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工科大明 > 第100章 君臣对·科技擎天策

工科大明 第100章 君臣对·科技擎天策

作者:天天喝中药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10:12:07 来源:全本小说网

弘治帝沉思片刻,方才经济之策带来的激荡稍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审慎。

他并未急切催促,而是沉吟片刻,方才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困惑与探究:

“陆卿,你前番经济之策,朕细思之,虽石破天惊,然条分缕析,皆有所本,朕能明其大意。

然这‘科技’二字…究系何指?莫非便是匠人所操之‘奇技淫巧’?朕知你于西山、于河工,颇多巧思,成效卓着。然此等技艺,如何能如卿所言,成为‘强国之筋骨’?朕…实有些难以想象。” 皇帝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疑虑,目光直视陆仁,等待一个能让他真正理解的解释。这才是君臣奏对该有的状态,而非一味的应和。

陆仁心中暗赞皇帝果然不是庸主,能抓住核心概念提出问题。他微微躬身,态度恭敬而诚恳:“陛下此问,正是关键所在。请容臣细细阐释。所谓‘科技’,并非臣生造之词,其内核实乃圣人所言‘格物致知’,而后‘致用’之道。只是臣以为,以往多于‘知’上用心,而于‘用’上着力不足。”

他见皇帝颔首,继续道:“譬如,匠人造水车,知其能汲水,此是‘知’。然如何造得更省料、更坚固、提水更多?其中涉及木材如何选、榫卯如何接、叶片角度如何定、水流冲击之力如何计算?此中皆有道理可循,有方法可优化。系统地去研究万物运作之理,并依据这些道理,总结、创造出更高效、更强大的方法、工具、流程,以解决实际问题,创造财富,改善民生,强盛国家——此便是臣所言之‘科技’。它绝非零散的‘奇巧’,而是一套做事的方法,强国的手段。”

弘治帝眉头稍展,似有所悟:“依卿之言,这‘科技’倒像是…‘经世致用’之学的具体法门?且是关乎百工技艺的法门?”

“陛下圣明!正是此意!”陆仁立刻肯定,“且此法门,臣以为可按难易、缓急,分三层推进:一曰改良现有,立竿见影;二曰攻坚克难,谋其长远;三曰引领未来,志在极巅。”

“嗯,分层而进,倒是稳妥。”皇帝表示认可,“且先说这最易见的‘改良现有’。卿有何具体方略?需知天下匠户众多,技艺传承皆赖师徒口耳,如何能使之普遍提升?”

“陛下所虑极是,此正是难点,亦需朝廷引导。”陆仁不慌不忙,“其一,农事精进。农为国之本。现有犁铧,入土深浅不一,费力甚多。臣观察牛马用力、泥土阻力,可对其弯曲弧度、尖端角度略作调整,造‘省力深耕犁’,或可省畜力二三成,增深翻之效。现有水车、翻车,提水之效十不存五。臣可研究其齿轮啮合、叶片形状,加以优化,造‘高效水车’,借水力风力,使一部水车可灌更多田亩。乃至可设计一种‘播种耧车’,将种子预先置于箱中,摇动而行,可同时完成开沟、下种、覆土,省人力,且出苗齐整。若择其简便易行者,绘制清晰图样,由朝廷颁行各地,令巧匠仿制推广,则天下粮食增产一成,绝非虚言。此乃固本之策。”

皇帝仔细听着,手指轻敲桌面:“省力深耕犁…高效水车…播种耧车…此等物事,听起来确比旧物应有所改进。然各地土质、水力不同,此等新式器具,果真能普遍适用?且百姓守旧,恐不愿轻易尝试。”

“陛下明鉴。”陆仁点头,“故不可强推。可先于京畿地区择数县为试点,由朝廷提供图纸甚至少量补贴,令匠作营造,租与农户试用,以其增产之实效说服众人。效果好,则自然传播。此需循循善诱,非一蹴而就。”

“嗯,此法稳妥。可。”皇帝终于点头,“那其二,工矿优化,又是如何?”

“其二,工矿优化。”陆仁继续道,“譬如西山煤矿,用水力破碎矿石,用水力驱动风扇通风,皆是为了提升效率、保障安全。此法可推及官营铁厂、瓷窑、纸坊。臣可设计更省力、风力更足的‘水排’(水力鼓风机),助炼铁炉火更旺,出铁更佳;可改进瓷窑之柴火走向与通风,令窑内受热更匀,减少窑变次品;可优化纺车结构,使一人能同时纺更多纱线。此等改进,皆旨在省时省料,增产出,提品质。产出既多,品质既优,则朝廷税源自然丰沛。”

“此事…听起来利益颇大。然改进器具,亦需投入。官营匠作,惯于旧法,恐有惰性。”皇帝提出现实问题。

“故需立章程,定赏罚。”陆仁应对,“凡采用新法,确有增产增益之作坊,可按增益比例,提留部分以为奖赏,奖励匠作管事。如此,则上下皆有动力尝试新法。”

“以利驱之…倒也直接。”弘治帝沉吟片刻,“可。那第三层…哦不,是第二层,‘攻坚克难’,此又有何不同?难在何处?”

陆仁神色凝重起来:“陛下,第二层攻坚克难,意在解决那些制约我大明发展的根本性难题。此类难题,非小修小补可解,需设立专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持续钻研,可能数年方见小成,十数年乃至更久方有大效。其难,在于其深,在于其未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工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皇帝身体微微前倾,显露出兴趣:“卿且举例言之。”

“其一,材料之困。陛下,水泥之利,您已亲见。然其烧制,全凭匠人经验,火候、配比难以精确掌控,故产量不稳,质量参差。下一步,需系统研究水泥之道:何种石灰石最佳?黏土比例多少为妙?煅烧需几多时辰?研磨需多细?需建立标准,量化操作,方能稳定量产,使其能真正用于全国河工、道路、城防。此物,乃基建之骨!”陆仁首先强调已见成效的项目。

“此事确有必要。朕准了,工部需全力配合。”皇帝对此已有认知,爽快答应。

“其二,钢铁之殇。”陆仁语气加重,“我军中刀剑,为何易卷刃?甲胄为何如此笨重?皆因铁材质地不纯,韧性不足。欲得精钢,需深入钻研‘高炉炼铁’之法,如何砌炉?如何鼓风?燃料与矿石比例几何?乃至‘炒钢’、‘灌钢’之术,火候、搅拌、时长,皆需反复试验记录,寻求最佳之法。此非一日之功,然一旦突破,我军械之利,将远超四方蛮夷!”

弘治帝目光一凛:“钢铁乃国之大事!若真能炼出良钢,于国于军,功莫大焉!此事…卿需多少银钱?多少匠户?”他开始考虑实际投入。

“此非银钱能速成,首重有经验、肯钻研的匠师,及足够的试验场与物料。初期投入恐不小,且可能屡试屡败。”陆仁坦诚相告。

皇帝沉默片刻,权衡利弊,最终咬牙道:“…朕准了!即便耗费些钱粮,若能成,也值了!还有呢?”

“其三,”陆仁声音压低,“火器之弊。现火铳,装填繁琐,射速极慢,易炸膛,雨天更难用。臣欲系统解决此痼疾:一改火药,研究硝、硫、炭最佳配比,并尝试将其制成大小均匀之颗粒,使其燃烧更充分、更稳定;二改铳管,摒弃传统铸造,尝试以精铁卷制再反复锻打之法,求其管壁均匀,内壁光滑,极大减少炸膛之险;三改击发,设计一种以燧石撞击生火之机构,彻底革除碍事且易受潮的火绳。若此三项能成,则火器之威,方真正可恃!”

“燧石击发?革除火绳?”皇帝被这个具体的设想吸引,但随即皱眉,“此等改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现有工匠能否领会?制作岂不更费工费时?”

“正因其难,故需专设一‘火器局’,汇聚天下最好的铁匠、火药师,专事研造,不计短期成本,只求突破。一旦技艺成熟,量产之后,成本自然下降。此乃军国大事,值得投入。”陆仁坚定地回答。

弘治帝深吸一口气,显然被这个宏伟的技术攻坚计划所震撼,也为其难度和投入感到压力。“卿之所言…皆是要啃硬骨头啊。非倾力投入不可为。”

“然一旦功成,其利泽被百年,强国根基由此而固!”陆仁强调。

皇帝缓缓点头,目光变得深远:“那…第三层,‘引领未来’,又是何等景象?莫非比良钢利炮更难?”

陆仁神色肃然,带着一种引导性的敬畏:“第三层,引领未来,乃是在前两层坚实基础上,望向极远之处。其目标,非止于富强,更在于让大明成为天下文明之极则,万物度量之准绳。”

“此…此言是否过于虚远了?”皇帝不禁疑问。

“臣试举一二,陛下便知。”陆仁道,“若材料与动力之学精进到极高深处,或可造出不畏风浪、无需帆桨亦能疾驰之巨舰,则万里海疆,真正如履平地;若观测与计算之学达到极致,可造出能窥见数百步外秋毫、乃至能观天测星之‘千里镜’;能造出指引航向、万里不偏差之‘定南针’与精密计时之器;能制定精准无误、传承万世之历法;能确立天下统一、毫厘不差之度量衡基准。届时,四方诸国欲航海、欲观天、欲定时、欲测量,皆需依我大明之标准!此非武力征服,而是文明之信服,方是真正的‘天朝上国’气象!”

弘治帝听得怔住了,这些设想远远超出了他以往的认知范畴,听起来如同神话,却又似乎有着某种内在的逻辑。他沉默良久,才缓缓道:“卿之所望…实在高远。朕…一时难以尽解。然听卿之言,似皆需无数专才,经年累月之力。然匠户地位卑微,知识传承封闭,朝廷如何能推动此事?”

“陛下问到根本了。”陆仁郑重道,“此非一日之功,需朝廷有长远谋划。臣恳请陛下三事:”

“讲。”

“一,正式擢升并壮大‘格物院’。将其从工部独立出来,或归并入臣所掌之大明兴业总局,由臣暂领。给予其名分、银钱、场地,专司各类技艺之研发、试验、改进。有功之匠师,重赏,赐出身,打破匠户卑贱之旧习!”

“二,颁‘工巧奖掖令’。明告天下,凡有创制新器、改良良法,确有益于国计民生者,经格物院核定,由朝廷赐银奖赏,并可允其独家仿造获利数年,以激励天下人勇于创新。”

“三,于官学中渐开‘实学’之门。并非废弃经义,而是可于国子监或地方官学中,择生员有兴趣者,授以田亩测量、勾股算法、器物形制等实用之学,培养能理解、能推广此道之后备人才。科技之道,非一代人之功,需代代传承,方能最终迈向那极巅之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工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皇帝听完,陷入长久的沉思。亭中只有烛火噼啪之声。陆仁提出的不仅仅是一些新技术,更是一套全新的国家发展思路和人才培养体系,这无疑会触动现有的利益格局和观念。

“卿之所请…事关重大。”良久,弘治帝缓缓开口,语气沉重,“擢升格物院、奖掖工匠,已恐招致清流物议,言朕重利轻义。至于官学授实学…更是触动士林根本。此事…需从长计议,徐徐图之,不可操切。”

他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着陆仁:“然,卿之所言‘改良现有’与‘攻坚克难’之前两项,于农事、于工矿、于水泥钢铁火器,确于国大有裨益,且似乎…较易着手。朕可先行支持于此。卿可先于格物院内,专注于此。待做出成效,让众人见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再论其他,阻力或可小些。卿以为如何?”

这才是符合一位成熟政治家思维的回应——有选择、分步骤、重实效,而非盲目全盘接受。

陆仁深知此事不可能一蹴而就,皇帝能支持到这一步,已属难能可贵,立刻躬身:“陛下圣虑周详,臣遵旨!必先于易见功处着力,以实效回报陛下信任!”

皇帝脸色稍霁,似乎解决了一个难题,随即又将思绪拉回现实,眼中闪着锐利的光:“卿言攻坚之火器、钢铁,皆与军国大事息息相关。朕观卿之科技策,实与强军之道密不可分。这军事变革,是否亦需依仗卿所言科技之力?具体而言,又当如何?”

他终于主动将话题引向了下一个核心领域,并且是基于已经建立的“科技”认知之上。

陆仁心领神会,知道科技篇的铺垫已然成功,顺势答道:“陛下明察!科技实为强军之根基,无科技,则强军如无源之水。坚甲利刃需良材,望远观测需窥远之镜,行军布阵需算学,后勤保障需机械之力。乃至火器之革,仅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无敌之师,必是植根于全方位的科技优势之上。这军事革新之策...”

“详述之!”皇帝的命令简洁而充满期待,身体不自觉地再次前倾,全然沉浸在这场关乎帝国未来的深夜对策之中。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工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