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148章 赵率教避险卧龙山 侯世禄穷游京冀地

半个时辰后,站在齐家岭战场边的黄台吉是目瞪口呆,这熟悉的一幕又出现了,所有的女真人士兵都被扒的赤条条的,一丝不挂,脑袋也不见了,战场上,好像一个明军的尸体也没留下。

黄台吉挥挥手:“过去看看。”

“喳。”一队亲卫打马上前,查看那些无头尸体,有亲兵在众多的无头尸体中,突然发现了一具脑袋还在的尸体,有些好奇,几人便上前去,想把那有头的尸体抬开来看看。

几名野兽抬着那尸体,用力的往上一抬,感觉什么东西坠了一下,一股白烟冒了出来。

“砰”的一声巨响,战场上尘土飞扬,半空飞起四个人影,把黄台吉吓跳:“明军的震天雷?”

看看四周,目光所及之处,见不到一个明军,那震天雷是从哪里扔过来的?

在战场上的大汗亲兵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只愣愣的站在那里,等了好长一段时间,似乎没有什么异常。亲兵首领看看左右,算了,回去汇报一下情况。

“大汗,没有发现有其他的东西,武器盔甲都被收走,剩下的应该都是我们的人。”

“刚才是怎么回事?”

亲兵首领摇头:“不得而知,突然之间就有东西炸开,现场看了,就一小坑,没什么异常。”

“奇了怪了,震天雷是怎么来的?”

黄台吉思考了半天的没想明白,摇摇脑袋叹道:“唉!算了,都是大金的勇士,不能让他们暴尸荒野,儿郎们,去把勇士们的尸体都收起来埋了吧。”

“喳”

亲兵首领应了一声,便带着人过去清理尸体。

阿济格也抬抬手,指挥部下:“你们去帮帮手,把埋人的坑挖了。”

“喳”

然而这个尸体可不好清理,一个亲兵小头目带着人抬了好几具尸体到边上去都没什么异常。

这回又抬着一具尸体准备离开,还没走几步,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然后就是“呯”的一声巨响,抬尸体的倒下,变成了尸体。

不管黄台吉在齐家岭下面收尸,是如何的收得惊心动魄。

且说宋玉成,曹金虎带着队伍追着阿济格的屁股掩杀了两里地才收兵返回齐家岭。

等回到战场一看,明军已经撤离,战场上空无一人,满地躺着的都是赤条条的无头尸。

明军打扫战场,真不是盖的,那是纱都没留下一根。

马上安排陆战队员进入战场,在那些尸体的下面埋下了各式各样的地雷。

有脑袋的,把脑袋上的小辫子绑在地雷上拉发的,还有用绳索拌发的,也有用尸体压住松发的。

前前后后埋了一百多颗地雷,这才撤离了现场,奔着迁西方向去追赶赵率教,追了七八里地才追上。

此时赵率教的军队,也就剩下不到两千人,收集了五千多匹战马,驮着八百多名牺牲的同袍,一千多伤兵走得是垂头丧气一点精神也没有。

宋玉成,曹金虎追上赵率教后,双方做了短暂的交流后,陆战队随身携带的子弹和干粮补充给护卫队。

护卫队把换下来的正白旗衣服交给陆战队,宋玉成便带着赵率教和大部队转向西南,直奔卧龙山。

曹金虎带着护卫队换上棉大衣负责断后,清理路上的痕迹。

赵率教带着他的关宁骑兵咬着牙齿死撑赶路,跟着宋玉成一路小跑,终于在距离卧龙山两里地的地方,见到了遵化县掌柜赵闻达带着一千骑马矿工等候在这里。

看见真有人接应,赵率教松了口气,战斗了一天,人困马乏,现在总算可以松口气了。

等在山外一天的赵闻达,心里总是悬吊吊的,生怕出现不好的事情。

现在看见宋玉成他们返回,还多回来了几千战马和狼狈不堪的明军,知道任务应该是完成了。

看看远处并未见有灰尘扬起,还好,后面没有追兵,赵闻达也长长松了一口气。

直到此时此刻,他才明白,刚买下卧龙山矿区的时候,本来只有几百人的矿场,少东家为什么不急着开矿,反而要求先建出一个几千人的驻房来。

打从开春以来,就不停的往这矿区囤积大量粮食,刚进入九月,遵化所有的店铺全部关门,物品已被搬空,所有人员全退到了这荒山野岭的矿区。

原先不知道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今日里总算是知道为什么了,想想少东家这能掐会算的本事,赵闻达心里就犯怵。

赵率教忐忑的跟着宋玉成成功退回到卧龙山。

曹金虎,吕俊豪对上山的道路进行清扫之后,没有停顿,带着断后的护卫队,沿着官道直奔京城。

傍晚时分,护卫队路过桃花山,正准备先找个村庄休息,突然听见一声:“曹护卫?”

曹金虎一惊,一勒马缰,战马停了下来,右手一拉骑枪,左右环顾:“谁?出来!再不出来就放铳了。”

身后的护卫们也听到了呼叫声,全都握枪在手,打马围了上去。

不远处的草丛中,有一双手伸了出来,随即一名护卫模样的人慢慢站起,脸带喜色:“曹护卫,真的是你,真是太好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曹金虎看着草丛中站起的人,觉得面善:“你是谁?为何鬼鬼祟祟藏在此处?”

“曹护卫,我是秦安,秦知县的护卫,上一次程公子去遵化时我们同路过。”

曹金虎大惊,枪直接瞄向了秦安的脑袋,厉声询问:“你不在县城保护秦大人,偷偷摸摸的在这里干什么?老实交代,不然打死你。”

秦安吓得腿肚子发软,忙解释道:“曹护卫莫要误会,是秦大人着我下山打听消息,正准备回山去报告情况,这也是听见马蹄声,怕是有建奴,才躲藏起来的。”

“回山?秦县令落草为寇了?”

“不是,不是,是秦县令下乡体察民情,收到建奴围困遵化的消息,不敢回城,只带着村民藏匿在山上。

今日让小人出去打探消息,没想到回来的时候见到曹护卫你,真是万幸。”

曹金虎看看天气将晚,反正也要找个地方歇脚,不如去看看真假再说。

枪口指着秦安的脑袋:“秦大人在哪里?你前面带路,我去见见。”

秦安大喜,这可是有几百人的护卫队,有他们在,老爷肯定安全了。

曹金虎跟随秦安一条非常隐秘的小道,爬上爬上了桃花山,果然在山顶看见了,数百人的避难队伍。

都已经十一月了,天气异常的寒冷,百姓们又不敢点火取暖,全都人挨人的挤在一起相互取暖,但还是被冻得瑟瑟发抖。

“唉!”曹金虎叹息一声,下了马,跟着秦安来到一处山崖下,见到了遵化知县秦世英。

……

齐家岭战场,黄台吉看出自己的亲兵在不停的爆炸声中,丢下了一百条命,几百名伤兵,总算是把那些无头尸体埋了下去。

唯一的收获就是找到了一面正白旗的旗帜,更要命的是这面旗帜并不是仿造,竟然是真的,这让黄台吉很气愤。

看着因为埋葬这些无头尸体,被炸伤的几百个伤员,黄台吉气就不打一处来。可它也不知道这气该找谁出。

看看离自己不远的阿济格,正瞪着双小猪眼看着自己,黄台吉心里轻叹,这个十二弟算是用不上了。

轻易的就中了别人的离间计,这个兄弟也是蠢的可以,黄台吉心里有点不舒服,可有什么办法?心里有了隔阂,用起来也不放心。

把他放在身边就更不放心了,只能把他安排出去,等拿下迁西,迁安等城,让他守这座城得了。

黄台吉很烦恼,战场上一名明军尸体都没有,也不知道那赵率教死了没有。

派出几股斥候寻找,除了有三屯营方向过来的马蹄印外,就只有前往迁西的印记。

不过才过去十余里,马蹄印就四散而去,不知所踪。那大群穿着正白旗衣服的家伙,也不知道跑哪个方向去了。

十一月初二凌晨,桃花山人声鼎沸,曹金虎带着护卫队直奔蓟州,秦世英也带着数百名百姓离开桃花山前往卧龙山。

十一月初三日,黄台吉下令两黄旗攻城北、两白旗攻城东、两红旗攻城西、两蓝旗攻城南,八旗兵列阵,齐竖云梯,大声呐喊,准备攻城。

不曾想,攻城刚才开始,正黄旗固山额真喀克都里刚下令牛录下人萨木哈图准备攻城,便听见遵化城内一阵骚乱。

遵化城北门,经巡王元雅正带着刚招募来的四百新兵守护北门。

在遵化被围之后,有十几家晋商主动派出家丁,护卫,申请协助守城。

遵化城内本来人手就不足,有商人自愿派出家丁护卫协助守城,官府自然是很高兴的。王元雅手下的这四百人,就是由那些晋商的家丁护卫组成的。

原以为这四百人是守城的助力,没想到外面的攻城号角刚起,王元雅就被围着他的这些新兵乱刀砍死,还没开打就以身殉国。

很快,遵化城的北城门被人从里面打开,四百守兵开门投降,旗丁萨木哈图不费吹灰之力率先冲进遵化县城,得了个首登之功。

遵化城快速失守,守将王都堂只能败退回县衙。可小小一个县衙,哪里挡得住如狼似虎的野兽,王都堂最终不敌,自尽而死。

同他一起守护县衙的官兵及其家人,全部被那群野兽野兽杀了个干净。从开战到结束,遵化城总共也就坚守了不到四个小时。

遵化城破,黄台吉派出阿敏部跟随阿济格去攻打三屯营,迁西,迁安几城。

黄台吉下令,命参将英古尔岱、游击李思忠、范生员统备御八员,甲兵五百,无甲兵三百,遵化降兵三千人留守遵化城。

一时之间,遵化城化身人间炼狱,城里不管是大大小小的商铺,还是贫穷富贵的人家,全部被这那些野兽们光顾,能抢的都给抢了个遍。

程大少爷在遵化的几间铺面自然也难以幸免,都知道他的铺面卖的东西金贵,自然惦记的人也多。

以前因为这铺子与官府有关系,自然没有人敢动手,现在强盗老爷也来了,城里的官老爷们都被挂城门上去了,自然也要抢他丫的。

可惜砸开之后发现,铺子里面早就空空如也,除了厚厚的灰尘,一根纱也没找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愤怒的强盗,把铺子里能砸的东西全都砸了个稀烂,这才扬长而去。

短短几天的时间,除了那十几户晋商的铺面,遵化城里所有的铺面房屋,全都是一片狼藉。

打下遵化城,黄台吉连城都没进,安排好守军守将,就带着大军离开遵化,朝蓟州方向,行至二十五里外驻营。

这一住就是好几天,明明驻扎地距离下一个目标蓟州不足百里,也没有几天的路程。

就算不用急行军,一路游山玩水,也能在十一月初十之前围住蓟州。

然而,面对着近在咫尺之间的边塞重镇蓟州,黄台吉就是按兵不动,这一举动确实让人捉摸不透。

十一月初四,阿济格围困三屯营,守将朱国彦只有士兵千人不足,哪里坚守得住一个小小的城堡。

前后不到一个小时,三屯营四门尽破,总兵朱国彦自杀身亡。不知道自杀之前的朱国彦,有没有后悔不让赵率教入城休整的决定。

占领了三屯营,阿济格,阿敏也驻扎下来,并没有马上去攻打迁西,而是在等待时机。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说前往京城的程大少爷,如果快马疾驰,完全可以一天赶到京城。

可他没有急着赶路,反而是晃晃悠悠,走走停停,一路游山玩水,直到十一月初四,程大少爷才来到北京城下,东便门外。

这时候的北京城,早已经城门紧闭,兵甲如林,想要进城也是不可能。

好在大少早有准备,派出信使前往城墙脚下送信,自己带着车队来到徐允祯的小庄子。

这时候小庄子里人都已经搬进城里去了,就剩下一对老夫妇住在这里看守庄子。

月儿上前叩响庄子的院门,老夫妇俩是战战兢兢的,听见外面的声音鼎沸,也不敢不开门。

好在程大少爷的名声,在徐家很是响亮,徐家所有的下人基本上都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

这对老夫妻也在大少上一次到庄子里来做客的时候,远远的见过一面。

听了大少说明来意,老夫妻俩哪敢阻拦,于是程大少爷取得了这座小庄园的临时使用权。

二百辆马车迅速的在庄子外围成了一个三百米见方的方阵,卡住了北京城东边,东直门到左安门,通州进入京城的十字路口,把整个官道堵得严严实实的。

野战医疗队负责人李丹带着她的学生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快速的在车阵中间搭建起野战医院的构架。

半个小时后,营地的上空升起了一面白底金边旗帜,旗帜中间绣着一支红色龙头拐杖,拐杖上挂着一支系着金黄色飘带的紫色葫芦。

护卫们开始在车阵外三百米的地方打桩,拉上了醒目的上面挂满了小红旗的绳索,把车阵里里外外围了四圈。

第一圈是单兵小地雷,把五十米宽的地面上打撒了个满满当当,就算是小孩的脚也踩不到空地上去。

第二圈是一条二十米宽的安全地带,可供巡逻队安全行走,必要的时候,这条安全通道也是陆战队的射击场地。

第三圈是踏雷阵,踩中就能炸死好几个人的常规地雷。这样的地雷足足埋了一百八十米纵深。

第四圈是定向地雷,人工操控,电子点火,三百枚钢珠的扇形辐射面,平扫直径达到三十余米,一颗雷就能放倒一大片。

这样的定向地雷,就在那一片区域里,每十米距离就安装了一圈,里里外外围了五圈,就凭这些地雷,就算来个一两万人的骑兵冲锋,也能把他们全都轰翻。

中间只留下了一条可供两马并行,或者一辆马车通过,却是弯弯曲曲的安全通道。

下午三点左右,京城来人,正是小太监王如海前来传旨,

看见那里三层外三层围着的车队,车队外到处都是忙碌的女护卫在挖坑,王如海不知何故。

又不好意思去询问那些挖正在挖坑的小女护卫们。只能跟着引路的护卫走进围了几圈的车队。

王如海没想到,刚走进车阵中间的空地,竟然看到了山东的程风程大少爷。

“小公子,你不是在南京读书吗?怎么会在这个队伍里?”王如海好奇的问。

程风上前朝王如海拱手行礼:“王公公好,我本来是要回北京来过年的,在天津正好遇见旧港的使者,既然同路,人又熟悉,自然就跟着一起来了。”

王如海对这个对人特别有礼貌,从来不把太监当异类的程公子非常的有好感。

王如海宣读圣旨,东便门会临时打开侧门,允许旧港使者带着银车进京朝见。

宣读完圣旨,程丫丫,程二妮几人就准备赶着拉银子的普通马车进城。

王如海发现除了拉银子的马车,其他的车辆并没有要进城的意思。

特别是看见程大少爷竟然也在那里一动不动,便好心的提议:“现在兵荒马乱的,公子不跟着使者一起入城?”

程风正义凛然道:“既然有建奴入关来犯,我就不进城了,请你转告当今,保家卫国,人人有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作为一名先帝爷亲封的大明游玩使,这种事情没遇上也就罢了,既然遇上了,那定然不能贪生怕死,缩头缩脑。就请圣上把我们当着是第一支到达京城的勤王军吧。

我会帮当今守住北京城的东面,定然不会让建奴敢在北京东城有任何的攻城举动。请当今放心。”

王如海看看程大少爷身边的那不足千人的队伍,而且有一小半都是女孩,心里担忧不已:“公子,那女真人凶残成性,杀人不眨眼,公子这里又全是小孩,且女孩颇多。

住在城外,怕是凶险万分。奴婢建议,公子还是带着她们进城的好。”

程风笑笑:“女真人是凶残,但我们也不怕。现在大敌当前,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有抗敌守土之责,虽说我们都是小孩,但是保卫家园我们也有责任。

我们人小,去冲锋陷阵不行,但我们有一百多名学医的学生,虽说不能上阵杀敌,但我们可以在这里救治受伤的士兵,也算是为保卫京城出了力了。

只要守在这里,用我们坚定的信念坚持下去,就能成为抗敌的榜样。

还能为勤王的士兵鼓舞士气,能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在孤军奋战,后面还有大明的百姓在支持着他们。

只要我们坚持了,任那女真人如何的凶残,也别想动摇我们大明半分,王公公请放心。

对了,再麻烦王公公回去跟皇上请示一下,我们要从城里运送一些粮食出来,还请皇上批准。”

王如海见程风坚定不移的样子,摇摇头提醒:“公子你可千万要小心,这里离城也不远,实在不行就往城墙边跑,那城墙上的火炮,多少能帮公子阻挡一二。”

程风再次拱手,谢过王如海的关心,又对几位进京的姐姐们交代了几句,目送他们赶着拉着银两的马车进了京城。

北京皇宫皇极殿,文武大臣们吵吵嚷嚷吵了好几天了。吵架的主题就是由谁来统管北京保卫战。

定国公,英国公等勋贵们自然是希望由五军都督府统一指挥,可文官们哪里愿意勋贵重新掌握兵权,自然是坚决反对。

吵了这么多天,今日里终于得了一个结果,让赋闲在家养老的前兵部尚书孙承宗回京统领兵权。

让孙承宗回京主持大局,勋贵们也没有办法反对,只能同意了。同意孙承宗回京,文官们大获全胜,兵权依然牢牢的掌握在文官的手里。

听了一天朝会吵架的崇祯帝,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寝宫,又问起旧港朝贡队伍的事。

王承思传唤了王如海,王如海开始一字不漏的讲述传旨的过程,崇祯闭目养神,静静的听着小太监王如海的汇报。

当听见程风说保家卫国,人人有责,又听到大敌当前,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有抗敌守土之责。

虽说我们都是小孩,保卫家园我们也有责任时,这个小皇帝还是感动了,程公子果然是有大爱的人。

知道可能有战争,不自身的安危,也要在野外为士兵们设置一处可以救治伤兵的地方,这样的善举,可比那些朝堂上的正人君子们靠谱多了。

一说起程风的事,崇祯又想起程风给毛文龙的挽联上那句:毛公少缓须臾死,建虏安敢围长安的句子,结合现在的局势,终于知道这句话是啥意思了。

原来长安就是暗指的京城,这句话的意思原来是说,如果毛文龙缓些时候死,那建奴也没有胆量敢越过关城攻打北京。

崇祯有些震惊到了,这小子对局势的发展也太敏感了,事情刚发生,就能看出可能引发的后果。

“唉,这么有洞察力的人,为什么是个小孩呢!有大才却不能启用,真是可惜了,如果能大个十来岁,朕定然重用。”

崇祯帝叹息一声,叫道:“王大伴。”

“奴婢在。”王承恩躬身答应。

“着内务府安排人手,明日去给程公子送多送些米面去。”

崇祯停顿了一下,又道:“去告诉程公子一声,只要他不愿意在城外住了,随时可以进城休整。”

十一月初五日,曹金虎终于赶到京城外,汇报了遵化救人的情况,还顺带说了一下,在桃花山巧遇秦知县的事。

程风听了直点头,这个秦知县,也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运气差。说他运气好吧,每一次倒霉的事情他都能遇见,而且都会受到牵连。

说他运气不好吧,每次遇见倒霉事之后,其它受牵连的人命都丢了,就他平安无事,似乎又是运气特别好的那一个。

曹金虎的到来,程大少爷手里可外出作战的人马达到了一千人。

虽说在别人的眼里,这一千小孩也干不了什么事,说不定等女真人到来,便会被全部杀光。

但现在的程大少爷心里踏实多了,他手里这武力,虽说不一定灭得了女真,但是想给自己杀出一条血路来,那还是没问题的。

中午,王如海又来了,还给程风送来了五百石粮食,还有定国公府和英国公府也各送了一百石粮食和五十只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如海还带来了定国公的口信,小庄子借他用了,想用多久用多久,不还也是可以的。

也就是这一天,远在山海关的袁崇焕终于得到准确的情报,女真人连同蒙古人组成联军共有骑兵七万,对外号称十万,已经全部入关,消息绝对准确。

前去支援的永平总兵赵率教在齐家岭被女真人埋伏,伤亡惨重,赵率教下落不明。遵化城,三屯营已经丢失,守将王云雅,王都堂,朱国彦战死。

这时候的袁崇焕似乎真的急了起来,开始调兵遣将,下令山海关守将刘恩、方裕仑、侯体乾、陈维翰、杜弘芳、李居正、赵率伦、赵凤鸣等前往蓟州阻击女真兵马。

又紧急调动副总兵张弘谟、张存仁、曹文诏、丁永绶、张外嘉、窦浚、朱梅、郑一麟、王承胤、刘应国、周佑及刘应邦。

下中军王进忠、锺宇下、李应元、何可纲、靳国臣、赵国臣、赵国志、孙辽、罗景荣、陈继、刘抚民、祖大寿、祖可法、祖泽润、祖泽洪等各统兵相继西援。

又续发关外骑兵,坐营中军都司吴襄、参将祖大乐、刘天禄、游击韩大勋、祖可法。

中军李甫明、孙继武、下中军李一松、孟道、陈邦选、费惟正。

下千总吴三桂,奉步兵营参游都杨春、邹宗武、谢尚政、龚彰、满库、丁国用、蔡佑、刘镇华等各统所部兵丁。

袁崇焕亲督总兵祖大寿、协将何可纲等带领,点起三万关宁骑兵从山海关出发支援蓟州,只看这阵仗,真的是猛将如云。

十一月初六日上午袁崇焕到达永平镇。

下午到达榛子镇,袁崇焕收到了崇祯帝的敕谕,令其统领全部勤王军队。

同一日,原本前往大同镇守的满桂部,半道收到皇帝的勤王圣旨,只得紧急回援京城。

半路又遇到接到圣旨回京勤王的侯世禄,两支人马汇为一处,合兵回援,终于在十一月初六抵达北京城外,崇祯帝下旨,令满桂,候世禄驻扎得胜门外防御。

得到消息的程风当天就拜访了满桂和侯世禄。两人虽然没见过程风,但程风的大名,那可是在大明官场上响当当的。

两人也知道,程小公子的人际关系有些广,轻易也不敢得罪,自然是笑脸相迎。

几人寒暄几句之后,程风直接切入主题,告诉了两人,自己的护卫队在东便门外驻守。

只因为自己那里全是小孩,战场上也帮不上忙,只能利用自己的专长,在东便门外建立了一个野战医院。

自己有一百多名专业医治刀枪伤的郎中,今后如果有受伤的士兵,可以送到自己那里去救治。

满桂,侯世禄从来没有听说过野战医院这么一种奇怪的事物,心里是将信将疑。

既然人家程公子都这么说了,两人也是随声附和,完成没有当一回事。

大少看两人答应的非常的敷衍,但没什么关系,话已经带到了,人他们送不送就不关自己的事了。

送走程大少,满桂,侯世禄四目相对,眼睛里都是苦涩。两人带着兵马紧赶慢赶的来到了京城,粮食所剩无几,欠了半年的军饷更是没有着落。

收到勤王诏书时,兵部说得明白,勤王的部队,对于物资、粮饷等,兵部也宣称照例补给。

都已经到京城了,粮食也已经见底,那就直接找朝廷要吧,两人一合计,联名写了文书递交兵部要粮草军需。

兵部的文官大老爷们一看见是要粮草军需的文书,心情就不好,一来就要钱要粮,这些丘八真是穷疯了。

可是部队就驻守在城外,今日不给,明日不给,后日也得给。

可现在北京城里的粮食蹭蹭的往上涨,这么多的粮食送出去,实在舍不得,转手卖出去得赚不少的钱。

六部几位大佬一商量,得了,皇上不是要求袁崇焕在蓟州组织防御线,正好把他俩赶到蓟州去,粮食补给不就由蓟州解决了。

如果这个决定只是由一般的文官做出的,那还可以理解,可问题是,这时候统管京城军务的已经是孙承宗和李邦华,两个都是知兵的人,竟然也做出了如此没底线的事。

把部队这样调来调去的会打击士气,他们不会不知道,可还是这么做了,这就有些让人想不明白。

十一月初七,驻守三屯营多日的阿敏,突然兵围迁西县,攻城不到半日,迁西守将投降,建奴占领迁西。

进城后的建奴,烧杀掠夺自然是少不了的,迁西城里顿时血雨腥风,尸横遍野。

满桂,候世禄等了一天,原以为很快就会有粮草军需补发下来。

没想到初八大早上的,没有等到补发的粮草军需,而是收到兵部下来了调令。

命令二人马上启程前往蓟州,协助袁崇焕在蓟州组织防御,阻止金兵南下,一切军需补给由蓟州补发。

两人没法,只能紧紧裤带,带着队伍往蓟州赶。

十一月初九,满桂,侯世禄没想到才走到半路,碰见了袁崇焕的队伍,满桂,侯世禄只能上前拜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