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工科大明 > 第31章 御笔定乾坤

工科大明 第31章 御笔定乾坤

作者:天天喝中药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0:12:07 来源:全本小说网

武英殿的蟠龙金柱在晨光中泛着冷硬的光泽,如同御案上那块沉默的水泥样本。

弘治帝朱佑樘端坐御座,目光扫过殿下神色各异的群臣。八百里加急呈上的刘大夏奏报、陆仁的《五年纲要》,以及帝王亲历汴梁的见闻,此刻在他胸中熔铸成一道不可撼动的意志。

“众卿,”弘治帝的声音不高,却压得殿内落针可闻,“朕离京数日,非为游幸。汴梁之行,黄河新堤,朕亲睹之;‘格物作坊’,市井民生,朕亲闻之;府学青衿,格物论道,朕亲会之!”他指尖重重敲在水泥块上,发出沉闷的“笃”声,“此‘水泥’之功,非虚言!其坚逾精钢,速凝如神,价廉而效宏!黄河‘豆腐腰’新堤,便是铁证!刘大夏所奏,陆仁所献《五年纲要》,非纸上谈兵,乃救时济世之良方!”

工部尚书徐贯、兵部尚书马文升面露激动,户部尚书周经眉头稍舒。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戴珊等人欲言,却被帝王目光中的威严慑住。

“着即拟旨!”弘治帝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敕命推广: “敕令工部,即刻于黄河‘豆腐腰’险段,依陆仁《五年固防疏浚纲要》试行首年方略!所需水泥,由工部营缮所‘物料试验场’及陈留‘格物作坊’全力支应!户部协同,所需钱粮、物料,优先拨付!敢有推诿延误者,严惩不贷!”

设格物院: “于工部之下,特设‘格物院’!擢工部营缮所大使李振为院判(正六品),专司水泥烧制、工艺改良及推广事宜!物料试验场,收归格物院直辖,沈默、赵德柱,徐文谦,马武授‘工正’衔(从九品),享官俸,配合主理日常工务!”

拔擢贤才: “开封府学生员陆仁,格物致用,献策有功,特授‘格物院行走’(正七品虚衔),不任实务,准其随时参赞格物院技术事宜,奏事可直呈工部!待其乡试功成,再行擢用!”

明定章程: “敕令格物院,会同户部、工部,速拟《水泥官产民用章程》,厘定官用优先、民用准入之则,严防囤积居奇、流于敌国!其配方、核心工艺,列为‘钦定密技’,非朕旨意,不得外泄!”

圣旨宣罢,满殿肃然。戴珊等人纵有腹诽,面对帝王亲证的神效与雷霆决策,亦不敢再置喙。弘治帝的目光最后落在那卷《五年纲要》上:“黄河安澜,非一日之功。陆仁此纲,五年为期,步步为营。工部、总河衙门,当以此为本,细化施行,岁末奏报进度!朕,要看到实实在在的河清海晏!”

圣旨抵达开封府学时,恰逢朔望大课。香案高设,宣旨太监尖利的声音在肃静的明伦堂前回荡。当念到“陆仁授格物院行走,正七品衔”,满场学子哗然!羡慕、嫉妒、惊叹的目光如同实质,聚焦在陆仁身上。

“格物院行走?正七品?!他才多大?!” “正七品虚衔啊!又不用点卯坐班!还能直奏工部!这恩遇……”

陆仁伏地接旨,心中亦是波澜翻涌。这“行走”虚衔,是荣誉更是紧箍咒!意味着他从此正式进入朝廷视野,一言一行皆需谨慎。

宣旨太监刚走,府学内暗流便汹涌而至。几个平日自视甚高、以诗赋经义为傲的老生围了上来,为首的李茂才(其父乃开封府通判)语带讥诮:“陆‘行走’,恭喜高升啊!往后这府学经堂,怕是容不下您这尊点石成金的大佛了?只是不知这‘行走’之职,于圣贤之道、科举正途,有何裨益?”话语间,将“行走”二字咬得极重,暗讽其非正途。

徐文谦眉头一皱,正要反驳。陆仁却已起身,神色平静如常,对着李茂才及周遭学子团团一揖:“李兄此言差矣。学生蒙圣恩,授此虚衔,惶恐远胜欣喜。然学生以为,‘行走’二字,重在‘行’!行于黄河堤岸,则知河工之艰、生民之苦;行于格物作坊,则明器物之用、百工之巧;行于府学经堂,则更需精研圣贤微言大义,以明‘致知’之源,导‘格物’之向!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方不负圣贤教诲,亦不负陛下期许!至于科举正途,”他目光扫过众人,带着超越年龄的沉稳,“学生与诸君共勉,三年后乡试场上,自见分晓!” 不卑不亢,引经据典,更将“行走”之职赋予了实践圣学的崇高意义,瞬间将讥讽化为砥砺。

李茂才被噎得哑口无言,周遭窃窃私语的学子也安静下来,看向陆仁的目光多了几分深思与敬服。周文博捋须点头,眼中满是欣慰:“好!好一个‘行于实践,明于经义’!此方为我辈读书人立身济世之本!”

格物院直辖的敕命与“工正”官衔的任命文书送达陈留造纸作坊时,作坊内一片沸腾!赵德柱捧着那套簇新的、绣着练鹊补子的青色官袍(从九品),乐得嘴咧到耳根:“嘿嘿!俺老赵家祖坟冒青烟了!俺爹做梦都想不到他儿子能穿官袍!”他迫不及待地套上,虽然尺寸略大,依旧挺胸凸肚,在院里踱着方步,惹得工匠们哄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工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沈默的反应则截然不同。他默默接过属于自己的那套官袍和“工正”腰牌,苍白的手指抚过冰凉的绸缎面料和坚硬的木质腰牌,眼中并无太多喜色,只有一丝沉甸甸的凝重。他将官袍仔细叠好收起,立刻坐回他那张堆满账册的破木桌前,提笔蘸墨,在崭新的工部格式账册上,重新誊录起今日的物料进出清单,字迹一丝不苟。官袍加身,并未改变他沉默务实的底色,反而让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沈工正,赵工正!”工部新派来的监工主事(正八品)王大人,拿着格物院的令谕,语气带着官威,“院判李大人钧令!物料试验场(当时治河所建)产能需翻倍!首要确保河工及九边要塞订单!民用份额,待《章程》颁布后,按律执行!”

赵德柱的兴奋劲头被泼了冷水,苦着脸:“王大人,翻倍?现在石碾就两台骡子拉,窑就一个!人手也紧……”

沈默放下笔,声音不高却清晰:“王大人,欲增产,需增三事:其一,新窑两座,选址学生已勘察完毕(递上图纸);其二,水力石碾,学生观作坊后溪流水势湍急,可筑水车带动大碾,省畜力,增效率数倍;其三,工匠招募培训,需工部行文地方,征募可靠熟手,学生愿拟《匠作规程》以供考校。”

王主事接过图纸和条陈,看着上面清晰的窑体结构、水车碾坊设计图以及详尽的匠人分级培训计划,眼中闪过一丝惊异。这苍白少年,心思缜密远胜寻常官吏!

“还有一事,”沈默指了指墙角堆放的铁条,“此乃筑堤所用之‘筋络’。然黄河水汽咸涩,铁易锈蚀。学生查阅《武经总要》,见有‘熟铁涂松脂、裹葛布’防锈之法。请大人拨付松脂、葛布,并调拨熟铁匠三名,学生欲试制‘防锈铁筋’。”

王主事这次是真动容了。防锈问题,连工部大员都未曾虑及!他收起官架子,正色道:“沈工正所请,本官即刻行文联署办理!二位工正,放手施为,格物院及工部,定为后盾!”

赵德柱看着沈默有条不紊地应对,又看了看自己身上晃荡的官袍,第一次感到这身衣服的重量。他收起嬉笑,凑到沈默身边:“沈闷葫芦,这防锈铁筋……算我一个!俺去找王老汉,他那帮老伙计肯定知道哪儿有上好的松脂!”

开封府学藏书阁的灯火,常至深夜方熄。陆仁伏案于《禹贡锥指》与《九章算术》之间,时而蹙眉推演,时而奋笔疾书。案头,除了经史典籍,还多了一卷工部驿传送来的《黄河郑州段首年工事进度详录》。水泥新堤的尺寸数据、水车石碾的设计草图、防锈铁筋的试验记录……这些充满烟火气的“俗务”,与经义文章奇妙地交融在他笔下。

徐文谦推门而入,带来几份誊抄的邸报:“陆兄,看这个。陛下已明发上谕,以你《五年纲要》为蓝本,敕令工部、总河衙门全力推行黄河固防!格物院也已挂牌,李振大人第一道钧令便是扩建造坊,试制沈默提出的‘防锈铁筋’!”他眼中闪着光,“格物致用,已非空谈!吾辈之路,就在脚下!”

马武也溜了进来,压低声音:“陆哥儿,俺爹来信了!他在宣府听得真切,兵部已行文九边重镇,令其勘察地形,预备水泥一到,便择险要处速筑铳台、加固边墙!俺爹说,边军弟兄们盼这‘神泥’眼都绿了!这功劳,有你一大份!”他兴奋地捶了下桌子。

陆仁放下笔,望向窗外沉沉的夜空。圣旨的余音、府学的议论、边关的期盼……如同无形的洪流汇聚而来。他不再是那个只知闭门苦读的案首,他的“格物”,已与千里河防、边关烽燧、市井生计紧密相连。青衿之下,是砥柱初成的重量。

他拿起案头那块沈默寄来的、包裹着松脂葛布试验层的铁筋样本,冰冷坚硬,却似乎能感受到黄河的咆哮与边关的风霜。三年乡试之期,如同一道无形的界碑。界碑之前,是格物济世的星火燎原;界碑之后,将是更广阔的庙堂山海。他深吸一口气,重新提笔,在《禹贡锥指》的空白处,写下一行小字:

“河清有日,在吾辈砥柱力行。”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工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