了各种感叹的程风,在家里转了一圈,没找到自家老姐,估计又跑出去找小伙伴们玩去了。

本想自己出去转转,走出院子看看,自家房子在村子边边 ,离村里最近的人家也有一百多米。想去找自家老姐吧,听听村子里的动静,竟然连小孩的吵闹声也没有,整个村子安静的不行,感觉就像一个**似的。

想去海边其它地方看看,可到海边也有一、二公里,一个人可不敢去。万一遇到狼自己就得狗带。

想想还是算了,安全才是第一位的,转身去厨房里看了看,灶台有些高够不着。又搬了张凳子站上去试了试,还是够不着。

算了算了,够不着就够不着吧,小孩子就是没人权,没有大人在家想找点吃的,都没这个本事。还是上床睡觉去,睡床上不动,饿一天也饿不死,可是想自己爬上床也是很困难的,程风心里烦躁极了。

没本事自己搞定吃食的程风只好苦瓜着个脸,搬了高低两个凳子摆放在床边,才踮着脚又爬回床上睡觉。而自家老姐好像完全把自己忘了。

躺在床上,勉强睡着又被房子外面推开院门的动静吵醒,双手按着肚子,饿的两眼转着圈圈的程风努力咬紧牙关,让自己爬下了床,晃晃悠悠的走到门口,就看见自家老姐正费力的拖着捆柴进了厨房。

站在门口的程风,看着自家老姐那瘦小的身板用力的拖着柴,眼睛都红了。暗骂自己真的不是个人,怎么就没有想到老姐是去拾柴去了,反而以为老姐是去玩耍。自家老姐都会早早的出去拾柴,而反观自己,每天只会睡到中午才起床,啥事都不会做,一点屁用没有。

自己也不仔细想想,如果没有老姐去捡柴,家里的柴是哪来的!自己和老爸可从来没有捡过柴。自己一天天的不做事就以为其他人也不做事,都跟自己一样是个只会吃的小饭桶。

小心走到厨房门口,看见老姐正在烧火做饭。轻轻的叫了一声:“姐姐”。

程大妮听见叫声头都没抬,轻柔的说道:“弟弟是不是饿了,娘煮了粥才走的,等等就热好,坐边上等会,别急呀乖,姐姐马上就可以热好,弟弟就有热粥吃了。”

程风乖乖的坐在桌子边,看着老姐点燃了一小团火放在灶塘里,约么等了几分钟后就熄了灶膛里的火。起身站在灶台边的小凳子上,双手用力拉开那个木锅盖。又拿了一把有很长把手的木瓢,把锅里的粥盛在两个碗里。又把碗端放在桌子上。

程风虽然很饿,但今天感觉这碗粥有些沉重。默默的喝着粥,心里盘算着要如何帮助老姐。

可惜自己太小,用力气的事情都帮不了。等到一碗粥下肚,程风感觉到整个人都充满了力量。吃饱喝足的程风放下手里的碗筷,开始思考如何帮助解决的问题。思来想去,个人认为还是先从认知上下手帮助才对,只有把自家老姐思想上的认知之门打开了,老姐才会更长更远更高。毕竟眼界的高度决定着人生目标的高度。自己能把自家老姐的眼界提高了,那自家老姐以后的人生目标高度也会更加的高。于是抬头看着姐姐说:“姐姐想不想学认字?我教你!”

正在收拾碗筷的程大妮抬头问道:“真的吗?俺只是女娃也可以学认字?”

“当然可以,你是我姐就应该会认字,所有人都应该认识字才对,弟弟我认识很多很多的字,等会就开始,我教姐姐认字算数。”

“那现在就教,先教我写自己的名字可以吗?你会写姐的名字不?”

程风点点头:“当然会写,我还会好多的字,我都教给你。还有好多好多的算术也教你,等你学会了数数算账,那你卖东西给别人时在钱财上才不会被骗。”

等到陈大妮收拾完了厨房的碗筷,姐弟俩来到院子里各拿了根木棍,程风在地上写了程大妮三个字。然后指着这三个字说:姐姐,这就是你的名字,第一个是程字,咱家的姓,第二个是大字,第三个是妮字。姐姐你照着笔画写,今天能把这三个字练习好,姐姐就厉害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时间一闪而过,经过一下午的练习,程大妮已经把自己的名字写了上百遍,开始有点样子了。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程风只要一有机会就教自己的姐姐识字算数,陈大妮也认认真真的学习,并在短短的一年时间掌握了最基本的数学和财务知识。

眼看天色将晚,俩姐弟终于看到了回家路上的娘亲正慢慢的朝家走来。

丢下手中的木棍,俩小只风一样冲出院子跑向娘亲。

拉着老娘回到家里,放下背篓,从背篓里面拿出来一个大袋子和一个小袋子,边拿袋子边说:“咱家又有粮食了,杂货铺老板真是个好人,一斤盐给俺换一斤半粮,用了十五斤盐换了25斤,多给了两斤,黄豆也换得了,五斤盐换了二斤豆,这黄豆真的忒贵。卫所里没人卖石灰,只是有人家在起房子,用到石灰,找主人要了两块,主人家没要钱。”

程风看着换回来的粮食,很是开心,在这个时代混了快有三年,自己终于用知识给这个穷的叮当响的家挣到了一点金。

虽然那些盐巴也只是换了值二百个铜钱左右的东西。但是这二百铜钱的粮食就是一切美好未来的开端。

晚饭,程风第一次喝到了全是小米粒加白白嫩嫩的蚌肉,放了细盐的浓粥,味道那叫一个好。味正粥稠还吃得饱。

吃饱喝足,程风守着老娘一连串的问:“娘亲,杂货铺的人有没有说别的?比如说他们也收盐,或者说下次还有盐还可以找他家换之类的。”

“那店家倒是说了以后有贵重的盐还可以找他家换,不光盐能换,别的如各种皮毛、鸡蛋、鸡鸭、野味之类的也收。换东西卖钱亦可。娘想着下场集再去换十斤盐的粮食。”

“那可不中,咱家要是场场集都有盐去换说不过去,咱家亲戚还能天天送咱盐。一般开铺子的人家都有靠山,咱找他家换得多了,怕他们找咱家麻烦。咱还是等货郎来试试,货郎收不收在说,一般货郎卖的都是私盐,咱卖雪花盐给他,价钱比私盐还便宜些,只要不太多应该是安全的。”

“咱这细盐还可以叫雪花盐?不过雪花盐这名字倒是挺好听的,就是没有雪花白。”老娘觉得儿子实在太有创意了,连雪花盐这样的名字都叫得出来。

“咱家现在这个可不敢叫雪花盐,真正的雪花盐比咱家现在这个细盐要好多了,盐的颜色真的跟雪花一样的雪白,雪花盐是盐里最好的盐。”程风担心老娘误会,把细盐当成是雪花盐,赶紧做出了解释。

“咱这不是雪花盐?那雪花盐咱也没有啊,咱家可是本分人家,可不能用细盐冒充雪花盐去骗人家货郎。”

程风嘿嘿的一笑:“娘亲你放心,之前咱家是没有雪花盐,今天开始我决定做雪花盐了,三天过后咱家就会有很多的雪花盐,自己家怎么吃都吃不完的雪花盐。”

“小啊,你竟然还会做雪花盐?”老娘都有一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当然会了,我让你买的黄豆和石灰就是用来做雪花盐用的,今天晚上咱们就开始做,娘亲您跟着我做一遍,你就知道雪花盐是咋回事?”

当晚,程风拿到了两块有自己头那么大的石灰,先用木盆放了半块石灰,放了大半盆水把石灰发开,看着石灰疯狂膨胀把水都烧开,赶紧的用木棍搅拌成浆,等石灰完全停止了反应后,就等待石灰水自己澄清。大约等了两个小时后,把澄清的石灰水舀在几个碗里放好。又让老娘把大约三十来斤盐巴倒进家里唯一的一口铁锅里,又加水把盐巴重新化成盐水。又把几碗石灰水倒入盐水里,又点火把盐水微微的加到温温热,加热的同时不停的搅拌使石灰水同盐水充分融合,这时盐里的钡、镁、钾等物质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相互反应吸附在一起,形成絮状颗粒物,等盐水里的絮状颗粒物形成。现在需要过滤出这些杂质。

程风问:“娘亲找块白布缝制个布袋,缝制一个能装四五斤东西的细棉布口袋就行。”

“细白布咱家没有,娘有个钱袋子,黑布做的,细黑布袋子,只是怕装不了一斤,最多装半斤,不知道这样的能不能用。”程风扶额,这家穷得破布都没一块,真是伤心欲绝啊,可家就这样,还能咋办,只能将就。

“那也可以,小点多装几次也行。”陈风也是没有办法,只好将就着用那个黑布袋子。

老娘找出来那个黑黢黢的黑布袋子,又用清水反复的清洗了好几次之后,见着水不再变色,才地给程风。

程风接过娘亲递过来的钱袋打开袋口,又重新把盐水倒入钱袋子过滤进木桶。等把盐水全部过滤完,钱袋子里面过滤出来的杂质得有二两。

过滤好盐水需要静置两天,这是要用两天的时间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盐水中的钙质反应又会形成含钙絮状颗粒,再次过滤清除盐水中的钙。

到了第二天晚上,程风又让老娘拿了半斤黄豆放在清水里泡开,为明天下晚提纯细盐做准备,老娘老姐都问:“这是要发豆芽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当然不是发豆芽,咱这是要磨豆浆。”

“你想喝豆浆了?”老姐问。

“不是要喝豆浆,是要用豆浆里的蛋白酶和盐里的氯化钾反应,把盐里最后的杂质也就是含苦涩味道的氯化钾分解出来,分解过的盐就不苦了,会像雪花一样白,比小米还要细,那就是雪花盐。”

“原来是这样,可咱家没有石磨,咋磨豆浆?”老娘失望的说,至于什么蛋白酶氯化钾之类的反正也听不明白,也懒得问。

老姐在旁边横竖什么都听不懂,更是懒得问,她才不关心什么家里有没有石磨,更不想知道什么蛋白酶氯化钾是啥玩意,她只关心这雪花盐能不能做得出来。

听说家里没石磨,程风直挠头,本就没有几棵黄毛的头差点挠没了。

挠了老半天头又问:“咱家有石杵吗?就是那种可以放大块的东西进去,用块棒子捣碎东西的那种工具。”

“石杵有,可咱用石杵能捣鼓出豆浆来。”老娘老姐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自己。

“当然能捣鼓出豆浆来,只是时间用得长了些,力气用得多一些而已,咱家什么工具都没有,只有将就有石杵慢慢磨吧。”唉,谁叫咱家穷的叮当响呢!只能先将就一下,等家里有了钱一定要先解决这些个工具问题。

“那咱们明天开始磨豆浆,然后再提纯盐巴,小点不怕,咱家慢慢的做,虽然量少了点,多做几回还是做得出来的”。程风心里直叹气,家里是真够穷的。

天刚麻麻亮,心里装着事的程风哪里睡得着,早早就起了床。

他起床的动静自然也惊醒了另外的两人。一家人起床后来到厨房,看了看经过一夜已经泡胀的黄豆,老娘抱出个大石杵来,把泡好的黄豆倒在石杵里,慢慢的的用石杵捣烂。用了差不多五、六个来小时,才把黄豆捣得有点像豆浆的样子。

然后又让拿来个小木盆,把豆浆装袋子里挤压出豆浆汁。剩下的豆腐渣就可以炒来吃了。因为袋子太小,半斤豆子磨出来的浆汁装了四次才挤压完成。

准备好了黄豆汁,程风随后开始烧火给盐水加热,边加热边搅拌直到盐水开始沸腾时慢慢的倒入黄豆汁。

随着黄豆计的加入,沸腾的盐水开始翻起了淡黄色的泡沫,泡沫中的黄色物质就是盐巴里的氯化钾。把沸起的泡沫用瓢打出倒掉,直到盐水不再有泡沫产生时,停止搅拌,再用小火慢慢的把水烧干,这个过程火候要把握好,不能再让盐水沸腾。直到锅里水全部煮干后,再把上面一层盐单独铲出来,这就是精盐,最下面那层,带点淡青色,还是含一点点杂质的,就是青盐,另外保存,以后还是可以用来刷牙的好东西的。

把铲出来的精盐装好,老妈试了试重量,说是可能有二十五斤左右。已经很可以了,如果按零售价,一斤精盐能卖二百文,二十五斤能卖五两银子了。可惜那是零售价,自家可不敢卖。自家这盐能卖到100文一斤就算高价了。就算卖80文一斤,也能卖二两银子,一家人半个月的收入,比种地强多了。何况家里还有二十斤半细盐,少说还能再提取15斤精盐,还能卖一两二钱银子,加起来有三两二钱了。

转眼三天又过,昨天又收了一次盐,差不多也有六十来斤,现在家里已经有二十五斤精盐,八十斤半细盐。

今天要在家里提纯精盐,一早上一家人正在都在家里准备着提纯用的各种材料。快到午时了,正准备做饭的当口,忽然听到村口有摇铃声响起。程风一阵小激动。站起来问道:“娘亲,是不是有货郎来了?”

老娘仔细听了听,点头回答:“是货郎来了。”

“娘亲,把盐包两小包给我,一包细盐一包精盐,别包多,一包有二两就行。”

接过包好的盐包,程风对老妈说道:“娘亲您在家等着我们,有消息我让姐姐回来和您说。”

回头拉着老姐的手就朝门外走,边走边说:“姐姐咱们去找货郎谈谈生意。”

姐弟俩一溜小跑来到村子中间的空地处,果然看见一个货郎,货郎面前放着对大筐。大筐上面放着个大簸箕,簸箕里放着各种各样的货物。

看见有人过来,货郎拉着副大嗓门就开始吆喝:“各种针头和线脑,顶针锥子细麻线。盐巴剪刀和布头,硫磺雄黄老鼠药。杀虫的灭鼠的,都是你家没有的。家里少啥你买啥,买多买少也没啥!要是没钱也么怕,你家有啥咱换啥。能吃的能用的,跑的飞的蹦哒的。能换货能卖钱,留在家里也往然…”

好家伙,听到这一连串不断气的吆喝声,程风心里感慨不已。果然是天下货郎都一样,不分古今和南北。这真是大商人做买卖全靠耍鬼,小商贩做买卖全靠耍嘴。

姐弟俩远远的站着听货郎和堡里的姑娘媳妇婆婆们耍嘴皮子讨价还价,着实的买卖了不少东西。看着买东西的村民都走了,货郎开始收拾东西离开时,姐弟俩跟着货郎出了堡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货郎走出堡子没多远,就察觉到后面有人跟着,回头一看是两小孩。停下脚步问:“俩小娃娃是要换东西?”

程风摇摇头,货郎看不是要换东西的,又朝前走。大约离堡有半里地远,程知秋才开口叫道:“货郎叔叔请留步。”

货郎一听有人叫自己,还叫得文绉绉的。再次停下脚步回头问:“娃娃有事?”

程风点点头:“叔叔,我给你看点东西,看过了咱们再谈才好?”

听说有东西给自己看,货郎好奇心起:“那拿来我看看是什么东西。”

程风从怀里拿出两小包递给货郎。货郎接过两小包东西一看:“这是盐巴?”

程风点点头道:“叔叔先品尝一下口感可还行。”

货郎各拈了一点尝了尝。点头说道:“好盐,一包苦涩的味道比官盐还要轻些,一包一点苦涩味都没有,是好盐。”

“叔叔敢收这盐吗?”

”当然敢收,只是你家大人怎么不来谈?你俩娃娃能做得了这买卖的主?”

“主当然是做得的。就看叔叔你看能给多少价格?”

货郎想了想,问道:“那得看你有多少货,货多货少,能不能长期供货价格是不一样的,还是让你家大人来谈可好?”

“不用大人来,我就能决定,如果叔叔能长期收,价格也公道,咱每月最多可以提供300斤雪花盐或者500斤细盐,两种都要最多只能提供200斤雪花盐,300斤细盐。如果遇到下雨和冬天,一斤也提供不了。”

“咋下雨和冬天没货呢?你家下雨和冬天都不煮盐?”

“没办法,我家煮盐的家俬太过简单,所以下雨冬天就煮不了盐,不过等我家有钱了,把家俬都准备好了就没这个问题了。咱还是先说说价钱吧,现在还说不上那些有的没的。”

“细盐二十文,精盐五十文如何?”

“太低,我家的细盐赶得上别人家的精盐好,精盐没有一家有我家的好,我家的可是上上好的雪花盐。而且我听说别人家的精盐都卖二百文,我这雪花盐肯定不止卖200文。我家的怎么也得一百文,一斤你能赚一百多文,利润很高了。细盐最少也得30文才行。”

“你这小孩真能瞎说,你听谁说的精盐能卖200文!天天的净瞎说,200文只怕就是京城也卖不到。俺看还是这样吧,细盐二十文,精盐六十文咋样。”

“叔叔你真会骗小孩,我在书上看到的,书上写的就是精盐卖200文,你还不承认。这样细盐28文精盐90文。这价钱你都能赚疯了。”

“呵呵,你个小屁孩才多大,你还书上看到的,你认识字吗你?会写自己名字不?一天天的净吹牛。俺也不骗你,细盐二十二文精盐六十五文不能再多了。”

“真不是我吹牛,别看我小,我认识几千个字,读过几千本书。算了,和你掰扯这些东西也没什么意思。还是按我说的,细盐24文精盐80文。再少就没得谈了,这生意作不成我重新找家谈就是了。”

“你的价格还是太高,还是这样吧,细盐二十三文精盐今年七十文如果?”

“算了,你这哥哥没成心想做这生意,姐姐咱们还是走吧。”程风二话不说,拉着自家姐姐就往村里走。

“哎哎你这小孩怎么说着说着就急眼了呢?咱这是在谈生意,谈生意喊齐天还齐地,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你干嘛还急眼呢?”

货郎看这姐弟俩真的要走,赶紧叫住:“好吧好吧,不和你砍价了,就按你说的这个价,达到要求的细盐二十四文一斤,精盐八十文一斤。但是你现在这盐只是比粗盐好,但还算不得细盐,这样的今天先按粗盐售价十二文收,以后这样的只能按粗盐8文收。我今天没带多少钱,就先要二十斤精盐,三十斤你这个细盐,下次我再来就可以多收点,你看如何?”

程风见货郎终于松了口,也转身笑眯眯的说:“听货郎叔叔的这个意思,咱们这就算是谈成了?”

“谈成了,看你这小屁孩人不大,脾气不小,再和你还砍价,这生意怕是真的做不成了。屁大个小孩做生意这么现实,谈不成就叫哥哥,谈成了就叫叔叔。难怪能把牛都吹天上去了,还认识几千个字读过几千本书,你抬头看看,天都被你吹破了个洞。”

见生意终于谈成了,程风回头找老姐跑腿,只看见自家老姐正抬头看着天空像是在找什么。

“姐姐你在看啥呢?”

“俺在找天上哪里有洞。”

“哈哈哈哈哈,”货郎叔叔大笑:“小屁孩看见没有,你姐姐才是实诚人,哪像你鬼精鬼精的。”

看见自己的姐姐仰头看天,自己又被货郎嘲笑,程风一头黑线,差点吐出来一口小嫩血。这个姐姐是不能认了,自己是哪一边的不知道?咋还能站错队。

想归想,可真的不敢说,自己还打不过姐姐呢,说出来肯定会被揍,深吸一口气压压惊赶紧对老姐说:“别看了,你弟弟这么乖乖的乖宝宝,咋会把天吹个洞。快些回家去送二十五斤精盐,四十斤细盐来。”

程大妮一脸懵的看看天看看弟又看看货郎。愣了半晌才回过神来,转身跑了。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