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港岛家族的诞生 > 第226章 【海外第一个项目】

港岛家族的诞生 第226章 【海外第一个项目】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3-12-21 01:22:29 来源:就是看

春节过后,林志超去日本参加了一个日本造船业和航运业的峰会,是作为嘉宾出席会议。

自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各国都在讨论远洋轮船要朝着‘大’的方向发展。

因为大家明白,中东就是个火药桶,所以不能仅仅依靠苏伊士运河;如此一来,大家想法就是经过好望角,虽然航运距离增加了,但如果船足够大的话,就能抵消时间的消耗。

后世,世界将海运船只分为:巴拿马船型、苏伊士船型、好望角船型。

意思就是:

巴拿马运河能通过的船只最大是六万吨载重量左右,所以六万吨左右的船,叫做‘巴拿马船型’;

苏伊士运河能通过的船只最大是十五万吨载重量左右,所以15万吨左右的船,叫做‘苏伊士船型’;

至于15万吨载重量以上的,都叫‘好望角船型’,台岛称之为‘海岬型’。

林志超如今已经是一名航运专家,日本的造船专家和政府部门特意邀请他去开会;当然,潜在的意思也是有一个,那就是希望林志超能在日本造船。

当然,林志超没有拒绝,表示随时可以下定单,前提是油船不能小于8万吨、货轮不能小于5万吨。

可以先各造一艘造出来日本客户给长租下,价格便宜点无所谓;真正大规模造船,是在1959年开始。

回到香港。

林志超又马不停歇的参加‘香港船东会’成立仪式,这个商业组织是由12家香港本地船东倡议成立,包括林志超这个最大的香港船东。

来到会议现场参与人员远不止12家本地船东,还有一些后续加入的船东,以及还有不少非船东人员,他们都是其他服务航运业的专业人员和机构。

会议现场众人纷纷先各自交谈。

“董生,恭喜新船下水,并赶上好时机!”林志超和董浩云打招呼。

董浩云造的一艘散装货轮在去年下水,是香港第二个能造新船的船东,而林志超当然是第一个造新船的船东(远洋船)。

“同喜同喜,听说林生造了很多大油轮,也正好赶上好时机。”

林志超谦虚道:“哪里哪里!董生是航运界前辈,我只是后学晚辈。董生撰写的《华夏远洋航业与华夏航运公司》及《二十五年来华夏航运事业之间顾》书籍,我都有仔细拜读.”

董浩云回礼道:“林生当年在《航运》上撰写的《论集装货柜箱的前景》,我也有认真读过,并深以为然。而且美国人已经通过实践,证明林先生的想法.”

林志超是在1954年发表的《论集装货柜箱的前景》,当时他的想法就是提升一下名气;不过,他并没有实力去发展,毕竟要说服两个地区来投资。美国人马尔科姆·麦克莱恩为了集装箱实业,投资了4000多万美金,购买下运输车队、港口等设施。

如此大的投资,就是林志超说服港府和日本(贸易量大),他也舍不得去投资。虽然他没有实践成功,但依旧被人评为世界上‘具备长远目光’的航运家。

“过将了!我是纸上谈兵,马尔科姆·麦克莱恩才是真正的行业贡献者,集装箱之父,我相信集装箱在六十年代,一定会成为世界海运的重要一份子。”

“我认同林先生的看法,集装箱海运的优点是:方便卸货、降低卸货成本、最大限度保证货物的完好”

两人现场聊了起来,引起不少人的围观。

此时在林志超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六十年代初就投资货柜码头。

当然,吃独食是不可能的,港府不会同意,因为他们肯定要加入英资。

不过有一点好处就是,汇丰银行就是英资,而怡和、太古估计也不感兴趣,他们有自己的码头;所以,只需要让汇丰、会德丰加入,林志超占大头,再拉拢董浩云进来。

这样,就可以了!

林志超和董浩云,两人商业互吹一番。

目前,香港最大的三个华人船东,便是林志超、许爱周、董浩云;其中董浩云拥有及管理的船队,应该也是有20万吨左右。

接下来,林志超又和董浩云岳父‘顾宗瑞’打招呼,顾宗瑞是早年内地的‘大船东’;在1949年,顾宗瑞和董浩云双双迁往香港,都是聪明人,没有学船王。

卢船王是所有华人船东的偶像,在抗战时期转移工业设备至西南以保护民族工业,凿船沉没长江以组织日寇做的很多事都是大公无畏,被誉为‘华夏民族工业最不能遗忘的四人之一’,另外三人则是:重工业的张之洞、轻工业的张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

接下来,会议正式开始。

大会一致选举了顾宗瑞为‘香港船东会’的首届会长,林志超虽然事业更多,但资历显然更重要;再加上,林志超无意角逐这个名额。

顾宗瑞在1949年十月,以10.5万美元中标5千吨的“雷梦娜”船,改名“万利”轮,凭借自己卓著的信誉和良好的人脉,向英商会德丰公司抵押贷款,拥有了到香港后的第一条船,并以此创立万利轮船公司,由长子顾国敏任总经理。

如今虽然没有其女婿发展事业大,但也是稳打稳扎,拥有几艘远洋货轮。

说实话,一艘远洋船便已经是一家相当规模的公司,毕竟至少都是百万港币以上的资产。

首届‘香港船东会’进展很顺利,期间大家也邀请林志超上台做演讲,毕竟在场最有魅力的人,当然还是林志超这个百万级船东。选顾宗瑞当会长,是因为其年龄大,且成名早;如果林志超有心角逐,结果也不一定。

林志超见大家很是渴望的看着自己,便没有推脱,他走上讲台,开始脱稿演讲。

“大家好,今天大家盛情邀请我讲两句,那我就讲几句。今天我讲的主题是《论香港航运业发展前景》。

众所周知,提起‘航运’当然首先想到的是‘欧美船队’,英美等国以前或现在拥有世界最庞大的船队,不过,由于船员工薪大涨,欧美船东已经越加不堪重负;这些国家海员工会力量强大,若船东采取低薪或雇佣第三世界的船员,必会招致海员工会的干预和控告,在这种情况下,船东只能收紧船队规模。

接下来,就是第二代航运明星的希腊和日本,在五十年代中期迅速崛起,有希腊的奥纳西斯、利瓦诺斯,和日本轮船、日本三光、山口汽轮。不过这些国家同样会遭遇到西方船东的困境,走向末路就是这几年的事情。

所以说,我们香港属于第三代航运明星。香港的工业经济增长迅猛、整体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香港海员的工薪受到内地和东南亚源源不断来港劳工的影响,而比较稳定;香港的税率为世界最低,适合船东合理避税;香港为自由贸易港,资金来去自由

最后我们来讲世界航运的发展潜力:自半岛战役后,世界很难有世界性的大规模战役,各国也需要发展经济;这样一来,就会促进世界各地的贸易。而目前,全球90%的贸易都是通过海运来进行。所以,有经济学家就断言,世界航运有25年的发展期。

外部条件、内部条件都非常好的情况下,我个人非常看好香港航运业的发展,愿意和大家共同进步,为香港航运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掌声!

雷鸣般的掌声!

这个演讲很‘普通’,没有大谈航海技术,也没有大谈航海管理,但谈的却是‘信心’。以林志超的自身经历来讲,那就是一个传奇,讲这些话比任何人都有说服力。

2月中旬,星岛。

一间餐厅里,林志超和李议员坐在了一起,每次来星岛,他都会找机会约李议员一起聚聚。毕竟星岛终究是华人主导的地方,将来可以作为林氏家族的第二根据地。

“林先生这次来星岛,准备投资什么项目?”吃饭期间,李议员随口问道。

他对林志超比较有好感,原因就是林志超一向非常看好星岛的发展前景,以及林志超已经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华商。

林志超说道:“打算在乌节路开设一家百货公司,预计三年之内开张。”

长江置业在乌节路有两幅地皮,林志超打算先迅速开设一家百货公司,将来大不了拆除掉,再建购物中心加写字楼大厦的综合体。

李议员顿时好奇的说道:“乌节路那个地方尚未发展,你去发展百货公司,会不会有风险?”

林志超笑着说道:“星岛第一座摩天大楼TheCathyBuilding(16层高),四十年代便落在乌节路。虽然现在依旧只有TheCathyBuilding,但我相信乌节路将来会成为星岛一个繁华的地段,因为他的地理位置靠近市区。与此同时,我在哪里开一家百货大楼,便会带动人气。”

此时的李议员,自然还没有想到规划星岛的事情,但对于林志超能在乌节路投资,还是比较有好感的。

“有道理!也许有了你一家商业大厦,接下来又会有人去乌节路投资,从而带动乌节路的经济发展。林先生的百货公司,是哪一种产品集合,莫非是香港产品?”

他知道,香港工业最近三四年发展不错。

林志超见李议员对商业感兴趣,他觉得正好可以提前打好关系。

“我打算和日本百货公司进行合作,将其引进星岛乌节路。最近几年,日本产品风靡全球,因而日本百货公司也比较成熟。李议员觉得如何?”

将林志超询问自己,李议员有些意外,随即又想明白了。这个巨富是在投资自己,赌自己成为政坛人物,将来为他的商业保驾护航。

他虽然有些讨厌私营商人,不过他不讨厌林志超,因为林志超在航运和工业领域的成就,将来是对星岛发展有帮助的。

“我觉得没有问题!虽然日本给亚洲带来很大的伤害,但如果能发展当地经济,那么引进自然没有问题。”

果然是实用主义者。

林志超说道:“引进日本百货公司,可以培育出本土同业的成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李议员对林志超的卖弄‘华夏文化’,直接略过,而是问道:“林先生,你对XXXX如何看?”

林志超立马说道:“我不问政Z,只看当地的营商环境、经济发展情况、民众生活水平,如果这些理想,都是投资的乌托邦。”

李议员随后便明白,林志超对星岛的政Z是没有干涉的心理,完全是看中星岛有华人基础,便来投资的。

那就对了,星岛欢迎这样的人来投资,前提是在政府的指导下投资。

和李议员聚完会后,林志超来到了乌节路上,身边跟着黄昌宏等手下。

“我打算在这幅地皮上,兴建一幢四层高的百货中心,建筑造型类似倒‘凵’,外观可以现代化带点欧式。建筑修建好之后,引进日本的百货公司,我们再在上面一层或者两处设置戏院,并出租一部分餐饮店铺对外。”

他引进日本百货,是因为日本产品畅销,且日本百货业发展、服务周到。但不代表,他会将管理彻底交出去,餐饮、戏院等,便是他利用日本百货公司的人气,来完成一个‘购物中心’布局。

黄昌宏点点头,说道:“那我们得专门成立一个零售部门,否则这方面的工作。”

林志超说道:“不仅仅如此,我还打算将长江置业定位‘商业项目管理公司’,以后负责收租项目。”

黄昌宏很快明白老板的想法,发展地产和商业地产分开,虽然还是隶属一家集团公司,但肯定管理更清晰。

“那这个项目也得单独筹备一个项目组,最好网络一些本地人才,再从长江实业调一些管理人员。”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你来筹备吧!”

“好的”

接下来,他在星岛又待了两天时间,既去工厂视察,也考察了星岛环境。

对于乌节路这个百货公司项目,他更多的是一种‘先入为主’态度。而这个四层百货建筑,可能二十年左右就会拆除。

因为届时,乌节路规划的是购物街,大家都是高层的购物中心,他的四层百货建筑自然就格格不入了。

当然,地皮还是林志超的,新加坡政府不可能没收,只需要林志超修建购物中心即可。

而如果现在修建购物中心加写字楼模式,压根就会没有租赁办公,毕竟星岛连个国家都不是。真正发展起来,还得是六十年代开始,才慢慢发展的,那个时候李议员正好上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