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阳光下,海面上,水花荡起弧形的彩虹桥。
在这桥之上,金光璀璨,一道金色的洪流,宛如金龙一样。
每一个水珠,绽放金色的光芒。
金珠游走,木船都璀璨起来。
杨建国正躺着呢,他仰望天空中,闪过的金龙。
杨建国眼睛瞪着大大的,他仿佛看到漫天金光。
“卧槽!”
杨建国一骨碌就爬了起来,快速看向那金龙落在水中的位置。
金龙,是一条鱼。
一条金光璀璨的鱼。
“黄金龙!”
杨建国已经瞠目结舌了,他嘴里吼着黄金龙,双手青筋而起。
那是激动的。
黄金龙,也就是野生大黄鱼的美称。
1983年的大黄鱼,已经算稀有的。
本来神州海域,存在四大海产。
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大黄鱼是四大海产之首,产量惊人。
大黄鱼鱼肉鲜美细嫩,加上它的黄鱼胶,能够做成花胶,这可是滋补品市场高价货。
在50年代到60年代之间,大黄鱼数量相当惊人。
可谁能想到,也不知道哪位大神,为了捕捞大黄鱼,发明了敲罟作业,让大黄鱼几乎绝迹。
敲罟作业,也叫敲梆渔业,利用声波驱赶鱼群极端捕捞。
这种方式,主要用来针对石首鱼科(大黄鱼、小黄鱼)。
这种作业模式,利用几十艘渔船,对鱼群进行包围。
大黄鱼的脑袋有耳石,对声音极其敏感,随着声波震动,大黄鱼纷纷昏迷,浮上水面。
这样的捕捞方式在1960-1970年代,达到顶峰。
舟山渔场那帮瘪犊子,1974年时候,利用这个方式,捕获2000吨大黄鱼。
1980年代后,大黄鱼生存环境崩溃,等到了九零年代,野生大黄鱼几乎很稀少了。
尤其5斤之上的大黄鱼,更是少之又少。
“我记得,2022年在南方捕获一条6.6斤的大黄鱼,卖出22万。”
杨建国盯着海里的大黄鱼,目光闪烁。
这是鱼吗?这是金钱,这是大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