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搞钱传奇 > 第9章 商号易主、煤矿换姓:张作霖的搞钱手段有多“毒”?

民国十一年冬,奉天城的雪下得发狠,鹅毛片子砸在青石板上,转眼就积起半尺厚。北市场的乞丐蜷缩在粮栈墙角,冻得发紫的手攥着半块硬邦邦的窝头,而街对面的大帅府,朱红大门敞着条缝,里面飘出的炭火气混着腊肉香,能飘出半条街。

警察厅副厅长钱紧揣着怀里的铜暖炉,炉子里的炭早熄了,只剩点余温贴在胸口。他刚从城门楼子过来——辽西巨匪杜立三的尸首还挂在那儿,冻得硬挺挺的,脸上的刀疤在雪光里泛着青黑。可比起这具尸首,更让他心头发沉的,是方才路过大帅府后院时看见的景象:三十辆骡车排成队,车辕上挂着奉天军械局的腰牌,车帘缝里漏出的银锭子,滚在雪地里像撒了一地碎月亮。

“钱老弟,站这儿喝西北风呢?”厚重的狐裘披风突然搭在肩上,带着股马奶酒的暖香。张作霖迈着八字步从门里出来,枣红色的缎面马褂衬得他脸色发亮,指尖那枚翡翠扳指转得飞快,绿光在雪地里晃得人眼晕。“跟我瞧瞧去,杜立三这混球藏的‘家底’,够咱奉天城吃三年。”

钱紧跟着他穿过抄手游廊,廊下挂着的红灯笼被风吹得晃悠,光影落在张作霖脸上,一半明一半暗。后院空地上,十几个兵卒正抡着斧头劈油布缸,冻硬的油布裂开时发出“咔嚓”声,像冻碎的冰。第一缸掀开时,白花花的银元“哗啦啦”滚出来,有个小兵没接住,银元砸在他脚背上,疼得他龇牙咧嘴也不敢哼声;第二缸是码得齐整的金条,每根都有手指粗,冻得发乌的铜锁被斧头劈碎时,溅起的金屑粘在雪上,竟比灯笼还亮。

“这小子,比我当年当货郎时精明多了。”张作霖蹲下身,拿起块马蹄金在手里掂了掂,金块上还留着杜立三的私印——一个歪歪扭扭的“杜”字。他突然抬头看向钱紧,眼神里带着点说不清的笑意:“听说你老家通辽有片荒地?十二万垧,荒得能长草。”

钱紧心里“咯噔”一下,攥着暖炉的手瞬间出了汗。他老家确实有片地,是父亲留下的薄产,可哪有十二万垧?这分明是张作霖在给他“塞好处”——三天前他还在查“剿匪军械去向”,军械局的老周偷偷塞给他张单子,上月缴获的两百支德国步枪,竟出现在热河的军火市场,买家落款是“三畲粮栈”——那是张作霖的私号,掌柜的是他拜把子兄弟张景惠。

“大帅,这……”钱紧刚要推辞,张作霖已笑着拍他肩膀,指腹上的老茧蹭得他肩头发疼:“就这么定了。每亩给你按三成租子算,往后你家小子娶媳妇,彩礼我包了。”话里是热乎的,可钱紧听得明白,这哪是赏地,是把他的名字钉在张家的账本上——往后再查军械、查粮栈,先得想想自家这“十二万垧地”是怎么来的。

当晚钱紧回了家,刚进门就看见媳妇在抹眼泪。炕桌上摆着碗稀粥,飘着几粒米,五岁的女儿攥着空碗,小嘴撅得能挂油瓶。“今儿去粮栈买米,掌柜的说没粮了,可我明明看见大帅府的车拉着粮往码头去。”媳妇的话刚落,院门外传来敲门声,是警察厅的小吏,手里拎着两袋白面,说是“大帅赏的”。钱紧看着那袋白面,突然想起白天在大帅府后院看见的场景:金条堆得比人高,而自家闺女,连顿饱饭都吃不上。

转过年来开春,奉天城的雪化了,街面上淌着黑泥水,钱紧又被张作霖叫到府里。这次不是后院,是书房——紫檀木八仙桌上摊着张麻纸,写着“厚发合公司章程”,旁边压着张一百万元的银票,票面上“奉天官银号”的红印格外扎眼。

张作霖坐在太师椅上,手里端着杯热茶,水汽绕着他的脸转,把那双精明的眼睛遮得模糊。“这是官银号的公款,”他呷了口茶,声音慢悠悠的,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硬气,“你去跟厚发合的王老板说,这钱算我入的股,每月分红得按时送进府。少一个子儿,你这副厅长的乌纱帽,我就给你摘了。”

钱紧捏着那张银票,指尖发颤。厚发合他知道,是城里的老字号,掌柜的王敬堂是河北来的商人,为人实诚,做布匹生意十几年,攒下点家业。可张作霖这哪是入股,是强抢——一百万元,抵得上厚发合十年的利润。

他硬着头皮去了厚发合,刚进门就听见算盘珠子响。王敬堂正蹲在账房里对账,看见他进来,忙起身让座,脸上堆着笑,眼角却藏着疲色。“钱厅长,您咋来了?”等钱紧把张作霖的意思说完,王敬堂手里的算盘“啪嗒”掉在地上,算珠滚了一地。“钱厅长,您救救我!”他拽着钱紧的袖子,声音都带了哭腔,“咱这小商号本小利薄,去年冬天进的货还没卖完,哪架得住大帅这么‘入股’?”

钱紧心里发酸,却只能别过脸:“王老板,大帅的意思,我劝不动。”可他没说的是,出门时他看见张作霖的副官跟在后面,手里攥着份“举报信”,信上写着“厚发合私藏日货”——那是他前天才从大帅府仓库里见过的棉布,印着“大日本帝国”的字样,是张作霖去年从日本人手里换军火剩下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搞钱传奇请大家收藏:()搞钱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二天一早,警察厅就接到了举报。钱紧带着人上门时,兵卒从货栈地窖里搜出了那些“日货”,王敬堂瘫在地上,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钱紧看着他花白的头发,突然想起自己的父亲——也是个小商人,当年被土匪抢了货,一气之下吐了血,没多久就走了。可他不能帮王敬堂,张作霖的人就站在旁边,手里的枪托在地上敲得“笃笃”响。

王敬堂最终认了“罪”,把商号半数股份拱手让给张作霖。钱紧去送第一个月分红时,刚走到书房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张景惠的声音:“大哥,边业银行的资本金还差一千万,厚发合这钱来得正好。”他推开门,看见张作霖正把一叠银票塞进边业银行的账本里,账本上写着“资本金两千万”,其中一半,都是从各个“厚发合”这样的商号里“融”来的。

“钱老弟来了?”张作霖没避着他,指着墙上的地图笑,“你看,这奉天纺纱厂的机器下周就到了,是用杜立三的白银从英国换来的。往后咱发行的‘天良’纸币,背面就印这厂房——老百姓看见厂房,才信咱的钱管用。”

钱紧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地图上的奉天纺纱厂被红笔圈着,旁边是八道壕煤矿、鹤岗煤矿,十几个红点连成一片。他突然想起上个月去八道壕煤矿视察的事:黑黢黢的煤块从传送带运出来,堆得像小山,张作霖指着远处的烟囱笑:“钱老弟,你看这烟,每一缕都是金子。”那时他还不知道,这煤矿的原主是直隶来的商人,前一天还在大帅府求张作霖“关照”,说愿意把利润分他三成,结果第二天就被安了个“通匪”的罪名,家产全充了公,人被押回了直隶,再也没回来。

民国十年北方大旱,奉天城的粮价像坐了火箭,一斤米能换半块银元。钱紧家里的米缸见了底,媳妇把陪嫁的银镯子当了,才换回来两斤杂面,煮成糊糊,女儿喝了两口就吐了,说“剌嗓子”。可大帅府的粮栈却天天往外运粮,骡车一辆接一辆往码头去,扬起的尘土里,都带着米香。

他忍不住问张作霖的贴身副官李德标:“李副官,大帅囤这么多粮,是要赈灾吧?城里都快饿死人了。”李德标往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凑到他耳边:“赈啥灾?昨晚天津来的商船刚拉走一船,一斤粮在奉天卖两文,到天津能卖六文,三倍利!”

钱紧的心沉了下去。前几天省长召集官员开会,说省里拨了五十万银元赈灾款,让各部门配合张作霖放粮。可现在看来,这赈灾款怕是进了张作霖的粮栈。当晚他就带着两个亲信去查粮栈,账房先生哆哆嗦嗦地递上账本,油灯下,钱紧翻到第一页就愣了——赈灾款的拨付记录后,盖着张作霖的私印,红得刺眼,可款项去向却写着“购粮”,收款人是“三畲粮栈”。

更让他心惊的是,账本里夹着张纸条,是上海汇丰银行的存款单,户名是“张学良”,金额一百万银元。张学良是张作霖的长子,去年刚去日本留学,听说在东京住的是洋楼,雇的是厨子,日子过得比当地贵族还滋润。

“钱厅长,查得怎么样?”突然有人在身后说话,钱紧吓得手一抖,账本掉在地上。张作霖站在门口,手里攥着根马鞭,马靴上还沾着泥——看样子刚从码头回来。他弯腰捡起账本,翻到存款单那页,慢悠悠地把单子揣进怀里,脸上没什么表情:“我儿学良在日本读书,总得给点零花钱。不然让人瞧着,咱张家连个儿子都养不起。”

钱紧低着头,不敢看他的眼睛:“大帅,可这是赈灾款……”

“赈灾款怎么了?”张作霖打断他,马鞭往粮囤上一指,囤里的麦子堆得冒尖,“灾民要吃,我张家也得活。不赚这钱,边业银行的纸币拿什么兑付?城里的兵拿什么发饷?”他顿了顿,突然凑近钱紧,声音压得很低:“你忘了你老家那十二万垧地?忘了你家小子碗里的白面?钱老弟,水至清则无鱼,这道理你得懂。”

那天晚上,钱紧在自家院里刨了个坑,把查粮栈的记录埋了进去。月光洒在地上,白得像雪,他看着奉天城里家家户户挂着的“求雨幡”——竹竿上挑着块破布,写着“苍天保佑”,风一吹就飘得晃悠。而大帅府后院,新砌的金库刚完工,砖缝里还留着水泥的潮气,里面堆着从京津赚来的银元,每一块都沾着灾民的汗味。

几天后,奉天城里放了次粮,每人能领两斤杂粮。老百姓排着队,手里拿着破碗,对着大帅府的方向磕头,说“大帅仁慈”。钱紧站在街边,看着这一幕,突然觉得眼睛发涩。他想起王敬堂——厚发合被张作霖占了股份后,生意一落千丈,上个月王敬堂的老母亲病死了,没钱买棺材,还是街坊凑钱帮他办的丧事。

民国二十年九月十八日夜,钱紧睡得正沉,突然被“砰砰”的枪声惊醒。他抓起放在枕头下的手枪,刚推开门,就看见奉天城里火光冲天,日军的装甲车在街上横冲直撞,车灯照得夜空发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搞钱传奇请大家收藏:()搞钱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大帅府!”钱紧心里一急,撒腿就往大帅府跑。可他刚到街口,就被几个日本兵拦住了——卡车堵在大帅府门口,车斗里堆着沉甸甸的木箱,箱盖没盖严,露出里面金灿灿的金条,在火光里泛着冷光。

“钱厅长,来得正好。”一个穿着黄呢子军装的日军少佐走过来,是坂垣征四郎,去年还来奉天“访问”过,和张作霖一起喝过酒。他手里拿着份清单,笑着递到钱紧面前,日语混着蹩脚的中文:“奉天皇陛下命令,接收张氏家产。你看,这八万根金条,每根都刻着‘张’字,真是整齐。”

钱紧的目光扫过清单,手指忍不住发抖:边业银行黄金四万七千两、现金六千万;大帅府金库金条八万根、文物两百七十件;通辽土地二十万垧、鹤岗煤矿股权……每一项都曾是他亲手经手的“账”——那四万七千两黄金,是他陪着张作霖从官银号运过去的;那二十万垧土地,有他“名下”的十二万垧;就连那些文物,有几件还是他跟着张作霖去北平“收购”的,实则是从落魄王爷家里强买的。

“这些都是中国的东西!”钱紧突然红了眼,伸手就要去抢清单,却被旁边的日本兵用枪托砸在胸口,疼得他弯下腰,嘴里腥甜发苦。他看着日本兵把木箱往车上搬,金条碰撞的声音“叮当”响,像在敲他的骨头。

他突然想起张作霖生前常说的话:“钱是靠山,可枪杆子才是装钱的匣子。”那时张作霖的奉军有二十万兵力,手里有德国步枪、日本大炮,谁都不敢惹。可去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张学良接手奉军后,忙着和南京政府合流,把主力调去了关内,奉天城里只剩几万新兵——枪杆子折了,装钱的匣子,自然被人端走了。

“钱厅长,别激动。”坂垣征四郎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满是嘲讽,“你们中国人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如跟着皇军干,这些家产,少不了你的好处。”钱紧猛地推开他,吐了口带血的唾沫:“我是中国人!”

那天夜里,钱紧蹲在街口,看着日军的卡车浩浩荡荡地离开,车尾扬起的尘土落在他脸上,和泪水混在一起。他想起十年前那个雪天,张作霖在大帅府后院笑着对他说“钱是赚不完的”;想起王敬堂瘫在地上哭的样子;想起女儿攥着空碗的小脸……那些堆得比山高的金条、银元,终究没留住。

后来他听说,张学良带着部分存款去了北平,用那些钱扩建了东北大学,给学生盖了新宿舍,还捐了不少给抗日救国会。有次他在报纸上看见张学良的照片,穿着西装,头发梳得整齐,可眼里没了当年在奉天时的意气——大概是知道,父亲留下的家产,大半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再后来,奉天改名叫沈阳,张家在大陆的实业全归了国家。边业银行变成了人民银行,八道壕煤矿里的煤,再也不是谁家的私产,而是供老百姓取暖、工厂开工的燃料。钱紧还在警察厅当差,只是不再查军械、查粮栈,而是跟着队伍去剿匪、去救灾——他终于不用再对着那些“黑账”难受,不用再在张作霖的恩威里挣扎。

民国三十八年,钱紧已是满头白发,退休后在沈阳故宫附近摆了个修鞋摊。每天太阳升起来时,他就推着摊子出门,把针线、鞋油摆得整齐。偶尔能看见游客围着大帅府的青砖院墙拍照,有穿西装的,有穿旗袍的,笑着说“这就是当年张作霖住的地方”。

有天下午,一个年轻游客蹲在他摊前修鞋,看着不远处的大帅府,突然问:“大爷,听说当年张作霖有三亿家产,是真的吗?”

钱紧低头擦着鞋油,老茧纵横的手慢慢蹭过鞋面,鞋油在阳光下亮得像当年的金条。他声音轻得像风,带着点叹息:“哪有什么三亿?不过是一缸白银换了片地,一船粮食赚了笔钱,最后都散在风里了。”

风从街对面吹过来,带着故宫角楼的槐花香。钱紧抬起头,看见大帅府的朱红大门开着,游客们进进出出,没人再提当年的金条、银元,只在导游的讲解里,偶尔听见“张作霖”三个字——不是什么“财神”,是个在乱世里挣扎的军阀,留下座空宅子,供后人评说。

他低下头,继续擦鞋。鞋面上的光,亮得温柔,再也没有当年金条那种扎眼的冷。

喜欢搞钱传奇请大家收藏:()搞钱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